穿越之荣华路-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元曜没睡意,他这时候在回忆了许多的关于前一世的记忆。想记些什么?可他又不敢记了下来。毕竟,他身边的这些人,全是嫡母安排的。
司马元曜哪敢漏了半分,他是穿越者的事情啊?
司马元曜在无声的嘀咕着,他无声的呢喃道:“父皇很快会逝,我会当了幼年天子。那时候,谢氏会上台……”
“后来……”
“刘伯玉、刘伯玉、刘伯玉……”来回念了好些遍这个名字,司马元曜一时间有些拿捏不透,要么料理了这个人。
若是前一世,司马元曜自然觉得这刘伯玉真乃大英雄,是青史之上枭雄辈出中的杰出人物里,最值得记上一笔的那一位。更是一个皇朝的开国帝王。更是让后人骄傲自称为汉人,乃天选之民的一代天骄。
那些,全是前一世啊。
想着这一世,他站的位置不同,那屁股以后要坐的是皇位啊。
司马元曜就不会想让刘伯玉成长起来了。
“杀。”这个念头在司马元曜的心中,来回想了无数遍。
在今日,司马元曜想过了。
“杀,是一定要杀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亨。”这一句话乃至理名言,司马元曜自然是记得的。司马元元曜继续无声的呢喃道:“不过,不能急了。”
“那刘伯玉前面还是有用的,谢氏倒台,没刘伯玉不行。”
“大魏南来,没刘伯玉也没行。”
“……”司马元曜左思右想,在这个时代里,暂时还真没寻到了一个替代品,能把刘伯玉替代了下去。
“不是刘伯玉的话,万一历史变了,那我能活过了大魏朝的南来入侵吗?”司马元曜可不想当了一个亡国的君主,那样太惨了。
大魏朝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被大魏朝灭国的君主过得更凄凉。
司马元曜仔细想了想,他还不准备改变历史了。至少,在杀了刘伯玉之前,暂时不改变历史,顺其自然。
等杀了刘伯玉之后?
哪怕来一个与大魏朝平分天下,哼,也好过了司马氏没了皇权。
至于说,历史之上那个让汉人当什么天选之民的刘汉皇朝?没了就没了。
屁股决定脑袋。
他司马元曜肯定是要当皇帝的。他的后人若当了皇帝,当了一个统治大江以南的南朝皇帝,也没什么不好的。
反正刘伯玉得死。这个念头在司马元曜的脑海中生根了。
他不觉得,他有什么不对的。
司马元曜想,等刘伯玉死后,他再提拔了刘伯玉那些手下就是。那些人在刘伯玉手下能立功,他择了一部分最厚赏之后用了,肯定得保住了司马氏的江山社稷。
第63章
咸安元年,八月。
荣娘、刘之烨这一对夫妻,自然是随着母亲刘王氏去探望了道观中的刘遂歌。
有供奉的香油钱献上。
道观自然没为难。
荣娘这是打从出了刘府,事隔十二年零十一月后,再次见到了曾经的刘府遂歌大姑娘。当然,如今得叫一声“大姐”。
荣娘赶紧的递上了,她们家备好的礼物。
刘遂歌对荣娘的态度挺平静的,既然不热络,微是冷清。当然,应该有客气话,还是有的。只是,荣娘瞧的出来。
这位大姑姐可能还是意难平吧?
在这个时代的士族姑娘眼中,荣娘的出生,确时低的可怜了。
荣娘倒不在意的。毕竟,人嘛,过得平安日子就好。
“这次来,娘有一事与你商量。”刘王氏对女儿刘遂歌说了起来。荣娘在旁边就是静静听着,她不发表了意见的。
其实,婆母刘王氏接下来要讲了什么?
荣娘是知晓的。
因为,这个提议,本来就是荣娘跟夫君刘之烨讲的。由刘之烨跟亲娘刘王氏再提了一嘴儿。中间没表露了是荣娘的意思。
刘王氏知晓后,只当是儿子心疼亲姐姐了。
“娘,是什么要事儿?”
刘遂歌对于亲娘刘王氏的话,自然是在意的。
“如今朝廷里掌权的是桓公。咱们家与桓氏一直有些联系的,在桓公当政的人里,也有一些门路。都是老一辈儿留下来的旧关系。”
刘王氏说了这话时,也是因为她真让儿子刘之烨给说动心了。
“遂歌,你这般年青,娘不能让人一辈子枯死在了这道观里。娘决定花了一笔积蓄,贿赂一些人。让你出了这道观。”
这话从刘王氏的嘴里吐出来后,刘遂歌的眼睛是眨了眨。
不过,刘遂歌没打断了亲娘刘王氏话。
刘王氏继续说道:“这事情娘有几分把握的。桓公手下的人,若得了好处,肯定也会行了方便。只是,往后你得改名换姓了……”
“遂歌,你可愿意随了娘的一点念想,将来出去后,嫁了一个好人家,过了常人的生活?”刘王氏对于女儿的期望,就是如此的小。
刘王氏活得这岁数,真不盼了什么荣华富贵的。她就想一双儿女,都能有一个安稳的日子,平淡过一辈子没什么不好的。
“……”
刘遂歌的睫毛动了动,随后,她轻轻的点了点头。
见女儿同意了,刘王氏欢喜的笑了。
荣娘在旁边瞧着,也是花了一口气。只要大姑姐没意见,这事情婆母刘王氏自认为有把握的话,应该挺不错的。
荣娘为何这般热心?
嗯。
荣娘也是没法子了。
因为,婆母刘王氏老来盯着她家啊,就想让荣娘、刘之烨夫妻赶紧多添了子嗣。荣娘还是决定了,让大姑姐也是过点正常人的生活。
到时候,若是忙碌了大姑姐的人生大事,婆母刘王氏肯定是会忙碌许久的。
许是等大姑娘刘遂歌的事情忙碌完了。荣娘家的玉娘、伯玉又长了岁数。到时候,两个小孩儿已经稍稍能明了大人话中的事理。
到时候,荣娘也是乐意,与夫君一起再添了子嗣的。
只是事情得一步一步来,莫要操之过急嘛。
转移婆母的注视力,这就是荣娘这般热心的原由。当然,从本心上讲,当年在刘府时,刘遂歌这个大姑姐待她也不错。
在观里吃什么素,一辈子枯守名节,于荣娘眼中,也是可怜人。
若有好日子,让亲人过得更好些。荣娘不介意出出主意的。毕竟,女人不为女人,在这个时代里,大家都弱势者啊。
更应该多多体谅一二嘛。
至咸安元年,冬。
建业城的冬天,已经冷了下来。
不过,许是因为大江在中原十三州的南边,倒是不会向更北边的大河那般,到了冬天有结冰的现象。
冬季了,还是南来北往的商贾在做了生意。
荣娘家自然也是继续做了买卖。
到腊月时。
荣娘家添了一口人。嗯,左邻右舍是不知道的。
“吃午饭了。”
荣娘做的午饭,摆了桌上后,去寻了大姑姐刘遂歌。这会儿,赵春花和刘之烨也是回了堂屋里,大家伙一起用了午饭。
唯荣娘是去替了亲娘赵春花,先去忙碌了铺子里的小买卖。
至于刘玉娘、刘伯玉两个小孩儿,就是由得姥姥赵春花看顾一二,由得这两个小孩儿自己用了饭食。
小孩子嘛,也是要学会了独立的。
刘之烨吃饭速度快,他填饱了肚子后,就去替了荣娘的班次。
于是。
等荣娘上桌子,吃了专门给她留的饭菜时。这会儿,刘遂歌还是挺细嚼慢咽的。
瞧着大姑姐那等优雅的动作,荣娘得承认了。她们俩真让人一瞧,就瞧出了大大的不同来。
等到了午饭后。
荣娘收拾好了一些小杂活。
待她到了院子时,就看见了大姑姐正用沙盘教导着女儿玉娘、儿子伯玉识字呢。
当然,两个小孩儿里,玉娘还是学的有模有样的。伯玉就是坐那儿,当了小背景板。对此,荣娘挺无奈的。
这一晚。
荣娘跟夫君刘之烨谈了一个事情。
“三郎。要不,你平日城多教导一下伯玉?”
荣娘提了这话,是她瞧出来了,大姑娘对于傻愣愣的伯玉,似乎有些客套的过头了。总之,若是荣娘、刘之烨夫妻教导两个孩子时,肯定是教导后,一一过问了两个孩子的一切。
哪怕是伯玉从来不答了,荣娘、刘之烨也会在意的问了。
总之,荣娘、刘之烨夫妻也在力求了一碗水端平。
刘遂歌许是一个认为天赋更重要的人,小伯玉那等傻愣愣的,这位姑姐就是问了一二回,未得回应后,倒也是看淡了。
对此。
荣娘能理解。
只是,荣娘是亲娘啊,她心疼儿子。却也不好多讲了什么。
就怕哪儿说错了,挑起了家庭矛盾来。
“玉娘是女孩子,让大姐教导挺不错的。伯玉是男孩子,应该让你教导了才好。他啊,还是得多学一学三郎你的为人。”
荣娘表示了,她就是挑了话头之前,也是想好了理由的。
“言传身教,以身做则。我觉得这才是教导的最好法子。三郎,你觉得呢?”荣娘说了她的意思。
刘之烨听了妻子荣娘的话后,他点头同意了。
“好。”
“依你的意思。伯玉是一个小男儿,跟我这当爹的学习,那理所应当的。”刘之烨同意了。
打那一日后。
玉娘、伯玉平时,有在一块儿玩耍的时候。当然,那是玉娘玩耍,伯玉在发呆。
更有时候,是刘之烨忙碌什么活,又或是外出有事时,更乐意带了儿子随行。总之,刘之烨觉得,让孩子多见一见市面,许能慢慢的变得好起来呢。
过了咸安元年。
来到了咸安二年。
春,三月初一日。荣娘过了二十三周岁的生辰。三月初三日,刘之烨过了十八周岁的生辰。
入了夏。
七月初一日。
玉娘、伯玉,这一对龙凤胎就是满三周岁了。
在生辰那一日。
荣娘专门给孩子们做了长寿面。
“玉娘、伯玉,吃了长寿面,长长久久。”荣娘哄了小孩儿。当然,这也是大人们的祝福。
等两个小孩儿吃了长寿面后。
大人们还是给了各自的小礼物。
玉娘嘴甜着,便是一一道了谢。
小伯玉左瞧瞧,右瞧瞧。在接了礼物后,开了口,道:“爹、娘。”
刘之烨、荣娘当时就愣了那儿。
这是打从伯玉周岁后,头一回开口说话了。一时间,屋内的目光全数的聚集到了小伯玉的身上。
“伯玉……”荣娘捂了嘴,这会儿,她怕自己再开口,就要喜极而泣了。
“伯玉,姥姥的乖孙孙,来,再唤一唤你爹娘。”赵春花这会儿上前,搂了小伯玉在怀中,又是哄了话道。
刘伯玉转了头,再是左瞧瞧,右看看后。
似乎在等了有片刻的功夫后,他才张嘴,唤道:“爹、娘。”他的目光,却是望着了亲爹刘之烨,亲娘荣娘。
这会儿。
满屋人都欢喜了起来。
荣娘走上前,更是从亲娘怀里,接过了孩子。
“好孩子,好孩子。”连连搂着儿子,说了这话儿。这时候,刘之烨瞧到了女儿玉娘的渴望小眼神,他就上前,抱了女儿在怀里。
“来,伯玉,这是祖母。”荣娘搂着儿子小伯玉,指了婆母刘王氏的方向,连唤了两声,想让儿子跟着唤了话。
小伯玉望了许久,似乎又愣了片刻后,才张嘴唤道:“祖……母。”
那两个字,是分开着,停顿了一下后,才唤了出来。即便是这样,刘王氏也是笑着点头,说道:“伯玉唤了祖母,祖母高兴。”
话落后,刘王氏更是又拿了一个荷包,往大孙子伯玉的怀里塞。里面自然是刘王氏这个祖母给的私房钱。
喊了祖母,自然不能省了姥姥赵春花。
小伯玉就这般唤了一屋子的人。当然,喊话时,伯玉那稍稍慢一些的反映,屋中人都瞧了出来。可谁都没多讲什么。
毕竟,孩子开口了,会喊话了,会认人了。这说明着,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就是学习慢些,那总归能学了东西。大不了,就像是荣娘讲的那样,多花了功夫,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这会儿,刘之烨笑道:“玉娘,瞧瞧,弟弟会说话了。往后,你跟弟弟多说话,让他能讲了多更的话,可好?”
“好。”刘玉娘使劲儿的点头。
“玉娘也是好孩子。”荣娘这会儿,也是夸了女儿。她笑说道:“咱们家玉娘、伯玉,都是好孩子,都是聪明的好孩子。”
玉娘笑得开心。
伯玉瞧了大家都笑了,良久后,也是扬了唇角,跟着笑了起来。
第64章
许是喜事总是一件接着一件。
至少,刘王氏眼中这般样的。
女儿刘遂歌如今的身份,已经变了。不再是刘氏一族的姑娘,而是借了王氏的名头在衙门里入了籍。走的关系自然是成了刘之烨的表姐。
这般久的时间了,瞧着女儿的事情没个动静。所以,刘王氏托了人,给女儿许了媒。
在咸安二年,八月之时,已经有了几桩的动静。
当然,刘遂歌,不,她现在是王氏的女儿了,自然不能用了刘的姓氏。如今的身份,不再是一个少女,而是一个守寡的寡妇再嫁。
这能挑婚的对象,肯定就是要一变再变的。
刘王氏也是操了太多的心思。女儿遂歌自然是看在了眼中,也是心头暖意浓浓的。
八月中秋节的头一晚。
晚间时。
荣娘哄了一双儿女,尔后,才是在散了发髻时,跟夫君刘之烨谈了正事儿。她笑道:“大姐的婚事有着落了。”
“明个儿,咱们家去跟对方相亲。到时候,我是陪客。”荣娘说话时,心情挺不错。
这一门亲事,还是刘之烨专门去打探了男方的家底儿与品性呢。夫妻二人自然是清楚的知道着,未来的大姐夫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盼姐姐能嫁得良人,后半辈子过合美一生。”刘之烨这会儿,这般对妻子荣娘讲道。
“有母亲把关呢,肯定挑一个既然合了母亲心意的,又合了大姐心意的。”荣娘倒是觉得不用他们夫妻太多操心了。因为,婆母刘王氏可是真心在意了大姑姐的婚事。
忙碌这些日子,这般久了,那是真真的银子散了不多,关系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