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零来种地[穿书]-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秀兰注意到李长秀已经一言不发的回了房,就赶紧坐到李大柱边上,将在牛车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末了还说道:“我看刘桂凤就是没真心把咱们当亲家。”
李大柱心说你可拉倒吧,之前张家上门的时候,你脸拉得跟驴似的,说也说不听,现在嫌弃人家给你脸子看?还说人家不真心把你当亲家,还是问问自己给了人家多少脸色看吧。
不过这话李大柱不会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夫妻之间相处还得有点讲究,他又抽了一口烟,吐出来之后慢悠悠的说道:“人刘桂凤说的也没错,你啊,就是太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了,总觉得人家是故意说给你听的,那要人家就不是故意的呢?你这么说人家不也不好听。更何况咱俩家都结成了亲家,腊梅马上又要嫁进来了,这要是被腊梅知道了,心里那肯定不得劲啊。你这个做婆婆的,可得在媳妇儿面前立得正一点,别让长根难做。”
这提到自己儿子,哪怕赵秀兰觉得刘桂凤就是故意的,那也得闭嘴了。
见自家婆娘听进去了,李大柱满意的又抽了口烟。
说完了这个事,赵秀兰还有没说的呢,她起身关上堂屋的门,回来的时候特意压着声音小声说道:“我看咱闺女是魔怔了,你是不知道她听完王知青说的话,就把自己的手给抠的呀,血丝剌糊的,人都走老远了,还愣神的看着。我这心里啊,可真不好受,也不知道自己当初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赵秀兰是眼看着自己闺女这段时间瘦了老大一圈,毕竟是亲生的,看她这么没精神气的样子,哪能不心疼啊。现在看她这样子,就觉得自己当初就不该拦着的,不然闺女指定不会变成这样。
“现在说这个也晚了,安子都跟人家回去看了家里长辈了,都走过了明路,我这边也告诉了公社,公社那边是很赞成的。再说安子也上心人家,对咱闺女没意思,总不能为了咱闺女去强拆散人家吧?”李大柱也叹了口气,现在说后悔可不就是晚了嘛。
“我知道这个理,这不就是心里难受吗?”赵秀兰瞪了眼睛,随后想到个主意,“反正安子也要结婚了,咱闺女该放下还是得放下的,我打算着,再去看看有没有好小伙子,你也去其他队上瞅瞅,总能找到个比安子好的。到时候咱闺女要是看上了,这不就不难受了吗?”
李大柱也觉得行,总归是自己闺女,该心疼还是心疼的,“好,那我到时候看看。”
虽然说女方主动找男人不好,但乡下人没那么多讲究,再加上自己闺女也确实到了嫁人的年纪,是该张罗开了。
这边李大柱和赵秀兰夫妻俩商量的事没人知道。那边王思婉和许安回到家里没多久,杨静就杀上了门。
刚把屋子里打扫干净的王思婉端着水出门的时候,就看到杨静脸红得像兔子似的站在门口,见到王思婉的时候,眼睛一眨,泪就落了下来。
“思婉~”杨静很是委屈的喊道。
王思婉赶紧把盆递给听到动静出来的许安,将人拉到自己房间里,然后嘭一下把门关上。
随后又把人拉到床上坐下,“怎么了这是?”哭得这么委屈?
不过王思婉心里还是有点数的,这个情节其实也是在书里看到过的。
“余学清这段时间和一个他家里介绍的姑娘通上信了,我就偷偷看了眼,他说我看他隐私,然后我们就吵起来了。”说着说着,杨静的眼泪又是噼里啪啦的,王思婉赶紧拿出手帕塞给她。
“可是,可是我不是故意的啊,他那么大张信摆在案头,我去送点衣服,一不小心就看到了,又不是故意的,他发那么大火干嘛啊?”杨静都委屈死了,你说她要是故意的,你发火可以,但她不是故意的啊,就随意瞟了眼,结果就被喜欢的人骂上了,那能不委屈吗?
王思婉倒是知道这个情节,因为这个事,杨静和余学清闹了差不多三个月的脾气,最后还是杨静有一次背东西没背动,然后是余学清帮她背回去的,这俩人才和好。
在这事上,王思婉心里有了主意,静静的听杨静抱怨完,等她平静下来才开口说道:“这事呢,确实是余学清不对,你都解释清楚了,你不是故意的,他还是要跟你吵,真的很不尊重你。”
“就是就是。”杨静附和,连连点头。
“他没搞清楚情况,这确实是他的错。不过静静,你不觉得,你太纵着余学清了吗?老是你追着他,明明回头就能看到你,却偏偏要和另一个人通信。”
说起这个,杨静更委屈了,她天天跟在余学清后面,还特意打了条围巾送给他,结果人家就是平平淡淡的接过去,然后平平淡淡的道了谢,对她的态度也跟之前没什么两样。
其实她今天难受就难受在,余学清是因为跟别人通信的信件被自己看到,然后对自己发火。
而那个别人还是他家里介绍的女人。
所以吵完后,她眼泪就出来了,听说王思婉和许安回来了,就边哭边过来。路上她还特意走慢点,想着余学清要是追上来道歉就原谅他,结果她一步都分成三步走了,他都没追上来。这难受就真的难受彻底了。
“所以啊,我建议你缓一缓,等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咱们再理他。”
杨静点点头,“对,就照你说的办,我晾晾他,等他认识到错误了,我再原谅他,没道理我受了委屈还要上赶着他。”
王思婉勾唇一笑,“嗯,就这么办。对了,晚上就在我这吃饭吧,我从S城带了不少吃的回来。”
心情好了点的杨静坏笑,“就我这了啊?哟哟哟,还真的是要成一家人了。”
王思婉噌她一眼,起身往外走,“我去跟许安说让他多做两个菜,再把火盆端过来,不然都要冷死了。”
日子按部就班的过着,王思婉和许安之间的感情也在日渐相处中越来越深厚,倒是杨静很听王思婉说的话,说不理余学清就不理余学清,俩人现在跟陌生人似的。
不过王思婉却注意到,余学清的目光却不由自主的开始追随着杨静走了。
冰雪消融之后,草地上也长出了嫩尖尖,慢慢的,又铺上了一层绿。飞走的鸟儿也回来了,叽叽喳喳的落在屋檐上,每天吵个不停。
就在这时,队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招工和招兵的通知下来了。
时下农村人想走出去,首先是得有个城里亲戚,这城里亲戚呢还得有点路子,可以帮着把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弄出去。再然后就是招工了,城里工厂多,每年都要一些人,虽然要的不多,但总是个机会。但是有一点,就是这招工的名额,大部分都被城里人给弄走了,只有小部分,才会通知到村里来。
但这小部分呢,也不是说你想去就能去的,还得靠本事,可村里的孩子要是会读书认字都还好说,那还有可能去城里。可问题里村里还有知青呢,从城里来的知青文化程度又高,又比村里的人看着体面。
这小部分招工名单里,还得有一大半被城里的知青给弄走。
所以这也是村里人跟知青们相处得不怎么样的原因,谁会喜欢一个来抢你粮食抢你工作的人啊?
最后,就是这招兵了,招兵是里面最公平的了,大家都要通过体检政审,而这政审中,村里人其实还更好过些,因为成分好嘛。
而这当兵呢,又是现下人们非常追求的,所以招兵啊,就成了村里年轻人口中的香馍馍。
不过,王思婉对这些不感兴趣,以她成分,哪里都去不了的。
她在意的是另一件事,就是这件事,让各个大队的知青跟公社都闹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一天见三次,开心,哈哈哈哈哈
第38章
消息最开始是从向阳生产队的第三大队传出来的。
公社为了防止知青回城; 居然不给知青们招工的名额; 只同意队里的人去,凡是知青除了干农活; 一律不允许外出。
这算什么?非法囚禁吗?
这些知青们,一开始是凭借着满腔激情,做着凭自己的力量来改造广大农村的梦,斗志激昂的来到了贫瘠的农村。
但这激情是有限的; 在面对数不尽的农活,毫无乐趣的乏味生活后,这满腔激情便褪去了。
他们现在只想回城,回到那个属于他们的; 更符合他们身份的城市中去。
可公社居然断绝了他们想走的这一条路?
这群知青受不了了,你要说大家公平竞争,该你的就是你的,那没有任何话说。可你这压根就不公平啊,那不得闹起来。
这伙年轻人之前在城里,大多数都参与就教育啊; 游街啊这样的活动。一收到这种消息的时候呢,大家伙就聚集到一起,到公社抗议去了。
至于之前说的不允许知青间串队?早就被无视了,谁让你公社干出这种事呢?
王思婉原本是不想去的,可她毕竟还是知青中的一员,就算要结婚了,那不是还没结婚吗?
所以就被义愤填膺的杨静给拉到了公社里。
到的时候; 这公社前面的大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全都是大义公社各个生产队的知青。
这里面年纪最大的,也不过26岁,来到这边已经有6年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知青没来,没来都是已经在当地结婚生子的,注定了不能回去,所以就不会再掺和这些事了。
领头的是第三大队的胡广庆,也是他最先发现公社不让他们参加招工的事。
这个胡广庆呢,可以说是知青里面最想回城的人了,但他家里没关系,父母有工作他也没顶替上,所以就只能靠自己出去。
这招工和招兵可不一样,招工的机会太少了,有可能两三年才能碰上几个名额;对,是几个名额,名额太少了,抢的人又多,所以不是谁都能上的。
而这想参加招工,还得有推荐信,推荐信一般是队里的队长书记来给的。这也是为什么知青不敢得罪队长这些人的原因,甚至是连不好的印象都不敢留下。
毕竟人家手里掌握着你们的去留的生杀大权,凡是有心思的知青,那都得讨好着点。
胡广庆虽然家里没关系,可他有一个在铸造厂干活的好哥们啊。他这好哥们早就说过了,今年铸造厂得在大义公社这边招一批基层员工,让他早做准备。
就在他兴奋满满,下准了心思等通知的时候。等来快半个月了,这消息啊,就是没传出来,队里怎么没通知呢?
眼看着开春就要下地了,胡广庆着急得不行了,偷偷去了封信,结果他好哥们说早就通知了,人都快招满了。
既然这样,那我去找大队长要推荐信,赶紧过去报名啊,结果跟大队长说了这事,他们大队长居然不给推荐信。
这下胡广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明摆着就是不给他们知青机会嘛。
胡广庆等了好几年,这唯一的一个机会就在手边了,哪能让它跑了。
一不做二不休,胡广庆干脆就把这事说出来了,然后又添油加醋,挑起年轻知青愤慨的情绪,这事就传开了,然后就变成了所有人在这里聚集起来抗议。
冒头的自然是几个特别想离开的知青,比如第六大队的顾芳,在这里就蹦跶得特别欢腾。
她一大早就过来了公社,这会正站在中间,和胡广庆几个人说着话。
“广庆哥,我觉得你说得在理,这事啊,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你想想,这还是你发现的,以前是不是还有更多没发现的?咱们这群知青在这边,受了多少罪啊?”顾芳站在胡广庆边上,一副很是愤慨的样子。
“就是就是,我们只是求一个公平的机会,谁能真的回城不还是各凭本事,结果咱们连这个公平都得不到,那还有什么意思?”如果王思婉在这里,她就会发现说这话的事第一次下乡时坐她对面的郭晓萍。
她这会穿着一身旧袄子,脸颊通红,手也裂开了不少,一看就知道这几个月吃了不少苦。
不过这也怪不了别人,郭晓萍不是个讨人喜欢的性子,从她当初能在车上那么说王思婉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没什么脑子的女人。所以到了知青点,她因为不讨喜的性格,也招了不少明里暗里的算计,摸爬滚打到现在,当初的满腔热情早就没了,想回城想得不行了。这次闹出这个事,她就立马跳脚了。
在郭晓萍说完,顾芳就警惕的打量了下她,见她这副样子目露鄙夷,不过心里的警惕却没有降低,这群来的人,可都是有点小心思的。
今天要是争取到了公平招工的机会,那这群人可都是她的竞争对手了。
胡广庆眉头紧锁,其实这事他也背了很大的压力,毕竟先闹出来的是他,要是公社里的书记就是听,一意孤行的话,他也没招。
“晓萍说得对,咱们现在过来,就是为了要一个公平的机会,谁能回城不重要,但这个机会得有,而不是公社里拦着瞒着不让咱们去。咱们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所有人,这样的话咱们所有知青就都有了机会。”胡广庆大义凛然的说道。
边上围着的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是为了咱们所有人,不能瞒着咱们,咱们知青也是有知情权的。”
“对对对,公社这么做就是压迫咱们,领导人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透过这次的事,咱们必须团结一致,反抗起来。”
“我赞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反抗起来。”
一个人两个人,所有人都振臂高呼,扯着嗓子开始喊。
这就是知青最难缠的一点,他们受到的教育程度比较高,会灵活的运用领导人的语录。但偏偏又年轻,经历的事并不是太多,是很容易被蛊惑的一个群体。
这群人在外面喊成这样,公社里面的也焦头烂额了。书记胡新华,就是这里面最焦头烂额的,毕竟这下命令说瞒着知青们的是他,谁知道瞒了几年都好好的,偏偏在这个时候被发现了呢?
这年头,知青们可不会因为你是书记就对你留什么情面,要是他们想教育你,说你压迫知青就能把你绑出去教育了。
正是敏感时期,谁都能扣帽子的时候,真能不让他急吗?
他听到外面在喊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压迫,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真的是怕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