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园似锦-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搂着小不点睡,它又占不了多少地方。”小石头嘟着嘴,想竭力说服屋里的其他人。
小莲虽然也喜欢可爱乖巧的小狍子,却不同意把它留在屋里:“我可不让它睡咱们的炕,要是半夜拉得倒到处是屎,明天娘还得洗炕单。”
余小草也不想把狍子养在屋里,时间久了会有气味。不过,她更担心放院子里明天起来,小狍子被人宰吧宰吧炖了。虽然没有几两肉,炖汤也是很鲜很补的。
她到外面抱来一些软软的枯草,在靠近门的角落里给小家伙铺了一个窝,郑重地点着它湿漉漉的小鼻子,叮嘱道:
“小不点,要想便便的话,就到门外去。要是把屋里弄埋汰了,就把你宰了烤着吃!”
小不点用信赖的眼神暖暖地盯着她,还在她伸过来的手指上舔了一下,好像听懂了小草的话似的。
小石头略带失落地声音,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道:“小不点是被二姐从套子上解下来的,所以跟她最亲。”
余小草捏了捏他的小鼻子,笑着道:“下次再有这样的好事,二姐一定让你先去。”
小石头闻言又重新高兴起来:“嗯,嗯!再带回一只小狍子给小不点作伴!”
或许是余小草的威胁起了作用,又或是灵石水开启了小狍子懵懂的灵智。这只看起来没满月的小狍子,自从进驻西屋后,从未在屋里大小便过。哪怕门被不小心关紧了,它也忍到屋里人起来,才急匆匆地冲出去便溺。
它的身上也没有狍子那种膻腥气味,即使是夏天也清清爽爽的,余小草姐弟三人可稀罕它了。就连柳氏也说这是一只成精了的狍子,要不人说的话,它咋都好像能听懂似的呢?
自从余小草兴起跟尤大夫学医的打算,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实施了。接下来的日子,她变得忙碌起来。
每天早晨,她早早地起炕,跟赵晗汇合。两人分配好下套的地盘,就各自分头去设置套索。在林子里转了一圈,有灵石水做诱饵的套子,总会有不小的收获。
余小草统计好两人的猎物,有时候由赵晗背着走两个多小时,去镇上卖掉。有时候就干脆拜托赵大伯,顺捎着一起带去镇上。
好在珍馐楼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新请的处理野味的师父,烧烤的手艺是一绝,所需的猎物也渐渐多起来。所以,余小草和赵晗猎到的活猎物,根本不愁卖。
有时候一不小心猎到的猎物多了,哪怕没有余小草这层关系,珍馐楼也会先收他们的。毕竟现杀的野味,和死了有一会儿的,味道上还是有区别的。
余小草下午的时候,一般都会去尤大夫家学认草药。不知是灵石水的作用,还是余小草本尊智商就高。认草药对她来说,简直就是易如反掌,达到了过目不忘的地步。
尤大夫本对她不抱什么希望的,可是看到她在这方面有天赋,惜才的他,几乎把她当做弟子,手把手的教授起来。上山采药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她,时不时地实地考校她认草药的本领。
渐渐地,尤大夫发觉自己认得的所有草药,余小草都记得滚瓜烂熟了,就开始教她一些药理知识。
这样一来,余小草明显感觉到自己时间不够用了。很多时候,她一大早就跟着尤大夫上山采药了,自然没有工夫下套逮兔子了。
在她心中,钱,什么时候都可以挣。而有实用价值的药理和医学知识,早学会早得益。她自觉天分不错,将来说不定还能混个女医当当呢!
以后的日子里,余小草跟尤爷爷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多。尤大夫三十年前独自落户东山村,醉心医学却苦无求学门路,一生未曾娶亲,至今孤独一人。
有余小草这个外表小萝莉,内心成年人的小家伙作伴,尤勇觉得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起来。以前,一研究起新药方来,他就忘记了今夕是何夕,三两顿饭不吃是常有的事。
现在,家里多了个小管家婆。你不吃,她还要吃呢!她会在他苦思冥想的时候,就懂事地做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用饭菜的香味引诱他。
他从来不知道自己也有吃货的潜质,小丫头的手艺又何止不错能形容。简简单单的青菜萝卜,她也能变着花样做出好几道可口的菜式出来。
小丫头实在是太聪明了,他交给她的医学药理知识,她不仅能全盘接收,有时候还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很有建树的设想,让他茅塞顿开。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小丫头独立开些简单的药方已经没问题了。
尤大夫已经把小草当成自己正式弟子教了,出门行医的时候,也不忘带着小徒弟。日子久了,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尤大夫收了个小丫头当徒弟,还宝贝得跟什么似的。
就在余小草觉得自己对平常所见的一些病症,都能确切地诊断和开出对症的药方时,她恩师尤大夫留下一封书信,匆匆离开了东山村。
信中说他打听到战乱时失散亲人的消息,要出一次远门。叮嘱余小草万万不可荒废了自己的天分,每天都要复习他教的知识。如果身边人有个小病小灾的,可以伸手帮上一帮。当然,如果别人不信,也不必强求……
余小草又从忙碌中解放出来。不过,她隔上两天就会去尤爷爷家,帮着收拾收拾屋子,照看照看药材。她还尝试调配一些外用药,例如止血化瘀之类的药物,里面添加了稀释过的灵石水,效果比尤大夫调配的还要好。不过,没几个敢用她制的药罢了!
也难怪,毕竟是不到九岁的孩子,说自己会治病,人家肯信才怪。她只把自家老爹上山时随身带的金疮药,换成自己制作的。没想到她的无心之举,后来救了她爹的一条命……
这一天,闲不下来的余小草觉得无事,对院子里喂小不点的小石头道:“小弟,咱爹出海这时候差不多该回来了吧?”
小石头头也不抬地道:“早呢!二姐你这段时间老往外跑,连爹啥时候回来都不记得了。打渔回来,船要先到码头靠岸,把鱼卸下来给人送去。有时候剩的多了,还要在码头的鱼市上卖掉……”
码头?余小草眼睛一亮,笑得如同引诱小白兔的狼外婆:“石头,你想不想到码头看看?听说那里卖什么的都有,好吃的,好玩的……”
“二姐,你要去吗?你去我也去!不过,我们也带上小不点吧?”小石头不舍得自己的宠物,走哪儿都要带着。
这也不怪他,可怜没二两肉的小狍子,曾经被李氏余黑子娘儿俩举刀按在地上,如果不是小石头和小莲回来及时的话,早就成了人家的盘中美餐了。
后来,还是赵晗拦着余黑子,小小教训他一顿,说“小不点”是他借给石头玩几天的,要是他知道黑子还打小狍子的主意的话,就敲掉他满嘴的牙!
赵猎户家在东山村也算是有些名声的,据说有年冬天,饥饿的狼群进村,不但祸祸了不少家禽,还伤了人。危机时刻,人家祖孙三代齐上阵,就连表面秀雅文弱的赵伯娘,也能拉弓射上几箭。那十几头狼,根本不够人家看的。
赵家四口人也成了村里敬佩,却有疏远的对象。自己几斤几两还能不知道,不够人一个指头碰的!
余黑子被“小小”教训,鼻青脸肿回到家,就连平时一点小矛盾就蹦跶得欢实的大伯娘李氏,也只敢在院子里色厉内荏地嚎上几嗓子。有余黑子这只“鸡”被“杀”在前,骇得余家二房以外的其他人,再也不敢打小狍子的主意了。
不过,小石头亲眼见到余黑子把自家小不点按在石头上,手里的菜刀都举起了。后怕不已的他,打那往后,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带着小狍子。
东山村由此以后出现一个奇景:一个小小孩童在前面走着,一只小小狍子亦步亦趋地跟在脚边。两只萌物任谁见了,都不自觉地露出会心一笑……
第三十七章 码头
说去就去!余小草从自己藏钱的地方掏了一角银子出来,想了想又拿出一串钱塞进怀里。初冬的北方,已经寒意阵阵,许多人都已穿上臃肿的袄子。所以,余小草怀里塞了一串百文的铜板,外面也看不出什么来。
余小草兴高采烈地拎着一个大篮子,带着同样兴奋的小石头,朝着码头的方向而去。东山村距离码头,虽说比镇上要近些,如果步行的话也要一个多钟头呢。余小草心情不错,没觉得多累就走到了。
此时,正是码头最热闹的时候。打渔的出海满载而归,码头的西南角,形成了天然的鱼市。
前来采买的大户人家管事,挑选着自家主子喜欢的海鲜和鱼类。镇上各大酒楼、饭馆儿和客栈的采买,也都等在这里,等待最新鲜的海鱼。
码头上,几艘货船刚刚靠岸,码头工人们在工头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往马车上卸着货物。叫卖声、吆喝声、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熙攘喧闹的码头晨景图。
小草感受着这浓郁的生活气息,心中被深深地触动着。
“二姐,那边是卖早点的地方。石头以前跟爹来过一次,爹在那儿给我买了个大白馒头呢。白面馒头最好吃了!”
小吃货小石头指了指码头外靠路边的地方,那儿搭了几个简易的棚子,在晨风中飘散着暖暖的热气。
码头工人和渔民,或许可以带干粮过来。可带着寒气的早晨,还是要喝上一碗热汤,暖暖身子的。
有需求就有市场。那排低矮的棚子里,有卖粥的,有卖汤面的,有支起炉子卖馒头包子的。还有一些趁着农闲,拎着篮子卖些家里做的小菜,或者是咸菜的附近农家人。
小草盘算着,以自己前世的卤菜手艺,在这里应该能争得一席之地。可是,这里人多嘴杂,传到她奶口中,恐怕连本钱也会给搜刮过去……
“小莲……还是小草?”小草没想到在码头还能遇到熟人,一扭头看到一张陌生的脸孔。
这是一个面色微黑的少年,身材挺挺高大,十五六岁年纪,浓眉大眼的,眉宇间给她一种熟悉的感觉——这……谁啊?
她手边的小石头给了她答案:“大表哥,你怎么在这里?是跟大舅母一起来的吗?”
原来是二舅舅家的儿子,十四岁的柳志伟啊。这小子虽然才十四岁,看起来却很壮实有劲儿,长得嘛,不像二舅也不像二舅母,倒是像大舅舅居多。
柳志伟憨厚地嘿嘿笑道:“嗯,我是跟大伯母一起过来的,还有大伯,看能不能在码头上找到活……大伯经常来,跟工头熟识,已经去卸货去了。人家嫌我年纪小,不愿意用我!”
少年说着,一脸愤慨。他年纪虽然不大,力气还是有的。平日里跟着爹下地,没少干力气活。凭什么不用他!
“小草,石头!你们怎么来码头了?”大舅母韩氏拎着篮子走过来,温和地招呼道。
小草姐弟俩很有礼貌地叫了声“大舅母”。小草被打破头,沉睡三天那会儿,外婆、外公和几个舅舅舅妈曾来看过她,还给带来一只母鸡和半篮子鸡蛋。毫无意外地被张氏没收了。
在张氏看来,柳氏三天两头身子不好,余小草又是个大药罐子。亲家带的东西再多,也填不满这两个无底洞!
小草对于自己外家,印象还是不错的。从小莲口中得知,大舅母敦厚实在,对他们家挺热心的,果然如此。
正说着,码头工人们休息吃早饭的时间到了,在工头的一声令下,百十口子工人,有的手中拎着布包,有的空着手,朝着这边过来了。
卖早点的立刻热情地招揽生意:“热汤,卖热汤,热腾腾的白菜汤,萝卜汤……”
“热粥,热粥!热乎又便宜,一文钱一碗……”
“卖汤面喽!小伙子,来碗汤面吧!一碗包你吃得饱饱的……”
“咸菜,好吃的咸菜,一文钱几个人分着吃,大哥,买点咸菜吃,一会有力气干活……”
大舅母见状,忙对姐弟俩道:“现在正是卖吃的的机会,我得赶紧招揽生意啊。你们还没吃早饭吧,志伟,这是五个铜板,买几个馒头跟弟弟妹妹分着吃吧。”
说话间,已有头上冒着汗气,身上散发出浓重汗味的码头工走过来,朝着大舅母笑道:“嫂子,一文钱的大酱,还有咸菜疙瘩!”
“好嘞!”大舅母麻利地接过他手中的几个饼子,往上面抹大酱。咸菜切得细细的,用猪油炒过的。一文钱,包了一油纸包。
那汉子接过饼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嘴里道:“嫂子,别说,还是你家大酱下得有味道,咸菜也腌得咸淡适中。吃惯了你家的,再吃别家的,真不对味儿!”
“那是!也不看是谁媳妇?”一个身材高大健美,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五官俊朗的中年男子,从后面拍了拍汉子的肩,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
小石头欢脱地扑上去,抱住中年男子的小腿,口中叫道:“大舅舅,您好久没去我家了,小石头都想你了!”
柳沛弯腰把小家伙抱起来,在手中掂了掂,惊喜地看着小家伙肉肉的小脸,笑道:“你们家单开伙了?你这家伙长了不少分量啊!”
“不是!二姐会捉鱼捉兔子,烤着吃可香了!下次给大舅舅带一只……”若是以前的小石头,可舍不得把肉当人情。现在隔上几天就能吃上一顿烤肉或炖肉(拿了猎物到赵伯娘家,用她家的灶做熟),一两只猎物对他来说,真不是稀罕物件儿。
柳沛仔细打量着余小草的脸色,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小草真本事了,能捉鱼捉兔子!你们有这个心,大舅就很高兴了。你家奶奶能舍得你们把肉往外拿啊?”
“跟孩子们说这干啥!”大舅母瞪了自己当家的一眼。小草可以看出她的生意并不好,毕竟咸菜疙瘩大酱什么的,家家都有,能从家带的都自己带过来了,谁还花钱买啊。
小石头却咯咯地笑着,道:“我们都是在山里烤熟了,自己一家人分着吃的。不让我奶知道。”
“别忘了私下多给你娘吃点,你娘这些年挺不容易的!”柳沛对于自家唯一的妹子这些年的苦,都看在眼里,却有爱莫能助。
爹那时候就不该把妹子嫁给那样的人家,有后娘就有后爹。以前看着还好,等他们家老三进学后,就连余老头的心也跟着偏一边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