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八十年代翻身记 >

第50章

八十年代翻身记-第50章

小说: 八十年代翻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者就厉害多了,直接和高考军校生一个待遇,文凭正经有的,他们还有在部队多年打下的底子,事业将会比一般高考生更顺利完全不是玩笑。
  赵向东刚才补充说明,这次学习时间为期两年。
  军校生,其实大四都下部队了,利用一下寒暑假,将三年学习任务压缩成两年,其实也不难。毕竟这些都是优秀军官之中佼佼者,早一年完成学习任务回归部队,对部队也是非常有益的。
  意思就是说,赵向东如果这回能被选上,他将会是一个正经的军校毕业生。
  这将会是他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
  姜宁怎么可能不激动?她一叠声问:“东哥,这个咋选呢?有啥要求限制的吗?”
  “宁宁,宁宁。”
  赵向东轻轻拍着她的背,“这个只是听说,还没正式通知呢,你先别急。”
  还没正式下通知,就代表不肯定确有其事。
  不过吧,这种消息既然传了下来,而且上面也没辟谣,就基本能肯定是真的了,不然以赵向东这沉稳的性子,是不会拿回家给媳妇儿说的。
  当然啦,话也不能直接说死。
  赵向东目光暖暖的,姜宁这么上心激动,为的都是他,他低头用额头抵着她的额头,温声道:“不过,是不是真的,这几天大概会知道。”
  等正式通知下来吗?
  姜宁秒懂,丈夫神色镇定,显然也是这次军校名额的有力竞争者,她一时喜一时忧,喃喃道:“不知道这回,能选多少人?”
  希望名额多点吧,选上机会就更大。
  媳妇儿这个问题,赵向东答不出来,这必须得等通知正式下达,才能知晓具体情况。
  他轻轻拍着她的背,“宁宁,我会尽力的。”
  这次机遇有多重要,连姜宁都懂,更何况赵向东?他固然对自己军事素质很自信,但能拼上来的战友,哪个没点看家本领?
  这将是一场硬仗。
  赵向东不畏惧打硬战,相反他越战越勇,他欢迎良性竞争。
  倘若真技不如人,那他也心服口服,那是人家该得的,没什么好抱怨,只能等下次有机会再努力了。
  不愧是上过战场的人,赵向东心态很稳,人也很平静,要说真有什么顾忌的,那就是怀中满怀期待的媳妇儿了。
  万一,万一他真落选了,她大概会很失望吧?
  赵向东手臂紧了紧,他又多了一个尽力争取的理由,因为他不想看见她那双又黑又亮的杏目露出失望之色。
  姜宁还不知道自己又鼓舞了丈夫一把,她正低声安慰他,“嗯,你说得对。”
  “咱们尽力争取,成功的话,咱们就一块儿当一回学生。”
  她不想给他太大压力,缓了缓表情轻松一笑,语气带上几分俏皮,“万一不成,咱还能等下次机会。”
  之所以说一块儿当学生,是因为姜宁早就考虑过了,认为自己还是应该再往大学走一转的。
  不提其他,单一个服装设计,姜宁认为自己该系统学习一下。她上辈子固然因闺蜜影响有所涉猎,且脑子里也有数不尽的时尚元素,但不可否认某些基础还是比较薄弱。
  这个念头,自从打定主意做服装开始,就已经有了的,她和丈夫说过,也透露过给爸妈哥哥们知道,还买了高中课本各种学习资料在家。
  既自己重新将知识捡一捡,还给身边人潜移默化一下,毕竟这年头高考录取率并不高,一个从前学习不好的人考上大学,总不能突兀吧。
  现在姜宁还会经常翻书做题呢。
  赵向东很支持,他从来不打搅媳妇儿,甚至自己也会拿课本学一学,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还会问。
  “好啊。”
  现在听姜宁的话他笑了,和媳妇儿一起做学生嘛,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一件事,他俯身亲了亲她,目露期待。
  *
  事实证明,赵向东心理素质确实比姜宁强,当事人是他,谈完话后睡觉他四平八稳,而姜宁到翻来覆去不知多久,才迷迷糊糊咪过去。
  这睡眠时间不够,显然质量也不大好,她赖床来到最后一刻才匆匆起了,还一整天哈欠连天。
  姜宁一大早先去店里看了一遍,将一切如常,才和姜母打了个招呼,往厂子那边去了。
  进了新隔出来的办公室,她掩嘴打了个小哈欠,才对跟进来的田斌孙弘毅说:“田哥孙哥,坐吧,我有事儿和你们说一下。”
  三人在旁边的沙发坐下。
  姜宁这办公室,办公桌书柜等和一整套实木沙发椅,都是用鸡翅木做成的,精雕细琢,款式大气,哪怕换到后世的大公司老总办公室里,也一点不显土气逊色。
  一次到位挺好的,以后就算换更高档的办公室,这摆设也不用换了。
  田斌孙弘毅二人不了解木头档次,不过也不妨碍他们觉得漂亮,只是他们不怎么关注这个,啧啧两次就过去了,毕竟他们忙碌得不行,谁有这个闲情逸致围着套桌椅转呢?
  “嫂子,啥事呢?”
  工作上的顺利,带着孙田二人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安稳,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身份,让他们重拾自信心,精气神完全焕发,与昔日几乎判若两人。
  当然,二人的本性是一点不变的,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目前是姜宁不可或缺的左臂右膀。
  孙弘毅到底是全面负责厂子的事的,他想了想,问道:“是关于第二车间的事吗?”
  人手富余的事,姜宁已经和他谈过了,并表示将要分出一个新的车间。
  第一车间专注“锦衣”精品,而新车间另外安排任务。
  “嗯,没错。”
  姜宁将昨晚画的设计图拿出来,“第二车间暂时专攻这几款喇叭裤。”
  她另外拿出一张纸,“这是喇叭裤要用的料子,我上次顺便看过选好了,你和田哥协调一下,腾一个人去照着下单就行。”
  田斌接过订货单应了声,孙弘毅则翻了翻设计稿,他面露疑惑,“这裤子款式有点儿简单呀?”
  他固然信服姜宁,但面对和以前风格截然不同的款式,有点疑惑才是正常的。
  姜宁笑着说:“没错,就是简单一点,咱们这回进的料子也普通,目的是走量,往批发市场去。”
  “既然都走量了,那其他要求也适当降低一些,裤子做出来达到合格线以上即可。”近乎苛刻的精工细作,就可以免了。
  孙弘毅了然,点点头,“嫂子,我明白了。”
  “嗯。”
  姜宁应了一声,又问田斌,“田哥,我之前让你考察批发市场的铺面,结果咋样?”
  现在还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得在批发市场拿个铺位了,姜家兄弟出车未归,姜宁也不知道哥哥们有没有门路,于是就打算自己先看看。
  “我找市场管理处问过了,批发市场所有铺位全部都租出去了,一个没剩,我之前先走了一圈,确实没有铺位闲置着。”
  “而且我深问过,管理处说,市场去年翻新过,完事重新给租户签了租赁合同,都是一签三年的,租户可以私底下交易,但他们这三年不会违约。”
  市场管理按合同办事,那生意这么火爆,简直就是只金母鸡,租户谁还肯私下转手呢?
  说到这里,田斌皱起眉心,门店的重要性不言自喻,这下子可咋整?
  孙弘毅认真思索半响,建议道:“要不,咱们换个位置?另外再找个批发市场?”
  姜宁笑:“位置肯定要换的,不过倒不用另外找批发市场。”
  其实对于市场爆满这个结果,她早有心理准备,既然了解到合同签了三年,那也不用找二哥帮忙问了。
  “咱们在批发市场外面找吧,如果没有附近的,那稍远一点也成,但有个条件,必须得在那几条必经之路上。”
  但凡一个兴旺之地,必然辐射周边,甚至靠得近货源好的,也不比市场里差多少。
  姜宁早几天去考察过,发现批发市场建成时日毕竟不长,辐射还在蔓延当中,远一点的地方还很好找位置,近一点的,有心也能找个不错的。
  她早就想好了,批发市场内多半成不了的,不行就往外面发展吧。汽车站火车站,还有码头,这几个方向通往批发市场的大路就很合适。
  田斌不笨,脑子一转就回味过来了,凝重表情一扫而空,“对!嫂子这主意好。”
  姜宁笑道:“行,下午你和我去李哥那边一趟,问问他有哪些位置出租的,咱们选一个。”
  李哥,是姜红兵的朋友,上回帮忙找房源的那个,姜宁跟着见过两次。
  既然认识了,她直接上门就行,毕竟哥哥们出门了,大约得等半个月才能回家。
  李哥也是住这片,吃了午饭,姜宁田斌直奔他家,刚好他没出门,把事儿一说,他就爽快说有。
  他和姜红兵关系很好,既然是好友的亲妹子,就没有不尽心的,他不但立即领着二人出发去看铺位,而且还贴心地提议,刚好有一个位置是出售的,姜宁要是手头不紧,可以买下来。
  作为一个消息灵通,又是以此为职业之一的人,李哥便利有,眼光也不缺,他自己也入手了两处房源呢。
  涌入杨市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房子这玩意,价格只有涨没有降的。
  这建议可谓真心实意了,姜宁表示感激,其实她当然知道买下来好,但这不是得讲究机缘吗?
  不过既然机缘到了,就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她去看了那处能出售的房子,两层,一层七八十平米很宽敞,距离批发市场约有六七百米,其中一面墙就在大马路边上,那正是码头通往批发市场的主干道。
  没错,这房主并没有将自己的房子改建为铺位,批发市场诞生时间太短,他也没啥商业触觉,根本没想到这茬。
  不过他家里条件不错,房子不止一处,这回遇上点事需要用钱,才打算把这座闲置的房子卖掉。
  房主急用钱,开价不但合理,而且还有点儿偏低,不过姜宁也不喜欢乘人之危,她没有压价就买下了。
  李哥虽然笑她两句,但心里却暗暗点头,姜妹子是个有原则的人,和她哥一样。
  铺位有了,不过得打通一面墙,好在这活儿耗时不长,批发店不用收拾得太精细,刮了腻子,装上大门就可以了。
  这工作交给田斌,完事姜宁来看了,满意点头,再等定做的货架货柜收银台全部到位,就能营业了。
  她的忙碌算是暂告一段落了,抬腕看了看表,现在正好下午三点,马上出发还能赶上后勤车。
  早点回家吧,话说赵向东负责晚饭很久了,这回就让她好好做一顿,给奖励奖励吧。
  赶到后勤车停靠位置时,还有点空隙,姜宁和廖小山老何打过招呼,匆匆进了自由市场,快速给买了老母鸡鲤鱼等等食材。
  她心情很好,还打算明天给自己放个假,一路和廖小山老何说说笑笑,五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挥手和二人告别,姜宁脚步轻快往家属区方向走去,只是一踏入家属区,她就微微挑了挑眉。
  咦,今天的气氛有点儿奇怪呀。


第68章 
  看着倒是和平时一样; 菜地里挥锄头松土的,弯腰摘菜的,纳凉的; 还有领着孩子下来遛弯的; 一群毛孩子你追我赶,还不停有人尖叫欢呼; 热热闹闹。
  要硬挑点不一样的; 那就是军嫂们没有像平时一样,凑在一起说得吐沫横飞。
  要知道这年头娱乐太少; 家属区还偏僻且封闭,女人多了,凑在一起聊天八卦,绝对是大部分人日常打发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姜宁没有开始忙碌之前,每天见这家属区,军嫂们起码是能扎几个堆,斯文点的不时见到笑脸,但更多是大声说大声笑的; 三楼都能听得见。
  但今天却没有; 纳凉的人大部分各坐各的; 偶尔两三个凑在一起说话; 也不热烈。
  而且她们见了姜宁也不稀罕了。
  姜宁这几月天天外出,对外说法是做点小本买卖。这在大部分军嫂看来相当不得了,好奇的,羡慕的; 甚至说酸话的都有,每次她回家都要应付一番。
  今天倒不用了,大伙儿瞄了她一眼,抿嘴笑笑就过去了。
  姜宁一挑眉。
  事出反常必有因,难道,难道是军校进修的事终于下通知了?!
  不然为啥大伙儿都有点儿心不在焉呢?
  姜宁也很关注这个问题,瞥见菜地里曹来喜陈桂花都在,她也等不及丈夫回家再问了,脚下一转,往那边走过去。
  “陈大姐,你今儿不用上班吗?”姜宁笑吟吟说着,又和曹来喜打了招呼。
  “今天不是周日吗?”
  陈桂花正弯腰摘菜,听见姜宁声音就直起身子,笑道:“姜妹子回来得这么早,今天工作不忙吗?”
  “忙过一阵子了,后面能闲点儿。”
  “那就好好歇歇,看看,你这脸瞅着都瘦了点儿。”接话的是曹来喜,一如既往地大嗓门,听着十分利落爽快。
  两人本来和姜宁的关系就不错,后来陈桂花还得了工作,更添感激。曹来喜也是,她也准备有工作了,是姜宁厂子里的。
  军嫂都挺不容易的,如果力所能及,姜宁是愿意帮助一下的,不过吧,这前提得是对自己没有坏影响。
  她之前厂子成立,产生几十个工作岗位,是曾经想过家属区这群军嫂的。
  但问题是斗米恩升米仇,她以后摊子越铺越大,钱越赚越多,恐怕避免不了一些红眼病。而且像对门刘文娟似的,她根本不想与之打交道,甭提往自己厂子里塞了。
  但仅仅落下一个,更不合适。
  家属区与姜宁的羁绊太深,她不得不慎重对待,后来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决定就问问曹来喜几个。
  曹来喜几个,家里男人和赵向东关系铁,和姜宁处得也不错,最关键的是她们本性不错,为人是过关的。
  姜宁悄悄问了几人,几人当然万分欣喜了,而且她们答应了守口如瓶,就真一点风声不透。
  不过曹来喜几人没碰过缝纫机,一点技术都不会,只能从头学习。
  姜宁本来让她们上班学的,曹来喜等人却不愿意白领工资,说好每天抽时间去学,学会了再上班。
  正好也能凑个借口,对外说在杨市找到了工作。
  不得不说,这做法让姜宁非常有好感,她对曹来喜几个观感更加好,曹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