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翻身记-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陶同志,你喊我咋回事呢?”
姜宁问话时,见旁边那三个汉子看过来,她微笑点了点头。
“嫂子,他们说是赵营长的老战友,是来探望赵营长的。”终于找到人了,陶强松了口气。
姜宁惊讶,随即她看向那三个男人,“同志们好,原来你们是我家向东的战友呀。”
眼前几个风尘仆仆的汉子健硕魁梧,挺高大的,一个典型国字脸,而其他两个脸型稍圆点,一个眉弓特别高,另一个左眼角有个硬币大小的伤疤,
他们大约三十左右吧,长相硬朗,都推了个板寸头,虽身上的衣裳很陈旧,还有补丁,但眉目正气,站立时下意识收腹挺直腰腿。
生活在军区一段时间的姜宁,对这种特别的气质非常熟悉,她毫不怀疑几人退役军人的身份。
她也不怀疑对方说的话,毕竟谁敢招摇撞骗到军区来呢?
姜宁只是有点儿奇怪,刚才发生了什么?为啥拉拉扯扯的呢?
不过她也仅仅心里好奇而已,面上一点不含糊,笑盈盈招呼道:“我今儿出门没在家,你们等久了吧?”
姜宁随即埋怨陶强,“小陶同志,你咋不给我家向东挂个电话呢?”
战友来前没通知,但打个电话进去,赵向东出来接一下人还是可以的。
陶强冤死了,“嫂子你不知道,赵营长在开会,电话打进去通知不了。”
姜宁恍然大悟,转头对战友们说:“同志们,东哥可能晚点才能回来,不如先去我家等着吧。”
最年长的国字脸忙道:“好的,谢谢弟妹。”
他随即介绍自己,“我叫彭弘毅。”
彭弘毅介绍完自己,又分别指了身边两个同伴,“他叫胡国川。” 眉弓特别高的那个。
“他叫田斌。”脸上有块小伤疤的那个。
姜宁态度十分热情,让局促的三人心定了定,胡国川和田斌忙道:“嫂子好。”
“你们好。”
姜宁笑着应了,接着又介绍了身边的姜红兵,等双方打了招呼,她笑道:“我们进去吧。”
进去军区,就算是退役军人,也得按规矩登记,一个负责登记的兵哥招呼三个人过去,姜宁见有空隙,才压低低声问陶强,“小陶同志,刚才咋回事呢?”
她其实还有点疑惑,彭弘毅三个熟悉军营规矩,既然没提前知会,那肯定有心里准备的,咋不等等呢?
这地方偏僻还没啥车,他们应该本来打算宿一夜的,突然要离开挺不合理的,而且陶强几个一反常态留人也奇怪。
姜宁实在敏锐,这边刚问,那边陶强已经低叹了一声,“嫂子,其实他们找到不仅是赵营长呢,他们也是一营许教导员的战友。”
一营许教导员,就是许卫国,两人多年搭档,有共同的老战友太正常了。
换而言之,彭弘毅几人是来找赵向东许卫国两个老战友的。
“哎?不对呀!刚才我看见方涵的车了。”
姜宁一听陶强的话,立即想起方才方涵飞速驰过的小轿车,“难道……”
她眼前晃过彭弘毅方才说话时略带忐忑的脸,三人很局促,再联想他们之前想离开的行为。
不会吧?
陶强还真点了点头,“是的,嫂子。”
原来,彭弘毅三人来到军区大门询问,陶强他们知道对方是退役军人后,好感自然有的,于是立即往营区挂了电话。
然而不凑巧,赵向东许卫国都在开会,通知不进去。
男人通知不到,于是大门哨就通知嫂子们,姜宁出门未归他们知道,但方涵下午回来了呀。
陶强一个伙伴往家属区去传话,刚走了两步,就见方涵的车出来了。
结果很不愉快,方涵跟许卫国正怄着气,本来就不打算搭理他的战友的,又骤眼见了一身破破烂烂的彭弘毅三人,蓬头垢面一脸菜色,棉袄洗得发白还摞上补丁。
方涵面子功夫是真不到家,刹那之间没掩饰住,本来冷着的脸露出了一丝不和谐的神情,回神后抛下一句“不认识”,就一踩油门走了。
彭弘毅几个虽穷,但真不是来打秋风的,他们就是路过这片,想来探望一下老战友。
大男人自尊心还是有的,一时难堪只想赶紧走人,甭丢人现眼了。
变化太快,目瞪口呆的陶强几个忙上前拉人,刚拉扯两下,姜宁兄妹就回来了。
“就是这样了嫂子。”
陶强说着说着有几分黯然,他也是穷苦农民的儿子,要是这几年没混上去也得退役,退役后大概和彭弘毅几个差不多,物伤其类。
“方涵她……”
姜宁皱了皱眉,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她这回觉得方涵确实是过分了。
和丈夫闹脾气的女人,大多爱迁怒与丈夫有关的人和事,方涵也不例外,只是她的迁怒时机不对,而且很不巧,她性情有些骄纵,还不善掩饰情绪。
一样样凑在一起,就太伤彭弘毅三人的自尊了。
许卫国最近常来姜宁家吃饭,从言谈举止,她对这男人有些许了解,恐怕这回很难善了。
她叹了口气,不管了,这是人家的家事,自己目前还是先招待好丈夫的战友吧。
等彭弘毅三个登记好以后,姜宁拜托陶强等会再往营区挂个电话,告知赵向东这件事。
接着她和领着彭弘毅三人往家属区走去。
姜红兵是人精子,虽不吭声,但陶强的话一句没落下,不用小妹打眼色,他就配合着活络气氛。
这般一路走回家属区,几个汉子眸底的忐忑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
彭弘毅三人身上有些脏,听他们说老家是西北的,大约坐了好几天火车也没条件给洗一下。
姜宁回家后立即找曹来喜换了三个烧得正旺的煤,把三筒煤炉点燃,拿大铝壶烧了热水,拿了新毛巾,让他们洗澡松快一下。
“赶紧洗下松松,等会就吃饭了。”
姜宁笑吟吟的,看他们棉袄挺薄的,她还把丈夫以前换下的军大衣取出来,递了过去。
她没有把自己给赵向东做的新衣拿出来,不是小气,而是怕他们惶恐不肯穿,五六成新的旧军装最合适了。
果然,彭弘毅几个立即就接了过去。
“嘿嘿,麻烦嫂子了。”
三人也知道自己身上脏,不过姜宁态度和亲切,明显真心实意,他们除了不好意思笑笑,倒也没再局促。
彭弘毅先去洗澡,胡国川田斌在厅里喝茶,姜红兵招待着,姜宁则赶紧去做饭。
饭菜得多做点,赵向东今早就说会回家吃晚饭的,大概是开会耽搁了,现在还来了客人。
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先取量及味道了,花样得搁一搁。
大虾全部白灼了,等会蘸蒜蓉油吃;两条大青鱼红烧;熏鸡斩了两只,爆炒后焖土豆块;把养着的泥鳅都下锅,和着豆腐炖。
接着还炒了两个青菜,搪瓷盆一大盆地上,主食是米饭。
彭弘毅几个很不好意思,连连摆手,“嫂子,做太多了,太多了!”这得费多少钱啊!
一阵阵香气扑出来,前胸贴后背的三人咽了咽口水,立即心疼起钱来了。
随便一顿就行,他们咋能这么吃?东子还得养家呢!
“你们放心,我有工作呢。”
姜宁一边将熏鸡焖土豆铲出来,一边笑道:“我肯定会量力而为,打肿脸充胖子这活我是不干的。”
劝人这任务就交给二哥了,她随后揣上钱票走了一趟服务站,买了几瓶酒。
战友重逢多高兴的事,男人们肯定得喝一点开心开心,家里的酒就剩半瓶子,有点空余时间就赶紧买上。
赶回家属区,刚好碰上匆匆赶回来的赵向东许卫国,夜色下,两人面露喜意,显然十分高兴。
“宁宁,老彭几个在家里了吗?”
“当然在的。”
姜宁含笑瞅了一眼丈夫,“家里饭做好了,酒也买上了,就等你俩啦。”
随后,她将遇上彭弘毅他们的经过说了一遍,当然,她完全忽略了方涵,只着重讲三人已经安置妥当。
姜宁余光瞥了眼喜形于色的许卫国,大门哨人不少,许卫国肯定会知道全程,而且速度不会慢,这她就管不着了。
她一笑,“咱们快上去吧。”
“嗯。”
赵向东早接过姜宁手里沉甸甸的酒,媳妇儿安排妥帖,细心招待他的战友,说实话他非常高兴,心暖烘烘的。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觉,许卫国在场也不好表露什么,千言万语只汇成这么简单的一句应和。
姜宁有些感觉,丈夫黑眸很亮,似有暗流涌动,要将她吸进去一般。
她状似不经意让了让位置,避开许卫国视线,朝他嫣然一笑。
赵向东唇角弧度加深,极短暂的眼神交流后,姜宁率先走在前面,赵向东和许卫国也跟着上去了。
第42章
上楼的时候; 赵向东许卫国你一言我一句,姜宁倒是大致了解了二人和彭弘毅几个的关系。
他们还真是多年老战友,八九年前一个排出来的; 大伙儿有了不同程度的晋升; 但总体都在一个连队里。
赵向东和许卫国老搭档,一个连长一个指导员,彭弘毅是副连长,胡国川和田斌是底下其中两个排的排长。
后来,他们所在的部队接到调令,上了对越自卫战的战场。这是一场虽胜但却十分惨烈的战役; 死伤极多。
赵向东所带领的连队也不例外,功是立了,但全连折了半数的人,剩下一半也很多负了伤不得不退役的。
彭弘毅三个就是。
据赵向东所说,彭弘毅伤刚治好的时候,脚是有点跛的,当时医生说多走走会恢复些。
万幸据姜宁刚才所见; 恢复得不错。
胡国川右手筋断了; 田斌左手炸掉了小指无名指; 外加一小块手掌。二人治疗后虽能处理日常生活,但已经无法胜任一个军人的职责; 只能退役。
听了姜宁简单描述三人的外表; 赵向东长叹一声; “他们几个都是西北人; 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大好。”
“那他们没安排工作吗?”
姜宁在厨房里做饭,姜红兵招待客人,外面谈话她听了一耳朵,彭弘毅几个是经老乡介绍,要去杨市往南一百多公里的私人承包山林工作的,途径杨市转乘客车,因惦记着赵向东许卫国两个老战友,特地过来叙一叙的。
彭弘毅几个是军官呀,战场负伤退役,国家应该会安排工作的,咋就需要跑出来干私人雇工了?
“是安排的了,大概有什么变故吧。”赵向东与许卫国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又叹一口气。
他们一直身处部队,对这些事情门儿清,部队给退役军人安排工作,是要地方配合的,而且上岗后续如何,这完全得看地方具体单位。
要知道这年头给安排工作,全部都得返回原籍的,不然杨市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啊!
在部队眼皮子底下还好些,像彭弘毅几个老家在大西北,那就鞭长莫及了。
彭弘毅他们退役时机也不好,自卫战结束,需要抚恤的阵亡战士太多,需要安排工作的因伤退役军官也不少,部队捉襟见底,还忙不过来,最后还是许卫国出面打点,才给自己的战友尽快排上号。
现在看来,肯定是西北那边安排的工作不咋地,现在只能自己讨生活。
姜宁也叹了口气,这些为国为家的铁汉子们,抛头颅洒热血,退下来后也不得不直面生活的窘迫。
都是穷惹的祸,国家穷,人民也穷。
姜宁再一次由衷为改革开放高兴起来了,这次真不是为了自己。
简单说了几句,三楼就到了,姜宁掏出钥匙打开房门,她体贴让了让,给赵向东许卫国先进门。
“东子!卫国!”
“老彭,老田,川子!”
老战友重逢,五人激动得眼睛都红了,狠狠地互锤几下肩膀,好半响,他们才将勉强将满腔激昂控制住。
姜宁微笑看着,“东哥,咱们先吃饭吧,菜要凉了。”而且她估计彭弘毅几个也该饿了。
“好!”
大伙儿纷纷落座,姜宁和姜红兵知道,眼下正是五人叙旧的激动时候,兄妹俩也不吭声,保持安静边吃边听。
碰了一次杯,一口干了,赵向东招呼战友们起筷不许客气,他也夹了两筷子菜垫垫肚子,才问道:“老彭,你们咋来过来了?”
他看看身边媳妇,“我刚才听我媳妇说,你们是过来工作的,咋回事呢?”
老战友们一看就过得不好,赵向东面带关切,许卫国浓眉也蹙起,“你们退役的时候,不是在家乡给安排了工作吗?”
这年头的工作都是祖传父,父传子的,铁饭碗一个,照理该一直干下去的,咋两年不到,就千里迢迢出来讨生活了呢?
听姜宁说,还是私人承包的山林,不是公家单位,这是在家乡连稍差点的工作都找不到了?
赵向东许卫国眉心拧成个疙瘩,彭弘毅苦笑一声,“甭提了,那工作现在没有了。”
三人都是一个省的,其中彭弘毅胡国川还是同县,田斌则是隔壁市的,当初三人结伴回到老家,拿了退伍证还有部队写的证明等等去了县里。
县里早接到了任务,就给安排了工作,孙胡两人分配在酒厂,田斌分配在面粉厂。
先说田斌,天有不测之风云,他还没来及报道,老父就病倒,病势汹汹,县医院束手无策,建议去市医院。
市医院是能治,但得掏一大笔额外的药费,田家穷得叮当响,于是田斌只能将手里的工作让了给人,得了一笔钱,再加上自己刚到手的抚恤金,凑齐了药费,治好了父亲。
工作就这样没了。
不过田斌还算好的,他这是自己的问题,换了彭弘毅和胡国川这边,就糟心多了。
两人是一个县城的人,进的是同一家酒厂,这酒厂在他们那个小县城里,是少数几个不错的单位,本来应该还不错的。
但问题是,地方不大好单位少,但瞄上的人太多,不管是本厂领导,还是县里的有点能量的头目,都盯着那几个空缺。
现在好了,突然来了空降军,把茅坑占了俩,他们能乐意吗?
这么一个不乐意,彭弘毅两人工作就很不顺利,最后熬了半年,被人坑了背上黑锅,被酒厂开除工作没了。
孙胡两人不笨,还很能干,不然之前在部队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