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

第24章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第24章

小说: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老听了,摇摇头,又有些无奈的说,“看来你是铁了心了,想上山下乡就去吧,那些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说法不是你会想的,你不会有那个思想高度,我也不信。”
  说着话题一转,道,“不过,这既然自己决定了,以后就别后悔,这天高地远的父母不在身边,不管你遇到什么,都得咬牙扛住了,拿出男人该有的担当来,别怂也别想着当逃兵,年轻人都想着能干出一番事业,这样固然好,可老头子我觉着,你小子人好好的就行。”       
  说着顿了一下,歇了口气,看着陈慕西犹带着青涩的面孔,继续说,“你小子从小就是个听话孩子,可我看的出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爸常担心你性子直的大哥会做什么过激的事,要我看,该担心的是你才对,你骨子里就不是个服管的人,这本也不是坏事,可放到现在就不同了,以后你自己遇事多想想,利弊得失衡量好,有句话叫“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虽然你不是什么千金之子,可在在意你的人心里,却是千金也难买的,要照顾好自己。”
  顾老觉得陈建翎那性子,肯定不会多说什么,就多嘴多说了几句。
  陈慕西听了顾老这一大通谆谆叮嘱,眉毛动了动,郑重的说,“我明白!”
  在顾老这里消磨了大半天时间,陈慕西正走在回家路上,唐宋却从后边追了上来,说,“慕西,听刘跃说,你打算去延安,报名没?咱们不是说好了,要一块的?”
  陈慕西和顾老聊了许多,此时并没有和人闲聊的心情,看到唐宋,脑中立马就会想起他爸唐晋那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行径,更觉厌烦,不过面上却不显,笑了笑,说,“我只报了个名,等学校开完证明还要些时间呢。咱们班里挺多同学都是去云南或者黑龙江了,我记得你不是说也要去云南的?”
  唐宋听了,忙摆摆手说,“没有啊,我没有想去云南,肯定是你记错了。”
  陈慕西轻笑了一下,说,“那可能吧!”
  秋日午后的太阳明亮的晃眼,唐宋突然低了下头,才说,“我正好不知道要去哪,咱们一起好了。”
  陈慕西无所谓的说,“行啊!”说完就又说,“我回家还有事,先走了。”
  自王淑英知道陈慕西要去插队后,就一直说不让陈慕西去,甚至想把户口本藏起来,后来陈建翎不知道说了什么,才把户口本拿了出来,开始和杨静一起缝制棉被褥子这些要带的东西。
  带着学校开具的证明还有户口本去派出、所迁移户口的事是陈慕西自己去的,在门口踌躇很久,毕竟迁了户口,就真的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在门口的树下看着派出所门口出出进进的年轻面孔,好久之后,陈慕西才终于下定决心迈了进去,办手续很快,从派出所出来,然后去市知青办领了下乡知青发放的生活用品票据,还有二十一块钱的补贴,再去百货大楼的专门开设的知青站领东西,这些事用了两天时间,就全都办好只等出发了。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准备着,期间陈慕西还抽空回了老家一趟,给刘潜捎了几盒大前门的烟,算是表达一下谢意。
  年轻人对外边的天地总是向往的,特别是在出门需要一大堆手续,不能想去哪就去哪的情况下,刘潜知道陈慕西要离开去插队的时候,有些羡慕,不过也没办法,他不符合下乡的要求,想出去跑也没有机会。
  而对于陈慕西要跑那么远的地方插队,陈岩、陈建新听了都是叹气,可毕竟事情已成定局,和当初陈建翎时情况不同,大家也只能嘱咐陈慕西保重好自己。
  就在陈慕西什么都准备好,就等出发的时候,刘跃突然告诉跑来陈慕西,他偷偷拿了家里的户口本,已经报过名了,去云南。
  这个消息,让本来为离别而心情不虞的陈慕西听了,简直不知该作何表情了,多少人挤破头的想留城,就算扫大街也再所不惜。
  可刘跃竟然真的因为周倩要去云南,就二话不说的跟去了。最重要的是,两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连那层窗户纸都没有捅破呢。
  刘跃怎么和他父母说的,陈慕西不清楚,反正在陈慕西走那天,刘跃走路姿势明显有些僵,想来那顿打是挨的不会轻的。
  离别的日子到来的总是很快,转眼就到了十一月二十一号,火车站的站台上挤满了送人的还有要走的人,欢送的标语挂的哪都是,仿佛是承受不住这过多的离别,天气也是阴阴沉沉的,陈慕西这些知青乘的是专列,该上车的时候,陈慕西看着陈建翎,心里闷闷的,不知该说些什么,只低低的说,“爸,我走了,你保重身体。”
  陈建翎嘴动了动,却没有说出什么,只拍了拍陈慕西的肩,叹了声气。
  “二哥,你别走了,”一旁的陈小北抓着陈慕西的衣服,带着哭腔说。
  这时,在一片叮嘱和啜泣织就的嘈杂中,有个送别的妈妈嚎啕大哭了起来,陈慕西不由庆幸,幸好王淑英还有陈楠楠没有来,要不然此时肯定也要流眼泪。
  在这一片离愁别绪中,陈慕西看着陈小北小兔子一样的红眼睛,想笑着安慰一下,脸却不听使唤,笑不出来,只得放弃,伸手摸摸陈小北的头说,“小北,你想二哥了,咱们可以写信呀。”
  “走吧,该上车了。”这时,陈建翎开口说。
  陈慕西抬头深深的看了陈建翎一眼,陈建翎鬓角的白发让陈慕西眼睛发胀,猛地转过身,吸了吸鼻子,陈慕西背着大包小包跟着人流挤上车了,刚走到窗边的位子上,还没坐下,眼睛不经意的却看到陈强东正急的满头大汗的在人群里跑来跑去,陈慕西忙从窗口伸出身子,挥手喊了了几声“大哥”。
  等陈强东闻声跑到近前时,火车已经鸣笛,徐徐的开动了,火车的隆隆声和人们嘈杂喊话声中,陈慕西依稀还能听到陈强东跟着火车跑着在喊,“陈慕西,谁让你不吭一声就走的。”
  陈慕西不知道陈强东怎么会从省城跑回来,可此刻也不是叙旧的时候了,只能使劲的挥手,对越来越远的陈建翎和陈强东大声喊,“爸,大哥,你们保重。”
  直到看不到人了陈慕西才坐回座位,车厢里一片哭泣声,陈慕西心里沉甸甸的,压的他有些喘不上气。
  陈慕西一直看着窗外,看着熟悉的地方越来越远,在这里生活了十四年,这还是陈慕西第一次离开。两世加起来,陈慕西都没什么独自远行的经历,这第一次远行,让陈慕西对此行想去的陌生的目的地,有些惴惴和莫名的紧张。

  第三十五章

  火车不知走了多久; 车厢里已经没有了小声的哭泣声,偶尔会有人交谈,更多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说话; 静静的坐着,愣愣的看着窗外的飞逝而过景色。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第一次离开家,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更多的是对未来未知生活的茫然不知所措。
  当然,也不乏一腔干劲,热血沸腾的人; 陈慕西的同班同学徐诺就是其一,看大家都是蔫蔫的,就热情高昂的说,“同志们怎么都不说话?大家要有不怕不怕累的精神,要知道; 广阔的天地,我们是大有作为的。”
  徐诺这鼓动人心的话,让大家为离别而不快的心情,泛了点涟漪,有几个男生听了; 开始和徐诺兴高采烈的开始议论马上要过的生活。
  陈慕西把头靠在车窗处,眼睛看着窗外的风景,从上车后就没有说话,坐在一旁的唐宋正眼睛发亮的听着徐诺等人的说话呢; 看到陈慕西这么沉默,就撞了撞他,说,“怎么不说话,想什么呢?”
  陈慕西扭头看了一眼不知原因跟着自己的唐宋,扯了扯嘴角,笑着胡编了一句,“没事啊,昨晚没睡好,犯困呢。”
  唐宋点点头“哦”了一声,又说,“那你睡吧,我帮你看着行李。”
  陈慕西皱了下眉,这车厢里的人不少都认识,哪里需要看什么行李,自己也没什么东西能被偷的,大家东西都准备的没区别,可唐宋都这么说了,陈慕西也不好说不用之类的,就淡淡的讲,“那麻烦你了。”
  唐宋有些高兴的点了点头,陈慕西看了,没说什么,胳膊往小桌上一放,歪头放在胳膊看着窗外,对徐诺他们那一点也不控制音量的说话声,觉得真是心烦。
  在火车上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第二天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县城,陈慕西他们在这里换乘了带帆布篷的那种解放大卡车。陈慕西他们机械附中的集中在一辆车上,向延安地区的开始行进。
  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本来已经很累了,可换乘后,更糟糕,卡车出县城后,卡车一路尘土飞扬的在土路上飞驰,并不平整的路颠簸的人骨头都要散架了,男同学还好些,身体素质比女生强一点,已经有不少同学开始晕车,女生更多一些,人都一下子变得脸色蜡黄,不时的还会有人呕吐。
  这下,车厢里真正的安静了下来,连冯诺和几个兴致很高的男同学都没了高昂的情绪,大家都歪靠在一起耷拉着眼皮,忍耐着颠簸和车厢里有同学没开得及走到后边,吐在了车上而不时飘过的怪味。
  可情况还不是最糟的,后来车进入了山区,沿着盘山公路绕行,一会儿转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卡车的一面靠山,一面是悬崖峭壁,走在如此的险路上,大家都是吓的脸色发白泛青色的,裹着身上的棉衣,满心都是恐惧,车篷上的缝隙,刮进来的凉风,吹在脸上不时冒出一层鸡皮疙瘩。
  昏昏沉沉的走了大概两天,陈慕西他们这车人,才到了羊川县城,县知青办早就准备好了,安排了车上二十余人的吃住。
  终于吃上热乎饭,还是难得的白面条,大家都很开心,这面条在家也是不常吃的,饱餐了一顿后,一群人结伴去宿舍休息,到了陌生的地方,本来不是很熟悉的一群人,此时却觉得同行的同学分外亲切。颠簸了两天,吃不好睡不好,还担惊受怕的,早就没什么精力了,一群打量着陌生的地方,往宿舍走。
  在去宿舍的路上,陈慕西注意到有一群应该是早到了的知青,在提着酒瓶子追打一个男知青,陈慕西心里一机灵,十几岁的男孩子易冲动爱打架,可真切的看着提着酒瓶子打还是第一次。
  一直以来生长的环境,让陈慕西都不曾遇到过这种情况,仅有过的一次打架,大家都是赤手空拳的,这光天化日之下,看到这场面,让本来就面有菜色的昏昏然的陈慕西心沉了沉。 
  第二天一大早,各公社各大队各生产队派来了接分到自己村的知青老乡,陈慕西终于在中间找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地——洛水村,和陈慕西分在一个村的还有唐宋、胡蝶,还有那个积极性很高的徐诺。
  洛水村来的老乡有三个人,帮忙把陈慕西几人的行李绑在毛驴身上后,就负责带着四人回村。
  而让陈慕西激动万分的是,洛水村来的三个老乡中,竟然有个是谢闻哲,自己前世的爸爸。
  看到十几岁的谢闻哲,陈慕西差点飙泪,自己周周转转了这么多天,还以为要到洛水村,想法子找他的,没想到,还没到就能见到他了。
  回村的路上,虽然陈慕西自觉很含蓄的不时的打量谢闻哲了,可还是被谢闻哲注意到了,皱着浓眉就看向了陈慕西,陈慕西再偷看时,正好看到,好在陈慕西脸皮厚度还可以,立马就脸色一整,脸上挂上恰到好处的微笑,礼貌的说,“你好啊,小同志,我叫陈慕西,你叫?”
  比陈慕西大两岁的谢闻哲,也比陈慕西高不少,不说年纪,任谁从外观上来看,都会觉得谢闻哲比陈慕西那白面书生的模样年纪要大些,却被陈慕西喊什么小同志,陈慕西是新到的知青,大家又是第一次见面,谢闻哲也不好说什么,干脆利落的回了一句,“谢闻哲。”
  陈慕西听了,心里觉得自己爸爸年轻时怎么是这怪脾气?明明是个话多爱笑的人啊,虽然偶尔脾气不是太好,可也不是现在这样子啊,说话连看对方都不看。这么想着,陈慕西就还要再说话,势要拉近两人的关系,还没开口,徐诺就插话说,“这位大哥,咱们还要走多远的路啊?”
  谢闻哲立马就观感来说明显有些不正常的陈慕西抛到了一边,走快了几步,说,“九十多里的山路,下午就能到。”
  听到“九十多里”几个字,陈慕西也不想怎么闲聊了,一下子就懵了,那么远,还是山路,都要靠脚走,开玩笑吗?
  而接下来上上下下、高高低低的山路,也确实让陈慕西彻底没了拉近乎的念头,这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的走,陈慕西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上山每一步都得使劲,下山又颠的小腿肚疼。中间休息过几次,每一次一休息,陈慕西也不挑地上干净不干净,直接就坐下了,坐下就不想再站起来。
  等走到洛水村时,陈慕西觉得双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只盼着赶快找个地方躺下,天上下刀子也不想动弹了。
  傍晚的时间,村民们都在家,听说又有知青来了,都跑去看新鲜,小孩子们跑来跑去的喊着,又有洋学生来了。
  累的没有半丝力气的陈慕西,觉得自己就跟动物园的猴子似的,被人用好奇或新奇的眼光盯着,好不容易到了一个院子,从可怜的小毛驴身上卸下来行李,洛水村的一队队长也赶过来了,对四人热情的表达了欢迎。
  陈慕西也才知道之前洛水村已经来了四个知青,是三女一男,加上陈慕西几人,刚刚好四女四男八个人,住的地方也近,男生一个院子,女生一个院子,两个院子挨着,队长安排八人互相认识了后就又安排他们去老乡家吃饭,吃过了饭,陈慕西直接就回了窑洞睡觉。
  有人睡觉就有人不睡觉,晚回来的徐诺没有回窑洞,而是跑去找到了队长,上来就问了一句,“队长,我们明天干什么活?”
  队长刘贵听了,愣了一下,说,“先休息,休息好了再说,现在只有挑粪这一种活,怕你们城市娃做不来。”
  徐诺一摆手,“这有什么难的,没有问题,我们全身都是劲,什么活都能干,来这里就是为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又有什么不能干的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