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门妇 >

第51章

农门妇-第51章

小说: 农门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想着,一咕噜爬起来道:“有件事跟哥几个打个招呼,过几天俺打算娶媳妇儿,人你们也认识,是姜山大哥的小姨子,从今往后,俺跟姜山大哥就成连襟儿,回头挑好了日子就摆酒。”撂下话就出去了。
    常六愣了愣,跟安大牛道:“他不是瞧不上姜山大哥的小姨子吗,嫌人家肉皮儿黑,眉眼儿不秀气,这怎么忽然就摆酒了。”
    安大牛道:“这还用说,是怕去北边打仗丢了命,想给他老何家留个后呗。”说着,哥俩看向大郎:“大郎你可也得紧着点儿,不是哥几个说丧气话,真要跟胡人打起来,哥几个弄不要就交代了,早点儿让你媳妇儿生一个,比什么都强。”
    大郎摇摇头:“俺媳妇儿小呢,身子也弱,这时候生养是害了她,俺不着急 ,打仗俺也不怕,俺早想好了,得跟俺媳妇儿过一辈子好日子,死不了。”
    安大牛跟常六彼此看了一眼,同时摇摇头,真不知道大郎哪来的信心……


☆、第50章 
    普惠寺在冀州城外;依着寺庙里的塔林而建;听说原先叫宝塔寺;后因著名的普惠法师在此坐化;舍利造塔;而更名普惠寺。
    如今的方丈净远禅师;据说是一位有道高僧;碧青不信神佛,哪怕自己摊上穿越这种诡异的不能在诡异的事儿;依然不信。真有神佛;老百姓还忙活什么啊;天天念经拜神佛就成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碧青更相信科学;并且,认为一切都能用科学解释;包括自己的穿越;她都认为或许是一次时空扭曲的结果;是偶然中的偶然;至于为什么让自己摊上;大概是中彩票的几率。
    她始终觉得;人想要过好日子;拜神念佛是没用的;勤劳加上机遇;好日子就不远了;这些所谓的有道高僧,不一样要受用人间烟火;如果他们个个都像传说的那么神;还传什么佛法;自己去西天世界当佛爷得了呗。
    尤其,师傅帮自己弄来普惠寺的桃枝;老和尚竟然以栽莲花做为交换;碧青就更加肯定这位有道高僧是个极为现实之人。
    就碧青的认知里;莲花跟佛几乎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许多神圣的佛经故事里,莲花都是主角;观音菩萨做的是莲台;佛祖刚从娘胎里出来,就蹦到地上走了七步;步步生莲。
    碧青真心觉得这是胡说八道;一出生就能蹦下来走道儿;不是外星人就是妖怪;不管自己信不信;莲花在佛的世界里都是是神圣的存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所以,普惠寺的老和尚想栽一池莲花;也在情理之中。
    不管是善男信女,一进了庙就能看见一池盛开的莲花;老和尚就坐在莲花旁边的蒲团上;嘴里说着含糊不清的佛家偈语;立马就高大上起来;估摸大多数人都会被忽悠的不可自拔;然后,无论添香火还是布施;掏起银子来也会痛快许多。
    碧青一路都在琢磨这些;她跟师傅两个坐在江伯赶得牛车上;后头是小五赶着自家的牛车;车上就热闹多了。
    王兴跟小五坐在车辕上;后头车里坐着秀娘,王兴娘跟王兴的大嫂子;还有半筐新挖出来的藕种。
    碧青家的藕田种了一年就省事多了;挖藕的时候都是随挖随种;剩下的就是管理;注意施肥,注意水位,杀菌的石灰跟上;避免病虫害;就成了,不用再重新种。
    而且,有了自家的藕田;给普惠寺栽莲花也容易的多了;不用再泡莲子发苗;直接挖半筐藕种;栽下去就成。
    之前,碧青已经让王兴来了普惠寺几趟;指挥那些和尚挖坑造池,填土施基肥;这次把藕种栽上;过不多久就能见到满池盛开的莲花了;老和尚再做法会什么的;一定很有面子。
    碧青发现,古代人实在聪明;尤其出家人;六根清净断绝红尘就是嘴上说说;噱头包装;比谁使的都足;怪不得忽悠的众多善男信女;疯了一样往普惠寺跑;又磕头;又送钱;还心甘情愿;跟占了多大便宜似的。
    后头牛车上的秀娘一听自己要去普惠寺;说什么都要跟着;说普惠寺的香火最灵验;好好的给佛祖上一炷香;若是能求得净远大师一剂良方;说不准自己的病就能好了。
    碧青见秀娘充满希望的目光;实在不忍打击她;碧青倒是觉得,冀州府的李神医比普惠寺的老和尚靠谱多了。
    至于王兴的娘跟嫂子;是来求子的;王兴嫂子进门也快一年了;肚子却始终没消息;王兴娘急的什么似的;因哥仨都在碧青家做工;一年有不少进项;日子好过多了;正准备着秋后盖新房呢;王兴的二哥,也说了一个邻村的姑娘;定了明年过门。
    这日子一好就恨不能多生孩子;王兴娘是不可能了;就把目光瞄到了儿媳妇儿的肚子上;拉着王福媳妇儿去县城看了好几趟大夫。
    碧青很想说,应该把王福也拉去瞧瞧才是;这没孩子也不都是女人的毛病;王福媳妇儿身体壮的跟牛似的;听王兴娘私下跟婆婆说月信也极准;碧青觉着女人只要大姨妈正常,基本就没什么毛病;没怀孕应该给王福看看。
    可这是古代;所有人,包括王福媳妇儿都觉得;没孩子是自己的错;除了干活儿,在家大气都不敢出;跟翻了什么大罪一样。
    看见王福媳妇儿的惨样;碧青不禁联想到自己;如果自己跟大郎圆房之后没孩子;婆婆会不会也跟王兴娘似的;蛮牛呢?蛮牛应该不会;自己跟他说清楚了;他不依也得依;男人就得知道疼媳妇儿才行。
    故此那婆媳俩一听自己要来普惠寺;也非得跟着来;碧青估摸王兴娘怀里抱的那个包袱,不定把家里的钱都带上了;只要能求一个孙子;就打算都扔到庙里。
    碧青摇摇头;辛辛苦苦的赚的钱;这么干实在不值;不过,自己说了恐怕也没人听;没准还觉得自己亵渎了佛祖。想到此,不禁叹了口气。
    老爷子瞥了她一眼道:“知道你不耐烦做车;这就到了;瞧见没,前头就是;你这丫头成天就知道在家待着;这时候不冷不热的,出来踏踏青正好;普惠寺的素斋还算过得去;不会让你白跑一趟的。”
    碧青笑道:“让师傅说的弟子成了吃货;我那一百亩桃林能长得如此茂盛;多亏了普惠寺的桃树;饮水思源,该谢谢人家,更何况,师傅一早就答应了;丫头走一趟也是应该的。”
    老 爷子笑了一声:“别人来普惠寺都是心甘情愿;善男信女不远千里而来的也不少;一进庙门;就跪下一步一叩首;头一直磕到佛祖跟前;是因心中有佛;你这丫头纵 然心有七窍,却独独缺了佛心;故此,师傅前两次来普惠寺,你都寻借口避开了;不是师傅应了净远禅师给人家栽莲花;估摸你这丫头一辈子都不想登门的;是也不 是?”
    几句话说的江伯都笑了起来;碧青嘿嘿笑了两声道:“善男信女如此虔诚,我瞧着也不是心中有佛;是因有所求;所求者越大;自 然越虔诚;您若不信,把那些磕头的善男信女拽起来问问;有一个是无所求的不;当官的想升官;经商的想发财;有病的求去病;无子的求生子;无病无灾的老百 姓,求的是好日子;无论富贵贫贱;皆有所求;难道这就是佛心;若佛心是这些所求的东西;丫头的确没有佛心;因为丫头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无所求也就无佛心 了。”
    “无所求,无佛心。”老爷子捻着胡须点点头:“丫头的话听似荒谬;仔细想来却不无道理;佛心既是有所求;果真如此啊;不过,净远大师乃得道高僧;便是皇上那年过冀州都特意来普惠寺,听大师讲了一回佛法;赞大师是有道高僧;你这丫头不可淘气。”
    碧青吐吐舌头:“师傅放心;丫头晓得轻重。”
    老爷子道:“晓得就好,若是得罪了大师,人家把你赶出来,师傅可不管。”
    碧青笑了:“瞧您老说的,丫头无佛心,却也知道敬佛。”
    老爷子点点头,算是放心了,即使碧青有心理准备,看见普惠寺也不禁愣了一下,心说这得多少银子才能修这么一座庙啊,不用进去就能知道普惠寺如何的香火鼎盛。
    今天不是初一,更非十五,也不是什么佛家重要的日子,可来拜佛的善男信女依然络绎不绝,庙外的马车,轿子,牛车,驴子数都数不清,瞅准了商机的小贩,自发在庙外做起了买卖,整整两大溜,卖吃食,卖玩意,甚至,卖珠花首饰的应有尽有,简直比间河县的大集还热闹。
    小 五把牛车拴上,有些为难的看向江伯,江伯知道他想陪媳妇儿进去,挥挥手:“你去吧。”小五忙谢了,扶着秀娘奔庙门走了,王兴儿娘跟嫂子知道王兴有正事,也 不累赘他,婆媳俩跟着小五两口子走了,四个人还没进庙门呢就跪下磕头,一步一磕,也没人笑话他们,因为很多人都这么干。
    碧青摇摇头,今儿日头可大,别的不怕,就怕秀娘的身子受不了,可见秀娘虔诚的样儿,又不好阻止,只得叹了口气跟着师傅进了侧门。
    早有两个小沙弥候着了,见了老爷子双手合十说了句:“方丈大师正在后头候着施主。”
    王兴提着半筐藕跟其中一个小沙弥去栽藕,本来碧青想跟着去,却给老爷子拦下了说,既来了不见大师不妥,碧青这才跟着师傅随剩下的小沙弥进了后寺。
    普惠寺颇大,前头香火缭绕,后头却异常清静,碧青本来还以为,会见着一个坐在蒲团上捻着佛珠冥想的高僧,却没想到是个种田的老和尚。
    院 子里辟出一块地,已经起好了地垄,有个老和尚正在那儿刨坑种番薯,挖个坑把番薯苗栽进去,旁边有个小沙弥提着木桶拿瓢浇水,日头正大,老和尚满脸都是汗, 连胡子都黏在了脸上,身上的僧袍也被汗水湿透,下摆都是泥,看上去异常狼狈,可老和尚的动作却并不急躁,仍是不紧不慢的栽。
    碧青 看了看那些番薯苗摇摇头,实在看不下去,把裤腿挽起来,走过去从老和尚手里接过装番薯苗的提篮,挂在自己胳膊上:“种番薯也得挑苗,这些番薯苗生的良莠不 齐,即便种活也没好收成。”说着,把其中不好的苗挑了出去:“而且,太密不易成活,需要隔的远些。”一边说,一边儿把篮子里的番薯苗栽到垄里。
    栽了几颗就把篮子递还给老和尚,老和尚接过去转手递给了小沙弥:“施主的话可记下了。”
    小沙弥道:“记下了。”然后,接着栽。
    老和尚看着碧青说了声施主稍候,去屋里洗手换衣裳了,小沙弥让着老爷子在院里的石凳上坐下,碧青自然不能坐,在师傅身后立规矩,头上遮阳的帷帽也摘了下来。
    院子里种了一架葡萄,青碧碧的葡萄叶遮住了日头,分外阴凉,碧青抬眼看了看头上的葡萄,琢磨是什么品种?甜不甜?若是用来酿葡萄酒成不成。
    正想呢,忽听老爷子道:“普惠寺的这架葡萄是大师从西域带回来的,跟咱们这儿的不一样,结的葡萄不大却异常甜美,丫头要是想吃,等回头结了果子,跟师傅再来一趟,找大师要一筐两筐应该不难。”
    碧青笑道:“那丫头可跟着师傅沾光了。”老爷子笑了一声:“贫嘴的丫头。”
    老和尚再出来的时候,跟刚才简直判若两人,虽仍是半旧僧袍,却异常干净,外头还罩了百衲衣,胡子都白了,慈眉善目配上一副看破红尘的淡然微笑,绝对就是高僧范儿,仿佛刚参透了什么高深的佛法,有所顿悟一般,很难想像,眼前这位就是刚才种番薯的老和尚。
    碧青深深觉得,这就是术业有专攻的最佳范例,当和尚也得有当和尚的职业素养,尤其,当方丈没点儿唬人的玩意,估摸不好混。不过,老和尚就糊弄外头那些善男信女就是了,种番薯做什么?
    仿佛知道碧青想什么 ,老和尚念了声佛号道:“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
    碧青真想撇嘴,真要是六根清净,搞这么大的庙做什么,茅屋一间足以,这老和尚在庙里种番薯,难道也是为了修行,反正自己是不信的。
    老爷子道:“大师已是得道高僧,仍不忘自我修行,老夫却只知饱食终日无所作为,真真惭愧。”
    老和尚又念了声佛号:“先生何必自谦,修行自在人心,贫僧这般是修行,先生饱食终日也是修行,更何况,先生收了如此聪慧的弟子,怎可说是无作为,贫僧观女施主面相,颇有佛缘。”
    老爷子捋着胡子笑道:“大师这回可是看差了,这丫头就是块顽石,刚还说自己无佛心,哪来的佛缘。”
    老和尚却不同意:“无即是有,女施主如此说正是佛缘深厚。”
    碧青愕然,真佩服老和尚,死的都能说成活的,自己明明就不信佛,哪来的佛缘,老爷子也不辩驳:“既有佛缘,往后这丫头来了,大师可不要拒之门外。”
    老和尚道:“若女施主肯勤登山门,是敝寺的造化,怎会拒之门外。”说着挥挥手,后头一个小沙弥捧着个托盘上来,托盘上放着一块古朴的木牌,上头刻着普惠寺。
    碧青没看出什么特别的,老爷子倒是有些激动,忙接过来道:“大师若肯点化劣徒,才是她的造化,老夫替这丫头谢大师了。”大师念了声佛号。
    于是碧青莫名其妙多了一块刻着普惠寺的牌子,后来,碧青才知道,这个木牌代表着普惠寺居士的身份,说白点儿就是进出普惠寺的通行证,不是贵宾,算半个自己人,不禁可以随意进入,还可以在普惠寺白吃白住。
    据师傅说,普惠寺这样的居士牌子,整个大齐也没几个人有,太后娘娘跟皇后娘娘各有一块,将军府的老封君有一块,皇上都没有。
    碧青心说,皇上哪用得着这玩意,御驾亲临普惠寺难道敢拒之门外,不是找死吗,不过,碧青不得不得琢磨老和尚平白无故给自己这么一个居士的牌子做什么?自己不是太后皇后,更不是将军府的老封君,就凭自己这点儿家底儿,估摸都捐了香火,老和尚也瞧不上。
    无利不起早啊,老和尚肯定有求于自己,并且不是小事,尤其,老和尚颇给面子的,见了秀娘跟王福媳妇儿婆媳俩,并舍了两包神药。
    秀娘两口子跟王福媳妇儿跟那婆媳俩,比见了佛祖都激动,头磕了不知多少,临走还把包袱里钱都添了香火,没有丝毫不舍得,还后悔自己带的少了。碧青真是佩服死老和尚了,让人家求着跪着给钱,多爽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