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良缘 >

第51章

良缘-第51章

小说: 良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雅座做的是富绅的生意,茶叶讲究了些。上好的春茶刚上市,便送来了。康文并不是没有尝过,还是他尝后觉得不错购下的呢。前天送来时东家刚好去永定府,想必昨天大家都忙,没沏上来。

    康文有些惭愧地道:“看我这记性,应该昨天就让他们沏来东家尝的。”

    倒不全是茶的事,主要是自己多心了,以为东家请了吕大掌柜来会冷落自己,以为自己的地位会受影响,会有人动自己的奶酪。哪里想到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呢。

    冬儿早手脚麻利把茶沏上来,道:“大总管吃饭子没?要是没有,我让他们送几碟点心来。”

    景福楼的点心并不出彩,请的是当地一位点心师傅。吃完火锅没有饭食垫一垫总觉得没有饱似的,有时候客人不想吃饭食。便叫几碟点心,权当饭食。

    乐思齐今天早起半个时辰,冬儿手忙脚乱的,没有吃饭,这时肚饿,想去厨房弄点心吃。

    康文听后心里暖暖的,温言道:“我吃过了。你问问东家,要不要吃点心。去拿些来。”

    乐思齐轻敲冬儿的脑门,道:“是你想吃吧?去拿。”

    冬儿答应一声,麻利地走了。不一会儿,一位小二跟在她身后进来,托盘里放了四色点心糕点。

    乐思齐不由想起在富贵楼吃的点心,免不了跟康文提起。

    康文想了想,道:“我们本不用点心出名,不过多一项特色也不错。东家既然觉得好,我们把富贵楼的点心师傅请过来就是了。”

    生意好。银子流水似的流进来,说话也底气。就算是花的高价,那又如何,总归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时候提些价,名气传出来,生意再好些,本钱也就收回来了。

    乐思齐微微摇头,道:“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人家富贵楼靠这个做出名气。肯定只有心腹人才能掌握做好点心的诀窍。我们这样闯进去。太不讲牌理出牌了。再者说,点心也不是我们的特色菜,只是小道而已。”

    康文应了声是,不再言语。

    乐思齐转了话题,跟他谈起昨天与吕简生的叙谈,吕简生说的那些管理经验。

    康文听了一会,道:“每家店总有每家店的特色。东家是想照搬过来么?”

    乐思齐道:“我们要开分店,总得加强总部集权管理,有序有效的管理方式非常重要。”

    康文一脸迷茫,什么叫加强总管集权他还真没听说过了。

    门外朱大成的声音禀道:“东家,吕掌柜到了。”

    康文跳了进来,趿着鞋迎到门口,兜头一揖,道:“久仰吕掌柜大名。如雷贯耳,今日能得见尊颜。实是康文三生之福。”

    京城的掌柜身段自然不同,何况还是赫赫有名的醉仙楼的掌柜呢。康文由衷地景仰。

    吕简生自然从乐思齐口中听说了康文的名号,一听他自报姓名,也亲热地执了他的手,呵呵笑道:“康大总管客气了啊。”

    两人彼此打量对方。康文才五旬开外,比吕简生可年轻了十多岁。

    吕简生见他须发皆黑,捧了自己的胡子,道:“唉,我老了,你看。”

    康文安慰道:“您是前辈,自然比我等后辈年长。您身子骨还硬朗,可是东家之福了哇。”

    说话间,两人相挽进房,分别在太师椅上坐下。

    吃了两碟点心的冬儿忙用袖子擦了擦嘴,把盘碟收拾下去,悄悄带上门。

    两人说了一大堆客气话后,才进了正题。吕简生把自己的理念简明扼要再说一遍,道:“……依康大总管看,用在景福楼可还使得么?”

    倒不是吕简生谦虚,醉仙楼与景福楼主打产品不同,经营方式迥异,要是生搬硬套的话,存在改革风险。

    康文深思良久,道:“目前来看,景福楼的经营方式还不错,起码这么做生意好得很。要是胡乱改变,结局可就难以预料了。”

    吕简生点头,道:“所以我们得好好商量商量,那些可以用,那些得坚决摒弃。”

    吕简生扯过乐思齐案上的笔墨,一条条书写出来,两人一条条详细论证,这个有什么利,那个有什么弊,要是利大于弊的,重新用纸写下来。

    乐思齐偶尔插一两句嘴,无不切中要点。吕简生听了一会,开始问:“东家,您有什么要补充的?”

    三人又细谈了一天,把新的一套规章制度给制订下来。

    又是一天过去,康文恭送吕简生回客栈前对乐思齐道:“东家,不如请吕掌柜到我那儿住去,我们也可凭烛夜谈。”

    乐思齐自然应诺。吕简生却捶着腰,道:“坐了一天,这把老骨头受不了啦,我想躺会,好好歇歇。现在竟然做了同僚,叙谈的机会有的是,也不差这一天半天。”

    康文恭声应是。

    乐思齐瞧着他对吕简生比对自己恭敬多了。自己虽是东家,仰仗他的地方却多,不免得用心笼络着他,那里比得上吕简生在业界德高望重呢。

    很快,东家要搞新花样的消息传了出去。管事们是最先听到消息的一群人,大家都是从小山村出来的,只不过比老乡机灵些,勤快些,嘴巴甜些,在培训的时候出类拔萃些,开业后被乐思齐提为管事。现在听说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跟东家谈了两天,要进行改革。

    改革是什么大家不清楚,出于直觉,都觉得原来的收益很快没了。当管事手底下最少也管五六人,多的管十多人,要是按白胡子老头说的来,他们不仅当不成管事,万一不幸连活计都没了怎么办?

    又一天清早,康文进门即对挺拔站在大门口的朱大成道:“传话下去,所有人集合开会。”

    开会这样的新词,乐思齐带来的,大家慢慢叫习惯了。景福楼开员工大会的时候并不多,一般一个月也就一次。

    朱大成一怔,道:“半个月前不是才开过吗?”

    康文虽是大掌柜,脾气一向很好,朱大成因为嘴巴来得,才被安排当迎宾。他跟康文熟了,偶尔也开开大总管的玩笑。康文从没有生气,有闲暇或者心情好时还主动跟他说笑两句。

    见他反驳,康文不以为意解释道:“东家有新的想法宣布,你快点传话下去,别耽误了。”

    新想法?朱大成摸摸脑袋,进内跟几个管事说了,又回大门口站好。

    几个管事一听,登时心里泛酸。昨天打佯时才听到风声,这么快就要宣布了?那可怎么办好,他们还没想到办法,更不用说做好准备呢。

    自然而然的,几个管事来不及通知小二们,马上聚到一起咬耳朵。华管事为人最是性急,当即先开口道:“不如我们别去开会,直接跟东家陈情,让东家改变主意。”

    另一个稍有城府的管事道:“说得容易,你有什么办法?”

    华管事哪有什么办法,也只不过希望东家有点香火情,大家都是从小山村出来的,说到底乡里乡亲的。

    华管话一出口,遭到其它管事一致的唾弃。东家又不是土生土长的小山村人,人家只不过在那儿住了几天,哪来的香火情?

    眼看着康大总管交待的时间到了,楼下大堂里只有几个杂役擦拭桌子,共它人一个不见。朱大成急了,人没来康大总管怎么开会?

    他问管事们去了哪儿,杂役们都摇头说不知道,管事们平时休息闲坐喝茶的房间里也没有人。这是怎么了?

    康文下楼,一眼望去,桌面擦得干干净净,就是没有人,不由眉头一皱,喊:“朱大成,我交待你的事呢?”

    朱大成小跑着过来,苦着脸道:“我一柱香前传话下去,管事们都说去叫人。也不知道怎么了,现在连管事们也不见了。”

    “岂有此理。”饶是康文脾气好,也不禁生气了,道:“你通知哪几位管事?”

    一向来都是通知管事,由管事去通知小二们,大家接到消息放下手头的活计便过来,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么离奇的事啊。这是怎么了?

    乐思齐和吕简生并肩下楼,见到空空的大堂也面面相觑,乐思齐道:“不是要开会吗?人呢?”

 第91章 说开

    朱大成急得满头大汗,道:“怎么管事们都找不到了呢?”

    他一直站地门口,并没有见管事们出门,怎么人就不见了呢?

    一个小二喊了一嗓子:“茅厕的门坏了,打不开。”

    哪里是坏了。乐思齐白了朱大成一眼,道:“你没去茅厕看看吗?”

    朱大成挠了挠头,茅厕里已传来华管事的声音:“别撬门,别撬门,我们上茅厕呢。”

    有集体上茅厕的吗?乐思齐转头回东厢房去了。

    康文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请吕简生坐了,才对着排成一排从茅厕出来的管事们道:“有什么话不能跟我与东家说,非得搞这些小动作?不开会就能解决问题吗?”

    这不是在商量对策嘛。管事们低下头。

    康文瞪了他们一眼,驿三三两两站在堂中的小二道:“一柱香后开会,各自去通知同伴。”

    且不说消息怎么走漏的,管事们这态度,摆明了用脚投票。他们对新措施不满意还是对改革不满意?风声到底传出去多少?

    乐思齐把玩着手里的骨瓷青花杯,若有所思。

    康文集齐了人,亲自恭请乐思齐下楼。

    面对着底下几十人,康文先把管事们今天的行为给斥责了一通,道:“……东家一直强调,景福楼内部之间要多多沟通,可是今天发生的一幕,让我和东家心里真是拔凉拔凉的。我们的管事,有想法不肯说,反而躲起来开小会。这是景福楼一贯的作风吗?”

    底下齐齐整整地道:“不是。”

    管事们已经一个个承认过错误了,可是康文并没有打算放弃追究的意思。

    说起来,新措施对员工们而言是新的机会,对管事们而言,何曾不是呢。每新开一家分店,就有大量空缺的职位出现。不仅老员工有机会获得晋升,还有机会为家里人找到工作。这些人断章取义。没问清楚便消极对待,难道不该好好修理?

    乐思齐认真专注地倾听康文讲话,刚才对管事们的处理康文已跟她通了气,现在只不过由康文传达下去而已。

    几十号人听康大总管哆里哆嗦说了半天,全是没有沟通会造成什么恶劣后果,有那责任心强的,不停望窗外的天色。眼看日将到午,该是打开门做生意的时候了。

    果然,门外唏津津一声响,马车停在门口。有人闯进来,“咦”了一声,道:“景福楼今天不做生意了么?这是干什么呢?”

    却是一个蓝袍老者,今天他约了三五好友到景福楼品新推出的菇类火锅。据说美味非常,吃了吃了还想再吃。他一时心急,到得早了,没想到一进门却是这副模样。

    康文这才打住话头,示意朱大成迎客,又对员工们道:“今天先到这儿。先做生意,晚上打佯后再接着开会。”说完,转头望向乐思齐,意示请示。

    乐思齐点了点头。

    三人回到东厢房。乐思齐嘴角弯弯道:“康大总管的口才原来这么好啊,不用打腹稿,话儿一套一套的。”

    “好歹做了十多年大掌柜,训话能不好吗?”康文连喝了两盅茶,才道。

    吕简生现在完全当自己是景福楼的人,微笑道:“大总部这种惩罚方式好是好,就是太费时间。几十人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很多事了。”

    康文诚心请教道:“依吕大掌柜的意思。怎么样才好?”

    吕简生笑道:“太简单了。你只要说下次再有同类事情发生,相关人员一概在门外罚站半天就行。”

    站在大街上啥也不干,接受来来往往行人食客的注目礼询问嘲笑。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康文诚心受教,道:“晚上再宣布。”

    乐思齐失笑,道:“有了这一条,以后估计没人敢再犯了。”

    身为管事,要是在大街上罚站,脸都丢尽了,以后还怎么管理手底下的人?

    三人说笑了一会,乐思齐让人把管事们叫上来,当面问他们:“为什么躲到茅厕去?”

    管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华管事沉不住气,低声道:“小的们听说东家要重新请人,我们……”

    话没说完,其它管事杀人的眼睛瞪着他,他再也说不下去了。

    乐思齐道:“这事说起来,是我不对。你们是中层管事,景福楼有新变化,我本来应该先跟你们通通气的。这一点,是我疏忽了。”

    在场的人怔住。从来没有听说过东家当着雇工们的面承认错误的,还是在雇工们有错在先的情况下。吕简生更是打量乐思齐,想把她看穿似的。

    乐思齐解释道:“你们到景福楼工作,把一家老小的生计和个人前途寄托在我身上,我却没有考虑过你们的感受。在这一点上,是我做得不对。”

    所有的人都呆掉了。这年代,买卖人口都属正常,有谁去考虑这些人的感受?他们虽是农民,但长久生活贫困,时常一日三餐粗糠对付,也就过年过节才能吃饱。自到景福楼后,不仅天天肚子吃得滚圆,还餐餐有肉,这样的生活,无异于身在天堂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害怕新举措会断了他们的财路,才集在茅厕商量对策嘛。

    乐思齐接着把准备开连锁的决定告诉他们,道:“只要你们好好干,不仅能当管事,还能当掌柜,大掌柜。像陈西大哥,不就是在桂花楼当大掌柜,干得有声有色么。”

    有这么好的事?管事们的眼睛亮晶晶的。能到陈西那一步,他们想都不敢想。陈西不同,他是救了东家的本家,他们只不过是同村。

    一时,东厢房里嗡嗡地议论开了。这当中还有三人没有成亲,自从在景福楼当了管事,上门提亲的人家络绎不绝,如果当了大掌柜,岂不是也能像陈西一样在镇上寻摸门好亲事,要是运气好的话,嫁妆丰富,有自己的小院也说不定呢。

    就在大家想入非非,对美好前途踌躇满志的当口,康文不紧不慢地开口了:“东家如此抬举你们,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一时间,热闹的东厢房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