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地主家的小娇娘 >

第95章

地主家的小娇娘-第95章

小说: 地主家的小娇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玉娇支着肘子想了半日,一双秀美都拧得紧紧的,最近在城里住的太舒坦了一些,她已经好久没费脑子想那么难的问题了。
  一千多人……谢家宅两百多户的人家,也不过就一千多人。
  谢玉娇想得脑仁都要疼了起来,忽然就灵机一动,只扭头看着周天昊问道:“我问你,朝廷如今还缺做棉大衣的绣娘吗?”
  谢玉娇想起当日给朝廷赶制那五千件棉袄,足足花了有一个月时间,动用了谢家宅上百个妇人,那时候她只嫌人力不足,恨不得一下子能有几百号女工才好,如今这上千名的难民中,少说也能凑出百来号人来,且古代的妇女都会针线活,若是能将她们集合起来,建一个绣坊,那至少这一批人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朝廷怎么不缺,这些东西有时候用现银买都买不来,还有发国难财的无良商人,哄抬了价格上去,军营里的棉袄就从来没有够过的。”不过也好在了棉袄不够,谢老爷才会想到捐棉袄,这鬼使神差的,谢玉娇的菱花镜还救了他一命,所以,对于周天昊来说,棉袄不够似乎还是一件好事。
  谢玉娇便拧着眉头想了想,只开口道:“你这王爷还有没有一点用处?能不能帮我接一笔朝廷的生意?我顶多算你便宜一些。”
  “别说一笔,你要是再多要几笔,我也照样给你弄来。”
  周天昊虽然平常并不管这些庶务,但若是开口的话,别说一笔生意,只怕多一些也能拿得来。况且若是能让这些难民都安稳下来有活干,那将来就不会三五不时有心烦的事情了。
  谢玉娇心中细细的盘算了半日,这才对着跟前站着的一溜人道:“这两天你们先别着急,最迟后天,我让陶管家请了县太爷过来,将这青龙山周边分个几片,还按照原先你们来时候村里的分配,抓阄选你们要垦荒的地方。我这几天就派人去苏杭一带,进上万株的桑树回来,等熬过了今年一整年,明年就可以养蚕了,这些话你们各自带去给村民们,他们要是愿意留下来的,就留下,若是有靠谱的亲戚朋友,可以去投亲的,那就自行离去。”
  众人听说要把荒山分给大家伙,也都有些兴奋,但一想到要一年之后才能养成,又愁起这一年该如何过去,脸上便又多了几分愁容来。
  谢玉娇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便开口道:“你们放心,这一年中间,总会找一个营生给你们,方才王爷不是说了吗?能弄好几笔的生意过来,你们今儿就回去,把自家村里头会针线的女人都找出来,统计好了数量,统一给陶管家,我会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给她们安排一些事情,这样也能赚一些银子。”
  周天昊见谢玉娇这般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心道终究是科班出生的,比起他这个学……it的,到底管用多了。
  这一席话说完,陶来喜便送了他们出去,进来的时候谢玉娇才问了起来:“刚才一时着急,也忘了问你了,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我瞧着那进来的几个大汉,也都老实,并不像是会惹是生非的。”
  陶来喜闻言,便叹了一口气道:“回大小姐,我方才也问明白了,是他们有一伙人进城里找事情做,结果被无良的掌柜人家给骗了,一群人吃了亏,回来众人听说被当地人打的,便想去讨回公道,又被几个不好惹事的给拦住了,为的就是这个事情。”
  谢玉娇听完这些,也就明了了。听徐禹行说,就算正经做生意的,想在城里混好了,也得到处拜拜码头呢,如今他们都是外地人,又是落魄的难民,被人欺负总是难免的。
  谢玉娇只淡淡的叹了一口气,问道:“哪家的铺子,这样的狗仗人势?”
  “听说是归云楼,何家的产业。”
  陶来喜小声回了一句,谢玉娇就明白了。何家这两年退出了江宁的地界,如今看样子是已经完全融入了金陵的商圈了。虽然江宁地方上的一些大小事情,偶尔也会回来参与一下,但大多都只是敷衍而已。
  陶来喜说完,只又补充了一句道:“我还听说,何家把他们家大姑娘,送进了宫里去了,听说皇帝还挺喜欢的,只侍寝了一回,就封了贵人。”
  陶来喜说完了这句话,这才猛然想到谢玉娇身边还坐着一个周天昊,他可是正儿八经的王爷,只怕这些事情他肯定比自己清楚,哪里还用得着自己在谢玉娇跟前说。
  谢玉娇看了一眼周天昊,见他一脸茫然的样子,很显然他是不知道的。怪不得何太太把她那女儿藏的这般好,却原来是存了这样的心思。
  谢玉娇只撇了撇嘴,小声道:“你那皇帝兄长还有精神宠幸美人,看来也病的不算严重,不过他也真是的,自己有美人,怎么也不给你这当兄弟的留一个?”
  周天昊就知道谢玉娇这张嘴厉害,如今他也活该被她数落,只一个劲表态道:“我……我跟我皇兄的哀嚎不一样,我……我只爱你一个!”
  这陶来喜还没走到门口呢,听了这话,只觉得脚下都软绵绵了起来,心里一个劲道:这王爷可真是开放呀,这情呀爱呀的,还能就这样随口说出来?让他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因为这时候已经过了午时,两人用过早膳之后便没吃什么东西,一时间倒是有些饿了。谢玉娇也怕周天昊饿着,故而出去看了一眼,正好瞧见有个婆子正端着两盘菜,送到厅里头来。
  那婆子见了谢玉娇便开口道:“大姑娘里头坐着去,一会儿还有一个蘑菇炖野鸡,马上给您送来。”
  谢玉娇见那婆子和颜悦色的,便也和她攀谈了起来道:“您忙您的去,我这边不必招呼,这一天下来,也够你忙活的吧?”
  那婆子只摇了摇头,脸上带着淡淡的笑,送了才进来,瞧见周天昊在那边坐着,脸上便带着几分欲言又止的样子。谢玉娇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了,按道理这婆子不应该认识周天昊才对呢。
  周天昊这时候正也低着头想事情,猛然抬起头来,见那婆子正看着自己,只愣了一回,随即才回想了起来道:“大娘,你是赵老四他娘吧?”
  “对对……您还记的老四啊,当初他就是跟您走了的,这一去大半年的,我也没他的消息,好容易瞧见您,您倒是说说,咱家老四还好吗?”
  原来这婆子就是当初周天昊招安的青龙寨里赵老四的娘,家中其他人都死绝了,只剩下这孤儿寡母的,她原本不舍得儿子去从军的,可那赵老四非要跟着萧老大去,她拗不过,这才让他去了。
  萧老大那一行人如今在哪儿,周天昊一时也不太清楚,不过此时两国休战,他们必定还是好好的活着,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大娘放心吧,你家老四好着呢!对了,告诉您一个事儿,他如今可不叫老四了,军营里不让有这样的名字,不然遍地都是老四了,所以我给他改了一个名字,叫赵昌。”

  ☆、第0121章

  那婆子半年多都没听说自己儿子的消息了,如今听周天昊这么说,到底是放心了许多,又瞧见他和谢玉娇在一起,便有些疑惑,只又问道:“小将军如今怎么跟谢家大姑娘在一块儿了,两位这是?”
  况且她记得过年陶管家送肉菜过来的时候,分明说的是谢家招了个女婿,似乎门第也是很高的,老婆子这冷眼一看,难不成就是周天昊了?她顿时就恍然大悟了起来,只笑着道:“难不成您就是陶管家说的那上门女婿?”
  谢玉娇听了这话,脸颊微微泛红,只小声道:“上门倒是上门了,还没成女婿呢!”
  “这不早晚的事儿嘛!”那婆子听了就高兴了起来,又听见外头有人喊她道:“老四她娘,这野鸡炖蘑菇快烧糊了。”
  那婆子闻言,只哎哟一声,便急急忙忙的就出去瞧去了。
  不一会儿,一锅野鸡炖蘑菇也送了上来,因这边只有寻常的糙米,谢玉娇和周天昊便知凑合这吃了起来。
  两人靠着厅中八仙桌的斜角坐着,各自拨着碗中的米饭。大约是饿得时间久了,谢玉娇竟然也没觉得这糙米有多难吃的,倒是比平常还多吃了一口饭。
  周天昊见她吃的认真,倒是放下了碗筷,安安静静的看了她片刻,这才开口道:“我们这算不算是粗茶淡饭,茶话桑农了?”
  谢玉娇只不理他,小心翼翼的吐出嘴里的野鸡骨头来,擦了擦嘴道:“让你偶尔吃两天你还可以忍,要是天天吃,你肯定也是会有怨言的。”
  周天昊想了想,只一本正经的回道:“我曾经以为我没了电脑一定会死的,没想到来了这里,被人捅了几次窟窿却还活得好好的。”
  谢玉娇抬起头,看着周天昊,那深邃的眼眸中带着几分戏谑,却又似乎带着几分严肃。谢玉娇便伸出手去,捏了捏他的脸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少年……忘了电脑吧……”谢玉娇顿了顿,只又俏皮的补充了一句,“把飞机也忘了。”
  那以后就……可以不用打了==
  从青龙山回了谢家,谢玉娇的年假就结束了,龙抬头那日祭天之后,又连续去了几日县衙,和康广寿商议难民的事情。又央着周天昊回了一趟金陵,打探了一下兵部军需物资筹集的事情,从户部的手中拿了几个政府采购的项目。皇帝一听说是谢玉娇要用来安置难民的,御笔一挥,就全答应了下来。
  这一眨眼就到了二月初九,这一日正是谢老爷的忌日。因为二老太爷病了,所以原本他负责的祠堂祭祖一事,就交到了另外一个和谢老爷同辈的人手中。那人也是谢老爷一辈中算比较出息的,家中有几亩地,如今膝下的几个孩子也都在谢家的族学上学,谢玉娇当初把这事情指派给了他,一来是他并没有跟着二老太爷做过那些不上路子的事情,二来就是谢玉娇隐约记得当初一个劲想来谢家当嗣子的那群人中,并没有他家的孩子。
  其实谢玉娇心里头,对亲戚还是很看重的。谢家宅的人虽然都姓谢,但是流传到这份上还能攀上亲戚的,其实也不多了。大家都在一起住着,能帮衬的,自然也是要帮衬的。
  且上回老二太爷闹了那一次之后,众人似乎都有些怕谢玉娇了,因此年节里头好些以前常走动的亲戚也没有来走动。徐氏平常在家里也无聊,若不是这个婶子、那个嫂子过来玩玩,这日子也难打发。
  因而今天见了这位叔伯,谢玉娇便开口道:“我听我娘说您在我父亲那一辈排行老七,以后就叫您七叔好了,以前倒是不常见你。”
  那人中等身材,容貌倒是斯文俊秀的,听谢玉娇这么说,这才开口道:“大小姐不认识我也是常理,我去年才从北边回来。”七叔说完了这句话,就不说了,顿了顿才继续道:“只是没想到我才回来,京城就没了,倒是平白了捡回了一条命来。”
  谢玉娇回了家中,才知道这七叔原是自己曾祖父的庶出兄弟那一支传下来的人,按说是比二老太爷他们远一些。而且这七叔从小惯会念书,听说很小的时候就中了秀才,没几年又中了举人,从此家中便砸锅卖铁的供着他考进士。可谁知道他天生是个没运道的,二十六七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谁知道那一届闹出了科举舞弊的事端,所有人的成绩都作废了。
  后来他又陆陆续续的考了几回,便再也没中过了。幸而他也是一个聪明人,不曾因学业荒废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因为膝下还有几个儿女,旧年就从京城回乡了。
  谢玉娇听了徐氏这么说,心里倒是由衷的替他可惜,如今瞧着也有四十出头的光景了,这辈子过去了大半,只落得一个含恨回乡,不过比起那些还做这科举梦,来不及回乡客死异乡的人,他已经是幸运很多了。
  如今谢玉娇正要安排灾民的事情,陶来喜和刘福根又各有各的事情,家中年轻跑腿的小伙子脑子也不够用,谢玉娇想来想去,那七叔在京城混过那么些年,没考上功名却也没饿死,想必也一定是有些本事的人。
  徐氏见谢玉娇今儿问起了七爷来,便笑着开口道:“你父亲没去世之前,也曾说他们这一辈里头,怕只有七爷是个人物,我记得清楚,当年去京城的时候,你父亲给了他一百两的银子充当路费,他走了第二天,就让家里的老母亲送了一张字据过来。”
  “欠条?”
  “可不是?”徐氏只笑着道:“当时你还小呢,也不懂事情,看见了纸头就喜欢撕着玩,我一个不留心,你就把那欠条撕了,结果你爹还说,撕的好,反正他没想着让七爷换这个银子。”徐氏说完,只又顿了顿,继续道:“不过去年他回来之后,倒是来过一趟家里,那几日你正病着,我见了他,他二话没说,就把当年的一百两银子换了,你不问,我还差点儿忘了这事情。”
  谢玉娇听徐氏说到这里,对这七爷的人品已经很是敬佩了,又有本事,又有人品,因为战乱落叶归根,这样的人恰巧被谢玉娇给认识了,怎么能不请出来用一用呢?
  谢玉娇当下就问了徐氏那一百两银子现如今放在哪里?徐氏平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有银子也花不了,自然是放着,便开口道:“我让张妈妈收在了书房的书架上头,连匣子都没有开过,还是当时送过来的样子呢。”
  谢玉娇便笑着道:“父亲看人必定不会错的,他觉得七叔是个人才,咱也不能真的让七叔就这样落叶归根了,眼下朝廷都来了南边,正是要用人的时候呢!”谢玉娇说着,正好瞧见张妈妈从外头进来,便让她去书房把那放银子的匣子给那了过来。
  里头放着二十两一锭的银锭子,整整五个,底下还印着钱庄的印子。
  徐氏看了一眼这银子,问谢玉娇道:“娇娇预备怎么办?”
  “自然是把钱还给七叔,顺便问问他,有没有空闲的时间,帮我管几个人。”
  徐氏听了这话,心下有几分担忧,却也有几分高兴,高兴的是谢玉娇看重谢老爷看得上的人,担忧的就是万一这七爷是另一个二老太爷,像那样的亲戚,她真是消受不起了。
  不过徐氏转念想了想,当年她过门的时候,这七爷还是好的,这人要变了,也未必会变这么快。
  谢玉娇倒是没有徐氏的疑虑,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从今儿一早在祠堂看见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