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七十年代-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士尧一拍大腿道,“那还不简单,先买回来,我来教开拖拉机,阿哒你忘了,我连卡车都会开,何况是个拖拉机,这些都不算是个事,要我说赶紧买吧,别耽误时间了。”
听潘士尧这么说,潘兆丰也觉得可行,就道,“大哥,买拖拉机我支持,单靠人力实在太费劲了!”
姚宝忠也道,“买,赶紧去买!”
既然三家人都没意见,潘阳也没耽搁,当即从公账上支了钱,和潘士尧一块去县城的农机市场买拖拉机,正是大丰收的季节,农机市场里来买拖拉机的人不算少,但他们多数是生产队中很十几户家庭合力买一台,像潘阳他们三家合买的还是头一份。
农机市场的销售员领潘阳父子二人参看不同品牌的拖拉机,有东方红、东风这些家喻户晓的品牌,还有像五征这样的地方品牌,还有华川、中州等品牌。
潘阳让销售员挨个介绍价钱,她从公账上支出了一千八百块,他们预算有限,超过一千八百块的价位都不能考虑。
销售员见潘阳父子二人诚心要买,也就热情的挨个介绍道,“我们目前有的东方红牌子的拖拉机卖价最高,要一千五百块,东风一千四,五征、华川还有中州要稍微便宜些,五征一千三百八,华川一千三百二,至于中州,和华川价格差不多,要一千三百五。”
听销售员这么说,潘阳吁了口气,这么说来她带的钱还算足够,潘阳对拖拉机性能使用方面的问题一窍不通,扭头低声询问潘士尧的意见,“士尧,你对这些比我们在行,你看买哪个好?”
潘士尧仔细看了看,方才对潘阳道,“阿哒,我建议你买东方红,虽说最贵,但口碑是最好的,耐操性也强,旋地的时候四缸增压省油。。。”
潘士尧说得头头是道,潘阳听着云里雾里,外行看外观,内行看门道,最后潘阳还是听了潘士尧的意见,花一千五百块钱买了东方红牌的拖拉机,并且在父子二人的软磨硬泡之下,销售员赠送他们一缸柴油,足够他们开到家。
潘阳父子二人开着崭新拉轰的拖拉机进潘家村生产队时,可把潘家村生产队的乡亲们给羡慕坏了,要知道,当初分开单干前,他们整个生产队也就只有一辆拖拉机而已,还是使了十几年的老爷车,眼下才分开单干一年多而已,潘兆科这个老货居然买了台新的!
拖拉机发动机不停的发着‘突突突’的声音,一直响到村头打谷场上方才停歇。
所有人都围观了上来,爱不释手的抚摸着这辆宝贝,张学兰更是忍不住问道,“兆科,快说说,花了多少钱?”
潘阳给他们比划了一个数字,道,“一千五百块。”
一千五百块啊,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烧两万块砖才能净盈利两百多块而已,一千五百块就意味着等秋忙之后,他们得没日没夜烧出十万多块砖才能把拖拉机的钱赚回来,实在是太贵了!
这么贵的东西,在所有人眼中它就是个宝了,如果不是等着它来打谷粒,他们实在是想把它供起来放着啊。。。
有了拖拉机之后,学开它也是个问题,虽说潘士尧会开拖拉机,打谷粒的事,他辛苦点,在家开个几天能把谷粒全部打完收回家,可他总不能一直待在家不去城里干买卖了吧,等他走以后,远的不说,就搁在眼前的犁地、旋地该由谁来做?
必须得先教会一个人开才行!
潘兆丰抢着要先学,无论如何,开拖拉机可是门技术活,所谓技多不压身,学会了可不是件坏事儿。
潘兆丰心里打的那点小算盘,大家心里都清楚,只是嘴上不说而已,可背地里张学兰还是忍不住跟韩乃云嘀咕道,“学开拖拉机这种事,就该让小一辈的人先上,小年轻们手脚灵活,反应又比我们快,还是应该让他们先学,兆丰也是的,生怕赶不上似的,尽在里头添乱。”
因为给姚祺田说亲的事,张学兰和韩乃云的关系又拉近了些,眼下这两个中年妇女可算是找到了伴儿,成天没事就坐一块东家长西家短的,反倒是孟广美,因为潘兆丰,张学兰不乐意同她说‘心里话’。
到底是张学兰的小叔子,说白了人家都姓潘,才是一家子人,哪怕张学兰在背后说潘兆丰坏话了,韩乃云也不能接着话茬继续说,反而宽解张学兰道,“哪个学不是学,兆丰兄弟先学会了一样的,以后小一辈的几个孩子就让兆丰再教他们。”
不管如何,还真叫张学兰给说准了,潘兆丰到底不比年轻人,学起拖拉机来笨手笨脚,反应实在是慢,把潘士尧急得不行了,最后不得不对他三叔道,“叔,我等着回城里呢,实在是没工夫教你了,还是让士勋他们来学把,等他们学会了,你再跟着慢慢学,你看成不成?”
☆、75。4号一更
潘士松这个半大的毛孩子成了三个孩子中最先学会开拖拉机的,十四岁的潘士松还没开始发育,足足比潘阳矮了一个头,遗传了老潘家男人瘦长的身材板子,每回潘阳见他身上罩着肥大的对襟小褂,稚气的脸上挂着严肃之色,坐在拖拉机扶手坐位上像模像样的开拖拉机时,就忍不住要咂舌。
她爸可真是好样的!
等秋忙结束之后,姚宝忠家的房子就开始动工了,因为他和姚祺田这两个汉子少不得每天都来砖窑烧砖,家里盖房子的活儿就只能留给韩乃云看着。
姚宝忠家请了三个大工,每个大工后头又配了两个拎泥桶子、搬砖的小工,大工一天两块的工钱,小工一块五,香烟姚宝忠用的是九分钱一包的握手牌,三个大工六个小工只要来上工就得发一包,酒姚宝忠用的是散酒,一天至少得打两斤,此外姚宝忠还得天天管饭,韩乃云留在家就是负责每天给工人们烧饭,外加看着工人们有没有偷懒。
盖个房子代价这么大,韩乃云得要精打细算呀!
眼见姚宝忠家盖房子娶媳妇了,张学兰也有些蠢蠢欲动,她也想给她家老二盖房子娶媳妇了。
虽说眼下家里有两间石瓦房,可在张学兰看来石头瓦房早就过时了,瓦房要红砖的才够气派,而且家里地方太小,都潘士勋再娶了媳妇有孩子,都住在一块未免太拥挤,张学兰心中隐隐生出了另找地方盖新房的念头。
她把这个想法说给了潘阳听,潘阳心里也在想这个事呢,就道,“新地方我已经想好了,就用兆丰他们家后边的那块地方,地是兆丰的,我出面跟他谈,我们用底湾或坝下的地跟他换。”
潘兆丰家就住在大巷最里面的‘后岗头’,再过了他家,后面就是光秃秃的地了,潘兆丰家的两分自留地也在那里,若是把潘士勋的房子盖在那里,倒也清净。
可是想到潘兆丰向来是个鬼点子多的人,张学兰不得不事先提醒她男人,道,“兆科啊,要是兆丰他漫天讲条件,你可不能为了那点地方让我们吃太多亏,实在不行就我们就给别人换地,我就不信还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了!”
潘阳点头道,“放心,我心里清楚着呢,他想占便宜,还要看看我同不同意。”
这边潘阳和张学兰已经把最坏的结果都想齐全了,可却没想到潘兆丰在听了潘阳要换地方的话之后,毫不犹豫的就应了下来,干脆道,“就那两三分地,大哥拿去用就是,不用拿别的地方换啦。”
潘兆丰突然这么爽快,倒是让潘阳心里直打鼓,原本以为潘兆丰会好好‘敲诈’她一番,没想到竟然这么好说话?
不管如何,潘阳还是拿了别的地方跟潘兆丰换了地,并且让潘恒春作证,拟定了协议书,双方签字按手印之后,后岗头的那块地方就算归潘阳所有了。
要说潘兆丰心里真没打小算盘吗?那倒也不是。潘兆丰眼瞅着也要盖房了,可盖房的钱他一时半会都凑不齐,眼下大房算是承了他们三房的人情,到时候盖房了,他跟老大提借钱的事也好张嘴说,毕竟他帮了老大在先不是?
后岗头的地方是弄到手了,可潘阳一时半会却不准备盖,一来窑厂正是忙的时候,她没那个精力再去操心盖房的事,二来也是因为她手头确实紧。
买拖拉机就从公账上花了一千五百块,她还得还潘士尧小夫妻二人的三百多块钱,手里头剩下的哪还再够盖房啊!
尽管潘阳一时半会盖不起新房,可潘士聪那头还是剃头的担子一头热。潘士聪现在一门心思的认为潘阳手里有钱,飞黄腾达那是迟早的事儿,房子没盖起来不要紧,照样张罗他外甥女来跟潘士勋对象。
潘士聪他外甥女不是别人,还就是潘阳她二妈妈王家美。
潘阳对她二妈妈的印象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不讲理。
她二妈妈也算是女人中的极品,媳妇中的战斗机了。长得五大三粗,特别强势的女人,把她二大爷拿捏的死死的,潘阳不知道她二妈妈年轻时候是什么性子,反正从她记事起,她二妈妈就已经在当家做主。
在她二大爷和二妈妈组成的小家庭里,她二大爷压根就没有发话做主的权力。
这也是潘阳最焦心的地方,潘士勋都下学这么久了,还一点主事的能力都没有,干事又被动,还总爱偷懒,最令潘阳失望的还是一点主见都没有。潘士勋这样,怪不得以后会被他女人拿捏的死死的。
这大概就叫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吧。
潘士勋对象那天正好赶上中秋节,砖窑停烧了一天,所有人都在家歇息,准备安安生生的过这个中秋节。正因为如此,潘阳也得以见到她年轻时期的二妈妈。
十七岁的王家美虽然不像中年发福之后那样五大三粗,可眼下也不算瘦,她个子高,骨架又大,潘士云跟她站一块,瞬间就被衬托成娇小的软妹子。
本以为张学兰会不满意王家美的样子,可没想张学兰瞧见了之后却不住点头,私底下还跟潘阳说,“这姑娘我瞧着可比秀英好多啦,你瞧她那屁股,她那身量,长得可真结实,一看就是个能生娃娃的!”
听张学兰这么一说,潘阳好一阵无语。
是啊,潘阳差点都忘了,这个年代的农村人审美点跟潘阳那个年代可大不相同,潘阳那个年代以锥子脸为美,并且骨架小越瘦越好看,可眼下这个年代就不一样了,在张学兰眼里,脸长得圆乎,胸大屁股厚实,重要的是胯要大,这样才算是个美媳妇!
这样想,也就怪不得潘士聪要把他外甥女夸上了天,在大多数人眼中,王家美确实长得好!
就连老头子潘恒春都止不住点头道,“这姑娘好,就是不知道性子怎么样,是不是个顺当的孩子。”
潘阳想也不想,张嘴就来了一句,“指定不顺当。”
听她这么笃定的语气,张学兰斜眼睨她,道,“你认识人家姑娘?怎么就知道人家姑娘不顺当了?”
潘阳当然不能说她很熟悉王家美了,面对张学兰的质问,潘阳摸摸鼻子,心虚道,“我会看人面相,瞎猜的。”
张学兰伸手对着潘阳的胳膊拧了一把,没好气道,“跟阿哒商量正经事呢,你在这瞎说个什么劲儿!说正经的,潘兆科你要是没什么意见,我看这亲事定下来得了。”
没有意见,潘阳怎么就没有意见了?!她意见可大着呢,她可不想王家美进她家门之后,把家里搅和的鸡犬不宁,而且张学兰的性子又强势,婆婆和媳妇还不得天天干仗?
潘阳也不管以后她那几个堂姐堂弟还能不能出生了,当下反对道,“这亲事先不定,等摸清对方姑娘的性子再说,要是不顺当的,长得再好也不能应下这门亲事。”
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潘恒春也生怕家里有个不懂事的孙媳妇啊,别的不比,哪怕这个叫王家美的姑娘能和秀英差不多,顾得上大场面,就很不错了,可怕就怕在这姑娘连大场面都不顾及,如果真是那样,还不够叫人头疼的。
潘恒春吧嗒吧嗒的抽着烟袋,也符合道,“兆科你顾虑的是,学兰这门亲事我们先不应,先摆出观望的态度,士勋年纪又不大,我们不着急,先等等看,要是有合适的姑娘,我们再继续相,本来相亲嘛,就是要挑个好媳妇,可别整些不省心的回来。”
既然老头子都这么说了,张学兰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尽管此时她抱孙子的念头很强烈,可潘恒春父子二人的话她也放在了心上,所以当潘士聪问她对这门亲事看法时,张学兰折中道,“你家外甥女瞧着挺好,我们大人看好不成,关键得孩子没意见才行,我家老二是个顺毛驴,得要让他点头同意才好啊。”
张学兰的言下之意就是潘士勋对你家外甥女不是很满意。
不得不说,无论是哪个年代,若是长辈对姑娘不满意,但又不好明面上说清楚,多半是拿孩子来说事,把意见都推到孩子头上,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孩子不愿意,他们大人也没法子啊!
多好的说辞,多好的推脱借口!
张学兰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潘士聪也不是傻子,自然听出了张学兰话里的意思,他也不是自甘下。贱的人,非要拿热脸贴人家冷屁股,既然老潘家人持观望态度,潘士聪也就不再一门心思攀亲戚了,他甚至有段时间还在心里打算过,要不再给他外甥女说他们生产队的另外一户人家?另一户人家过得也不错,家大田多,还有骡车,房子虽不是红砖房,但也是新盖的石瓦房。。。
事情搁置之后,老潘家人也没太放心上了,毕竟大丰收之后,老农民们手里头有了闲钱,都想着把家里的房子整整,钱存的够足的,就想着盖红砖房,钱不太够的,就退而求其次,房子一半用石头打底,一半用红砖垒,去窑厂下订单的人多了,也就意味着老潘家和老姚家的人要没日没夜的赶烧砖。
连着忙活了三个多月,直到入了冬,他们才算稍微安歇下来,不用天天烧窑,多少让所有人缓了口气。
这天下大雨,潘阳难得没去窑厂,就待在家歇息。不仅她没去,潘士勋和潘士松也没再去,潘士勋可不管外头有没有下雨,好容易歇息了,他肯定是要出去跟二流子们鬼混的,潘阳一早起床时,潘士勋就没了人影,就问潘士松道,“你哥呢?”
潘士松正坐在廊檐底下吃饭,听潘阳这么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