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这一代 >

第26章

这一代-第26章

小说: 这一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秀贞点点头,这个事也要跟张磊商量的,结婚了就是两个家庭的磨合,很多不起眼的小事留下了疙瘩积累到最后就会影响到夫妻感情,而且很多事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想了,要是娘家哥嫂或者父母觉得自己去吃饭不方便,天天跑浦东也没什么不好,张磊妈妈不会不喜欢自己儿子过去陪她;婆婆如果不同意去娘家搭伙,她也会觉得这样老娘还不用受累了,自己也省得做饭,何乐而不为!

    作者有话要说:这回真是豁出去了,手上没存稿了,为了这个姑娘们评论走起!

    明天十点见~

    新文大家也点击收藏噢~

 第50章 累足成步

    “哎!这个可慧怎么这样,自己有男朋友还要喜欢高寒,搞得他们两个不能在一起。”甘琼婷抱怨着。

    “切!你怎么不说是贺盼云想的太多,既然可慧有男朋友,男未婚女未嫁她干嘛摆出一副奈何缘浅、忧郁端庄的样子,给谁看啊!一身臭毛病!”汪顺颖马上就接了句,她就是看不上这样一句话都能想出三里地的女主角。

    “这怎么是想的多呢!她身份还是很敏感的,要是普通朋友是不必太在乎别人感受,可问题是她名义上还是可慧的婶婶啊!”甘琼婷不服气地坐起来据理力争。

    “又没有血缘关系,那个叔叔都死了几年啦!”

    “头都疼啦!一千个读者心里还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一本小说而已,你们两个老吵吵什么!就不能求同存异嘛!”匡美兰放下书“我们看这种书,也就是看看人家怎么设置人物的,怎么描写情感内心的,理性理性!”

    “婷婷,你很羡慕这样的感情么!”卢秀贞折好借来的《中国日报》,想起后世人们的反琼瑶文化,觉得能亲历这么一个“毒害”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

    “羡慕啊!原来感情还可以这样谈,魂梦相牵,聚散缱绻。”小妮子明显陷入了幻想。

    “拉倒吧你!”谭琳琳也加入了进来“等结了婚你就知道男人还是实在点的好,这么天天除了谈感情,也没见他们做点什么有益工作和社会的事。”没想到寝室里还隐藏着一个务实主义。

    “哼!你知道什么叫浪漫么!浪漫又不等同于不实在,不过日子啊!你想想当你黑暗的内心突然照射进一束阳光,那种心情多么激动愉悦。”

    “那你的阳光在哪呢?”寝室里的小透明吴非都忍不住发言“你恋爱时怎么衡量这个人是不是你期盼的那个。”

    “我肯定是自由恋爱的,我妈妈给我介绍的我才不去见面呢!什么年代了,还搞包办婚姻。我要恋爱的话,那个人肯定是我一眼就看出对的人。”甘琼婷抱着书,抬着下巴说着坚定的话。

    梅大姐从床上也下来坐在她边上,摸摸她头发“你妈妈介绍的,如果恰巧就是你看了会觉得对的人,但是因为你反对包办婚姻,没去见面错过了怎么办?”

    “不可能的吧!我看上的人怎么也得是跟我有共同语言的,能同意去参加相亲的,思想上就跟我不是一路。”

    “凡事别说的那么绝对,相亲怎么了,那是各方面条件都相当的情况下认识个新朋友,照你的逻辑,这样的人才有共同语言呢!”郭艳躺在那吐出个话梅核,她家里去年就给介绍了一个小伙子,是科技大的学生,那个男孩子的妈妈跟她爸爸是一个厂里的,两家门户相当,男方见面后对她挺满意,她也不是一见面就有看上的意思,但愿意先相处试试,反正总归要找的,你不接触怎么知道合适不合适,现在两人正良性发展着。

    “哎!你们这些姐姐都对自己缺乏信心,相亲!就是把各自条件都条条框框像物品一样衡量过再拿出来比较合适不合适,这样做我们女人也太掉价了,至少也得像卢秀贞那样是自己认识的才谈得起来吧!”

    “你以为我没衡量过么!我头脑发热前也要想想两人在一起是不是能走的长远,如果条件差的太多反正我是不会做灰姑娘的美梦的。”卢秀贞直接就回给她一句。

    “为什么?你的意思只有公主和王子才是相配的么?”吴非倒先出声问了起来。

    “不一定,公主和王子可能不是一对,但他俩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的相似可能让他们的婚姻不需要经历太久的磨合期,灰姑娘嫁给王子以后的故事反正我是没听过,这才几年啊!毛主/席说的话还犹在耳旁呢!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鲁迅还说焦大不可能爱上林黛玉呢!两个人的层次相差太远没前途的,这话要说就太长了,应该属于社会学范畴。”怎么歪楼歪的这么快。

    “那灰姑娘也有可能很幸福啊!不能因为可能不幸福就不敢嫁给王子。”甘琼婷非常快地接上。

    好吧!姑娘你赢了“是啊!我只是说我个人例子,我觉得我最初想表达的意思是,不管你和你期盼的那个人是用什么方式认识的,但只要最后走到一起的是那个人不就行了。”

    “小卢子,我也同意你的说法,不要太拘泥于形式,最重要的是结果,只要最后人对了,管他是同学还是走路碰到的。”郭艳赞赏地擦擦嘴。

    梅丽笑笑“婷婷你还小了,不要这么快对一件事下定论,你这个年纪可能会觉得听家长的话是件没面子、没个性的事,但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经常把事情放在长辈的叮嘱里去验证,然后我会把叮咛再重复给我的孩子,这样一代代的传递我现在也感觉很浪漫呢!”

    “梅姐,你这都是智慧啊!说的太好了!”果然人人都是生活的哲学家,卢秀贞觉得有种共鸣,啪啪就拍起了手掌。

    “咚咚咚”正说的热闹,有人敲门,离床最近的匡美兰赶紧跳起来,是对面寝室的袁芳。

    “你们寝室够热闹啊!人好全,还不走么!晚点可是挤都挤不进去了,听说今天要看决赛的人可不少,赶紧收拾起来去那聊吧!”说完又出去把门带上了。

    一阵兵荒马乱,今天连吴非都不去图书馆了,都是为了看世界杯排球赛。

    卢秀贞原先也不是球迷,对这个没啥研究,不过自打去年女排赢了古巴后,大家就都爱上了看排球,今天的比赛可是相当关键,对手是日本队,又是人家的主场,又是冠亚军决赛,太有看点。

    到了一楼放映教室,里面已经有不少人,大家找到自己班级同学在的那片就挤挨在一块,正好天也凉了。

    终于等到了开始,14寸的黑白电视机在偌大的教室里闪闪发亮,宋世雄尖锐的声音听着犹如天籁。

    镜头扫到袁伟民,他很镇静地坐在那里观看比赛,没有什么手势或者语言的指挥,泰山崩于前色不变的大将之风与日本人教练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有可能人家也蛮有腔调的,但卢秀贞肯定不会这么认为。

    第一局、第二局中国队连下两城,第三局开局中国队仍然领先,队员的情绪看的出来放松了,这时主场的优势彻底体现出来,也许在日本人的心里也是有着输给谁都不能输给中国队这么一个信条,总之整个体育场全是日本人疯狂的呐喊助威声,宋世雄这时候的声音几乎都听不见了,同学也都离开了座位,站在那里紧张的要死。

    第三、四两局很快被日本人不要命地进攻给拿下,决胜局要开始了,此时正是他们气势如虹的时候。开场后中国队领先直至12:4时,日本队一路高歌将比分反超成15:14,这时第一排的同学已经全部围到了电视机旁,后面的马上又涌上来,桌子上都站满了人。

    日本队这时来了一记扣球,所有同学都“啊!”的一声往前倾着身子,好在陈亚琼把球救了起来,二传孙晋芳把球给了郎平,好一个铁榔头,关键时刻一下就扣死了对方,大家不约而同喘了口气。

    换发球后还是郎平,变化手势扣到位把比分追成15平,在周晓兰拦住了广濑美代子4号位的一记攻球后,中国女排终于以两分的优势艰难地拿下了比赛。

    日本体育场里一片死寂,他们可能也是没想到以中国队现在举国体育皆弱的环境下,女排竟然能赢。

    成功者是不用在意失败者的感受的,电视机里日本队员痛哭流涕,电视机外教室屋顶就要掀翻,所有人都跳着笑着,连冬天上海阴丝丝的冷风都显得和煦起来,大家大力拍打着桌子,一会儿还听见寝室楼里有人敲脸盆,宿管员也不管了,今夜之后,女排的拼搏代表了一种旗帜,顽强、励志这些名词以一种自信的姿态重新登上了舞台,人人都会说几句“人生能有几回搏”、“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女排成了整个80年代的象征,卢秀贞作为亲历者,心潮澎湃,深深被自己和周围的人打动着!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见***********************************

 第51章 雏鹰展翅

    大学生活再美好,却也有结束的一天,真让人无法不惆怅!

    与现在的毕业生不同的是,同学间不存在就业的恐慌,“我是dang的一块砖,东南西北任dang搬,放在大厦不骄傲,搁在茅厕不悲观。”当时风行的这么一句话可以看出端倪,“择业”这个词是不存在的,虽然都是天之骄子,但分配政策主要还是“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知识分子需要锻炼,像工农兵学习。”

    分你去哪里,跟你的专业对口不对口,都是革/命需要,你本人很难去讨价还价。当然了,分配前会有从上到下的人来找你谈话,如果你坚决不愿意去,第一个法子可以放弃分配,继续攻读研究生(当时很平常的,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工农兵考的人相当多);第二个法子就是学校把你的人事关系和档案转回你的户籍地,由那里的人事部门进行二次分配。

    嘴上说的再好听,也不会有人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去向,大城市还好一点,换了有些地理位置在农业大省的学校,譬如农机专业的毕业生,好一点讲是分你到农场做技术员,但大家都是插/队落户过的,技术员这回事也就比开拖拉机的地位高一点点,本质上还是上了个大学又回农田修地球。

    再加上这时各行各业人才匮乏,争取到大学生指标的单位不一定就正好有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很多人都是“望文生义”,学微电子的进了收音机或者电视厂,可能学计算机的学生被招走去厂里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单位有台计算机需要人去操作。

    这样不以各人意愿,以国家需要为原则的分配现在听来让人有些爱恨交加,这在年轻的学员中可能还会有些微词,不过对于那些“上过山、下过乡、扛过枪、吃过糠”的同学来说可就太幸福了,考到上海来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覆辙,再差能差到哪去,知青都当过了还会怕苦!

    7703的同学上午准时都坐在了教室里,等班主任金老师和系领导来念名单,头几天卢秀贞被约去做过思想工作,他们专业一般去向倒是挺对口,除了教育局就是各大中小学,刚毕业肯定是去一线,可卢秀贞偏偏就不愿意当老师,在她看来老师太难做,不提教案,天天站在上面嗓子就受不了,现在的学生可不是想象中那么好管,80、90年代各种思潮的冲击让学生们都特别有激情,有行动力,更特别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总的来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还比较深,当老师是件有政治风险的事情,她可还记得八/九年还会有次涉及到学校的政治运动的,教不严,师之惰啊!用后世的话来讲就是她确定自己hold不住。

    好在她不愿意当老师也有大把的地方要她,班主任就说还有市图书馆要人,她听到一瞬间眼睛都亮了,金老师一看乐呵呵让她出去了,这个学生还蛮有意思,其实他觉得图书馆真不如学校啊!

    卢秀贞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图书馆是肯定没人跟她抢的,时下图书馆的工作在人们的理解中,就是一般的图书管理员,是为读者取阅方便而服务的,但卢秀贞晓得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很多,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文献著录规则和书目编目的数据知识,信息学,档案学……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人员这样的概念,上升空间也很大,好好干说不定可以转成行政。

    两位领导和老师终于拿着宣判他们这些人,几乎可以说是今后人生道路的名单走了进来,先念到的是要求回生源地的人,基本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才回家,不过好在回去了妥妥一个老师总是跑不掉的,接着就开始宣读本地单位的名单,一个个的全都有了去向,最后报的是班长徐明,他被留校了。

    同样的一幕在不同的大学上演,张磊被分到了上海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相对于有的被分到一零一厂或者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的同学,他算是比较对口的了。

    二姐夫高坚科研能力强,被留校,二姐卢秀玉有点离谱,分她去了饲料厂,当然她不去也不可能有更对口的,她的同学祈月如被分到了食品厂,可能要人的单位认为生物专业就是跟入口的东西有关?

    大嫂殷兰算是彻底明白自己回不去家乡了,当然她死活要回去是可以再分配的,可就她一个人怎么可能!老公和儿子都不要了么!借着这次机会自然是好好发泄了一通积郁,然后就得去大境中学报道。

    卢秀鸿还得等几个月才能分配,现在正在努力的做他的毕业设计,他是自动化专业,应该也就是那么几个厂,家里也不太为他担心。

    吃散伙饭是重头戏,大家难得凑了份子大方的到福州路的老正兴摆了几桌,席间回忆满满。

    “举杯吧!这杯敬我们的老师,也敬我们这一代!”徐明带头站了起来。

    “干杯!”大伙都站了起来,能喝的不能喝的都把这一杯饮干。

    转天又是要好的同学纷纷去拍照合影,汪顺颖家里是安徽铁路系统的,条件很好,她来上海用她自己的话讲“纯粹开开眼界”,现在到了离别的时候,她哭得不能自已,尤其和卢秀贞、郭艳关系好,更舍不得分开。卢秀贞和郭艳陪她照了几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