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长岭,26岁,他的罪名是非法转让,其实就是因为粗心大意把电缆厂的一个破机器给搭在收购品里卖了。
因为和金水根的年龄相近,进来的原因也相似,两人的关系相处的挺融洽,抱着对父母的愧疚之心卢秀华只想争取早日出狱,但是他也不知道出狱后路在何方!更丝毫没有预料到他的狱友金水根今后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第29章 山雨欲来
76年的元旦掀开了新年的章节,虽然无论是铁路距离还是公路距离,合肥到上海都不足一千公里,但是同样的冬天,安徽下雪啊!和同事们一起从车上下来,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进了招待所,卢秀贞他们来合肥是代表矿区参加局里举行的系统大比武,后天开始到10号结束,比完回矿区休整一段正好月底就过年,有探亲假了。
等系统所有下属单位参加汇报比武的人员到齐后,先在大礼堂观看由局宣传队为大家准备的文艺汇演,听坐在旁边的同事说局里这支宣传队在整个省市都非常有名,成员多数都是基层集中来的,每次汇报前来,汇报完解散,人才济济,有专门唱歌的、有专门唱戏的、曲艺、舞蹈、民乐、西乐实力超群,还有专门负责舞台效果和监督剧本的,演出水准出乎意料的高。
等真正开始观看,卢秀贞瞬间被折服,第一个主打节目就是交响乐《沙家浜》,舞台正中央以八大小提琴为首,左面大号、小号、黑管、萨克斯、扬琴一字排开,右面二胡、板胡、京胡、胡琴、打击乐环形摆放,后面站立穿着统一绿色军装的合唱团七十多人,阵势壮观无比。一曲终了,卢秀贞激动地随着大家鼓起了手掌,没想到在这个年代竟能听到如此精湛的乐器演奏和专业演唱,真是不能坐井观天啊!
接着就是舞剧《白毛女》,表演的选段是北风吹和窗花舞,灯光效果非常逼真,舞台背景的雪片看了半天也没研究出来是如何做的那么均匀的(后来打听知道是一种雪花灯打出来的),演员穿着灰色的舞鞋随着节奏跳跃,旋转,劈叉,形体优美,舞姿婀娜。
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说唱节目《四大员》,话剧《多余的弹孔》,《洗衣歌》《军民鱼水情》,尤其是《丰收歌》,割麦子的演员舞蹈动作非常大开大合,腰部起伏动作节奏感强,浓浓的画面感很容易就勾起了卢秀贞以前在华阳河农场和马康庄务农秋收时坎麦、割麦的回忆。
结束时,礼堂全体都起立为宣传队精彩的表演鼓掌,足足谢了三次幕,大幕帘才被放下,真是不虚此行!
接下来大比武更是让参与的人热血沸腾,钻井队出油量最多的那个作业队得到的奖品竟然是一个钻头!卢秀贞亦代表矿区参加了五号举行的打字比赛,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技术水准零错误率的拿下了一等奖,上午比赛完了,下午的空余时间就有宣传队的同志出面带着他们浏览了合肥市几个诸如逍遥津、包公祠之类的景点,竟然让卢秀贞碰到了一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杨桂芳。她中专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油田,现在天长市的采输队当调度,这次也是代表他们采输队来比赛的,两人异地重逢都非常惊喜,互相寒暄了近况,听说陈绮菲已经结婚,又打听了下和尚,卢秀贞也都一一告知。
赛事如火如荼的进行到了8号,这时各项技术标兵都已经成功比出并颁发了奖项,明天开始就是体育类竞赛,紧张赛事后傍晚大家有说有笑从食堂打饭出来,这时广播在准点报时后突然传出男广播员低沉地声音:“请各单位同志注意,请各单位同志注意,下面有重大新闻播报,下面有重大新闻播报!”
食堂里大伙有的正三三两两拿着饭缸子、筷勺排队,听到这不同寻常的广播,一霎那间里里外外都停住脚步,安静了下来,“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讣告周/恩/来同志1976年1月8日于北京逝世,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永垂不朽!”
广播员重复播放了两遍,随之就是哀乐声,众人都傻在当场,周/总理怎么会去世了呢!安静过后就是一片震天的痛哭,随着身边人周/总/理、周/总/理的呼唤,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大院,人们的泪水伴随着哀乐,有的同志已经哭的跪倒在地上,不少素不相识的人互相拥抱安慰。
卢秀贞也哭得不能自已,是啊!自己在这里时间太久了,久的都忘了76年是自然界山崩地裂,人世间惊心动魄的一年了,先是周/总/理、然后是朱/委/员长、还有/毛/主/席,几位新中国的开创人将在今年先后去世。她记不清具体时间,但也知道今年各地会有几次地震和陨石雨,其中728唐山大地震是伤亡最惨重的。
浑浑噩噩的回到了招待所,里面空无一人,大家都自发去悼念周总理了,卢秀贞肿着眼睛坐在床边,心里浮起一丝愧疚,她一直提醒自己,她只是时代的顺应者,是历史长河的过客,千万别以为自己能够有逆转乾坤的能力,先保住小命要紧,像地震这种事天命难为,自己要是高/干子弟可能私底下还能通过一些手段运作一二,但是一个小人物……
告诫自己今天是因为乍闻噩耗情绪陡然起伏,总是纠结这些对事情转圜毫无意义,只能徒劳的给自己背上精神包袱,反正已经打定了主意。今年回上海过年时可以偷偷把用报纸上剪下来的字做出来的信多投几份到各个部门,等他们上班发现时自己已经回安徽了,现在的刑侦手段是别想找出她的,至于唐山的消息他们相信与否或者怎样核实,这些都不是自己应该去关心的,凡事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没必要背负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包袱!
张磊他们今年过年仍是在野外作业不回来,卢秀贞过年回家路过人民广场时,整个广场到处都是群众自发悼念的挽联、花圈和照片,沉痛、沉重、悲哀的低气压一直持续弥漫整个天空,随手捡起一张传单,上面的诗抄让人无端悲恸:
“京城处处是白花,风吹热泪撒万家。
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
提起精神踏进家门,姐姐还在单位没回来,卢俊方正陪着梁桂兰说话,一看到几年不见的小女儿,梁桂兰精神头也足了,拉着女儿一直在问日常的生活、工作情况,卢秀贞看她状态比想象中好,收到信后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纸包不住火,女儿迟早会发现家里的不同,卢俊方便把卢秀华的事说了,半年的时间已过,再提起这个,老两口只是神色稍暗,连梁桂兰也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不再一想起就哭泣。卢秀贞大惊失色,刚想说怎么不告诉她,反应过来连忙摁耐住,不能再戳父母的心窝子了,当时就算告诉了自己也只是陪着一道伤心而已。
“阿华虽说是进去,但又不是偷鸡摸狗,坑蒙拐骗喽!等政策好了未必没有机会翻案。妈你只管把身体养好了,不然我爸都病退了,实在亏大了!”
她只依稀记得这个罪名进去的人最迟到九十年代都被翻案了,现在看好像很严重,其实八十年代初放开后,除去一些金融类型的犯罪外,所谓的投机倒把干的人海了去了,父母担心的弟弟工作的问题到那时候解决方法太多了,实在不行还有自己,她没有什么大放异彩的野心,这辈子只想平平淡淡、按部就班地过日子,但弟弟如果出来以后真的有困难,再不济给他指条路那是没问题的。
这话不好明讲,只能劝慰:“阿华的性质跟一般作奸犯科不一样的,如果工作不顺利,姐妹兄弟一定会守望相助,关键时刻还是家里人靠得住呀!我们做哥哥姐姐的肯定会帮忙拉一把的,你们就等着享儿孙福吧!”
又说到大哥最近有没有什么近况传来,嫂子已经回学校上班了那侄子白天谁带这些家长里短,才把卢妈妈的注意力转移过来。
等卢秀玉下班回来,姐妹亲热一番,两个唱双簧似地哄的二老饭都多吃了一点,躺在床上,卢秀玉就又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怨他自己把持不住呀!毛晓刚后来倒是上门过,阿爸说不好怪人家的,我看这个小把戏经过这件事也稳重不少。”
“二姐,你也不用太担心阿华以后如何,船到桥头自然直,你目前在家就得辛苦点照顾好爷娘两个,对了你平时没事记得看看书啊!”
“为啥?”
“唔,我下乡的地方有个北京知青家里好像路子很广的,他家里把他弄回城的时候他告诉我,现在上面政/策变化很大,很可能一两年内会有新的考试制度出来。”卢秀贞心里拜拜佛,扯了个高/干/做虎皮。
“谁知道呢!你也说变化很大啊!哎!要是又像73年那次一样呢!”卢秀玉早就对上学这事彻底失去了期待和盼望,妹妹说的她也就是听听罢了。
“切!看到脑子里又不吃亏喽!”想想现在确实没什么说服力,时间还充裕,等迹象明显点再来劝姐姐未尝不可。
卢秀玉明天还要上班,但和妹妹久别重逢自然也就顾不上休息了,两人一直聊到深夜才睡。
总/理去世二十二天后终于迎来了76年的春节,除夕之夜,万马齐喑,鞭炮和音乐声都消失不见,大家静悄悄地过了这个年……
作者有话要说:害怕再晚,jj一抽就传不上来了,至于收藏夹位置师太表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哎!~
第30章 静观其变
回到江淮岭矿没多久,全国各地开展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岭矿虽然在基层,也要根据局里的要求组织大家学习下发的毛/泽/东重要指示和中央文件,卢秀贞拿着本子看着宣教科的领导在上面喊着:“要将右倾翻案的斗争进行到底”,也随大流的举起胳膊跟着大家一起喊口号,“要认真学习,把批邓斗争引向深入。”心里却不以为然,在坐的包括自己有几个搞得清楚翻案到底翻得哪个案,让批/斗林/彪就批/林/彪,让批/邓就批/邓,上面作报告的说的声嘶力竭、声泪俱下,殊不知他老娘当年在地主家的磨坊把他生下来这件事怎么每次批谁了就能跟谁扯上关系?
小平房门口,隔壁王婶正在门外择菜,老远看到就招呼:“小卢回来了,要不要拿点新鲜的菠菜回去啊!”
“谢谢王婶,小孩子吃菠菜补铁啊!正好拿几个鸡蛋您给小宝配个菜。”卢秀贞也不客气,应季蔬菜当然好吃,自家正好也没有。
“别给啦!一点菜还还什么礼!跟王婶客气吧!你们学习回来啦!哎!天天批/邓批/邓,连小宝的保育所都在教批邓儿歌,真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呵呵!王婶您就过自己小日子吧!这种大人物的事情我们小老百姓哪里够得上搞得懂!”
是啊!这次的政/治/运/动影响不到自己的生活,只是使得一度好转的华夏政治、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了。
“张磊又下矿啦!这次得有半年多了吧!他们作业队也是不容易,天天风里来雨里去的。”
“快了,听车队调度那边先回来的人说下个月就能撤,这次回来得歇上不少时候了。”卢秀贞拿了饭缸子准备去食堂凑合凑合。
“张磊也26了吧!呵呵!你们两这么合得来什么时候请王婶吃糖啊!”王婶站起来一边掸灰一边打趣,她知道小卢脾气好,开点玩笑从来不上脸子。
“早了,我们要响应国家晚婚晚育号召嘛!”卢秀贞也不矫情,敲敲饭缸子就扭头一笑。
“别听那个,女人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才好,都晚婚晚育那孩子大点你都没精力带了。”王婶一脸的不赞同。
“谢谢王婶关心,到时候听我父母的再说吧!”虽说现在两人适应良好,关系融洽,但相处时间还是太短,感情还没深到结婚的份上,一旦结婚,抛开以后要上学,现实问题就太多了。还没和双方父母拜访过、没亲眼见过家里的真实情况、亲友是否好相处、婚后住宿怎么解决、家用怎么担负?
卢秀贞并不怵头男方家境差,张磊作为家里顶梁柱,在还有两个弟妹没毕业前肯定是要承担责任的,要是上了大学等分配工作也是五年后,那个时候他二弟已经高中,现在上大学给的补助足够养活他自己,小的妹妹也上初中了,以后上面三个哥哥姐姐一块出力,负担其实也没想象中那么重。
养老娘是天经地义,兄弟姐妹间帮扶也是理所应当,卢秀贞有了好东西不还是想着娘家!但这一切都是有个度的,谁最终不是该靠自己呢!总想把自己的生活挂在别人家,那她绝对不会是个包子,说白了如果张磊拎不清,她也不会一条死胡同走到底。
三月底张磊他们果然收兵回机关,当天晚上下班卢秀贞就准备了几个好菜,院子门一般都不关,没一会就听到有人在院子里洗手的声音。
“来啦!把桌子摆好,马上就吃饭了。”
“哎!”
一会上桌一看,这大半年风吹雨淋的,大小伙子瘦的都发亮了!
“排骨真是香啊!我这胃口都被你养刁了。”猛扒了大半碗饭,张磊才算是慢下速度,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袋,“给,这个你帮我存着。”
卢秀贞捏了捏就知道是钱,也没推拒“我帮你存着!你不给家里了么?”
“以前的就不提了,工资到手留点买饭票的钱就都给家里邮了,去年你答应跟我好以后我每个月就开始寄一半回去,存一半下来了”又盛了碗汤一边喝一边笑着说:“放心吧!家里大妹去年拿工资了,加上大弟和我的,条件好多了,再说我工资高,寄一半回去也抵的过一个人挣钱了。”说罢抓住卢秀贞的手用力紧了紧:“一个人是无所谓,现在开始总得为以后老婆本打算打算吧!我可没忘了咱的三转一响!”
听到他这么说还是挺感动的,想想后世的年轻人26岁的样子,这个时代的男人都普遍有担当多了,打开布袋子竟然有三百多。
“我今年涨级了,野外补贴高,加一起每个月到手能有六十多块!这一年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