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杨八娘 >

第47章

杨八娘-第47章

小说: 杨八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合着你读的书还真和我读的不一样啊?你脸红不?”
  “他刚才脸红了的!”大宝突然插话。
  汝南王暗恨,怎么手松了呢,赶紧将大宝的嘴再度捂紧。
  李昉可还是后汉的进士呢,效忠的君王不少,此时老脸再度通红。
  八娘是越发坚定了退隐田园的决心,满朝文武就没一个帮杨家说话的,连寇准都怀疑杨家!若杨家的忠心势必要用杨家人的生命悲壮的去证明,那不要也罢。
  因此八娘血往头上涌,磕了一个头,“请官家将我阿爹一撸到底,勒令杨家世代不得从军从仕,以安朝臣之心!官家之浩荡皇恩,杨家上下来世再报!”
  杨父傻眼,官家千万不要认为杨家是在逼朝廷啊……
  “你竟然逼迫朝廷?!”寇准大怒,说出了杨父的担心。
  官家脸色也不好看。
  “敢问寇大人,杨家有何能耐逼迫朝廷?”八娘瞪着寇准,“杨家逼迫朝廷,依仗的是什么?难道依仗的是满朝文武无一人出来说句公道话?难道依仗的降将身份?难道依仗的是3000人马大败10万辽军却招来无数弹劾?难道依仗的是许多战功都算在他人头上?难道依仗的是救人反被诬陷心怀叵测?难道依仗的是为己辩白却是心怀怨恨?寇大人,你或许有逼迫朝廷的资本,我杨家还真没有!”
  “官家,阿爹和哥哥们包括九娘都是一门心思的想尽忠朝廷,可是,自阿爹归顺以来,给官家添了无数的麻烦,”八娘冲官家道,“为了还官家一个清静,还朝堂一个安宁,请官家准了八娘之请。”说完,八娘冲官家又磕了一个头。
  小眼睛傻眼了……


第97章 照旧
  八娘也知道,在朝堂上提杨家解甲归田太冒失了,可八娘别无他法,只能大着胆子试试,再坏又能坏到哪儿去呢?
  杨父也好,杨家的诸位儿郎也罢,包括九娘,都一根筋的想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父兄们为国为民血洒疆场,八娘认,可一想到是因为潘仁美不发援兵,杨家将饮恨疆场,八娘就不甘。
  但是,劝父兄?没戏,潘仁美在大家眼里都是好人,寇准就不说了,连杨父都认为雁门关之战潘仁美不发兵是朝廷制度的问题,不能完全怪到潘仁美头上,可八娘只想问,若是潘三郎或者曹家的人当时驻守雁门关,潘仁美依旧还是会按兵不动么?雁门关之战已成了过去式,可日后的大战还有啊,没了杨家当马前卒,八娘很想看看,潘仁美是否依旧会不发援兵?
  杨父此时脑袋当机,不知该如何接话,附和八娘?一腔豪情姑且不论,官家会如何想?反驳八娘?最忌内讧啊……
  杨父只能装傻,反正跪着的,继续磕头吧。
  九娘也是愣了,八娘一直想当地主婆,得,瞧了陶太君,肯定又起了心思,可是八娘问过大家了么?九娘实在难以想象兄长们带着佃户去打架的场景……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九娘猛的出手,紧紧捂住了八娘的嘴……
  八娘瞪大眼睛,愣了片刻,然后就奋力挣扎,好吧,徒劳挣扎……
  汝南王赶紧又捂好了大宝的嘴,大宝很郁闷,自己只是想赞一下九娘,顺便让八娘不要做无用功,这都不行么?冲汝南王翻了个白眼,汝南王没瞅见,认真的看着九娘在朝堂上碾压八娘……
  陶太君只觉得今儿这朝会稀奇,怎么跟看戏似的呢……
  九娘捂住了八娘的嘴,很轻松,“官家,八娘脑子笨,以为我们回乡下了,就不给官家惹麻烦了,您别理她。”
  杨父只好磕头请罪,教女不严,请官家责罚,这次是真心实意的。
  官家扶额,这是朝堂啊,杨家小娘子一个是张嘴就说,毫无顾忌,一个是伸手就来,毫不忌讳,以为这是你们家后院么?
  小眼睛想说什么,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四下瞅了瞅,冲陶太君道,“陶太君,您说句公道话吧。”
  陶太君瞅了眼小眼睛,又去瞅官家,你儿子忒不厚道了啊……
  官家只能讪笑。
  陶太君被点名了,不能装哑巴啊,只好道,“世子被拐肯定与杨家无关,从此事上看呢,杨家的确也没通敌嫌疑,至于教女不严,那个,回家教教就是了,官家日理万机,哪有功夫管谁家教女不严?又没弑夫,是吧?”
  官家听得嘴角直抽抽,弑夫?这是美好的祝愿么?
  至于污蔑朝臣,陶太君避开了,牵扯面太大。
  官家赶紧发话,就依陶太君,然后宣布散朝。
  九娘终于松手了,八娘的嘴总算得以解放,可没用了啊……
  散朝后,大家都无视杨家,仰着脖子从杨家父女三人身边走过。
  陶太君一家被官家邀请到后宫去叙话,大宝还跑到八娘身边,“把银子分好,待会去你家,正好给我。”然后蹭蹭的又跑了。
  从奸商那抢来的银子还没分,大宝不是说他那份给九娘么,怎么改主意了?八娘决定到时问问。
  小眼睛心很大,还冲杨父道,“杨大人,没事了。”
  “多谢王爷相助!”杨父感激道。
  小眼睛笑道,“我这是帮理不帮亲,朝中的御史最讨厌,我都被他们弹劾过,习惯就好了。”
  然后小眼睛还批评八娘,“以后不懂就别乱说!管好你的嘴!”
  “我回去定会好生教导。”杨父道,攀扯潘家的确不智,后面说的话,也委实不妥。
  小眼睛还点头,“嗯,知道些厉害关系总是好的。”
  八娘恨得牙痒痒,却还得微笑,“改日让七郞八郞请王爷去酒楼尝尝新菜。”
  杨父不好宴请小眼睛,只好小一辈的来了。
  出了宫,八娘就对九娘怒目而视,九娘毫不示弱,冲八娘瞪了回去,杨父无奈,“回家再说,不准瞪眼!”
  两小娘子气鼓鼓的回了家。
  九娘一见折氏就告状,“八娘太过分了!”
  “到书房来!”杨父打断道,冲折氏使了个眼色。
  折氏只身前往,示意大郞等人在大厅待着。
  到了书房,九娘又要告状,被杨父制止了,“九娘别急,先听我说。”
  然后将朝堂的情况一一给折氏说了,折氏看了看八娘九娘,冒了句,“都是你惯的。”
  杨父无语,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么?只好对八娘说,讲话要分场合,不要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一撸到底是能随便说的么?还世代不从军,不入仕,怎么想的啊……
  “阿爹,朝中无人难做官,”八娘开门见山道,“你看今天,就没一个人帮咱们说话的,日后行军打仗,催粮草都没人理咱们!更别说等援军了,咱们还是回乡吧,你看陶太君她们日子多逍遥。”
  “是啊,朝中无人啊!”杨父长叹一声。
  “就是啊!”八娘重重的点头。
  “那你还攀扯潘家?”杨父很无奈。
  八娘正要辩驳,就听九娘说,“脸还不红一下,真是服了你了!”
  八娘只能翻白眼,为什么潘家就成功迷惑住大家了呢?难道穿了马甲?
  折氏忙说,“寿王说了,等七郞大了,给他在御林军里寻个差事,假以时日,咱们在朝中也会有相交之人的。”
  “阿爹,当田舍翁不好么?你看陶太君,日子过得多逍遥。”八娘只好劝杨父。
  杨父只说,情况不一样。
  总之,杨父还是没解甲归田之意,也是,对上男同胞的事业心,八娘毫无胜算,只能瞎着急。
  然后杨父和折氏将八娘和九娘给好好批评了一番,着重批评的是八娘,八娘有生以来头次被训话,正规意义上的训话……
  杨父和折氏在那斟词酌句,绞尽脑汁,既要让八娘受到教训,又不能让八娘感觉受到伤害,这个度很不好把握啊……
  看着杨父和折氏在那烧脑细胞,八娘好想说,你们干脆劈头盖脸骂我一顿吧,何苦这么累,反正我又不会改……
  若不是陶太君适时来访,八娘没准真会脱口而出……


第98章 送别
  陶太君在宫里见了官家和皇后,大宝得了许多礼物。
  大家说了会家常,没耽搁多久,陶太君一行就出了宫,然后呢就直奔杨家,还带着厚礼。
  陶太君给杨家准备了一份礼,给八娘九娘又单独备了礼物,瞧着礼单都是些好东西。
  大宝欢快的让八娘将他该得的那份钱拿给他,说,“这是我头回自己挣来的银子,阿爹说,意义不同,让我留着,呵呵,他把钱补给你们了!我就说我家有钱吧。”得意的不得了。
  这汝南王还真是不走寻常之路啊。
  陶太君在杨家也没久留,送完礼,寒暄两句,等大宝拿到了分赃,就起身告辞。
  杨父和折氏自然是要亲自送陶太君出门上马车的,上马车前,陶太君对杨父冷不丁的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杨父和折氏皆是一顿,陶太君却不待多说,径直上了马车。
  汝南王和杨父折氏又说了两句客套话,邀请有空去蒲城玩,然后就促催大宝走快点。
  大宝还在和九娘依依不舍,“九娘,你一定要来蒲城看我啊,我还小,找不到路,等我长大了,我就来汴京找你玩,你明天送我不?”
  陶太君明日一早就离京,这京城是一刻都不想多待的。
  八娘九娘自然说是要去送别的。
  陶太君走后,杨父和折氏一宿未眠。
  第二日,八娘九娘早早的起来,要去给大宝送行,管家忠叔赶紧追上,杨家得送仪程啊。
  陶太君一行人起了个大早,城门一开就出城了,八娘九娘是在城门口遇见陶太君的车队的,暗叫好悬,幸好起了个大早。
  于是,便从城门送到了城外的十里长亭。
  到了长亭外,陶家的马车停了下来,陶太君下来略作歇息,汝南王当乖儿子,跟在陶太君身边。
  大宝则跳到八娘九娘跟前,“等我大了,就可以喝酒了,今儿喝茶!”
  “喝茶?”八娘九娘都愣了。
  大宝见八娘九娘两手空空,身边也没个下人,皱起眉头,冲汝南王大喊,“阿爹,她们空手来的,没有酒,更没有茶!”
  八娘九娘闹了个大红脸,没时间给大宝买礼物啊。
  八娘强辩道,“忠叔刚拿出去的是什么?什么叫空手?”
  大宝不平道,“那是你阿爹他们送的,不是你们送的!”
  “时间太紧,我们不是没空去买嘛,下回给你补上。”九娘态度很好。
  大宝真不挑礼,昨儿在杨家就将八娘九娘的收藏大致瞅了一眼,八娘就是藏钱,能送么?肯定不能,九娘喜欢的就是兵器,大宝倒喜欢,可九娘不敢送啊,“惹着你阿奶,日后我们就见不到面了!”吓唬了一番,大宝也就算了。
  大宝不高兴的是,阿爹说了,送行要有酒的,但年纪小,不准喝酒,只能喝茶,可是酒呢?酒在哪儿?没酒是送别么?!
  陶太君瞅了汝南王一眼,汝南王讪讪的,“谁知道杨家小娘子不讲究啊……”
  “那你们怎么和我送别?”大宝撅着嘴,很是委屈,人生头一回送别就这么被毁了……
  杨忠也急,可实在是太早了,长亭周围摆摊的都还没出摊呢,别说茶了,就是白水还得去陶家马车上找。
  九娘略一思索,就将头上的木簪子取了下来,塞到大宝手上:“给你闺女攒着!”
  大宝好想打滚,行不?
  八娘拿出了手帕,大宝酝酿好了情绪,只等八娘将手帕塞自己手上就发飙。
  却见八娘蹲下,在脚边抓了两把土放在手帕上,系了下,土稍微多了点,又倒了些出去,然后系好,交给一脸懵逼的大宝,一脸的郑重:“这是汴京的土,收好了,想我们了就拿出来闻闻。”顿了下,补充道,“我们家乡有人出门,没人送,自己都要抓把土揣身上。”
  大宝被八娘的郑重给弄晕了,真有这习惯?
  “揣好。”八娘依旧一本正经。
  大宝就懵懵懂懂的将那包土揣在了身上……
  “没酒,没茶。”大宝依旧盯着送别酒不放。
  “你家马车上有茶啊。”八娘提醒着。
  “那是我家的,是我给你们送行,还是你们给我送行?”大宝鼓起腮帮子,气鼓鼓道。
  “我们花钱买,不就是我们的了嘛。”八娘笑道。
  大宝歪着脑袋一想,这个可以有,当即吆喝着卖茶水给八娘九娘,“茶壶和茶杯也得买,不能借!”
  杨忠赶紧拿出一锭银子给陶家送茶的人,汝南王的下人嘴角直抽抽,但在大宝的吆喝下,还是接过了银子。
  八娘心想,这茶不便宜啊……
  不过,总算三人举起了茶杯,大宝笑得眉眼都找不到了,举着茶杯,等八娘九娘说临别感言。
  “一路保重!”九娘道,“回家要好好听话,不要自己乱跑。”
  八娘道,“好好读书,少看佃户打架。”
  大宝使劲的点头,就是不喝。
  九娘又道,“会写字了,就给我们来信,日后有机会,我们就去蒲城看你,你来汴京,记得来找我们。”
  这个大宝喜欢,开开心心干了手中的茶。“满上。”
  看来是三杯的架势了,八娘赶紧喝了自己的茶,亲自给大家满上,“打不过谁,将账记下,回头我们去帮你找回场子。”既然有人敢拐大宝,那应该也有人敢打大宝吧?
  九娘也道,“多吃饭,少惹事,但谁敢欺负你,别手软,我们太远,找你阿奶和阿爹,告状不丢人!”
  大宝很高兴,仰着脖子干了,“没人欺负我,我这么可爱。”好吧,人家大宝要的是个态度。
  这回换九娘给大家掺满,“记得孝敬长辈。”
  八娘道,“一切尽在这杯茶中。”
  大宝开心的进行总结,“你们要记得给我写信,我过生日记得给我送礼物,嗯,缺钱了,找我,我家有钱!”最后用生命喊道,“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八娘道,声音也不小,免得大宝挑理,再重来一回。
  “后会有期!”九娘忙跟上。
  大宝手一抬,将茶水洒地上了……
  茶杯刚送到嘴巴的八娘一见,赶紧泼茶……这汝南王,教的是些什么啊,妥妥的形式主义啊……
  九娘心道,幸好口不渴喔……
  长亭里,陶太君已在瞪汝南王了,汝南王扭头,表示没看见……
  送别仪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