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杨八娘 >

第23章

杨八娘-第23章

小说: 杨八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三郎抿嘴不说话,小眼睛心想,要是七郞八郞早打趣回来了,这性子日后能为官为将么?
  画鉴赏的差不多了,潘八娘适时送来了清肺汤。
  潘三郞一口干了汤,便识趣的跑到院子里数蚂蚁。
  “听说王爷天天都去蹴鞠队,可别喝冷水,三郞他们是习惯了,王爷可别学他们。”潘八娘燕语生生,表达着关心。
  小眼睛觉得心情好了很多,虽然丈母娘不靠谱,小舅子不讨喜,媳妇还是很赏心悦目,识情知趣的,“嗯,”小眼睛点头,表示记下了,“这汤挺好喝的,回头让双寿朝你讨方子。”
  潘八娘笑得更美了,小眼睛也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家里最近事多,天气又热了,阿娘火气有些大,”潘八娘笑语盈盈,“得罪之处,给王爷陪个不是。”
  潘夫人跑进宫找皇后告状,潘八娘知道后,郁闷不已,哪有这么处事的?可惜,潘夫人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无名怒火那是蹭蹭的往上冒,看着口干舌燥,面红耳赤的阿娘,潘八娘只能劝她老人家按时吃药,太医说了,肝气太旺,需要好好调理。
  世上就没不透风的墙,潘八娘可不心存侥幸,认为能瞒得住小眼睛潘夫人找皇后告状一事。
  潘八娘的态度一摆出来,小眼睛的气越发顺了,丈母娘不讲理没关系,媳妇像老丈人啊,深明大义,更高兴了,觉得还是该将人参带来的,“没事。不过,你堂哥堂弟也太不像话了,让潘大人好好管管,家族兴旺,光靠你家三兄弟,撑不起来。别你阿爹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荣誉,一扭头就被潘膺他们给抹黑了。”小眼睛说着肺腑之言,面前人不是潘八娘,他还不说呢。
  “我会给大哥提的。”潘八娘笑道,潘仁美不在,自然只有潘大郞出面交涉了。
  小眼睛点头,潘八娘多柔顺啊,要是杨八娘,肯定先哼哼,想到杨八娘,小眼睛便笑了,“你们家和杨家也真是搞笑,杨四郞救赵恺,竟然都能将赵恺肋骨给踢断了,哈哈……你们两家上辈子不知道结了什么仇,哈哈……”
  潘八娘也是无语,摇头笑着:“真不知该说什么……”
  “杨九娘还跑去烧香了,请菩萨化解一二,好让三郞继续教她,哈哈,”小眼睛呵呵道,“她拜的菩萨灵不灵,我不知道,不过,大相国寺真的很灵验,我和杨八娘去了,刚烧完香,她就遇到她十多年没消息的大嫂了,我觉得这段时间也蛮顺的。”反正官家没找茬,李先生没发飙,丈母娘添堵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你和杨八娘去上香啊?”潘八娘低头问,声音轻了些。
  “嗯,还有杨九娘,杨六郞,杨七郞和杨八郞,一堆人,”小眼睛犹自老实道,“大相国寺真的很灵。”
  “哪天我也去大相国寺拜拜,阿娘最近火气太大了,夜里还睡不好,”潘八娘抬头看向小眼睛,目光盈盈,“求菩萨保佑阿娘身体康健。”
  “这主意不错。”小眼睛赞许,“可以试试。”
  然后两人又高高兴兴的交流一会儿,小眼睛才挥挥手,开心的告辞。
  看着小眼睛开心的背影,潘八娘暗咬银牙……


第44章 娶亲
  小眼睛拜访完潘府后第二天在蹴鞠场就碰到了杨八娘,明儿大郞就要迎娶了,八娘九娘跑来等七郞八郞一起去银楼拿他们准备的礼物。
  小眼睛就显摆了,他又为大相国寺扬名了。
  八娘一听,潘夫人该不是更年期了吧?然后看着小眼睛,“你怎么不陪潘八娘一起去大相国寺啊?”
  “她没提啊。”小眼睛不假思索。
  “不是应该你邀约么?”八娘觉得小眼睛的情商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小眼睛想了一下,“也是,不是人人都像你一样脸皮厚的。”
  八娘哼哼,“你这样,日后就等着被你媳妇罚吧,哼!祝你十天有九天都被你媳妇关在府门外。”
  小眼睛昂头,“八娘性子可好了,”说完又补充,“不是你这个八娘啊。”
  八娘懒得理他,跑到九娘身边,专心看训练。
  “说说,还有啥是我没想到的?”不一会儿,小眼睛就跑过来,拉了拉八娘袖子,小声请教。
  “哼。”八娘鼻孔朝天。
  “我五弟,陈王说可以考虑让七郞去当替补。”小眼睛也哼了下,虽然大哥不准小眼睛去找五弟,可小眼睛是那听话的人么,没专门去找,在宫里碰到了,还是顺口提了,陈王喜欢收藏书画之类的好东西,奈何年纪太小,渠道不多,又没亲哥哥,因此和小眼睛关系不错,经常从小眼睛那顺走点东西。
  见小眼睛提了,陈王自然应允,不过都要临近比赛了,只能做替补席。
  八娘一下就夸张的笑了,“多谢王爷记挂了,呵呵,王爷真是英明神武啊。”赶紧溜须拍马。
  “谁知道他考虑得怎么样啊?”小眼睛也鼻孔朝天。
  八娘赶紧赔笑问,“往年蹴鞠赛,潘八娘会来看么?”
  “当然。”小眼睛道,废话,这还用问。
  “她坐哪儿?”八娘问道。
  “贵宾席啊,”小眼睛不假思索道,“三郞安排的。”
  “你问问她喜欢坐哪儿,要多少个位置,你亲自安排。”八娘道,“还有,让人送些好吃好看的点心,茶水什么的都备好……”
  “点心茶水她自己会带的。”小眼睛不大确定。
  “她带的,和你送的,能一样么?”八娘翻白眼,“当着那么多人,你给她挣足了面子,日后你再怎么说胡话,她也会饶了你的。”
  “当她和你一样虚荣?”小眼睛哼哼了。
  ……
  当天,潘三郞就带信回去了,小眼睛列出了最近两周的空闲日子,说若和潘八娘上香时间凑巧碰到一起了,他就护送潘八娘去大相国寺,让潘三郞休息休息,“王爷还说了,让我问问蹴鞠赛的时候,八姐喜欢坐哪儿,先给他说,他好安排。”
  潘八娘羞涩的低下了头,心里的那一丝丝不痛快立马就飞到九霄云外了,潘夫人心里乐开了花,赵恺笑着,“寿王这是开窍了啊……”
  “你一回来,啥好事都来了,你呀,真是个福星呢。”潘夫人指着赵恺就夸。
  赵恺摸摸鼻子,装作没看到表哥表姐们戏虐的眼神。
  回头潘膺的娘又冲潘夫人抱怨小眼睛,潘夫人的说法可就变了,寿王也是按规矩办的,要怪还是怪潘膺自己……
  而八娘她们也从银楼拿到了他们凑钱打的礼物,一个细细的金镯子,镂空的,没办法,都穷,这还是八娘忍痛拿出一个小金裸子,七郞拿出了几个王家太爷给的金瓜子才凑出来的。
  九娘的意思是不用打肿脸充胖子,有多大钱办多大事,八娘不干,“这是大嫂,是咱们家的长媳,再说了,咱们又不是真的拿不出来。”
  九娘吧唧嘴巴,“六个嫂嫂呢。”
  七郞道,“我和八郞不娶媳妇啊!”
  “咱们再大点,就能挣钱了。”八娘很乐观。
  九娘嘀咕,“老让你出大头,也不是个事啊。”
  “咱们俩,分那么清干嘛。”八娘呵呵,“日后我成大财主了,我的钱随你用!”顿了顿,“不收利息,记得打借条就行。”
  九娘打八娘,“你还想收我利息?”
  ……
  大郞的婚礼办得简单而隆重,客人不多,但也有几家上门。
  皇后频频召八娘九娘进宫,一些低级武官的家属便试探的和杨家进行了接触,因此,杨家倒也发了几张请帖出去。
  杨父军务在身,压根就没上折子请假,因此,男客便是由二郞等人招呼,好在来的男客也是小郎君,大家倒也有话题可聊。
  八娘九娘穿着大红衣,在后院跑来跑去,来的女眷都没带小孩,她们就自娱自乐了。
  “我要闹洞房!”八娘很高兴。
  九娘也很嗨皮,“我也要去。”
  路过的管家婆子忠叔的媳妇忠婶笑了,“小娘子可不能去。”
  因折氏忙,忠婶特意去给田氏和甘氏说了,让她们看好小娘子,到时可别闹笑话。
  七郞八郞跟着去迎亲,精神抖擞,喜气洋洋。
  张家这边也在租住的小院子里办了几桌流水席,请了街坊邻居们。
  虽然张家母女一直在家里备嫁,准备的绣品太多,时间太赶,没怎么和邻里打交道,但门房却是和家家户户都混了个脸熟的,因此,张娘子出嫁这日,邻居们还是赶来凑热闹,小孩更是欢喜,七郞八郞喜钱都发了不老少。
  一派喜气洋洋。
  晚上汴京城内一小院内,一婆子回话,“是张夫人,她拜谢邻里的时候,看的真真切切的,虽然老了,可还能认得出来。”
  “这么说,杨家真的娶了张家的小娘子?”一衣着华丽的中年妇人沉吟着。
  一郎君道,“阿娘,孩儿打探清楚了,张家只得母女俩人,住的院子是杨家出钱租的。其余的,没打探到,她们母女俩一直没出过门,院子里伺候的都是杨府的人。”
  “我反正不嫁杨二郞。”旁边一小娘子跺脚,“他们再重情意,我也不嫁!”


第45章 耿家
  耿家在汴京已定居差不多十年,耿将军战死后,耿夫人带着三个儿子,一闺女辗转多地,最后留在了汴京。
  虽然当年迁徙得很辛苦,但耿夫人带出来的细软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便在汴京租了个小小的院子,将儿郎们继续送去上学堂,节衣缩食的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耿家大郞读书不行,但舞枪耍刀却很在行,长到十五岁便投身到汴京的禁军里当了个兵丁,大宋将守卫京师的军队称作禁军,耿大郞一直在守城门,前两年升了职,手下管着二三十号人,如今很得上司赏识,正待再提一级,在朝廷里有品级了,正九品了。
  耿家二郞对做生意比较感兴趣,等耿二郞大了,耿夫人便拿了一部分家底让耿二郞开了个布庄,耿二郞经营得有声有色,已在汴京开了一家分店。
  耿三郞身体弱些,耿大郞便托了关系将其塞进了开封府当文书。
  等耿大郞能立起门户了,耿夫人便请人教耿娘子绣花。
  待认定大宋会安稳下来,耿家才在汴京城买了个两进的小院。
  一家子日子过得挺和美的。
  大郞二郞都成了亲,大郞娶妻黄氏,岳父就是禁军里的一正八品的宣节副卫,如今儿子已经两岁了。
  二郞才成亲半年,娶妻李氏,岳父是捕头,李氏已经怀孕两个月了。
  三郞正在相看,二郞想给他介绍一商贾做岳家,大家互惠互利,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大郞则想再等等,看看三郞有没有潜力在衙门混,如果有,还是在衙门里找,有个照应,能得肥差。
  耿家娘子今年十四岁了,性格爽利,虽然被耿氏关在家里学了几年绣花,和文静还是不搭边,经常跑到街上去玩,和二嫂李氏的表弟张四郞接触得多,两家有点结亲的意思。
  耿夫人当年是故意没去太原的。
  想着张家和刘家定亲后,张将军就遭了不测,自己家和刘家一结亲,得,自己就成了寡妇,耿夫人心里膈应得不行,不打算和刘家再有什么牵扯。
  因此,耿夫人想着兵荒马乱的,大家就相忘于江湖吧。
  谁知道官家北伐,将刘汉打下来了。
  耿夫人自然要让大郞关注太原的消息。
  耿大郞职位太低,没打探到刘继业的消息。
  耿夫人唏嘘了一阵,便又去逗孙子去了,各家有各家的缘法,刘家儿郎那么多,折氏也是个刚强的,应该能把日子过下去的,自己操不了那么多心,也没那能耐操这心。
  直到雁门关大捷,耿家才知道刘家已改姓杨了。
  虽然汴京百姓大家都认为雁门关大捷是潘仁美指挥得好,可军营里大家私底下还是流传着杨继业的勇猛。
  然后耿大郞便知道了,杨继业是刘汉的降将,再一问,怎么和刘将军的履历那么吻合呢?回去就给耿夫人说了。
  耿夫人自然让大郞仔细探查,折氏没改姓啊,人也在汴京,不怎么费功夫,这人就对上了。
  耿家就犯了难。
  自己小日子过得挺和美的,真不想和刘家,错,杨家,有任何牵扯,谁知道杨家克了当家的,还会不会克子孙后代啊。
  而且如今门不当户不对,谁知道杨家是什么打算?
  加上耿娘子坚决不进杨家门,因此,权衡再三,耿夫人和耿家儿郎达成一致意见,不和杨家结亲。
  可杨父在朝为官,杨府也在汴京,杨家那么多儿郎,谁知道日后有没有人进禁军守卫京畿?日后被杨家认了出来,怎么解释?
  “就说咱们不知道他们改姓了,”耿二郞道,“大哥在禁军里只当了个不入流的小头,哪能打听得到什么消息。”
  “咱们在汴京安顿下来了,为什么不给太原送信呢?”耿大郞道。
  “路上不太平,家里只有竹叔和柳婶子跟着,竹叔会拳脚,要看门户,哥哥们还小,谁送信?”耿娘子振振有词。
  “那等我大了呢,怎么也没去太原?”耿大郞觉得答案有漏洞。
  “忙啊,事情一样接一样,没空呗。”耿娘子反正是坚决不要嫁给杨二郞的。
  “我们家如今就是混个温饱,又不是大富大贵,也没拿妹妹去攀附什么权贵,”耿二郞道,“咱们不登杨府的门,也让人挑不出什么理来,就是舍不得花路费钱,又怎么了?后来官家收回太原,咱们打探了,没刘将军的消息,本来就是打探了的嘛,咱们就给妹妹定亲了,虽然没下定,但两家有默契了嘛,自然也就不会再想着寻亲之类的。”
  “阿娘,就算日后杨家有人进了禁军,大哥注意些就是了,不容易被发现的,”三郞道,“谁让他们改姓杨了呢。”
  折氏依然犹豫,让大郞持续关注着杨家。
  杨家和潘家的纠葛,耿家还真没打探出来,圈子差得太远。
  杨大郞和二郞出门寻岳家,耿家也不知道,没那实力,也不敢去收买杨府的家丁。
  不过,杨大郞娶妻,耿家还是知晓的,毕竟是大事。
  再一查,是找到张家母女俩了。
  耿家便分化成两派了。
  耿夫人有些心动,“杨家总归是厚道人家。”
  耿大郞和二郞也认可耿夫人的观点。
  耿娘子还是坚决不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