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女喜临门 >

第21章

农女喜临门-第21章

小说: 农女喜临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荒地无主,但突然有外人要买下临家村附近的荒地,临仁义等人还是吃了一惊。三年大旱期间,不是没人要搬来碧湖附近住,但都被当时的张县令给拦下了。
  他还说,如果有人想要在碧湖附近居住或者开荒种地,那么就要到衙门交不少的银两和田税。
  百姓生活本就艰难,在此地开荒还要拿那么多钱,也就没人愿意来了,本地村民也不愿开荒,所以碧湖山脉附近的荒地还是挺多的。
  这时候,临家村的豆腐刚刚打出名气,就有人大张旗鼓地由县衙师爷带着来临家村,其实临仁义和临大旺,甚至其他临家村的村民,心里都是不安的,他们担心这些人来临家村,根本不是为了荒地,而是为了豆腐方子。
  虽说临家村的人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他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最近总有一些外村或其他族的人在通过各种办法想要得到临家村的豆腐制作方法,这已经引起族长、族老们的注意。
  张显即便不知道个中因由,猜也能猜出几分,但他没在意。
  这几天,他和陆志明商量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以他的名义安排下那些送给临青溪的人,并且名正言顺地在荒地里开垦耕种,至于临家村村民的想法,他也管不了。
  日久见人心,他相信,临家村或者说临氏一族能出临青溪这样的人才,能有老临家这样一个宅心仁厚的家庭,那么临氏一族也不会让他太过失望。
  就这样,在村民猜测的目光中,张显带来的人开始在大眉山的山眉河附近盖房子,而江师爷带人量完地之后,特意找到临仁义和临大旺对他们说,让他们不要去打扰这些人,还隐隐说明,这些人不能得罪,要让村里人和他们和睦相处。
  能让县衙师爷特意说明的人物,说明这些人真是有些来头,临仁义和临大旺以及族老们商量之后,又开了一次族内大会,嘱咐村里人没事不要去招惹在大眉山开荒的这些人。
  有了陆志明和张显的铺路,临青溪做起事情来就方便很多了,因为老临家开荒开出来的地和张显名义上其实也是她自己的地是紧挨着的,这样她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那些人盖建大棚和翻耕土地。
  正式在山脚下盖房子的这天,临远山、临忠国带着临青溪、临青禾过去了,外人不知道,他们自己是知道的,现在这些开荒的人都是签在临青溪名义下的死契家奴,这地也是临青溪的,他们自然要来看顾一二。
  张显在当天就回去了,盖房子这天他不在,只让卫玄和沈瀚带来了五个盖房子的能工巧匠。而那些开荒的下人,白天开荒,晚上就住在临时搭起的简陋窝棚里。
  叶氏和穆氏并不因为他们是下人,就真的当自己是主子,每天都会偷偷地给他们送来一些自家腌制的咸菜。
  新主子对待他们以诚心,这些人对老临家的人也越发的忠心和恭敬,干起活来也更卖力了。
  卫玄和沈瀚带来的五个人是福安镇上有名的工匠师傅,不但盖房子是好手,有的人木匠活儿、石匠活儿、泥瓦匠活儿都干得很好,此次张显可是特意花高价请他们过来的,而且这些人的人品他也事先调查了一番,绝对会尽心尽力。
  只是,这些师傅正打算带人大干一仗的时候,临青溪却让沈瀚暂时叫停了他们。
  张显和陆志明并没有告诉临青溪他们的主意,就是盖房子也是在张显来到之后,临青溪才知道的。
  她很感谢陆志明和张显这么为她着想,但另一方面她又觉得盖房子不能草率,尤其是过了秋就是冬了,到时候大眉山这里肯定特别冷。
  这些人虽然是她的下人,但她也同样没把自己当主子,不单单是因为她来自拥有民主和人权的现代,还因为她骨子里就认为:也许人的身份会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的尊严都是平等的。
  她虽然是这些人的主子,但她同样尊重他们,而且人与人相处,以诚换诚,将心比心,她相信这总是没错的。
  所以,她打算把房子盖得暖和一些,冬天睡觉的时候也不会冻着人,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盘炕就是最好的方法。
  “小师妹,为什么现在不让他们动手盖房子?你是不是生气师父和师叔自作主张这样做而事先没告诉你?”沈瀚还以为临青溪是心里对陆志明和张显的做法有些不满。
  ------题外话------
  感谢大家支持倾情,记得多收藏、多好评呦O(∩_∩)O~,谢谢!

  ☆、第四十八章 商量盘炕

  “师兄,你想到哪里去了,不是这样的!”临青溪否认道,“我让他们停下来,是因为我想盖一些不一样的房子。”
  “什么样的房子?”卫玄好奇地问道。
  他发现,每当临青溪低头思索的时候,再抬起头时,眼睛里总有亮光闪过,而那亮光让他的心总是轻轻一颤。
  “就是冬天也会很暖和的房子!两位师兄,你们应该听说过在楚国极北寒冷的地方,有一种床,只要在下面烧柴火,床就会很暖和,外边就算再冷,床上也是很温暖的。”临青溪说道。
  “你说的这种床我在极北之地见过,但是那种床会让屋子里到处都是烟气,而且火大了还容易烧伤人,虽说保暖,但却很麻烦!”卫玄两年前就曾去过楚国最北边的边境,所以对那里的东西还算有些熟悉。
  “难道就没有把烧火产生的烟通过烟囱排到外边去吗?”临青溪不解地问道。
  她还以为这个时代的炕应该有些进步呢,可是听卫玄说的这样,难道这里的炕还很初级?
  “有人想过,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如果外边刮风,烟还是会返回到屋子里。”那种床烧火的温度太难把握了,在军营里,有很多将士都被烧坏了衣服或者身体。卫玄也听说那里有人找来能工巧匠商议,但是都没想出好办法。
  “小师妹,你是不是有好办法?”沈瀚见临青溪问得这样仔细,越来越觉得眼前这个农家小师妹比他想象的还要聪明百倍。
  这时,卫玄也是同样的心理看着临青溪,如果临青溪真能想出解决之法,那么不但是为寒冷之地的将士解决了难题,也为楚国百姓在冬天解决了有可能冻死的问题。
  看着眼前两个人期盼的眼神,临青溪只好轻轻点点头,盘炕这件事情她原打算今年盖房子的时候,就在家人面前提出来的,而且她也没想着藏私。
  楚国的百姓因为天灾人祸本就够苦的了,如果能在严寒冬日给他们送去一丝温度,也算做了件好事。
  于是,她把临远山和临忠国也叫到跟前,然后几个人围坐在在一起,开始说起了这件事情。
  “师兄,你刚才说起的那种床应该是很粗糙的火炕,一般来说正常较好一些的火炕是没有这些问题的,曾经有位老阿爷告诉过我这种盘炕的原理,只要改进一下应该就好了。”临青溪说道。
  “溪丫头,你知道那种火炕怎么改进吗?”刚才临青溪说要盘什么炕,临远山还有些摸不着头脑,现在他心里已经升起了希望。
  “阿爷,我是知道怎么改进火炕,不过我还知道有另外一种炕,它比火炕更能节省柴火,而且冬暖夏凉,通风好,又比火炕要干净很多,还……”临青溪曾经目睹了盘炕的整个过程,而且还亲自上手盘过炕,所以她对此很熟悉。
  只是,还没等她把话说完,沈瀚他们就都有些急了:“小师妹,你快说是什么?”
  “是吊炕!这种炕无论是哪方面都比改进之后的火炕要好很多,所以这次咱们不盘火炕,盘吊炕。不过,要是有砖就更好了。”楚国百姓的房屋,不是土墙就是木墙,砖墙很少,临青溪想着可能是这个时代的烧砖技术还不到位。
  “不怕,妹妹,咱们有石砖呀!”临青禾也凑到跟前说道。
  石砖虽说不错,但磨好一块石砖太费时间和人力了,小规模盘炕还可以,要是大规模的盘炕,怕是比较麻烦。
  “石砖是可以,不过咱们肯定盘的不是一个炕、两个炕,不知道有没有那么多石砖。”临青溪担忧地说道。
  “溪丫头,这个事情你不用担心,爹认识祁家村的一个石匠,他家就是专门磨石砖的,手艺很好,爹待会儿就去他家问问。”临忠国的腿已经差不多全好了,只是走路的时候还会有些疼,但已经不需要借助轮椅了。
  以往家里的事情多,他觉得自己是半个废人,帮不上什么忙,好不容易有件事情自己能帮上女儿的忙,他很积极主动地揽下了这个事情。
  “忠国,让五郎和六郎陪你一起去,你的腿还没完全好,租个牛车,也顺便带一些石砖回来。”临远山对于盘炕很有兴趣,尤其临青溪说的那个好到不行的吊炕。
  “行,爹,要不,我现在就去!”临忠国起身就打算离开。
  临青溪赶忙拉住他说道:“爹,您先别急!再说,您也先要了解清楚盘吊炕需要多大的石砖,才能去找人家呀!还有,这盘吊炕我是跟着老阿爷用泥土玩过,可实际做起来,我也不会呀!您和阿爷还有几位工匠师傅好好琢磨琢磨!”
  “溪丫头说的也是,要不咱们先盘一个炕试试?”临远山也觉得临青溪说的有道理,就算临青溪在那位老阿爷那里学到了不少好东西,可她毕竟是个才八岁的孩子,见过不代表就能做出来。
  “阿爷,爹,妹妹会的这盘炕手艺,咱们要说给外人知道吗?”临青禾有些小声地说道。
  “五郎,说什么胡话呢!这手艺虽说是老阿爷教会溪丫头的,可咱不能什么都往歪处想!这年头,大家都活得不易,咱能眼看着别人冻死而不救吗?以后不能什么东西都想着据为已有,咱老临家的人不能活得自私而没良心!”临远山这话说得有些重,但他也有他自己的道理。
  早年间,他也曾经往楚国的北边走过,那年大雪是一场接一场的下,百姓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路边冻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很多人就是睡在自己床上,第二天就再也没醒过来。
  “阿爷,我错了!”临青禾低下了头,虽然他还没完全弄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阿爷,这盘炕的事情就交给您和爹负责了,成功之后,咱就把这个法子告诉师父、师伯,让他们想办法把这个盘吊炕的方法传播出去,这样大家不都受惠了吗?”临青溪怕临远山继续训斥临青禾,赶紧接过话来说道。
  “小师妹这个主意真不错,其实不用麻烦师父、师叔,我和七师兄就能帮你办到,七师兄,你说是吧?”沈瀚有些讨好地看着卫玄问道。
  ------题外话------
  感谢大家支持倾情,记得多收藏、多好评呦O(∩_∩)O~,谢谢!

  ☆、第四十九章 反常牵手

  卫玄点点头,老临家的人能有如此慷慨的胸襟,真是很难得,而临远山这样一个普通农家老者,在教导子孙方面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商定完之后,临青溪就把吊炕的制作过程详细地给临远山和临忠国讲了一遍,而两个人回到家之后,就在院子里用泥做起了实验,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
  跟来的卫玄和沈瀚一直关注着整个盘炕的过程,甚至亲自上阵,跟着临远山、临忠国还有临青木、临青禾一起盘炕,以往他们喝水、洗脸可都是有专人伺候的。
  吊炕成功之后,临远山和临忠国在当天晚上就把那五个工匠请到了自己家里,然后告诉了他们盘炕的技巧,而在古代历来都有“传人手艺即为人师”的说法,所以这五个人也不管临远山是否同意,直接跪下磕头,认其为师。
  一个月后,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良田,而且田里出现了很多和老临家地里一样奇怪的用竹子搭起来的透明房子。
  同时,紧挨这些荒地的地方盖起了三排房子,并垒起了高高的院墙,院子里还移栽了好几棵树。
  这些房子从外边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但是走进去之后会发现,每个房间都有一到两个用石砖垒起来的床,而且有的与厨房相连,有的就在墙中间掏了一个灶膛出来。
  到了冬天,只要在灶底点上柴火,里面的吊炕就会变得十分温暖。
  负责开垦荒地的临大安等人没想到老临家的人会对他们这样好,不但不拿他们当下人,还处处替他们想得周到,自己家都没有盖房子盘炕,就先给他们这些为人奴才的盖了新房,还想出让他们冬天不挨冻的好办法。
  一时间,这些人对老临家的人感恩戴德的同时,又无比庆幸能从京城来到了这乡下小地方,虽说日子清苦,但被人尊重,活得更是充实而快乐。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老临家人的敦厚、朴实、无私和宽容大度,已经让他们对这家人产生了依恋,此生能遇到这样的主子,他们真是太幸运了。
  福安镇上一品香的生意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在临青云、临青飞和临青海三兄弟的共同努力之下,酒楼正在朝着一个美好的方向稳步前进。
  临念雨和临念水两个老临家的小娃刚过周岁没多久,但已经能颤颤巍巍地自己走路了,临青溪经常逗他们说话,没想到这两个小娃子,最先能较为清晰地吐出的字不是“爹”和“娘”,而是“鼓鼓(姑姑)”。
  老临家的人都笑说,这两个小奶娃,以后胳膊肘定是要拐到临青溪那里去,没想到日后随着临念雨和临念水的长大,他们最亲近的人还就是临青溪这个姑姑。
  这天,临青溪去县衙找陆志明、张显商量收甘薯的事情,那些甘薯已经完全成熟了,她曾经偷偷扒开紫薯和红薯看过,不知道是土壤、品种的原因,还是她用心施肥栽种的原因,这些甘薯竟然各个都比现代的甘薯要大些。
  临青飞忙着一品香事情的同时,也一直在关注着甘薯的事情,目前老临家的其他人还都不知道甘薯的存在,以为那就是一亩荒草呢。
  所以,当他知道临青溪栽种的甘薯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就和临青溪避开其他人,偷偷挖了一个紫薯和红薯,两兄妹躲在深山里烤着吃了,那滋味糯软香甜,令他回味无穷。
  临青溪进县衙这天,临青飞陪着她一起来了,而卫玄和沈瀚这段日子和老临家的人关系日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