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七零年代小温馨[穿书] >

第94章

七零年代小温馨[穿书]-第94章

小说: 七零年代小温馨[穿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丁头回来就喝了一缸子水,声如洪钟的笑呵呵的说,“今天运气好,一只兔子给撞我腿上了,你说巧不巧。”
  小家伙显然要出去看兔兔,拉着他外婆就要出去,老丁头笑着拦住了,“快别处去了,胜军正在那处理兔肉呢,今天咱们又能吃一顿野兔肉了。”
  兔肉温欣也很久没吃了,这是一听还挺高兴,炖兔肉算是山中一项美味,把山里的各种蘑菇和兔肉一起炖,野兔子虽然比较柴,但是一吃就是山里的味道,吃起来野趣十足。在穷困的七十年代,穷困的林场,温欣父母和老丁头也就是靠着山里这些野生的小动物来打打牙祭。
  赵胜军处理了兔子,但是锅子已经炖了大炖菜,老丁头家也没有多余的锅子,最后还是采用赵胜军平时在山里吃野兔的方法,在小屋门前架了火,一家人吃了一顿烤全兔,小家伙两只小眼睛不明所以,一晚上都在找兔兔,殊不知这群残忍的大人已经把兔兔给分食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温欣骗他说小兔子回家找妈妈睡觉觉了,这小家伙才安心的睡着觉。
  赵胜军盘腿坐在炕上,优哉游哉的翻了一页,含笑说,“小兔子去哪找妈妈了?”
  小家伙已经进入了梦想,温欣支着脑袋看着赵胜军,“你这个杀兔子的罪魁祸首你还好意思笑。”
  赵胜军抬眼瞄了她一眼,“我看刚刚你也没少吃啊。”
  温欣从被子里面伸出脚,从炕桌下面伸过去踹他一脚,“你有意见啊!”
  赵胜军一把抓住温欣雪白的脚踝,温欣的脚灵巧的点了点赵胜军的裤子,半咬着嘴,魅惑的说,“今天晚上还看书啊~~”
  赵胜军放下书本,警惕的看了眼门上,又看着他大胆的媳妇儿,“这在人家家里呢。”
  两人从家里过来都多久没同房了,都是二十多岁火气正旺的小夫妻,其实早就有点忍不住了,温欣用脚勾勾他,“胜军哥~~”
  赵胜军又看了眼门上,轻手轻脚的把小炕桌放在一边,从包袱里翻出一个套套,嘿嘿嘿的压上来。
  “你不是个乖乖的好学生么,我爸我妈一个劲儿的夸你敏而好学呢,你现在干什么?”温欣揪着他的领子故意说。
  赵胜军两手解开扣子,“乖学生今天晚上遇上兔子精了,这是过不去的劫数。”
  说完就嗷呜一口叼住了那只小兔子,温欣忍不住娇呼出声,赵胜军趴在她身上,坏笑道,“你小点声儿,外头能听到。”
  温欣急忙咬住嘴唇,抬手捶了身上那家伙一下,可这厚颜无耻的人愈发下流了。
  酣畅淋漓的交战一场,温欣浑身舒畅,躺在被窝里靠在赵胜军胸口上,舒舒服服的准备睡上一个好觉,最近赵胜军都大半夜才睡,温欣好多天都捞不到这个热乎乎的大抱枕睡觉了。
  两人躺了一会儿,赵胜军把自家媳妇儿从身上抱下来,自己抽身出去了,又点上了煤油灯。
  温欣迷迷糊糊的看着他,“你干什么?”
  “我再看看书,晚上咱爸教我的几个公式我再记一遍。”小土狗披着衣服重新把小炕桌放下来,翻开书开始研究了。
  温欣看着他叹了口气,“那你早点睡啊,笨狗。”
  “傻兔子,赶快睡觉吧!”赵胜军吃饱喝足心满意足的说。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到了,七十年代的第一场高考,大家报名都是要拿着户口本到户口所在地去报名考试,于是,在云山的第一场雪下了之后,温欣和赵胜军在考前一个多星期拖家带口的回了阳石子,回去的时候还是坐的林场大卡车,也没受什么苦。
  回来就是紧张的报名和备考,刘月如的户口也在阳石子,跟温欣他们前后脚回家,不过她回来时候挺着一个大肚子,怀孕四个多月了。
  王德花这可乐了,她可不管什么恢复高考还是什么的,她又要又大孙子了,多子多福才是她关心的事。
  温欣和刘月如刘悠悠等一众人报了名,接着就是准备考试上战场了,赵胜军回了家还是一样的刻苦,不过温欣看他复习的情况好像已经比两个月之前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了,这只小笨狗好像也不那么太笨。
  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次冬季考试参加人数是五百七十多万,第二年的夏季还有一次,参加人数也是五百多万,加起来有一千多万的人参加高考,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考试。
  阳山市的考场其中就有分配在阳山镇的学校的,温欣他们阳石子考试的自然就近就在镇上,王大力承担了送考任务,赶着毛驴车把孕妇和几个女性知青送到镇上的考场上,温欣则坐着赵胜军的自行车后座。
  考试持续了三天,一般考试前两天就结束了,要报考外语专业的学生还得在第三天加考外语,虽然温欣自觉答得还不错,但是五百多万人考试,最后录取的也只有三十万人,录取率其实是相当低的,温欣为了确保稳妥,还是去参加了第三天的外语考试。
  考完试回到家,七十年代基本上考完试就要填报志愿,可以填报三个志愿和服从分配,温欣本来还准备跟小土狗商量一下呢,没想到他早早就定好了,说是听了自家老爸的建议,填了温欣的老家M城的大学,报考的是金融学专业,另外两个也是M城的学校,在是否服从调剂一栏还固执的写了不服从调剂。
  “你也报这个学校吧,你外语那么好的,可以读外语系。”小土狗把自家媳妇儿也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温欣都没什么把握自己就一定上大学呢,这小土狗也是自信,温欣本来还想着要不要报考top2的学校试试圆梦,但是看着赵胜军那信誓旦旦的样子,一家人自然要在一起,新的一年差不多也到时候父母平反了,她们到时候可以跟她父母一起住,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从善如流,顺从小土狗的心意,填了M大的外语系,接下来的时间进入改革开放的时间,沿海南方的发展必定超过北方,外语和金融必定会大有作为,小土狗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这次冬季高考后的学生,春季就要入学,因此成绩出来的也很快,在过年前后,镇子上就陆陆续续的接到了录取通知书,这一年大家考试,多半还是选择省内或者阳山市的大学,离家近。今年的录取率只不到5,就是考上省内大学的都不多,阳石子十几个知青,最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只有三个,当然其中一个是刘悠悠,她考上了一所师范大学的文学系,是调剂的,虽然不是第一志愿,但是她还算挺满意的,她这个性子,自然是子承父志,学文学是再合适不过了。
  刘月如毫无疑问的考上了北京大学,跟原书中一样,不同的是这次她要大着肚子去学校报到了。
  温欣和赵胜军的通知书是最后到的,因为是南方的同一所学校,到的时候几乎也是一天,送信的是赵胜军原来的同学,那信刚到邮局就被送来了,两人拆开一看,是大家都称心如意的金融系和外文系。
  阳石子的人都说老赵家这是烧了高香,一家三个大学生,一时被传为附近几个村子的美谈。


第114章 
  一九七八年到了; 这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转折之年。这个评价都是现代人回头去看才发现的,伟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在一九七八年的十二月,而在这从一月到十二月的每一天,现实中的人民; 都在进行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探索。
  高考恢复了; 村里一连出了好几个大学生,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在逐渐转向,似乎一夜之间; 大家被禁锢的灵魂都得到了释放,大家的脑袋也开始活泛起来了。
  十年文化; 大,革; 命告一段段落; 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广播里每天都在播着新的消息,村里的人天天讨论的事情也从以前每天拿多少公分变成了讨论国家的大事; 脑子活泛的阳石子人也开始琢么着自家的小生意了; 有人想多养几只鸡,有人想扩大自留地,阳山镇上的黑市已经逐渐成型; 以前偷偷摸摸的样子越来越没有了; 纠察队的人以前全是造反派,□□一打倒他们就蔫了; 这两年更是被整治的对象; 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 大家都在反思,都在总结,上上下下一片新的景象。
  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领导能力也在弱化,特别是以前的十年中,这些老旧的权利机构也曾经是进行批,斗的重点部门,赵队长一天到晚的听着广播抽着旱烟叹气,属于他们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过完了年,大儿媳就被大儿子部队上下来的人接走了,到时候直接去北京报到。送走了大儿媳,温欣和赵胜军也开始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去南方M城大学去报到。
  这一次阳石子一共出了六个大学生,算得上是数额相当巨大了,但基本都是知青,农村里来的也就是外村嫁过来的刘月如,唯一土生土长的大学生也就是赵胜军这个宝了。
  自从得了消息,来赵队长家贺喜的人是一拨接着一拨,最近听说两口子要去上学了,又是一波一波的来送。
  高子娘作为赵队长家的实在亲戚,自然要来捧场,还是分大方的拿出了十块钱,说是让赵胜军和温欣去了大学里花,也算是礼钱。最近来送礼的人不少,赵队长家亲戚本来就多,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来过一遍,谁都知道这上大学是个有出息的事,纷纷五块十块的出钱。
  “哎,你说这世道变得快哇,这胜军兄弟这都上大学了,去那南方的大城市去见世面了。这大学生可真好,那一出来就是干部,还不用天天扛锄头下地,捉捉笔杆子就行。”高子娘感叹。
  王德花在旁边客气,“嗨,去那么老远的,谁知道是好呀还是不好了,要我说啊还是高子踏实,年年都是种粮能手,这小两口在村里好好干,这日子好着哩。”
  高子娘得意的搂了搂头发,“还说呢,高子在家就夸他二舅哩,十里八村儿都听着看着呢,这可是咱们阳石子第一个大学生!哎,要说啊,啥人啥命,说到底还是这胜军兄弟有福气,你当初还愁这胜军不干活哩,结果你看人家,这地里的活没咋干,罪也没受,家里也不缺吃的,真是会娶啊,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儿,地里活儿比那福气嫂子还强,还能生,一生就是个大胖小子,舅奶,你有福啊……”
  王德花早就笑的眯了眼,“嗨,也是,胜军这孩子地里活儿确实不行,但是脑子够用!那小时候就能拿话把他爹噎住,你说脑子不活泛能那么会说的?”
  赵胜军抱着孩子去山上玩儿,刚回来就听见了高子娘和王德花的对话,以及对自己的十分不中听的评价,立马脸色不好了,什么时候这群愚昧的村里人能够认清楚他赵胜军的真实面貌!
  高子娘有点尴尬的急忙站起来,“呀,胜军兄弟回来啦,这是作甚去啦?”
  赵胜军皮笑肉不笑的,“哼,我这膀子力气也就能在家带孩子了,还能干啥。”
  温欣跟着赵胜军进家来,推了他一把,“呵呵,嫂子你别在意,我们上后山玩儿去了,这云帆喜欢兔子,刚刚上去抓了只兔子。”
  小云帆现在走路已经很利索了,手里团着一个长着白毛的小花兔,丢丢的跑到王德花身边,“奶奶,你看,兔兔~~”
  温欣和赵胜军马上就要出发去上学,王德花早就惦记着让温欣把她的大孙子留在阳石子给他们老两口养呢,但是小两口不乐意非要带着一起走,王德花拗不过小一辈的,最近这两天每天看着大孙子就又亲又抱的,一脸的舍不得的样子。
  王德花抱起大孙子,吧嗒亲了一口,“咱们云帆真聪明,跟你爹一样聪明,将来准保也是个大学生,等大学毕了业,以后那出来就是干部哩。”
  王德花的思想观念也在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以前觉得当兵好,觉得温欣的哥哥和自家的大儿子都是家族里有出息的年轻人,天天盼着大孙子有出息可以当兵,在大孙子面前时不时都要念叨。现在看着小儿子上了大学,又觉得光荣,经过仔细的比对,觉得还是当大学生比较轻松,于是就改了口,现在时不时的都要跟屁事不懂的大孙子耳提面命,要他以后还是当大学生比较好。
  高子娘笑笑,“是这个理儿,大学生好,当干部好哩,胜军脑子灵光着呢。”
  这样的说法其实根本不新鲜了,自从赵胜军考上了大学,这样的说法就在阳石子蔓延,说这赵胜军虽然四体不勤,但是胜在脑子够用。可是对一个男人来说,对他体力的贬低,任凭后续如何抬高他脑子的价值都弥补不了,这一点村里人都完全不懂。
  为此赵胜军把这一点归结于村里人水平太低,对正确的价值和力量都一无所知。温欣躺在炕上听着赵胜军对村里人的评价,默默的摸摸小土狗的头,同情的看着他,你呀,才是那个对真正的力量一无所知的人呢!
  赵胜军和温欣在阳石子过完年,就到了出发的时间了。温欣和赵胜军带着孩子去上学,地点虽然是温欣的老家,但是温欣的父母现在还没平反,回了老家温欣还得去投靠亲戚,温欣还不知道自家的亲戚能不能收留他们,如果亲戚不合适或者没地方,温欣两口子还得找地方住,找人看孩子,事情还多着呢。
  两人买了去M城的火车票,这次说什么温欣还是让赵胜军买了卧铺,来阳石子那场火车之巅让温欣彻底受到了教训。小土狗没什么见识,他长这么大出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云山林场,那也是为了看温欣爸妈才去的,如果不是,怕他出去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了不起的阳山市了。
  小土狗和小小狗都是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远门,一大一小两个都十分新奇,大的抱着小的坐在窗口,盯着外面闪过的风景,咿咿呀呀的说个没完。
  七十年代的人也热心,卧铺里睡的人不像是硬座那般拥挤,大家还能坐在一起聊天,春季开学是三月份,现在才二月份,大学生们还没开始上路,温欣两口子就成了车上的稀罕货,一听说两口子都考上了M大,纷纷竖起大拇指,再看两口子的那个白嫩嫩的小宝宝,没有一个不羡慕的,恭维的话听了一路。
  两天一夜的时间,幸福的三口之家到了温欣的老家M市,M市本来就是南方的大城市,还是M省的省会城市,光那火车站的规模就比阳石子那个堪比公交车站的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