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九十六章小品
在饭局上介绍人很有讲究,介绍过后就能让在座的大体上了解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对王钟军的介绍,包含了以下的信息,这个人有国外生活的背景,想要进入这个圈子,在部队上有关系,和我的交情不错。
能出国说明此人有门路,部队上有关系说明此人有后台。
这么一说,无形中就抬高了王钟军的身份,出过国的人和大院子弟这两点都会引起重视,至少不会被人看轻。
大家客套的和王钟军打招呼,第一次见面不可能那么热情,这点架子还是要摆的。
林子轩和王钟军交换了名片,对这人挺有兴趣。
“这是林总,京城影视圈里响当当的人物,制作过多部热播的电视剧,你在国外不知道,只要林总愿意帮衬,你的生意就不用愁了。”负责引荐王钟军的人热情的说道。
在这场饭局里,林子轩算是主要人物之一,这么说有点夸张了,在京城里这叫做捧人。
“林总,以后可要多多照顾啊。”王钟军诚恳道。
“大家互相帮忙,王总的广告公司主要做那方面的业务?”林子轩询问道。
“我在美国呆了五年,刚回来,还不熟悉国内的行情,准备先做份广告杂志,看看效果,林总要是有好门路一定要介绍给我,我可是求之不得。”王钟军回应道。
王钟军以前当过兵,后来在出版社做美术设计,五年前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读传媒专业。
这次回国创业,他想借鉴美国的广告模式,办一份广告杂志,把杂志邮寄到京城的大使馆和各大酒店,住在这些地方的人都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这就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投放广告,比那些胡乱做广告的人更为专业。
“林总到美国拍过电视剧,就是那部《京城人在纽约》,你们兴许在纽约还见过呢。”旁边那人活跃气氛道。
“那部剧我知道,前些日子在美国播出的时候很受欢迎,没想到是林总拍的,可惜当时没有遇到林总,要不然咱们早就认识了。”王钟军一脸遗憾道。
“我们住在长岛的一座小镇上,离纽约市中心还远着呢,纽约太大了。”林子轩感叹道。
“我那时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租房子,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忙的晕头转向,林总的电视剧拍的真好,我就是看了那部剧才想要回国的。”王钟军称赞道。
王钟军很会找话题,和林子轩谈起了国外的生活,还夸赞了林子轩一番。
无论这些话是真是假,总不会让人厌烦。
在饭局上,王钟军应对得体,说话喝酒都很爽快,懂得分寸。
林子轩看得出王钟军算是被这个圈子给接纳了,不过这个圈子在京城演艺圈属于二流,只能说是进入演艺圈的门槛而已。
真正那些顶尖的圈子,林子轩同样进不去。
吃完饭,他开车去接慕姗姗。
慕姗姗自从答应了主持春晚后,明显忙碌起来,不再准时上下班,需要配合春晚节目组的时间表,每一年的春晚都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演员们为了上春晚辛苦的准备节目,然而春晚的节目时长有限,不可能每个节目都能上。
就算在最后的彩排阶段,也会有节目被刷下来。
来到华国电视台,林子轩在一旁等着,慕姗姗还没有忙完,他在慕姗姗的桌子上看到了一份尚未确定的节目单。
这时候春晚节目组刚开始对节目进行初选,还没有进入复选阶段。
林子轩的心头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可以给《炊事班的故事》里那几位演员写一个小品,让他们上春晚表演节目。
这个小品很简单,是说在除夕夜,六名驻守在偏远小岛上的炊事班战士没办法回家过年,只能打电话给家人拜年,而且每人只有五分钟的时间。
话题就在这五分钟的电话上,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电话还会串线,打错电话。
这个小品反映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对家庭,对国家的热爱,非常的正能量。
林子轩写这个小品是为了给电视剧打前站。
如果这个小品能登上春晚的舞台,那么《炊事班的故事》拍出来后审查就会宽松的多,要是这个小品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说明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也可以适当的喜剧化。
这么做不仅能增加电视剧的成功率,还能提前做宣传,一举两得的事儿。
他趴在慕姗姗的桌子上,按照脑海里的记忆开始写起小品的剧本。
“你在干嘛呢?”慕姗姗忙完,看到林子轩的模样,奇怪道。
“我在写小品,要上春晚。”林子轩底气十足的说道。
这么正能量的小品要是不能上春晚,那就太没有天理了。
再说,每年春晚对部队选送的节目都会照顾有加,轻易不会刷掉,这是个原则问题。
空政中心属于部队单位,一旦把这个小品送到春晚节目组,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我看看你写的什么?”慕姗姗好奇道。
拿起林子轩写的稿纸,慕姗姗看了起来,小品的名字很普通,叫做《打电话》。
整个小品的质量很高,也很感人,通过除夕夜的一通通电话联系到华国的千家万户,也联系起了部队和百姓,展现了军民鱼水情。
慕姗姗对林子轩写出这样的小品并不惊讶,她惊讶的是下面还有一首歌曲。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么?现在工作很忙么,身体好么?我现在部队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么?管的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
简简单单的歌词,竟然让慕姗姗看的想哭。
这是林子轩准备在小品结束的时候,让表演小品的演员演唱的。
一个除夕夜给家里打电话的小品,加上这么一首歌,在春晚的舞台上绝对会成为催泪弹,感动全国的观众。(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七章真唱之年
在空政中心,林子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把写的小品和歌曲递交了上去。
目前《炊事班的故事》拍摄的进度很快,成本控制的很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不会超出预算,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
就算有点小问题,林子轩和冯晓刚还不至于和部队单位闹矛盾。
空政中心的领导对上春节晚会表示支持,通过春晚能够展现部队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再说,这个小品的立意很好,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
小品的背景是地方政府为了支持守护边疆的战士,特意开通了一条专线让战士们打电话回家拜年,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革命传统。
演员是现成的,只要抽出时间排练就行了,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不过空政中心的领导对那首叫做《一封家书》的歌曲有点意见,觉得这首歌曲亲情是有了,可不够阳刚,唱起来不符合战士的身份。
这时候部队上的歌曲都是那种气势恢宏的调子,充满阳刚之气和战斗精神,即便是女歌手也是采用美声唱法,中气十足。
《一封家书》属于民谣类歌曲,适合文艺青年自弹自唱,带着点忧郁和感伤。
这和部队的形象反差很大,放到一起不太合适,他们觉得把小品和歌曲分开最好。
林子轩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他原本想通过两者的结合达到最大的催泪效果,没有考虑风格搭配的问题,看来混搭不适合这个年代。
他把歌曲拿走,只留下了小品。
空政中心有专门的人员对小品进行深加工,组织演员排演,并送交春晚的节目组。
林子轩回到家里,和慕姗姗说起了这件事。
“这歌挺不错的,亲情味很浓,适合春晚,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慕姗姗惋惜道,“要不我拿给导演看看,找个歌手来唱,你觉得怎么样?”
“你看着办吧,别忘了和春晚剧组收钱。”林子轩开玩笑道。
春晚剧组不会付钱给林子轩,不过如果有歌手想唱《一封家书》,就要给林子轩作词作曲的费用,买断这首歌的版权。
“你认识的人里有没有适合唱这歌的?”慕姗姗询问道。
林子轩回想了一下,发现他和歌手这个圈子的交集不深。
京城演艺圈是个总称,包括演员、歌手、说相声的、演杂技的等等,凡是从事文艺方面工作的人员都属于这个圈子,他主要混的是影视圈。
在他认识的人中,花城的张莹莹是歌手,如今已经成为华国著名歌星,春晚的常客。
在演员中,江姗倒是会唱歌,只是这首歌不适合她唱,其他的歌手也就是在聚会上见过,互相认识,但都是泛泛之交。
“还是让春晚节目组操心吧,我和歌星不熟。”林子轩回应道。
“要不你自己唱好了,唱红了你就成歌星了,”慕姗姗说笑道。
“我自个知道自个的斤两,平时自娱自乐的唱唱还行,就别去春晚上给人添乱了,走红哪有那么容易,现在要凭本事吃饭了。”林子轩摇头道。
他这是有感而发,因为今年春晚有了一个重大的改变,那就是杜绝假唱。
春晚从1983年到1993年,可以说是假唱时代,这是由于有备播带的存在,演员在舞台上一旦出现意外,播出的都是事先录好的备播带。
这十一年的春晚基本上没有意外发生。
观众不觉得自己看的不是现场直播,只有那些真正到春晚现场的观众才明白怎么回事。
春晚毕竟是一场全民盛宴,不出错是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今年春晚的导演提出了“真唱”理念,用真唱代替假唱,让艺术还原到原汁原味的境界,他还取消了伴奏带,使用了现场乐队伴奏。
这无疑是一个很大胆的决定,相当的冒险,也可以说很有艺术追求。
如此一来,对歌手的选拔会非常的残酷。
只要是唱功不佳,或者在选拔的过程中发挥不好的歌手都会被淘汰掉,相比较而言,唱美声的歌手占便宜,人家是真有实力,唱流行歌曲的歌手就非常危险。
这一届春晚目前的节目名单上几乎没有港台歌手的身影。
不是春晚节目组没发出邀请,而是人家一听要现场真唱纷纷找理由婉拒,不过来冒险,要是被刷下来太没面子。
即便不被刷下来,也不能保证除夕夜就有出色的发挥。
一旦发挥失利,被华国观众看到,被媒体宣传报导,很有可能断送他们的歌唱前途。
所以说,像林子轩这种业余人员跑过去纯属自找没趣,慕姗姗这么说只是玩笑而已。
说实话,林子轩很佩服这位充满理想的春晚导演,只是觉得风险太大,划不来。
这么做不光是歌手有压力,导演组的压力更大。
如果除夕夜现场直播的效果不好,达不到往年那么的“完美”,不仅会被观众骂,还会被领导批评,更会牵扯出往年春晚使用备播带的事情。
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老百姓到底是想看一台“完美”的春晚,还是看一台有瑕疵的春晚,是追求真实的艺术性,还是享受完美的娱乐性。
有人看春晚是图个乐呵,有人更为看重表演的真实性,这是一个说不清的话题。
慕姗姗参与其中,能感受到春晚节目组那种凝重的氛围,成败在此一举。
作为主持人,这一届的春晚同样是一个考验,她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
她把这首《一封家书》交给春晚的总导演,这位导演觉得不错,这首歌虽然不是那种喜庆的歌曲,却充满着浓浓的亲情。
在华国,过年讲究的是家人团圆,这首歌代表着漂泊在外的游子心声,很有意义。
不过其中的歌词需要改动,那句“管的不严就不要去了”有点问题,虽然是做儿子的一种关心,说的也很实在,却不能在春晚上这么唱出来。
在和林子轩商量后,改成“觉的太累就请假好了”,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接下来,春晚导演组需要找一位民谣风格的歌手来唱这首歌。(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八章困境
过了元旦,进入了1994年。
京城的气温降到了零下,《阳光灿烂的日子》还在拍摄之中,原本的拍摄周期继续延迟,估计还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结束。
冬天拍夏天的戏份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年轻的演员们很有吃苦的精神,穿着单薄的衣衫照样在京城的街头嬉笑玩闹。
为了不让从嘴里呼出的寒气在镜头里穿帮,拍戏之前演员们要在嘴里含着冰棍,把嘴里的热气吸走,这样说话大笑的时候就不会有寒气了。
每拍完一组镜头就要穿上军大衣暖和一阵,然后接着拍。
他们第一次拍戏,这么辛苦倒不是说有演员的敬业精神,而是一种年轻人不服输的劲头。
几个人暗中较劲,比一比谁更不怕冷,尤其是在宁菁面前,更是不肯认输。
这和电影里的情节很像,少年们在心仪的少女面前展现着自己最强的一面,在他们这样的年纪,生死是小,面子最大。
这就是懵懂而冲动的青春,在那个时期,谁没有做过几件傻事呢。
最要命的还是雨天的戏,京城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几名演员在雨中疯狂的奔跑着,他们演的时候不觉得冷,拍摄结束,都冻得浑身发抖。
剧组人员赶忙给他们披上毛毯,拿来热水,换上干衣服,以防感冒发烧。
拍摄到了现在,也就是这些演员身体好,撑得住,没出问题,否则这戏拍的会更为艰难。
“觉得怎么样?”林子轩关心道。
“没事,就是冷了点,还能行。”夏宇喝着热茶,挺乐观。
林子轩和这些演员交流的不多,和演员沟通主要是导演的责任。
在这个剧组里,他的工作就是联系外景,安排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并不太忙。
在国内,采用的是导演中心制,拍片的时候导演说了算,闻隽作为监制,掌握着财政大权,对姜闻有一定的约束力。
没过几天,闻隽返回了香江。
他去筹集电影后期制作的资金,现在的资金能拍完片子就不错了,后期制作一分钱没有。
只是闻隽这一走就像是失联了一样,找不到人了。
然而,剧组不能停,耽误一天都是钱,还是要继续拍摄,只能先四处赊账,等到闻隽过来再付款,就这样又拍摄了一段时间。
有一天,姜闻正说要开始拍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