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文艺生活 >

第75章

文艺生活-第75章

小说: 文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拍出那个时代的味道来,纯粹而充满革命激情。

听着姜闻雄心勃勃的讲述他的拍摄计划,林子轩预感到这次的拍摄虽然就在京城,是自己的地盘,但难度绝不比在美国拍摄《京城人在纽约》轻松。

回到京城,还不到中午,在机场和姜闻告别,他坐公交车回家。

今天慕姗姗上班,家里没人,林子轩打开行李,把衣服归置好,还有从香江带回来的礼物,每次出差都必不可少。

现在家里小有积蓄,在花销上不需要像以前那么节俭了。

昨晚的颁奖典礼闹得太晚,随后又和姜闻两人到香江的大排档喝酒吃宵夜,没有睡好,他觉得很累,就躺到床上睡下了。

迷迷糊糊的,林子轩听到外边有响声,便起来看了看,就看到慕姗姗正在屋子里忙活。

“起来了,中饭还没吃吧?”慕姗姗关心道。

“没呢,先眯了一会。”林子轩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说道。

“快洗把脸吃饭吧,我都做好了。”慕姗姗催促道。

“你没上班啊,这不到下班时间呢。”林子轩瞅了眼座钟,才下午三点多,疑惑道。

“中午打电话你没接,就回来看看,见你睡得香就没叫你,我请了假。”慕姗姗回应道。

林子轩回想了一下,似乎在睡梦中听到了电话铃响,不过没理会,他洗了把脸,慕姗姗把饭菜端上来,俩人一起吃着,聊着这次的香江之行。

“100万美金啊,你们还真敢瞎掰,人家来京城一打听就明白了,你们根本都是新手,哪有什么关系啊。”慕姗姗感慨道。

“我们说的没错啊,姜闻在电影圈,我在电视圈,你在电视台,咱们这不就是哪儿都有关系么,放心吧,他就算来京城也摸不清门道。”林子轩混不在意的说道。

不是京城本地人,不是真正圈子里的人,想要把京城演艺圈弄清楚真不容易。

“又是电影,还要管艺术中心的事儿,你忙的过来么?”慕姗姗担心道。

“艺术中心都安排好了,不需要我太费心,这部片子拍摄地点就放在京城,找个部队大院就成,难度不大。”林子轩解释道,“对了,你们联系到巩莉了么?”

“节目都录过了,她急着去拍戏,过程有点仓促。”慕姗姗遗憾道。

一般来说,访谈类节目选定一个题材要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准备的越充分节目效果越好。

比如找到巩莉以前拍摄的电影花絮,到戏剧学院采访巩莉的老师,还有和巩莉一班的同学,这样才能详细和全面的介绍这位国际明星的成长史。

“你没问她感情方面的事吧?”林子轩好奇道。

“没有,都是电影上的事儿,事先沟通好的,我这可是文化节目,哪有你想的那么八卦。”慕姗姗不满道。

吃完饭,下午四点多钟,俩人在家里坐了一会,就带着礼物出门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一章停播

林子轩以为自己把艺术中心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还有冯晓刚在一旁看着,问题不大,不过很多事情并不以他的意志发展,总会有意外发生。

四月下旬,《海马歌舞厅》这部电视剧出事了,上面有人不满意,要被停播。

《海马歌舞厅》总共四十集,投资150万,演员有梁添、张国粒和陈晓艺等人,是艺术中心去年精心打造的一部大制作,准备续写《编辑部的故事》的辉煌。

事实也的确如此,剧集卖的很好,在全国各地播出,收视率很高,很受欢迎。

剧中的演员名气大增,俨然就是第二部《编辑部的故事》,形势一片大好。

问题出在京城电视台这儿。

原本京城电视台不准备播出这部剧,理由和华国电视台一样,这两家电视台就在京城,京城里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老百姓基本上就看这俩台。

所以这两家电视台播放节目都会非常谨慎,京城电视台一般就播出华国电视台播过的电视剧,这样怎么着都不会犯错误。

没办法,京城的水太深,谁也不知道哪位领导看了不高兴,就会出事。

本来都好好的,可京城电视台看《海马歌舞厅》在全国热播,其他省市的电视台都赚钱了,也没出什么事,就有了想法。

《海马歌舞厅》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剧集,既然在其他省市火爆,那在京城只会更火爆。

没道理在其他电视台播出,而不在京城电视台播出啊,于是他们就决定播出这部剧。

为了谨慎起见,京城电视台还把《海马歌舞厅》的片头和片尾掐掉,直接播放剧集内容。

这是因为这部剧的片头曲和片尾曲歌词比较消极,带着一股游戏人间的风尘味道,不够正面和主旋律,怕造成不良影响,这才动了手术。

这种事在全国的电视行业都很罕见。

就算是这样,在播出不到一半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反映《海马歌舞厅》的内容消极,太过负面,对社会影响不好等等。

这些人里面不乏各级领导,有些老干部没办法接受这种思想不健康的电视剧。

李虹提前接到了上级部门的通知,《海马歌舞厅》要被停播,并进行点名批评。

虽然没有提出处罚措施,不过点名批评已经很严厉了,对于一个单位来说算的上是污点。

林子轩在艺术中心开会讨论如何应对,艺术中心以前不是没碰到过挫折,《编辑部的故事》当初就差点被停播。

但这次不同,这次已经被定性了,没办法挽回。

而且,停播肯定是全国性的,各省市电视台也将受到牵连。

虽然不用赔钱,可对艺术中心的声誉会造成严重影响,下次那些电视台购买中心制作的电视剧就会更加谨慎,万一又被停播呢。

“这件事是我的疏忽,我没有尽到职责,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应该更严格要求,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写一份检讨,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单位的会议上,林子轩坦诚道。

作为中心负责电视剧制作的副主任,电视剧出问题自然是他的责任,这点责无旁贷。

“我是制作部门的直接领导,有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我来写检讨。”张建功沉声道。

“不,张主任事先提醒过我,是我没有重视起来。”林子轩争论道。

“我看了片子,我提的意见都改了,只能说有些人思想观念还很落后,看不惯社会上新出现的问题,就来个眼不见为净。”张建功感叹道。

“你们别争了,这事倒不会有行政处罚,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李虹安排道,“咱们主要是处理好善后问题,要和购买剧集的电视台解释清楚,消除误会,降低影响。”

《海马歌舞厅》卖到全国31家省市电视台,这些电视台播出的时候还有广告赞助商,就这么停播,那些广告商也不会满意。

这就是连锁反应,不过这属于不可抗力因素,艺术中心不会承担他们的损失。

“下次这些电视台购买咱们的电视剧给他们优惠好了。”林子轩提议道。

“这个可以谈,不过别让步太多。”李虹同意道。

接下来,林子轩亲自给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打电话,解释这件事。

那些电视台听说后,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比如一天播出四集,有些电视台甚至趁着礼拜天从早上八点一直播出,一天播八集,让观众一次看个够。

他们要在停播文件下来之前把电视剧播完,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些电视台的负责人能够理解,有些则非常生气,不过没办法,林子轩只能耐心的解释,尽量挽回停播给艺术中心造成的影响。

这对他是一个警醒。

以为《编剧部的故事》涉险过关,整个社会逐步开放,就能拍摄更为大胆的电视剧了,事实证明,这个年代的华国还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社会。

尤其对于刚从花城回来不久的林子轩来说,感触更深。

南方的影视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北方还是处在摸索的阶段,条条框框的限制太多。

通过这件事,他也在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在体制内发展,要不要离开,离开之后做什么。

这件事关乎到以后的生活,他自然要和慕姗姗商量。

“你说我适不适合在体制内发展?”林子轩询问道。

慕姗姗看了看林子轩,两人以前也说过下海经商的话题,不过那时候以开玩笑居多,现在听丈夫的语气,似乎真的在考虑这个问题。

“不是适不适合,而是你想不想。”慕姗姗认真道,“你想做就去做,我支持你。”

“那你怎么想的?喜欢在华国电视台工作么?”林子轩追问道。

“做《方大综艺》主持人的时候没感觉,反正只是照本宣科,现在做访谈节目,参与到幕后工作,才发觉其中的难处,有太多的东西不能碰,到处都是限制,做出来的节目和自己想的差别很大。”慕姗姗思考道,“不过不在电视台工作,还能去哪呢?”

俩人刚毕业那会,都是国家分配,有份工作就满足了。

现在他们成长起来了,有了自己想法和追求,同时也很迷茫,这不仅是他们两人的迷茫,也是这个时代华国人共同的迷茫。(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决定

正如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在这个年代,职业选择同样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还牵扯到身边的亲人。

林伯清和邓秀莲自然不想儿子出外创业。

在他们的观念中,在单位上班安稳,每月有固定工资,吃喝不愁,他们只希望林子轩和慕姗姗赶紧生个孩子,把孩子养大,这一辈子就算是圆满了。

这才是人一生应该做的事。

不过,如果儿子真的想去创业,他们也只好默默的支持。

李虹倒是鼓励女婿出去闯一闯,林子轩的年纪太轻,能成为艺术中心制作部门的副主任已经是破格提拔了。

体制内有严格的年龄限制,想要升为正主任至少要到30岁,35岁以后才可能坐到李虹的位子,成为单位的一把手。

这还是在没有任何波折的情况下。

如果不是一心走仕途的话,留在体制内还不如出去创业。

如今正是一个全民下海的时代,京城演艺圈越来越多的人出去单干,几个人合伙成立影视公司,民营投资商进场,整个行业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以林子轩的能力,就算弄不成大企业,开个小公司每年赚个上百万完全没问题。

李虹对这个女婿有信心,她不想林子轩和慕姗姗有多大的出息,只要过上富足的生活就够了,这要比在体制内熬资历更为轻松。

慕致远则是另一种想法,他同样支持林子轩离开体制,但不是李虹所说的每年赚个上百万就满足了,而是到外边锻炼一番,打磨打磨。

“趁着年轻,出去闯闯,锻炼锻炼,过几年要觉得不适应再回来不迟。”慕致远鼓励道。

李虹和慕致远的想法反映了这个时代华国的一种风潮。

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公职人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的不在少数,这些人有些赚了大钱,有些则在商场摸爬滚打几年,觉得累了就继续回单位上班。

当然,这些人或许会因此错过晋升的机会,从此在单位********。

这就是有所得就会有所失,没人能占尽好处,全看各人的选择和机遇。

和两边的家人沟通后,林子轩有了出去闯的想法,准备办理停薪留职,这也算是给自己留条退路,不过不是现在,他至少要把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才行。

再说,即便要开公司,也要准备好第一个项目,写好剧本,拉好投资,出去就能拍戏,而不是出去之后再说,他还没有那么鲁莽。

做出决定后,他第一个要通知的对象是一直想单干的冯晓刚。

“这个好啊,那咱们开张的第一部戏拍什么,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冯晓刚兴奋道。

“冯哥你觉得呢?”林子轩反问道。

“电视剧咱们熟,拍出来有路子能卖出去,电影的话有点悬,现在电影市场不景气,我虽说想拍电影,可咱们办公司是为了赚钱,不能赔了,还是拍电视剧吧。”冯晓刚理智的分析道。

“先弄剧本吧,甭管电影还是电视剧,能拉到投资就行。”林子轩决定道。

“那我手头的这部戏怎么办?”冯晓刚询问道。

“这部戏前期筹备都弄好了,你还是拍了吧,咱们就算单干也要等到年底,尤哥拍戏还没回来呢。”林子轩回应道,“这就是一部室内戏,对冯哥你没难度,你不是正想和陈导明合作一把么?这次机会来了。”

林子轩给冯晓刚安排下半年要拍的电视剧叫做《一地鸡毛》,总共只有十集。

讲的是眼下华国城市里在单位上班的普通人日常的生活状态,男主角刚刚毕业,在机关单位上班,还没有分到房子,只能在局促中和女友经营着他们琐碎而微小的幸福。

在单位里,办公室里的人为了一点点小利益而勾心斗角。

在这种环境下,男主角从刚开始的无所顾忌到逐渐适应了这种氛围,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就是这个年代大部分华国小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细碎而真实。

整部剧的场景不多,投资不大,主要还是靠演员的演技支撑,男主角邀请的是陈导明,女主角是徐繁,不出意外的话两三个月就能拍完。

“那行,这部戏我挺喜欢,够真实,贴近生活,导明要到七月份才有档期,那就七月中旬开拍,十月能拍完,不耽误咱们年底的事儿。”冯晓刚估算道。

“你看着办吧,听说陈导明喜欢改剧本,别弄得拍摄资金超支了,我可没钱给你补上啊。”林子轩玩笑道。

“放心吧,姜闻都被我摆平了,对付这样的演员我有经验。”冯晓刚得意道。

说到姜闻,《阳光灿烂的日子》目前还在选角阶段。

四月下旬,闻隽带着资金来到了京城,住在山城饭店,这是姜闻设定的办公地点,就像林子轩喜欢友谊宾馆一样。

姜闻知道自己是第一次执导电影,特意请了圈内一位有能力的副导演帮衬。

林子轩找来一些工作人员,副导演带着人全京城的找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各个中学拍摄照片拿回来给姜闻看。

姜闻看了都不怎么满意,觉得现在的孩子没有他们那时候精神,他还把自己上中学时候的照片拿出来作比较,认为就该是照片中的模样。

林子轩看了看,很小的黑白照片。

他不觉得那时候的姜闻有多精神,反而看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