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锦路-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陛下真的会亲自参与熙和军的选拔之事吗?”谢晴皱眉问道,“陛下日理万机,而选拔之事又错综复杂,耗时良久,陛下怎会在此浪费时间?”
“全程参与不可能,但在你选好三百人后,倒是可以安排好一场比试,来选拔队率军吏时,倒是可以请皇舅舅前来观看,既展示了陛下对熙和军的重视,又能展示熙和军的气势和实力,当然,后者就是需要你用心准备一下。”这也是熙和军一次立威的机会。
沈皎见自己说完后,见谢晴眼中开始沉思起来,也不是说话,静静地等着谢晴思考。
良久,谢晴才点了点头,对着沈皎道:“我明白了,待我一切准备好后,会奏请陛下。”
“元嘉,你继续讲。”
“宣扬说完了,下面说一下以利诱之,就像我之前所说的现在从军的人都是处于各种利益和目的,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以利诱之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便能够打动每一个人。这依旧需要你去了解每一个想要参军,却犹豫不决的人,知道她们在顾虑什么,是家族对其的束缚,还是其它;还要知道她们想要什么,功名利禄还是家族地位,亦或是婚姻等等。只要你能够许以足够的利益,打消其心中的顾虑,你就会得到她们。”
“扩大了知道的人群,我相信这有意愿从军的女子,应该会不止三百,这时候你就应该甄别选择了。其中贵女需要多少人,庶民女子需要多少人,需要你仔细考量。你要在这中间得到一个平衡点。”只要宣传到位,基数变大,许以利益,她相信大齐数以万计的女子中愿意从军的人绝对不止三百人。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甄别选择了,你也说过,你需要的是精兵。”
“等你选出这三百人,确定下来的时候,对于一些有依旧有顾虑的贵女,便需要各个击破了。”至于庶民出身的女子,只要是愿意且能来参军的,绝大部分都不会有什么顾虑,而大家族出身的女子,家族利益牵扯过多,这个时候也许需要击破的不止女子本身,还有其背后的家族。
“我知道,能在现在愿意参加熙和军的贵女每一个都值得我多加珍惜和考量,对她们我会慎重考虑。”谢晴应道,就像沈皎之前所说,熙和军只有和朝中各大势力有了牵扯,才能更好地站稳脚跟,不会被立时排斥。和庶民出身的女子不同,她们不需要为了各种生计奔波,能愿意舍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前来军中受苦的,能有几人,每一个都会是她争取的对象。
“另外,你要知道,你是熙和军的重建者和传承者,你想要什么样的熙和军。”沈皎继续道:“不论战绩和功勋,它首先要是一个军纪严明的军队,只要进了熙和军,成为熙和军的一员,不论其究竟是什么样的出身,是宗室女也好,世家贵女也罢,亦或是毫无背景的庶民女子,你皆要一视同仁,不可有所偏待,这样才行。”
“这点元嘉放心,我的军中绝对是军纪严明的。不会因为其家世而有所照顾。”谢晴严肃道:“熙和军中,只有有本事的人,才能得到厚待。一切都靠本事说话。”
沈皎点了点头,大齐的军队其中的弯弯绕绕实在太多,很多事情都是约定成俗的,但对于这些规矩,她并不喜欢,而那些军队存在已久,一旦改动,必会伤筋动骨。
对于熙和军这个新兴的军队,她希望其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军纪严明的军队。
之后,沈皎又和谢晴叙了些话,便觉得有些精力不济了,谢晴也看出了沈皎的疲倦,嘱咐了几句,便离开了。
沈皎在谢晴离开后,揉了揉眉头,她如此帮助谢晴,帮着其出谋划策,权衡利弊,除了出于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外,更多的是出于她对大齐女子地位的一种思考。
当初在她的三姑母进入梁国公府寻求依靠时,她便对这个时代的女子地位有了认识。
大齐虽说民风开放,贵族女子打马游街,甚至和离再嫁的不再少数,更有天之娇女的公主们私养面首,如此看着,大齐的女子地位并不低。
可是这种不低的地位,这也仅仅是对于大齐的贵女来说,庶民中的女子甚至是没有家族庇护的大家小姐,地位依旧不高,嫁人后,任由夫家磋磨,不敢有任何反抗。
这是一种属于女子的悲哀,也是属于整个社会的悲哀。她之前对这种现象,可谓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可是随着和天和帝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她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说心系天下百姓,这不太可能。但她却想尽己所能,给女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
因为,她也是女子。
而熙和军的重建,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当然,在此事上,除了前两点,她亦有自己的私心,她日后会进入朝堂,到时朝臣定会反对,可若有熙和军在前,这些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第130章 同意
思索完这些; 她的精神已经十分疲惫,想到一会儿还有的忙,沈皎决定要好好地休息一番; 不然后面; 她真的会是精力不济; 疲于应对。
秋日的阳光并不烈,反而十分温暖,柔柔地透过床幔上名贵的锦缎; 洒在床上女孩的脸上; 衬得女孩皮肤更加白皙透明,还能微微见到丝丝红晕,安详隽美。
天和帝来到时; 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画面,轻轻摆了摆手,示意身后的内监不要唱喏,打扰女孩休息; 随后走到一旁的偏殿中,询问着女孩的情况:“郡主今日如何?”
“郡主今日用了不少膳食; 精神也比昨日好上不少,和谢姑娘叙话后,有些疲倦; 便歇下了。”宫女答道。
天和帝点了点头; 道:“照顾好郡主; 朕自有重赏。”
“奴婢谨遵陛下圣意; 谢陛下恩典。”
正在这时,便有人前来回禀:“陛下,郡主醒了。”
天和帝听后,才朝着蓬莱殿中的寝室走去。
“给皇舅舅请安。”沈皎看着朝自己走来的天和帝,笑着道:“皇舅舅来了,怎么不叫醒我?”
“这几日你都睡得不安稳,好不容易能好好地睡一觉,朕哪里能吵醒你?”天和帝坐到外甥女的床边,看着其脸色比昨日好了不少,目光温和,“在偏殿喝杯茶,等一等,也没什么,正好朕借此机会偷偷闲。”自从受伤后,他的这个外甥女因为伤口疼痛的原因,根本就没有熟睡过,这是他自然清楚,也更加心疼,所以才不让人打扰外甥女。
沈皎听到天和帝这么说,不禁打量起眼前的帝王,比之前几日,天和帝的双眼布满了通红的血丝,脸上也是一副没有休息好的疲倦样子,不禁道:“皇舅舅便是再忙,也要注意休息,要顾惜自己的身体。”
“就像现在,您得了空,就应该好好休息一番,而不是来我这。”
“怎么,朕关心你,来看看你,还是朕的不是了?”天和帝面对沈皎带着谴责语气的话,并没有生气,语气中夹杂着笑意,眼中也有一丝喜色。
“您来看我,我自然高兴,可是您若是将看我的时间用来好好休息上,我会更高兴的。”沈皎笑着道。
天和帝听了这句话,笑意更浓。
“今日感觉如何?”天和帝关心着外甥女的病情。
“曹御医医术高超,伤口已经不痛了。”沈皎笑着答道。
“那就好。”天和帝听到这个消息,眼中多了些宽慰,然后道:“今日和谢晴见面,感觉如何?”
她就知道谢晴走后,天和帝会来找她,所以才会事先休息,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会是她这些天来睡得最好的一次,也没有想到天和帝会委屈自己在偏殿等她醒来。
“今天见到阿晴,发现她这几天的时间就有了很多的改变,谈起重建熙和军的事情,充满了豪情壮志,对此事也有了不少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有理有据,说起这些时,也更加耀眼。”沈皎不遗余力地赞赏着现在的谢晴,“比起之前爱玩闹的阿晴,我更喜欢现在的她。”
以前的谢晴虽然也活泼美丽,但现在的谢晴却有一种从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刚强,特别是说到自己对熙和军的想法时,脸上洋溢着期待和憧憬,这和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她的那个奏本朕看过了,就算有英国公和谢离帮忙,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写出这样一份奏疏,也算是不错了。”他之所以不认为这是英国公和谢离代为捉刀,是因为这份奏疏中很多想法和英国公与谢离的想法有冲突,甚至在一些地方有些冒进,绝不是其会写出来的。
“你觉得她的想法可行吗?能否重建熙和军?”天和帝看向一旁的沈皎问道。
“阿晴想要以三百精兵的方式先重铸熙和军的威名,在元嘉看来,应是可行的。”因为早有准备,沈皎很是从容,徐徐地道:“不过,这三百精兵最好都是轻骑。”
在大齐,军队陆地上的军队只分为两种,步卒和骑兵,其中,骑兵又分为轻骑和重骑。若是这三百人都为步卒的话,她不认为熙和军能在短时间内立下什么大的功勋,至于重骑的话,熙和军又多是女子,也不太适合。所以,轻骑是其最好的选择。
“想来,皇舅舅既然愿意力排众议,重建熙和军,想来也是不会吝啬这点款项的。”沈皎笑着朝天和帝打趣道。
“三百轻骑的钱,朝廷还是有的。”天和帝喝了口,刚刚胡喜递来的茶水,缓缓地道。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态度很是模糊。
“这两年风调雨顺,国库还算是比较充盈,但是这钱也不能随便花不是?这人,要配得上这钱才行。”
“这人什么样,皇舅舅在其选好后,亲自考教一番不就行了,自是知道这钱花得是不是地方。”沈皎毫不畏天和帝严肃冷酷的话语,笑盈盈地说道。
说完后,在天和帝微微有些疑惑的眼神中,将自己对于谢晴讲的对兵源的想法时说得话,又删删减减地对着天和帝说了一遍。
“如此,朕遍拭目以待,希望谢晴不会让朕失望。”
“那我先替阿晴写过皇舅舅了。”沈皎听到天和帝肯给这个机会,连忙谢恩。
“好了,此事就说到这了。”天和帝转换话题道:“对于北元之事的处理上,元嘉认为什么事最好的处理方式?”
北元之事,已经过去不少天,天和帝这些天连休息都很少,明显是为了此事操劳,和朝中大臣商议多天得到的动议,定然已经解决了大半。而天和帝此时问她这个问题,显然并不是遇到什么困难,而是对她的一种测验。
“元嘉私以为,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送给北元一个刺杀成功的消息。”沈皎道:“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送什么。”
“此时,不怕他们动,而是怕他们不动。想必皇舅舅和卫渊将军一定有所对策,只要他们动按照原计划动起来,等待他们的将是我大齐早已准备好的将士。”
第131章 蒙哥
听到沈皎的分析; 天和帝脸上点了点头,赞道:“想法不错,长进了不少。”
“可是此事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沈皎听完天和帝的称赞并无笑意; 而是开始陈述起此事的艰难; “此事首先要知道北元传送消息的途径,其次还要让北元王相信此事是真实的,并不容易。若是北元王打算等蒙哥回去; 亲自确认消息后; 再决定是否按照之前的安排出兵,那么此事的操作余地便会很小。”
北元王虽然野心勃勃,觊觎大齐的疆土已久; 但他是一个帝王,还是一个心狠手辣,疑心很重的帝王,对于仅有三子的北元王来说; 每一个子嗣都很珍惜,虽然蒙哥远不如其两个兄弟一般母族背景极大; 但也十分受重视。
“按照北元之前的计划,应是在蒙哥和其随行的使臣一同回到北元境内时,伯雅伦才能动手; 这样的话; 留给我们的机会并不多。”沈皎皱眉道; 她现在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有点欠考虑; “我们又不能放走蒙哥和其随行的使团,这样的话,取信北元王的机率极低,此计不可行,是元嘉之前欠考虑了。”
听到沈皎的自我否定和反思,天和帝又抿了口茶水,然后挑眉问道:“为什么我们不能放蒙哥回去?”
对于天和帝的疑问,沈皎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道:“放蒙哥回去,不就是将其刺杀失败的事情告诉北元王了吗?那之前的计划还有什么意义?”再说,将刺客放回,而不是斩杀,未免有些不现实,或者说有些可笑。
可沈皎看着天和帝并不言语,只是继续喝着手中的茶水,只能静下心来,思索起天和帝话中的意思。
刚刚天和帝话中的意思,便是已经同意了放蒙哥回去。
天和帝愿意放蒙哥蕙北元,必然是其谈妥了条件,想到这,沈皎有些震惊地看向天和帝,“蒙哥同意作为我大齐的内应?”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错。”天和帝对于外甥女能这么快的反应过来,很是满意,“他既然愿意作为大齐的内应,朕自然愿意放他回去。”君威不一定要靠斩杀刺杀自己的刺客来建立,征服一国岂不比斩杀几人更有威望。
“蒙哥……,为什么?”沈皎皱眉问道,她真的不清楚蒙哥作为北元王的儿子,会背叛自己的国家,背板自己的父亲,只是因为怕死吗?她觉得不止是这样。
“利益和野心的驱使罢了,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天和帝对这样的子叛父,臣叛军的事情似乎见怪不怪,将手中的茶水递给一旁的胡喜,给一旁的外甥女解惑,“对于北元的情况,你了解不多,蒙哥的出身并不好,只是一个奴隶所生。她的母亲是当时一个小部落的公主,后来此部落和北元发生战争,自然战败,其母亲便沦为奴隶,因其貌美,被北元王宠幸后,便生下了蒙哥。”
“蒙哥生下来时,北元王还正值壮年,以为自己子嗣会像其父亲一样多,特别是有出身高贵的长子在前,对其很是厌恶,在蒙哥十岁之前,都没有承认其身份过,让其和奴隶一同生活。”天和帝说到这,对北元王很是不屑,他虽然也不喜欢出身不好的八子韩王,但却也尽了自己的责任,给了其母生母嫔位的身份,让其和其余皇子一般接受应有的教育,成年后加封亲王爵,该有的他一样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