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锦路-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
完成功课后,沈皎在坐在椅子上,思索着近几日暗彦给自己讲解地事情,只是最近好像除了开恩科外,似乎并没有其余的大事。不过,这也是应该,单单这三年一次的春闱会试,就已经够满朝上下争论的了。她想,明日天和帝对自己的考问,肯定要提及一些会试之事,现在她需要好好准备一下了。
同时,卫家静远院的书房中,卫赜也坐在桌前椅子上,看着桌子上的一些游记,一动不动,似乎在沉思些什么,温和的气质被冷淡清冷所取代,表情严肃而认真。
许久,嘴角勾出浅浅的弧度,眼中泛着点点笑意,周身的气质也变回原来的样子,对着身边的侍从吩咐道:“阿默,将这几本游记明日给郡主送去。”
“是。”
第56章 问话
紫宸宫中,淡雅的龙涎香弥漫在殿中; 静谧安静。
天和帝坐在龙椅上正看着眼前的文章; 一双威严的双目严肃而深邃;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底闪过一丝赞赏和满意。
“这篇策论写得不错; 最近的长进很大。”天和帝看完后,对下方坐着的少女温和的说道。
沈皎听到天和帝肯定的话语,赶紧笑着回道:“谢皇舅舅夸赞。”她觉得自己心中舒了口气,今日的这篇文章是三日前天和帝让暗彦布置给她的课业。虽然这样的事情,在最近几年经常发生; 但每次她都是构思好久,拿出所有的知识郑重以待。
每次将文章交给天和帝时,她的内心都无比的紧张和害怕。
她害怕自己的文章会让天和帝对她感到失望,长此以往,眼前的帝王就会对她的看重就会越来越少。这样的结果,她觉得自己接受不了。
所幸,她付出的努力终究是有回报的。
天和帝看着眼前面容姣好的少女; 虽然身子看着有些单薄; 但并不像闺阁女儿般有着一种柔弱的美丽; 而是有一种士子般的文雅之气。
看到这样的外甥女,天和帝想起五年前女孩回京时的娇憨可爱,天真柔弱; 一个完完全全被娇宠着长大的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的样子; 如今; 看着女孩身上的这些痕迹全都消失不见,他不禁有些恍惚,他如今都有些想不起来女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
不过,这样女孩如今的样子,才是他所期望的。
天和帝看着下方的少女越来越满意,这些年来她基本从未让他失望过,有时还会给他带来一些惊喜,他现在越来越相信国师当初的批命了。
“最近朝堂上的事情,暗彦也都和你讲清楚了。”天和帝考教完女孩的学业,又开始考问其对朝局的认知。
“元嘉清楚,如今朝堂上下都在为开科取士准备。”沈皎知道,今日的重点来了,她将心神全部放在应答上:“如今,朝堂上正为这次春闱的总裁所争论不休。”
在大齐,春闱由礼部负责,所以又称“礼闱”,主考官称之为总裁。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时,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实在是前世看多了网文,她总有种跳戏的感觉。
虽然春闱由礼部负责,但主考官却不是出自礼部,而是由皇帝亲自任命两名除阁臣外的三品以上大员负责。
但就这二人的人选,却迟迟决定不了,朝堂上已经为此争论半个月了,依旧没有定论。不只是这次,其实每次会试的主考官都是朝中都是如此争论不休。
主考官会被贡士们称之为座师,单一“师”字,就足以看出其的地位了。正如进士称自己为天子门生一样,这些贡士也是其座师的弟子。所以每一任的主考官都会收入一大批门生,依照大齐的会试录取名额,这些门生大概会在三百人左右。
如果一个人有三百个入朝为官门生,其日后的影响力就可见一般了。不说其它,只这一点好处,历代的主考官便都是朝中大臣争相抢夺的位置。但要选出这二位主考官,却要考虑地太多,地域出身,户类,年龄,官职,派别等太多的因素,所以,这二人迟迟决定不了。
沈皎正思考着,天和帝威严的声音便想了起来,“不错,如今朝堂上为此事争得厉害。”说道这,天和帝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流露出几分不喜。
“你觉得这人选定谁比较好”天和帝挑眉问眼前的女孩。
沈皎在听到这句问话后,心中一震,她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天和帝今日考教的会是这个问题。
她抬眼望去,发现龙椅上的天和帝神色自然无比,刚才的语气也如平常与自己说话一般,温和自然,仿佛是在问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一样。
但她却不敢大意,收拾好被震到的心神,脑中飞速的运转起来,思考起朝中适宜的官员来。她应该庆幸,自己这些年对朝局所下的功夫不少和昨日准备的充分。
在沉吟片刻后,沈皎语气郑重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元嘉有三个人选,太傅杨知节杨老大人,御史中丞许济许大人,和礼部尚书苏弘苏大人。”只是天和帝这么多年来,对自己提过的最大的问题了,由不得她不郑重以待。她有预感,她若是在这个问题上能让天和帝满意,她会离自己的目的近上一大步。
沈皎知道,这样的大事,天和帝询问自己只是考教,他心中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现在,就看她选出的这三个人中,有没有和天和帝心中选择的一样。
听到女孩的回答,天和帝面色不变,点了点头,“朕知道了。”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神色自若地和她聊起了别的。
沈皎看到天和帝的神情,虽然心中有些担心,但也不再提起,跟着上首帝王的思绪说起这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一炷香后,时辰到了下午该进学的时间,沈皎便起身告辞了。
坐在辇轿上,沈皎仔细思索自己答案。
杨老太傅是天和帝的太傅,在先皇时期,对其倾心相授,是坚定的嫡长继承制的拥护者,多次在朝堂上进谏,斥责先皇废嫡立庶,一直为天和帝所尊敬,其继位后也常常加以恩赏。这些年虽已年过六旬,不问朝政,但却身体硬朗,担任一次主考官的精力绝对是有的。其无论是名声能力,还是资历威望,担任主考官,都足以令朝堂中人无法反驳。
至于御史中丞许济,虽出身寒门,却是一位状元,并且刚直不阿,简在帝心,且在朝中并无太多的姻亲故旧,与朝臣牵连甚少。
至于最后一位礼部尚书却是复杂了许多,苏弘的祖上四代为官,姻亲故旧甚多,其本人也求学于江南书院多年,为官后也收了不少门生,所为地域出身复杂,师门牵扯的故旧学生也多。但其却也是当代的大儒,礼部尚书的官职便足以说明一切。这位苏大人,是礼制的绝对拥护者,这样的人,信奉天地君亲师的道理,却是最忠于帝王的人,也是最不容易被拉拢的人。
所以,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三个人选。至于其他的三品以上的文臣,除了阁臣外,多数都已经有所站队。当热,她的老师张博均也是一品大员,也是没有入阁,也没有站队,她之所以不推荐老师,是其根本就对朝局不敢兴趣,在加上他教授的皇子,和其牵扯甚多,不适宜成为主考官。
她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会让天和帝满意,但这已经是她自己考虑最周全的答案了。
回到崇文馆后,她收敛心神,将忐忑的心放松平缓,让自己静下心来,开始准备学习。
散学的时候,没有了那道风姿清雅的背影站在那里等候自己,和自己一同回去,这让她的心中有一种怅然若失的不适感。直到她收到了卫赜派人送来的几本游记,这种感觉才消失不见,随之而来的是淡淡的温暖。不过,她也没有细想,只任由这种感觉继续停留。
日子就这样度过,很快就到了三日后,这几天,朝中对于主考官的结果还没有定下来,不过,她知道春闱在即,这结果脱不了几天了。
但现在对于她来说,还是要参加完今日的宴会再想其它。
清晨,她被轻风细雨叫起后,便换上了淑惠长公主早已搭配好的衣裳首饰。
湘妃色撒花百褶襦裙,外罩描金百蝶穿花苏绣云锦夹袄,头上是一套粉色宝石首饰,穿戴好后,披上狐裘,沈皎便往正院而去。
她到时,大嫂乔氏已经在和淑惠长公主叙话了。
淑惠长公主看着女儿的装扮,很是满意:“还是这打扮好看。”随后,又将女儿拉到身边,“你已经大了,梳妆打扮上也该上些心了,日后就照今日这么打扮。”女儿平日里装扮实在是太过素雅,首饰也只带了了的几件,连一般的贵女都不如,更何况阿皎的身份更加尊贵。
可在崇文馆这样的进学之地,也不好穿着的过于华丽,以前阿皎还小,她便没有过问,但随着阿皎逐渐长大,衣着首饰等方面就要开始准备起来了。
沈皎听到阿娘的嘱托,感受着头上带来的重量,觉得若是自己每日都戴这么重的东西,她会哭的。
不过,看着淑惠长公主充满期待的眼神,她一时也说不出拒绝的话:“都听阿娘的。”
她这些年,一直忙着学业,想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而这一切,都都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她很少有时间像普通的闺阁女孩般来陪伴自己的母亲。所以,她心中总有些愧疚,面对阿娘这样的期盼,她拒绝不了。
和淑惠长公主叙了些话,便和大嫂一起离开了。
第57章 拜见
沈皎和大嫂出了院门,一起往梁国公府走去。她是梁国公府沈家的姑娘; 出门参加宴会自然要和姐妹们一同前去; 这才是家族。
等她们到荣安堂时; 府中的姑娘除了还在禁足的四姑娘,连表姑娘吴雅安都已经围绕在老太太身边; 承欢膝下了,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众人见礼坐下后,老太太看着自己这位身份最为高贵的孙女,语气和蔼地关心了几句,便对着下方坐着的孙女们有些严肃地嘱托道:“出门在外; 要时时刻刻谨记自己是的身份,不要做出有辱家风的事情,另外要记住,你们是姐妹,不管在家中有什么口角争斗,在外都要互相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不为别的; 只因为你们是梁国公府的姑娘; 都姓沈。”说道最后的沈字时,老太太的语气充满了威严和郑重,扫向下方孙女的眼光也十分严厉。
随着老太太的话语一句句说出; 坐在下方的吴雅安的脸色虽然未变; 但双手紧紧地攥住了手中的锦帕。虽然在梁国公府多年; 待遇也和府中姑娘们一样,老太太待她也如亲孙女一般疼爱,但她却在这一刻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终究不姓沈,她不是沈家的姑娘。
在老太太说完后,沈皎跟着姐妹们一同起身恭敬地行礼:“谨遵祖母教诲。”
“坐下吧。”老太太看着孙女们恭敬地表情,语气缓和了许多,又逐渐恢复了已往的和蔼道:“每次出门前都嘱托你们一遍,这次数到也有些多。”
说完,老太太看向下方坐着的两个的两个孙媳:“今日可就将你们这些妹妹们交给你们这两个嫂子手中了。”
听到老太太的话,身为长媳的乔氏率先应道:“祖母放心,有我和二弟妹在,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下面的袁氏也附和着保证道。
老太太点了点头,“时辰不早了,起身吧。”
众人应声后,便跟一同告退。
等出了荣安堂,到了该上马车的时候,沈皎本想邀请长嫂和自己一同上自己的铜辇车时,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便被乔氏用眼神安抚地拒绝了。
随后,在乔氏的安排下,她和袁氏同乘一辆翠盖珠缨八宝马车,后面的三辆朱轮华盖车,身为嫡女的六姑娘自己一辆,但她觉得自己一个人坐着无趣,便将与自己要好的表姑娘吴雅安拉来一起,乔氏笑着点头同意了。剩下的两辆,按照年龄,五姑娘,七姑娘一辆,八姑娘,十姑娘一辆。
自此,才算安排好。由铜辇前行,在出了府门后,沈长映也骑着马出现在了,由其和甲士家仆护卫者,众人一路朝肃毅侯府行去。
肃毅侯府离梁国公府并不算远,半个时辰左右便到了。沈长映下马后,和众人道别,朝前院走去。其余的人,在二门处下了马车,便看到身为肃毅侯世子夫人的沈谨妩早已在二门前等着她们了。
沈谨妩看到来人后,笑着迎了上来:“大嫂,二嫂安好,妹妹们安好。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乔氏和袁氏看着沈谨妩面色红晕,眉目开朗,就知道眼前的女子在肃毅侯府中过得不错,后者笑着打趣道:“若不是知道你今日辛苦,定要让你好好盼一盼我们,这样才显得我们尊贵不是?”
沈谨妩知道依照梁国公府的身份,若不是为了自己是不可能来得这么早,成为今日肃毅侯府的第一个来客,心中十分感激,默默记在心中。
“大姐姐安好。”在袁氏打趣完后,沈皎和姐妹们笑着和沈谨妩见礼道。
沈谨妩看着眼前的妹妹们,却唯独少了自己的嫡妹沈瑾妍,但却一字都没有多问,面色不变地温柔地笑道:“妹妹们来到这肃毅侯府,就像在家中一样,有什么问题只管来找大姐姐。”她看到站在姐妹中的沈皎有些诧异,正向她没收到沈瑾妍没有来的消息一样,她也不曾收到九妹妹要来的消息。
她虽然特意将宴会的日子选在休沐日,但能将九妹请来的,也只是一种期盼,心中觉得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这些年除了太子妃偶尔举办宴会和宫宴外,世人基本上从未见到过元嘉郡主的身影,她对此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却没有想到九妹真的会来。
沈皎看到大姐姐对自己温柔的笑着,便也微笑着回应。
随后,沈谨妩也不再多说什么,便带着众人往肃毅侯夫人的正院走去。
而这时肃毅侯夫人在听到铜辇驾临后,便带着身边的两个女儿赶紧迎了出去,匆忙地走出正院后,便看到儿媳带着梁国公府的女眷走了过来。
她看到姑娘中一位身着绯色衣裙的少女后,连忙拜道:“臣妇给元嘉郡主请安。”她身后的两个女儿也随着母亲拜道。
众人看到肃毅侯夫人恭敬地行礼,不由一愣,特别是姑娘们,因为沈皎在家中只行家礼,再加上沈皎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