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家弃妇的古代奋斗日子 >

第5章

农家弃妇的古代奋斗日子-第5章

小说: 农家弃妇的古代奋斗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小柱子,看见王家大媳妇向自家走来的身影,以为是苏雨相人的事有了眉目,就连忙抱着小柱子迎了上去,“小柱子,姑姑在忙,咱不去吵她,看,大舅妈来看我们小柱子了,小柱子和大舅妈玩好不好?”

    小柱子喊了一声“大舅妈”就把头扭到一边,小嘴瘪着,眼睛死死盯着苏雨那间房,明确表示自己就是要姑姑。

    “小柱子乖,你去找姑姑啊!舅妈和奶奶说说话!”王沈氏抱过小柱子亲了下,就把小柱子放地上,让他去找姑姑。

    许是见王沈氏面有难色,苏陈氏高声把小柱子要进屋的事告知了苏雨,便拉着王沈氏进了饭厅,“出什么事了?难道是我家丫头的事有什么不顺?”

    “婶子,你先别急,慢慢听我说,婶子,雨娘的事,可是另有隐情,咱们都不知道,唐家人是怎么说的?”

    “唐家要怎么说,他们家不就是嫌贫爱富,嫌雨娘配不上他们家的举人老爷。侄媳妇,你是不知道,唐家人要休妻,事前一点风声都没让我们知道,只是突然打发了人来知会了一声,说雨娘被唐家休了,让我们苏家赶紧去唐家把雨娘和嫁妆一起领回来。我们想找唐家人要个说法,偏雨娘死犟着不肯让我们去;回家来以后又什么都不肯说,连休书都不肯给我们看一眼,第二天就偷偷去跳了河,婶子哪里还敢多问;你是听着什么口风了?”

    “婶子,这事能让我和雨娘说说话么?”

    苏陈氏见王沈氏支支吾吾,心中怒火难忍,“难道雨娘好不容易挣下条命,他老唐家还不肯放过雨娘?非要要了我女儿的命?你说,老唐家的人又干什么了?”

    见苏陈氏发火了,王沈氏也不再隐瞒,“婶子,妹子的事怕是有麻烦了。我娘本来已经问着我几个堂婶,都说好约个时间相相面了;可没两天就都反口了,我娘觉得奇怪,就仔细打听了一番,竟是从唐家传出了消息,说妹子身上有恶疾,是个不能生养的,唐家人从省城请来了个辞官返乡的御医子瞧了,也没法子治好妹子这病,唐家是不得已这才休了妹子的。”

    一番话吓得苏陈氏面无血色,连半句话都说不出口。

    “大嫂子,唐家的事我娘他们都不知道,你想知道什么直接问我好了。娘,您别担心,大嫂子说的不过是道听途说来的话,女儿身子没事,咱们都被唐家人骗了。”苏雨从小柱子口中得知王沈氏来访,也以为是自己的婚事有了眉目,哄小柱子说要躲猫猫,悄悄站在门口偷听,听了王沈氏的一番话,害怕将苏陈氏急坏,连忙站了出来。

    “怎么回事,你跟娘好好说清楚。”苏陈氏满血复活,抓着苏雨衣裳急道。

    进屋落了座,苏雨忍不住苦笑感慨道,“难怪唐三夫人这么大方地让我把嫁妆和首饰衣裳都带走,折损了的还补了现银给我,也不担心唐举人的名声,可笑我还以为她是念着我那三年对她的一片孝心,高抬贵手,原来竟是在这里等着我。”她此时才真正明白过来了,唐三夫人挖了个让她百口莫辩的坑让她跳,而她如今就掉进这坑里了。

    “你这丫头,赶紧说正事,莫不是想急死你娘!”

    “娘,嫂子,我身子好着呢!一点问题也没有!你们别担心!”见二人不怎么相信,苏雨便提醒道,“娘,之前游郎中才替女儿诊过脉,若女儿真有恶疾,游郎中怎么会隐瞒您呢?”

    二人这才醒悟到,可不就是。

    此时,苏雨心里那抹不解终于有了答案,为什么小唐刘氏宁愿冒着让独子背上“嫌贫爱富”这样的坏名声的风险把前身休弃,而不是等独子功成名就后就害死苏雨,原因不过是“克妻”二字。

    有了“克妻”的名声,唐耀祖想娶高门贵女,根本是痴心妄想,而休出一个“不能生养”的发妻,只不过是他命中一时时运不济,无伤大雅。小唐刘氏没嫁到大宅门里,真是可惜了人才。“娘,只怕从娶女儿进门那天,唐三夫人就盘算着这一天了,不然以唐举人当时的身份,娶个县里的大户小姐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要娶女儿这个乡下姑娘呢!”

    看苏陈氏一幅气急的模样,苏雨顿了顿,连忙劝慰道,“娘,别气了!女儿如今好好地在您身边,您气坏了身体,可不是要让女儿更难过。”

    “我不生气,你给娘说说,唐家那个贱妇到底想干什么?”

    “娘,唐三夫人不过是想让唐举人一切都顺顺利利,不被别人说半句闲话。咱们这儿的男子,哪个不是最晚十五、六就成家?可那个时候,唐举人不过只是个童生,连秀才都尚未考取,如何能娶得高门贵女?于是,唐家三夫人就为唐举人娶了雨娘——一个家世单薄、小有名声的乡下姑娘。婚后第一年,唐三夫人就对唐举人说雨娘当时太小,不好生养,孩子的事过一两年再说,娘您也同女儿说过同样的话,所以女儿就想先缓缓,先好好保养保养身子;第二年里,唐三夫人又说要让唐举人专心备考举人,让女儿不要打扰他,之后唐举人读书越发地忙,与女儿多是分房别居,女儿哪儿有机会得孕?女儿本想着等唐举人考过这一届乡试,再谋子嗣,却没想到原来这一切都不过是唐三夫人为唐举人谋个高门贵妻的计划。那个说女儿身有恶疾,不能生养的大夫,必是得了唐三夫人的指使。娘,女儿还得庆幸唐举人早早就得了功名,不然女儿只怕会落入比如今更糟糕的境地。”

    “那贱妇好黑的心肠,我跟她拼了,非把她的这层狐狸皮给揭了。”

    “娘,有心算无心,女儿早就困在局里了,唐三夫人什么都算计到了,女儿如今只能咽下这枚苦果。女儿婚后三年无出众人皆知,而且如今他们是官,我们只是民,就算咱们能请县里的大夫给女儿把脉,只要唐三夫人使使手段,让大夫听她的吩咐并不是什么难事,到时候女儿不能生养就不是流言,而会成为事实,那时候女儿才是一辈子都没了指望。女儿如今百口莫辩,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娘,您就让女儿在家多陪您几年吧!”

    “黑心烂肠的贱妇,迟早有天会遭报应,断子绝孙……妞妞,咱不急,要是找不到真心对你好的人,娘养你一辈子,娘走了就让你哥和小柱子养你。大侄媳妇,帮婶子给你娘带句话,你娘的心意婶子领了,怪只怪我家丫头没福气,让你娘别怪婶子,婶子就不亲自去向你娘道谢了。”

    “大嫂子,雨娘的事,给婶子添麻烦了,雨娘的处境,更不方便出门了,嫂子也替雨娘带句话,婶子为雨娘操的心,雨娘铭记在心,以后有机会,雨娘一定涌泉相报。”

    “婶婶,雨娘,这件事我一定会跟我娘说个清清楚楚,丫头,天无绝人之路,好人一定有好报!大家一起帮忙,总能想到办法的。”

    “嫂子,不用担心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一定会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她的人生不过是要拐一个弯,便是条千转百回的崎岖小路,她也会走出一片锦绣前程。

 第7章 想法(修文)



    因为苏家人的沉默,四邻皆以为流言便是真相,一时之间,本已算得上是热门的苏雨一下子变得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这样的情形,全在苏雨的预料之中,因为她“不能生养”的传言,再无一户好人家对她有所青睐,能瞧得上她的,只有那些年过三十,家中不缺子嗣的人家,虽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仍不免满心沉甸甸的,苏雨忍不住暗自感慨,“到底还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啊!平常心啊平常心,没什么大不了的,此时敌强我弱,应该避其锋芒。”

    面对这样的局面,一时之间,苏雨除了告诉自己要忍耐,暂时心里也没有更好的盘算。

    苏家一时间被卷到了风口浪尖,苏雨也成了四周相邻口中的热门绯闻人物,大家议论的中心不外是:乡下姑娘命薄没福气,有命嫁给文曲星,却没命享这个福气,总的来说,多是对苏雨有所同情,年轻失婚,又不能生养,老来无依,以后还不知道要遭什么罪;猜测苏雨将来的苦命遭遇和感概苏雨的命薄无福成了四邻每日茶余饭后的消遣。

    苏家众人心里更是万分憋屈,每日进出村里都得沐浴在村民们同情的眼光中,还总有爱在他们耳边明着说一些安慰人的话,实则戳苏家人的伤口,苏雨并非不能生养这事他们都心知肚明,也曾为苏雨辩解,只是无人肯相信,久而久之,他们便不再费口舌。

    倒是让四邻以为他们终于认命了;更有媒人打着见不得人的算盘,帮些破落户之类的人给苏雨说媒,惹得苏陈氏大发雷霆,轰走媒人,并且扬言,“我闺女就是放在家里养一辈子,也绝不会嫁到那样的人家去,你们死了那糟蹋人的龌龊心思吧!”

    也有人拿苏陈氏的话嘲笑苏林,苏林当众放言,“我妹妹品貌两全,女红、厨艺样样拿得出手,之前她已经遇人不淑,这次我一定要给妹妹挑一个人品、才干都拿得出手的夫婿,否则就让妹妹一直呆在家,我家小柱子以后一定会孝顺她姑姑的。”清清楚楚地表达自己那一片对妹妹的爱护之心。

    便是王氏,面对众人的明怜暗讽,也只是笑笑道,“我家小姑那么能干的人,总能找到个好人家的……以后啊?以后我都老了,家里的事,得我家小柱子说了算啦!”

    苏家众人的言语态度让苏雨如此真实而强烈地感觉到了亲人们对她的怜惜,来自亲人那全心的支持,是她心中最牢固的支柱,也是她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外面纷纷扰扰,苏雨已全然不顾,有了家人的支持,她十分确信自己一定能够迈过人生的这个大坎。偏安于家中,刺刺绣、做做饭、哄哄孩子,尽管外面是狂风骇浪,苏雨却觉得心十分的安定,也能静下心来绸缪,反复思量之后,终于打定了一个想法。

    这天,大家一如既往地吃过晚饭,苏陈氏和苏王氏正打算收拾餐桌时,苏雨却出言唤住了大家,“娘,大哥,大嫂,你们先等等,有件事我想跟大家说说。”

    苏清本是要带着小柱子去学字的,听了这话,也硬是赖着不肯走了,嘴里嚷嚷道,“姐,我也是家里的一份子,我已经长这么大了,家里的一切事,你们都别想再瞒我了。”

    苏清身体虽单薄,态度却是十分的坚定,对于阿弟的这份关心,苏雨觉得心里十分的温暖,主意也就更坚定了。

    “阿清,姐都没留意到,你今年都十三了,也算是个大人了,那阿姐就再不瞒你;你也坐下来听听看。”

    见大家都重新坐下,苏雨便将自己的想法道出。

    “阿娘,大哥,如今事已至此,咱们不得不承认,一年半载的,我的婚事恐怕议不到什么好人家了。所以,我想趁这个时间,进城去找点活来做,不管将来怎么样,多攒些银钱总不会有坏处。”

    “你一个女儿家,人生地不熟的,去什么城里,你要想攒银子,在家多做点绣活让你嫂子带到县里去卖。”对于苏雨想离家的想法,苏陈氏不假思索,首先不答应。

    苏林等人也纷纷表示反对。

    苏雨早就考虑到大家可能都不会赞成她的想法,于是更透彻地把自己的想法道出,“娘,这件事女儿已经想了好几天,想得很清楚了。女儿已经打定主意非去不可了!娘,你先别生气!我是这样想的,出去做活除了攒钱之外,还有两个好处:一则我若留在村里,大家就永远有说不完的闲话;但女儿若是离开了,大家想必也会觉得没意思了,也就不会再说女儿的闲言碎语了。二则,女儿如今‘身有恶疾’,百口莫辩,长居家中,这个污点永远都无法洗去,此去也可遍访名医,寻医问药,过得一年半载,女儿便可宣称得遇良医,治好了女儿的‘病’,那我才能真正地再不被这流言所困扰。”

    本来下意识还想反对苏雨出去做活的苏陈氏,听了苏雨这些话,略想了想,到底咽下了继续反对的话,询问起其他人的意见,“柱子他爹娘,阿清,你们怎么看?”

    “娘,我不同意,姐姐一个人在城里,要是被人欺负了怎么办?”苏清二话不说,鲜明地表示了自己坚定的反对意见。

    苏雨摸摸他的头,温和地说,“阿清,有人因为吃饭而噎死,难道你就不吃饭了吗?因为怕被人欺负就什么事都不做了,一个有本事的人和一个没本事的人,谁更好欺负?人的本事从哪里来?不就是要多学,多多历练。遇到事情就冲动行事,也不知道三思而后行,你那个童生到底是怎么考上的啊?”苏雨心知自己不会在家停留太久了,逮着机会打算好好地训导训导这小子。

    “阿姐,我可是很用功才考上童生的,因噎废食的典故我怎么会不知道,阿姐,我只是担心你!”

    “阿清,人活一世,哪儿能万事尽如人意?遇事不过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已,当为之事,需全力为之,纵千难万险亦难阻;行事当须用慎,凡事三思而后行,不可冲动鲁莽;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切忌逞孤勇,当尽可能用一切可用之人力,万事方可成。姐姐不想下半生浑噩度日,就一定得走出去,城里或许是会有很多的不如人意,但是,出去了才有一线生机。”

    “阿姐,阿清明白了!”

    “阿娘,哥哥,嫂子,我已经想好了,我的厨艺和绣活都还不错,在城里找一户大户人家做厨娘、绣娘都行,既能攒钱,还能练练手艺,若是呆在家里,那些三姑六婆背地里不知道要闲话到什么时候,我人都离开,想必她们也那个兴致再造口业了。”

    苏雨坚定的决心和态度说服了家人,苏林最终拍板同意了,不过他也有他的思量。

    “妹妹,既然你都想好了,哥哥就不多说什么了。只是有一件事你得依我,咱不急着马上去找主家,你容哥哥先好好地帮你去访一访,必得要寻个家世清白、待仆役佣工宽和不苛刻的良善人家,工钱少些也无妨!否则,哥哥宁愿你在家,闲时接点绣活做做,也够你攒下些银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