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宗-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向张易,张易同样也在看他。
陈书文嘴角勾勒一抹笑容,眼角更是透露出阴厉之色,轻笑道:“张解元是白马三杰之首,又是镇国诗才,是我长弓城的活招牌,今晚中秋佳节,真是期待再度张解元做出一首镇国的中秋诗。”
张易微微一笑:“县令大人谬赞了,张易定会竭尽全力,不让县令大人失望。”
“张镇国几乎每首诗都镇国,我看就连三十年前的诗俊李三思都比不上。只要张镇国晋级进士,定然是诗俊无疑。”陈东谷脸上爬满了微笑,笑脸盈盈,丝毫看不出仇恨。
张易不由得提高了警惕,这种老狐狸,阴起人来方才可怕。像陈书文这种头脑简单之辈,即便实力高强,对自己也造成不了什么伤害。
进士八俊,分别为琴棋书画诗酒剑射。
李三思当初独占十酒剑三绝,就连道一书院都对其极为青睐。陈东谷当着迎仙楼数百位读书人如此说,不是在为张易拉仇恨,又是什么?
张易拱手向陈东谷打招呼道:“这位想必就是陈府家主东谷先生吧?听闻东谷先生当年参加十次殿试成就进士,被陛下极为称赞,称您为磐石先生。在下自参加乡试起,每每想起东谷先生的故事,便觉得极为激励,振奋精神;张易能有今日的成就,跟磐石先生也是分不开关系的。”
陈东谷和陈东亭是同胞兄弟,但两人在读书修行的道路上,差距却太大了。陈东亭在修行道路上,一路远超他人,若是没有那位惊才绝艳的三俊才子李三思,他几乎是全天下后辈读书人的榜样。
而陈东谷在读书这件事上的天赋,几乎跟他那个儿子陈祥文差不多。乡试县试都用了三次才通过,府试州试加起来一共六次,殿试更是整整用了十年。
他比陈东亭大了十岁,通过殿试却晚了整整五年。磐石先生这个外号,并没美誉,而是当时读书人为了讥讽他和胞弟陈东亭的差距,故意如此称呼。
陈书文听到张易如此讥讽父亲,顿时勃然大怒。
陈东谷眼疾手快,暗中将其按住,如同没事人一样,微笑与张易交谈:“多谢张镇国夸奖,这边请,咱们就坐吧。”
“诸位大人先请。”张易侧身,让谢东流等人先行就坐,这是礼节。
谢东流陈东谷就坐后,刘郡守杨栋陈书文依次入列,这便是规矩。张易这才坐下,主桌上有十来个位置,剩下几个位置被几位名门家主占据,风府乔府的家主都在其中,张易跟他们微笑见礼,十分熟络。
……
侍女小二鱼贯而入,手中端着月饼和美酒佳肴,放置在诸位读书人面前的桌子上。谢东流举杯敬酒,所有读书人都站起来回礼,中秋文会正式开始。
陈府管事端来了线香和牺牲,摆好祭坛。谢东流陈东谷等人,按照地位依次排列在窗前,诸位读书人站成他们身后,开始祭月。
祭月很快结束,管事一齐击鸣鼓钟,传递鲜花轮番来跳舞,美女高歌吟唱,春兰秋菊常供奉,祭礼不绝流传千古。
诸位读书人默念屈子《礼魂》篇:“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屈子在上古时,地位都只在夫子之下。他所著《九歌》,专门用来祭祀天地万物,即便是在现在,也是各国祭祀时必须吟唱的歌谣。
酒过三巡,中秋文会方才进入了正题。
侍女们提着灯笼进入楼中,里面塞满了灯谜和对子,诸位读书人玩起了猜灯谜和对对子的游戏。
张易没有参与,跟杨栋谢东流他们聊起读书修行上的问题,获益匪浅。至于淬炼心房的问题,他更是多问了几句。
两个时辰后,离主桌不远处的一位举人站起身来,拱手向诸位大人行礼,随后望向所有读书人,笑道:“诸位,今晚月色大好,又值中秋佳节,不如请诸位大人吟诗作对。”
“每年中秋佳节都少不了这件事,自然是应该的。但今天不同,张解元乃镇国诗才,陈县令更是新晋进士,都是年轻俊才,不如由他们来带个头吧。”谢东流站起身来,环顾诸位读书人,然后将目光定格在张易和陈书文的身上。
按理来说,陈东谷身为豪门家主,地位自然在谢东流之上。但中秋文会由府文院主办,乃朝廷大事,谢东流这位府文院院君,才是真正的主事之人。
陈书文咧嘴一笑:“下官遵命。”
张易微笑点头:“院君大人如此说,县令大人又乐意指教,那张易自当奉陪到底。”
他方才已经跟谢东流交流过,谢东流这般做,自然便是要让陈府措手不及,若是一开始就让他们下不来台,今年的中秋文会,方是真正的好看。
一位是新晋进士,豪门陈府下一任家主,更是长弓城如今的代县令。
另一位则是天降举人,镇国诗才,号称有大儒资质的白马三杰之首,实打实的少年天才。
诸位读书人齐声叫好,他们能够预料,这两人对决,定然会是一场好看的龙争虎斗。(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陈二公子,词成镇国
明月高悬,清凉如水。
祭祀完毕,祭品和牺牲都扯了下去,就连许多酒桌都堆砌起来,将迎仙楼空出了大片地方。陈府请来了斜雨楼的诸位姑娘欢歌起舞,为在场读书人助兴。
“张解元,要不你先请?”陈书文站在诸位读书人前方,回首望向坐在主桌上的张易。
张易微笑摆手道:“县令大人先请。虽是斗诗,张易毕竟是后生晚辈,不敢逾越。”
“既然如此,那本县便不客气了。”陈书文这般问话,本就没有相让的意思,只是想表现自己一番,他挥手道,“将文房四宝摆上前来,今日中秋文会,斗诗自当慎重一些。”
陈府家丁赶忙搬上案桌和文房四宝,张易侧目望去,竟然都是些贡士文宝,甚至还有些进士文宝,这位陈县令当真喜欢出风头啊。
果不其然,看到这些文气四溢的文宝,诸位读书人都忍不住发出呼声。就连谢东流杨栋刘郡守等人,都将目光放在了上面。
谢东流鲜少露出笑容,此刻却对陈东谷微微一笑,道:“陈府不愧是豪门,家大业大,这一桌文房四宝,都能买下我整个谢府。”
“院君大人哪里的话,若是喜欢,这一桌文房四宝都赠送与你。”陈东谷嘿嘿知直笑,眼角第一次浮现些许自豪。
陈府晋升豪门,朝廷的赏赐都能让任何一家名门眼红,更何况胞弟陈东亭,如今的文相大人更是私下赠予了几件至宝。
谢东流敛去笑容,望向陈书文和张易,道:“那倒不用,谢某只是羡慕罢了。今年的中秋文会,不知令公子和张解元谁能独占鳌头?”
“自然是张镇国,这般小的年纪都有大儒之姿,犬子哪里比得上。”陈东谷正色回答,看向一侧的张易,伸出了大拇指。
张易微笑回应,一句话都没有说。
谢东流刘郡守等人微微一凛,这老家伙既然如此说,恐怕真的对自家儿子信心十足,才会把张易捧的这般高。
捧得越高,摔得便越狠。
倒是杨栋对张易信心十足,大笑道:“东谷先生的看法倒是跟我一致,我也觉得这小子能大胜令公子。”
陈东谷脸色一滞,顿时不知如何接话。
……
陈书文凝神静气,好似将周遭一切的杂声都摒除在外,拿起一根软毫进士文宝笔,开始书写他的中秋诗词。
陈书文提笔作诗,宣纸上陡然浮现一层宝光,这是原作宝光。随着他继续书写,一层层宝光相继浮现。
陈书文微微停顿,额头浮现汗水。他利用文气将汗水蒸发,继续书写……此时,整首诗词上浮现四层宝光,已然达府。
原本还不甚注意的诸位读书人,纷纷静下声来,注目望向陈书文。甚至有几名地位颇高的名门家主,轻轻走到陈书文的身边,开始观看他的诗词。
当然,张易也在其中。他并非担心自己不能取胜,而是极为好奇陈聪之前说过的话。
陈书文今日不出所料,会做出一首镇国诗。这诗的原作者却不是陈书文,而是另有其人……读书人书写文章,头顶青天,有文运瞩目,陈书文究竟是如何瞒过上天,让文运给予他原作宝光的呢?
张易低头望向桌上宣纸,发现陈书文做了一首词,方才只写了一半,便浮现了四层宝光。如若不差,这首词定然能够镇国。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陈书文休息了十息,再度提笔作词。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第五道宝光浮现……紧接着是第六道、第七道,第八道。陈书文放下笔的刹那,这首词成功晋级为镇国诗。
文气升腾,月华如水,整个迎仙楼都被宝光笼罩。
在场的读书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即便他们不喜陈府,看不惯陈书文这位代县令,但其作出镇国词作,他们理当恭喜。
谢东流杨栋等人都有些愣神,忍不住望向张易,他们都有些担心。
在他们看来,张易即便号称镇国诗才,也并非每首诗都能够达到镇国水平。今夜,从未做出镇国文章的陈书文却做出了镇国词作,让他们不由得为张易担忧起来。
张易感知敏锐,回头望向谢东流等人,报以微笑,示意他们不用担心。
……
陈书文接过侍女递过来的锦帕,将自己额头的汗水轻轻拭去,这才微笑望向张易,轻笑道:“张镇国,接下来便看你的了。”
人群中,有几位举人呸了几声。之前陈书文将张易成为张解元,此刻自己写出镇国词作,却称呼张易为张镇国,可谓字字诛心,小人至极。
张易微微一笑,道:“数月不见,县令大人真是让在下刮目相看。只是县令大人这首镇国词,颇有一些小女子的哀怨,真是让张易百思不得其解。”
“今夜虽是中秋,本县却想起远在太安城的爱妾。七夕时她通过鸿雁传信给我,若不是本县要在长弓城担任一年县令,恨不得立即回到她身边。”
陈书文瞳孔微张,瞬息放松,故作感慨。陈随即话锋一转,用一种颇为有趣的眼神望向张易,微笑道:“好了,不聊这些事了。张镇国,你接下来书写文章,需要我为你提供文房四宝么?”
豪门张府因为陈府一夕凋败,新的张府昨日虽晋升望族,可跟陈府相比,犹如蚂蚁之于大象。在陈书文看来,区区张府,哪有什么文宝能够拿出来显摆呢。
“斗诗而已,文宝倒是不需要,不过在下今夜的确忘记携带宣纸和墨汁,请县令大人送我一张普通宣纸和一些墨汁即可。”
张易微微摇头,陈书文的伎俩他何尝不明白。今夜,陈府便是想尽办法要让自己出丑。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位眉清目秀的举人站了出来,高声叫道:“张解元,你若是需要文宝,我颜宽有的是。”
这人正是颜宽,之前在花间酒会,便是此人替张易书写那半篇《将进酒》。
陈书文听到有人当场打脸,连忙转过头去,看到是颜宽,却只能作罢。颜宽可是大儒弟子,地位不比他这位豪门后裔稍差,他没有任何资格指责对方。
张易微笑回应:“多谢颜兄,本来我想着只是斗诗,就不用文宝了。看到诸位这么热情,难不成是使用文宝能够做出更好的诗词不成?”
众人哈哈大笑。
“至于文宝嘛,在下的确有几件……嗯,颜兄你的好意我就心领了,文宝还是用自己的顺手些。”
张易微笑说话这段话,案桌上便浮现了两件文宝。举人文宝龙狼笔和至少进士文宝的赤龙血砚,第一次出现在众人读书人的面前。
龙狼笔许久未曾出现,霎时间便散发出如狼似龙的杀气,让附近几位名门家主都忍不住望向了它。
然而文宝笔只嚣张了几息,一股至高无上的龙族气息就弥漫整个迎仙楼,让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那尊血色砚台。
龙狼笔赶忙收敛气息,区区龙狼哪里敢挑衅真龙的尊严?
张易微笑介绍:“先祖长弓给我留下的两件文宝,龙狼笔和赤龙血砚,今夜便用它们,来书写我的中秋词作。”
词作?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张易。陈书文方才写了一首镇国词作,张解元却同样要写词作。
难不成张解元当真有把握,做出一首更厉害的镇国词作!(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词成,传天下!
“长弓大儒留下的文宝?”
谢东流惊呼一声,三步抢作两步来到张易身前,对着案桌上的两件文宝深深行了一礼。
这个重礼,自然跟张易和两件文宝无关,他崇敬的是那位差点写出《水妖经》,和水族大贤鏖战至死的人族大儒。
杨栋、刘郡守、以及在场大多数读书人都站直身子,然后朝着两件文宝深深行礼,半晌方才抬起头来。
以陈东谷为首的诸位陈府读书人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却碍于中秋文会这等重要场合,只能一言不发。
张易转身回礼,他没有说话,这一礼,不仅是作为张氏后裔代先祖回礼,同样是作为读书人,对长弓大儒的感谢。
随后,他屏息凝神,平复心神……作诗本是神圣事,理清思绪方为正道。
大儒弟子颜宽再度高声叫道:“张解元,今日是否还需要在下为你执笔?上次你那半首镇国诗的首本诗作不翼而飞,我师尊很是教训了我一顿,让我一定要将您的一首镇国文章的首本带回去给他。”
张易微微一笑:“多谢颜兄,方才众位读书人提及先祖,这首词作便与先祖有关,还是由张易亲自书写吧。至于镇国文章的首本,《爱莲说》和《雁丘词》,我都可以赠予颜兄。”
“多谢张解元,那我便不客气了。”颜宽得偿所愿,连忙噤声。
别说颜宽,就连整个迎仙楼上,一刹那间都显得鸦雀无声。只因张易说这首词作跟长弓大儒有关,他们丝毫不敢亵渎。
千年过去,长弓大儒在大周读书人的心中,依旧有不输任何大贤。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先祖长弓。”
静默数十息,张易开始提笔作序。
谢东流等人站在他的身后,看到他在序章上面写上了“水调歌头”四个大字。
“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依旧跟大周千年前那位天子李龙集脱不了关系,更跟当时尚未成就大儒的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