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红楼]林家兆年 >

第19章

[红楼]林家兆年-第19章

小说: [红楼]林家兆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兆看他俩老实巴交的,蹲下来摸摸二丫的头,“小丫头,没吓到吧!你们不用和他道谢,他现在正睡着呢。”
妇人连忙把二丫拉到一旁,说道,“小老爷,您这那笔的手可别碰我们二丫的土脑袋,会沾上这丫头的笨劲变笨的。”说着从怀里拿出个护身符来,就是很普通的红布用线缠了起来,“这个是我们刚给恩人求的护身符,请您交给他,让他别嫌脏。恩人一看就是读书的大人,可别因为我们误了大事。”
林兆道谢接了过来,安慰她俩一番让松子先给俩人送走,自己进了屋。就看江明阳靠在墙上正发呆,见他进来故作生气,“你把我救的人都给打发走了,我这腿是白折了,连声谢谢都没收到。”
林兆把护身符交给他,指着说“这可是人家特意给你求的,还恶人先告状了,你会不知道她俩在外面,不出声还不是等我回来帮你打发走了。”
江明阳细细的看了护身符,笑道:“我最讨厌小孩子了,不要让我见他们,一哭起来就头疼。”
林兆无话可说,你讨厌她还拼命救个什么啊,以你平时揍我的那股劲,绝对能找个两全的法子救人自己也不受伤的!
江明阳坚决不许别人抬他回去,最后还是林兆和松子一人扶一边走了足足半个时辰才上了马车,回了姑苏城。
作者有话要说:我一直以为寒山寺是建在一个叫寒山的山上……我太OUT了
本来打算是让江明阳为了救小孩一下子没踩稳 滚下了山结果只能一下子踩到了石子滚下了楼梯 = =
感觉LOW好多
江明阳是萝莉正太控,见到小孩遇险身体先于脑袋行动~~~~(自然是有原因的)


、36负心人


自从回了姑苏,林兆每天三顿给江明阳送猪蹄吃,反正俩家离的近,这边做完那边就能热乎乎的吃上。林婶把猪蹄按天南地北的法子做了出来,争取以形补形让江明阳早点康复。
现在林兆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看江明阳吃猪蹄,他本来就不喜欢这个,现在还被逼着一天三顿的吃,林兆劝他吃了脚好的快,而且盛情难却林兆拿着筷子喂他,不好不吃,江明阳的表情简直比喝药还苦。看的林兆是每天笑呵呵的读书练武也不觉得累了。
这日他给江明阳灌完猪蹄汤,看他差点口吐白沫也就不多留,拍拍屁股回了林家。他一回去就看林伯喜滋滋的和他说:“大爷,老爷在京里给您来信了,还有一封小林大爷的信也一并捎了来。”
林兆接过两封信,看其中一封果然写的是小林,他很奇怪,“小林是谁?”林伯也摇摇头,表示送信的人什么也没说。
他回了屋先拆了家书,看林海只是简短的恭喜他过了童试,让他继续努力过了乡试。倒是陈林氏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页,衣食住行姑苏的天气,还有要去拜见的本家老人和林海的一些朋友事无巨细都叮嘱了一遍。他笑笑把家书给放到了一边,以前他一个人在京城的时候,陈林氏总是给他这样写信,板型都差不多,他都能背下来了。
林兆取过那封小林给他的信,左看右看,一开始听到那名字还以为是林翟,但是家书里面林翟也写了几句,除了他林兆还真想不起来还认识哪个姓林的比他小。
拿裁纸刀打开信封,取出信。林兆看到开头第一话非常庆幸自己没喝水吃东西,不然绝对会被呛死。
大林子: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林兆,汝左新右欢,一二三!制吾于何地!且因小人之谗言远吾离吾,生辰之日尚且不见吾。如若不是吾机缘巧合,吾尚不知汝以远赴他乡,悲呼悲呼!
他乡之远,鞭长莫及。闻君此去,乃向青云之志?可笑之极,据吾所见,吾之二哥,体弱多病,汝尚不及。何不如回来京城,护吾平安?
林兆折起信呵呵的笑了起来,就算没署名也猜得到是水霖那个小家伙,想想以前确实是起过那样玩笑的称呼。这信写的半文半白,言辞难懂的,他在心里默默翻译了下“林兆,你左拥右抱,新欢一二三的,把我放哪去了!还因为别人的谗言过生日都不让我去。要不是我抽空跑出宫去还不知道你跑了!跑的还挺远是不?说是要去考武状元?你连我二哥都打不过考武状元是作死,快点回来,你要是想当将军我让你给我当侍卫,绝对方便。”
他深深的觉得水霖的教育有问题,教他的老师绝对会气得头发掉光,一个皇子词不达意,乱用诗句词语。有些词那是能和我说的吗?林兆摸着信想了想,还是点起了火折子给烧了。
自从他接到了水霖不知道出于何种心思写的信,心思烦躁了好几天,连续给江明阳送了三天的酱猪蹄,吃的他差点一头撞在床头上。
江明阳伤的本来就不重,现在已经能每天练习单脚跳,这份恢复能力也对得起他吹嘘自己是百年不遇的天才。跳了几天已经可以把林兆打到,再也不吃猪蹄了。
就这样俩人难得势均力敌的练了好几天,到了乡试的日子。因这次上面下令两江总督治下三省只取一百名举子,在加上人数众多没法像文科那样判卷,内阁兵部商议了下决定还是确保殿试能在上皇生辰如约举行更重要,就决定以一刻钟为时限,采用五人混打争取只留一人的方式,直接把大部分淘汰掉,然后在进行笔试,最后安排名次上京参加会试。
将近两千人分籍贯安排了不同天下场,林兆扶着江明阳还有密密麻麻七八百人站到城郊的校场上,他粗略数了一下,咋舌道:“这么多人里面就选出六七十人,十个中选一个就不错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不过这些人要比童试时候看起来靠谱,起码没有五六十岁的老人和十一二三的小孩了。
江明阳靠在他身上省点力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说法挺有趣的。两江这地向来是出念书的,从来没尚过武,你就看着吧,就算选出一百人最后能参加殿试的一双手都数的过来。”他神色锐利,声音也不像平常那样时时带着笑意,“这地百年也遇不到什么需要动武的事,连山贼都少,人们早都忘了打仗是什么了。我还嫌举上去一百个多呢,还不如就选十个剩下名额分给北方各省,还能多找到几个有用的人才!”
林兆想反驳几句,说他的思想太偏激,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江明阳说的是事实,选那些人也是为了面子好看。
这时一些官差念着名号让个人分队站好,他俩也就分散开了。林兆看他那一对一百来人大多都是山野村夫,看起来憨厚至极的,明白江明阳说的对,来这的大多数都是空有蛮力的农夫猎户,这地重文轻武太严重,家里有钱的人家都送孩子去读书,很少有人家会教孩子习武,会点武术的大多是大字不识的粗人,当真选不出什么人才来。
不过,这样他的机会更大了些,也算是运气不错。
林兆这一队也特巧,除了他都是三十多近四十的,看着不壮也不瘦,放大街上都没人回头看的。听考官所说都是家中种地的老实人。林兆细细观察了下,终于把心放回去一半,他就怕遇到个江明阳那样的。
因刀枪无眼,对手也没有杀伤力,林兆也没把老侯爷赠的枪拿出来,用以前学的擒拿术就胜过了他们,顺利晋级了。考官告诉他七日之后在去府衙参加笔试,就被撵了出来。
林兆站在门口没等多长时间,就看见江明阳被个官差给扶了出来,一张脸和哭丧一样,他猜测八成是落选了,连忙走了过去把他接过来,谢过官差就往他们的马车走过去。
因江明阳脚上有伤,他俩坐车来的,等他和松子好不容易把人给扶了上去,才听到江明阳满是怨气的说:“我以后没法在姑苏城混了。”
这可把林兆给下了一跳,忙劝他:“不过就是一场考试,没发挥好的事,还有下次呢,你可别一下子想不开。”
江明阳面无表情,目光愣愣的没个焦距,“我竟然在那么多相亲面前像个猴子一样单腿蹦,还差点把另一只脚也给摔断了,五体投地的趴下去……”
林兆长舒一口气,“我还以为你被刷下去了呢。”
江明阳一把起来抓住林兆的领子,恶狠狠“你这个不愁吃穿的小公子懂什么?考上了又怎么样,我当个小官不知道多少年的俸禄能把我家的东西给买回来,我现在的营生大多数都是乡亲们信任我才找我的,这回是丢光了脸,红事白事撑个场面帮人看摊,以后谁还愿意找我!我连进京的钱都没着落呢!哪管以后怎么!。”
林兆一把推他回去,安慰说:“你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升官速度也百年一遇的,总会赚回来的。”
江明阳揉揉右脚,刚才有下落地不稳,差点给崴到,他觉得林兆非常不可思议,“我打着打着就想你肯定是不行了,没想到比我都快。也真是巧,和你比的那几个真没什么杀伤力,你小子运气不错,哪像我差点把另一只脚也跳坏了。”
林兆摸摸鼻子,憨厚的笑道:“都是上天保佑,我运气一向不错。不过那几个和你纠缠这么久被筛下去真可惜。”
“我刺你一句你就非还我两句是不是,看你长得也不是刻薄的面相啊!考官为了面子也会尽量选厉害的上去,最后我俩也分出个胜负,那小子八成也会进的,反正真正决定能不能榜上有名还要是笔试。”他一把把靠枕给林兆扔过去,“一个武科弄的笔试更重要,麻烦死了。”
江明阳这次回去后就好好的修养了起来,天天在屋里抱着书苦读,也不像以前那样上蹿下跳总想着赚钱了。打算临时磨刀,能多记住一点是一点。越是着急时间过得就越快,七日后二人还是结伴而行,和不到三百名的竞争者参加笔试,一人一个小间埋头做文章。
林兆看着问题,蹦出个笑容来。
如若敌军来犯,快如闪电,不见其踪迹,何解?
抛砖引玉围魏救赵欲擒故纵在关门抓贼,几计和一块就能破解。这题不难,实在是想不到会是乡试出的题。
林兆胸有成竹的奋笔疾书,打算写的天花乱坠诚恳无比。他最有把握的就是“纸上谈兵”,比起带兵打仗冲在前面,他还是更适合在后面出谋划策,寻找敌人弱点。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考试有点瞎编了,是瞎编的T。T
八个总督23个省,每省一个巡抚。武状元和文状元的出处正好相反,一个北方多一个南方多,这个也反映了下他们各地的风土人情了。林兆虽然不厉害但是在那地也算能冲出重围了,考试越往后就越注重策略,毕竟选出来是做将军不是小兵,就这样,林哥哥一路上前,然后被江明阳压倒身下吧,哈哈哈!!
一般乡试是秋天 会试第二年春天 咳咳 现在非常时期特殊对待吧,因为我发现我完全迷糊了……而且 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直接比试的,但是我想象不能是射100之箭谁中的多谁就晋级吗……
下一章继续京中~

隋唐之后,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是男性社会的一种性别特权,但“倡优之家,及患废疾,若犯十恶、奸盗之人,不许应试。”明代武职多半由世荫承袭,加上由行伍起家者,武举只是个补充形式,所以,明代武举出人不多。 崇祯年间,只有俩人能舞动大刀(我汗,他们考什么啊!!!)还是清朝武举制度比较完善……分一、二、三场进行。一、二场试了弓马技勇,称为“外场”;三场试策论武经,称“内场”。但是会限定各省的配额,通常人数是文科的一半。
策论:策题出自《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论题只从《论语》、《孟子》中出!!!
(感觉考试好累)


、37死心


林兆姑苏过得逍遥,每日读书聊天的,林家在京中过的却是很烦心。不说为林兆回乡赶考的事,一家人是又焦急又担心,就连林海都偷偷掉了好几根胡子。就说贾宝玉这个呆人,他自从知道黛玉定了亲而他自己也要和个不认识的姑娘定亲闹了好几回。一会吵着不要让林妹妹嫁给别人一会吵着要见那位柳家姑娘一会吵着不娶柳家姑娘,把贾母吵得没法了,就派人来林家要接黛玉过去要和姐妹们玩两天。
陈林氏拒了好几次,可这回贾家是铁了心要接黛玉过去,连王熙凤都派了过来。
王熙凤确实是个聪明人,她来了和陈林氏先夸了林家并黛玉一通,恭喜她找到了好婆家,才缓缓的提起贾母想见见外孙女的意思。陈林氏想了片刻,为了林家的名声,是不能毫无理由的疏远外家的,前段时间以黛玉要准备小定拒绝了很多次,王熙凤都来了是不好在拒绝了。
她缓缓的说:“玉儿最近正在和嬷嬷学规矩,毕竟是大姑娘了。一会咱们去看看她学的怎么样了,最主要的是看看嬷嬷放不放人。”
王熙凤见有希望也松了口气,家里宝玉闹得要命,这回要是在没把黛玉接去,恐怕他就自己出门来了。上回高嬷嬷去贾家的时候她有事情回了王家,虽然听过她的威名,到底没亲眼见过,也不是很发憷,就昂首挺胸的跟在陈林氏后面找黛玉去了。
她见过黛玉几面,看起来虽然听伶俐能说的,但却是个善良的姑娘,好好说说贾母思念她思念她母亲,必定是会跟自己回去的。
黛玉的确是很善良,听王熙凤唱做俱佳的说贾母多么多么想她,还有几个姐妹起了诗社,就差她一个人没去,拿帕子就抹了抹眼泪,“二嫂子,我也想外祖母姐妹们,可你也是知道的,最近哥哥回乡赶考,弟弟还小,家里很多事姑姑一个人忙不过来我怎么能去外祖母家常住呢。”
王熙凤看她松口,生怕陈林氏插一嘴黛玉就不去了,黛玉话音一落她就接上,“林妹妹原来是担心这个,陈夫人在家里能出什么乱子!咱们两家坐车也走不了多一会的,要是想回家随时回来都成。”
陈琳氏见状,也站在一边的高嬷嬷使个眼色,高嬷嬷心领神会,“琏二奶奶,姑娘这几日正学着管家,恐怕是不好长时间不练的,她现在刚在家里起了个头,可是不能断的。”
王熙凤就算是在自大,也不敢说出让黛玉去贾家管家的话来,要是那样不说王夫人,就算贾母也饶不了她。她心中一咬牙一跺脚,笑道:“老祖宗想妹妹想的仅,就算是一天也想让妹妹去的,好妹妹你就当帮帮嫂子,和嫂子去玩玩吧。”
陈林氏见状笑着对黛玉说:“玉儿你今天就不要忙那些事了,放松放松和你二嫂子去玩玩。高嬷嬷也同意的。”
黛玉回头看高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