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红楼]林家兆年 >

第17章

[红楼]林家兆年-第17章

小说: [红楼]林家兆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敲定了,圣旨已经发了下去,估计一会就能贴满全城。
这皇上登基三年,朝堂上老臣新臣也算泾渭明了,气象一新了。
事到如今,林海也不说让林兆去考圣贤书的话了,这个儿子不在他眼前的这几年长大了不少,虽然是完全不符合他的心意,但也算吾家有儿初长成了。老侯爷把林兆教导的极好,待人守礼,也不乱交朋友,不随便胡闹,没染上纨绔气息。
除了对贾家太不耐烦了,谁都夸真是个温润如玉的小公子。
林海说道:“这次武举,你要参加就参加,要是定了明年开春就送你回姑苏,童式乡式都过了。”
林兆连忙点头,正要来两句一定没问题、定不辱命之类的,听林海又说:“这武举好些年没开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下次。我林海的儿子绝对不会托关系站到朝堂之上的。这回要是考不上,你以后要是还想走那条路,就自己想办法吧。”林兆觉得他的压力还是挺大的,据老侯爷说估计人会很多,他的优势就是在于老侯爷亲自教导的策论,绝对是名师中的名师。但是那要最后才考,万一武力值不够被刷下来林海不管他了,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但是林兆只能拍拍胸脯,“儿子也不是那种要靠关系走上去的人,请父亲放心。我定给父亲夺个状元回来。”
林海摆摆手,“你能平安就好了,刀枪无眼的,别让你姑姑弟弟妹妹担心。陪陈憙玩去吧,我这还一堆事呢!”
陈憙来了林家就像是鸟儿回了森林,没人时不时逗逗他,喜欢看他一惊一乍的,欢快了不少。这会儿正林兆抬杠,一转眼就逗林翟去了。陈林氏还宠他,弄得林翟连忙躲到黛玉那去。林兆和他一块住了好些年,有好几个法子制他,一幅古画扔过去就能安生好几个时辰。
就这样热热闹闹的林兆的生辰还是到了,因为陈憙的强烈要求,还是没有请水霖过来。秦德明李梓几个要不送自己做的诗要不送自己画的画。一帮人在屋里里看着梅花刷着火锅说说话好是快活。
这时候时间总是过的快,转眼就到天黑了,几个孩子陈林氏命人妥妥的送回来家,林家几个人开开心心的吃了顿晚饭,一睁眼就是明天了。
腊月甘三,过着今天马上就要到明年了。文科武科都要举办,上皇老臣又年长了一岁,大皇子年满二十皇子也到了十八,注定不会在安分了。
肯定是忙碌的一年。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快递把我快件又给退回去了 气死我了!!!
林哥哥年纪小的我觉得他高中那绝对是我的金手指!!不过有陈老侯爷在,金手指就变成银手指了。
应武举的考生,由各地举送,然后由兵部考试,考试项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到明清时代,和文科一样分童试(明代无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进行,被录用者授予武生、武举、武进士等称号。不过,人们并不重视武举,历代多有荒废。1898年,有人奏请武科考试改用枪炮,却被兵部否决。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后,清王朝统治者不得不承认:武科“所习硬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下令“永远停止”。
唐代的武举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此外对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宋代时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问孙吴兵法等。到了明朝时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不能参考武试。初期的笔试考三题,试策两题,另一题论考四书。后来四书的题目改为默写武经。武试则最少要求骑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至清朝时,改为先试马步射,马射二回六矢,中三为合。步射九矢中五为合。之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笔试。
咳咳 唐朝武举选出来的都是美男子啊 以后就不行了!!!!!
这里面借鉴的是清朝的制度,虽然和前边有点混搭,咱们最熟悉的就是那个了。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分一、二、三甲。考试分3场进行;第一、二场考“射”、“御”两种技能,“射”即射箭,“御”即驾车、骑马,统称为“外场”;第三场考武经,即考文,相当于文化考试,称为“内场”。第一场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第二场的考试。


、33江明阳


老侯爷每日给林兆出些常见的题,让他写出几篇文章来。林兆这个小身板让他练上几年也练不成高手,幸好一开始只是考箭能不能射中马会不会骑的,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林兆把宝压在策略上,还能有个一飞冲天的可能。
就这样到了开春,林兆挥泪别了父亲姑姑弟妹老侯爷和朋友,上了回乡的车,准备参加童试。他一路走过来天气渐渐温暖,林兆看着树叶绿了花也打了骨朵儿,觉得自己前途一片欣欣向荣,乐呵呵的也不觉得长途跋涉累了。
两江总督治下的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是江南鱼米之乡,繁华至极的,特别是江苏省,因总督在这办事,感觉要比别地更繁闹上几分。林兆他来的还不早,现在客栈都只剩下通铺了。他特别庆幸林海先在这先让人把祖宅给收拾了一番,不然林家本家离城里骑马都要走上一天,要是真住那一天天的光赶路了。一年的时间,从最底下选出个武状元,还是太赶了些。这个姑苏城里的客栈,除了往年都有的各种商人,来探亲的人,剩下几乎都是赶考的,文科武科,满城的书卷气。
林兆把行李放在屋里,伸了伸懒腰就带着核桃松子出去转转,买点土产,家里的管家林伯不放心,非要林兆在带个本地的小厮去,林兆随便指了个很机灵名唤三宝的就懒洋洋的出门去了。
他车了大半月的车早把骨头做僵了,就想运动运动。这江南好风光的,还是先看看在想之后的事吧!他看着街边卖的小东西,觉得新奇的就去杀价一番准备给京里的人带回去。买了一大堆如小竹篮泥娃娃簪子步摇笔墨字画的,一家家走过去,也不嫌累。
他一直低头倚着边走着,就看到眼前的摊子上有一幅画着寒山寺的图,那画和别的画不同,十分的形似,就像他记忆深处的照片,和这时候画画注重神韵并不同。林兆想着,这画带回去给黛玉几个看看也算是知道寒山寺什么样了,就听头顶传来店家的声音,“这位小哥,可是要买这幅画?”林兆听他声音十分年轻,抬头一看,就见那是个让人一瞧就心生好感的年轻人,俊朗非常,笑的见牙不见眼。
那个年轻人把那幅寒山寺图递给林兆,笑的暖心,“这幅是我画的,没什么名气更没个意境的,别人看都不看,难得有人喜欢,你给我个馒头钱就拿走吧!”
“这可不成,怎么也能值顿烧鸡。”
年轻人哈哈大笑,把画一卷就扔到林兆怀里,“好,就一顿烧鸡。”
林兆很久没遇到这样痛快的人了,他也高兴,“那就麻烦兄台了,再给我一幅姑苏名景的,两顿烧鸡怎么样?。”
年轻人翻了翻又找出一幅来,递给林兆。就把摊子收拾了一下,“来来来,这附近有家烧鸡特好吃,要劳烦小兄弟付画钱了。”林兆看着明显还是做生意样的摊子,犹豫道:“这摊子?”
“我替东街阿伯看的,他也要回来了,走吧走吧,饿死我了。”说完也不等林兆反应过来,就拉着他走了。
那家烧鸡店果真离得不远,看起来就十分好吃,光排队等着的人就有二三十个。林兆有些打退堂鼓,闻着香味吃不到还不如不吃!
那个年轻人却不答应,他说:“他家的烧鸡等上一个时辰都是值得,麻烦你身后的小兄弟替咱俩排着,我带你去另一家买点米酒,甜甜糯糯的一点也不醉人。”
林兆于是就又被年轻人拉跑了,这年轻人风风火火的,像阵风就过去了,留下核桃几个沮丧的脸,完了,他们把大爷给丢了!
卖米酒的铺子七拐八拐的,穿过好几个小巷子终于到了一个小门小院的民宅,还没进去就闻到了满满的酒香。
院子里有个老人家正在装酒,年轻人看到了连忙过去帮忙。老人家笑到:“江哥儿又来买酒啊,你在这样几天来一回我可不卖你了,年纪轻轻的天天喝酒。”
年轻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挠了瑙头一把抓过林兆,“杜伯,今天我认识了个朋友,可不是我自己喝。再说你家的米酒和水似的,还不卖我烈酒,我天天喝还是想喝。”
杜伯笑眯眯的问他,“干嘛不去别家买?”
“哎呀,杜伯,你明知道喝过你家的那还想喝别人家的!今天我好不容易交到个知己,你可一定要给我!”
杜伯一边摇头叹气一边取了个竹筒盛满酒,盖好了不给年轻人,却交到了林兆手上。
“你可看着他点,喝一点就好,剩下你要是喜欢就拿回去自己喝不喜欢就倒了,可千万不能落在他手里!”
林兆愣愣的,不知道怎么接话。但是年轻人跺跺脚表情扭曲的说了声“谢谢杜伯”就又拉着林兆跑了。
他们这一路左转右转的,回到烤鸡店果然松子几个已经等到了坐,看到他俩回来,忙起身道:“大爷回来了,我们已经叫好了烤鸡,马上就好了。”林兆闻着香味觉得越来越饿了,他对松子几个说:“你们几个买几只回去给林伯林婶他们尝尝,把这些东西拿回去歇歇吧。”松子不允,林兆一瞪眼,“叫你们来就是帮着拿东西带路的,现在没什么要拿的了,听我的话回去吧。”松子几个也了解林兆个性,又要了几只烤鸡,欢天喜地的走了。
年轻人拿了杯子给俩人倒了酒,一人一只烧鸡一个烧饼就开吃起来。烧鸡外焦里嫩,入口即化,烧饼考的酥酥的,撒了喷香的芝麻,最妙的是米酒,里面还飘着几瓣桂花,入口香甜,真的不醉人。
俩人都吃的满嘴流油,一点形象都没了。末了林兆取出帕子仔细擦了嘴,笑到,“兄台介绍的店真是好吃。”
年轻人又倒了杯米酒,一口喝进去满足的说,“那是,这姑苏城里要找什么问我就成,上到衙门扑快下到杂耍艺人我全都认识。”
林兆笑到,“小弟姓林单名一个兆字,祖籍姑苏人士,现住在京城,这回回乡是为了赶考。”年轻人哈哈大笑,“我姓江上明下阳,就是这的人,也是要今年考试的。”江明阳停顿了一会继续说道:“我家住在西塘里第四栋,有事没事来找我就好了。”
林兆拍掌咧嘴笑了会,笑的江明阳莫名其妙,他才说:“真是巧了,我家住在西塘里第五栋。原来是邻居啊!”
俩人又聊了了会,越来越觉得投缘,把烧鸡吃完了就相携回家去了。因二人都要备考,所以也不秉烛夜话,各回各家温书休息去了。
林兆回了林府,那宅子颇大,本是林家祖上封侯时赏的宅子,现在一些院子给封了起来,林兆也不爱往后去就让大家全在前院住着。他换好了衣裳问管家吃的好不好,这管家夫妇他小时候见过一次,他们家是跟着林家祖上那位侯爷出生入死过的,林兆听陈林氏的话对他俩也很是尊重。
管家连声说好,林兆考虑着,决定和他们打听下隔壁江明阳的事。刚问了一句就发现二人都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在想什么,半天诺诺的不说话。到是三宝一跺脚狠狠心,挺年轻的一张脸被他皱成了菊花,“他们家和咱们林府多少年的邻居了,干爹干妈还很喜欢他,这话他们还真不好说,还是我说吧。那位江大爷本来六七岁的时候和父母去边关上任,那年正好西夏经常来犯,他父亲还没做上几天官就被西夏杀死了,连母亲下人都死的干干净净。只有他一个人碰上个大侠给救了回来。这江老先生那经得住独子身死之痛,也一口气没上来去了。这江家就剩他一个人也散了。”

林兆感慨,“也是命运多舛了,这样开朗真是不容易。”
三宝为难道:“要是只这样干爹就说了,因咱们两家是邻居才知道些的,那位江大爷拜了当年救他的江湖人为师,他们俩……他们俩不太干净,有好几次我们都看见俩人拉拉扯扯的!”
林兆皱眉,他不会在意这俩人相爱是什么身份,就算这俩人是师徒,这前还有杨过小龙女呢!可是别的人一定不是这么想,他训斥阿宝道:“这话可不能随便说,江公子那样的人物可不能被这些流言蜚语给毁了。”
林婶连忙保证,“我们也心疼那孩子还经常给他送些吃的,看到这个哪能和别人乱说?倒是大爷,大爷您和他结交,总归……总归是不好的。”
林兆听她说的艰难,也明白她的心意,这二老没个孩子收养了好几个孤儿,怜惜江明阳是一定的。想到这他不在乎的和几人说,“我交朋友看的是心意,难得这么投缘,哪有断了的理儿。林伯林婶也不用担心,晚上给我做点家常菜,想吃很久了。”
林婶忙笑呵呵的点头,一叠声的应了就去忙活了。
作者有话要说:实在是弄不明白江南那的地理嗷嗷嗷 不愧是高中地理合格线挣扎的废柴 就是一个地理我毅然的投入了理科的怀抱!!!
江明阳是我一开始就想出来的莱维一样的男二号(花痴)
今天买鲜花饼竟然还有菊花馅的 好……且……丧
呜呜 我能很无耻的求评论吗(tot)~~


、34童试


林兆晚上温了回书就早早的睡了。第二日起来练习了一会看天色已经大亮就拿着林婶做好的早饭,砰砰砰的敲隔壁的门。
他敲了好一会才出来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揉着眼睛打开了门,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睁开的,迷迷糊糊的说道:“谁啊,大早晨的来敲门。”
林兆笑嘻嘻的说:“我是隔壁林家新住进来的,昨日和你们主人一见如故,今个特地来拜见。”他把食盒放到小男孩怀里:“早饭我都准备好了。”
小男孩显然不相信他,就要把门关上。林兆连忙要挤进去就听见门里传来个懒洋洋迷糊糊的声音:“小饮,是谁来了啊?”
林兆听到这声音,知道是江明阳也起来了,连忙叫道:“江兄江兄,是我。”小饮见二人还真是认识,也就开门把林兆给放了进来。
江明阳穿着中衣披个长衫,懒洋洋靠在院子里的葡萄架子打哈欠,见到了林兆埋怨的说:“你这么早来干吗,鸡刚打过鸣的。”
“鸡打鸣都过去好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