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宠星 >

第13章

宠星-第13章

小说: 宠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婶把前几天别人送过来的嫩笋剁碎了,放上少量的肉末和馅儿,擀了一张宽大的面皮,然后叠起来错刀切成梯形,拿了几根筷子搬到外屋来。

“来来,元宝你看着夏末别让他伸手儿,继秋跟我包馄饨来。”

馄饨的皮是梯形的,用筷子沾上馅料抹在宽度比较小的那一端,然后将整张皮向下卷起,一直卷到馅料被包裹进皮里,然后用双手各捏一端,向中间一拧,再把面捏上,就包好了。馄饨不像饺子,馄饨不在乎是否会露馅儿,有那么一点露馅也不要紧,煮出来的汤更好喝呢。

苏继秋跟刘婶讲着这几天山里的工程,刘婶跟苏继秋说夏末怎么怎么听话,抱着夏末有些累的元宝把孩子放进小车里,元宝居然扒着车的栏杆自己颤巍巍的立了起来。元宝紧张了几次,看到孩子只是扒着能站住,也爬不出来,就把小车子挪到桌子旁边,然后元宝自己也拿了根筷子,像模像样的包起了馄饨——其实他能把馅儿放进面里裹起来已经不错了。

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围着一桌的面皮和馅料,细碎的聊天声,孩子咿呀呀的吵闹声,平凡的像是滴进汤碗里的一滴香油,圆润而醇厚地清晰存在着。

刘婶仔细看了看简直就是在搞破坏的元宝:“这孩子,这么长时间了,连筷子都用不好。”

苏继秋笑了笑:“这比以前好多了呢。刚开始的时候一手拿一根,饿极了直接上手抓,勺子倒是用的挺利索。”

“会用手抓就行,知道吃东西呢!”刘婶逗他:“哎对了,你们咋拿回来一筐的石头?”

“元宝从山里抠的,非要带回来,谁知道是干啥的,他喜欢就拿着吧,可够沉的。”苏继秋手里的馄饨包的飞快:“小孩儿都喜欢玩石头。”

刘婶点点头:“你这一个人,养俩孩子,可够累的,以后有事就把夏末给我送过去,没事儿的,啊。”

“行啊,以后让夏末叫您奶奶。”

“得,我儿子还没娶媳妇儿呢,我先来了个大孙子!”

“哈哈哈……”

差不多三天以后,山里施工的人都陆续回到了村子里。干活的村民一个个弄得是灰头土脸的,就剩下眼睛是亮的了。好不容易下山的村民都急匆匆的赶回家,换衣服,吃饭,睡大觉,下山的头几天,全都是在家里卧着好好休息,干这活儿可比下地累多了。

隔了几天,大家伙儿都休息的差不多了以后,施工队的人也差不多该走了。梁栋国给每一个去山里搬石头的村民一沓红红的纸币,每个人20张。村里人有好多根本没见过纸币,或者没见过这么大面额的,还一给就给了每个人20张,都有些不敢要。梁栋国说这笔钱,即使大家不去山里帮忙,也是政府发下来的救济款,让村民们好好的留着,以后路修好了,出了大山,这笔钱能有很大的用处。

施工队在第二天一早准备往回走。村民们都把自己家里提前准备好的土特产一波一波的给他们送过来,堆了满车。梁栋国握了握村长的手:“老村长,以后路通了,您要记得过来找我啊,咱们再好好喝一杯。”

村长叹口气:“就你那酒量,算了吧。”

梁栋国显然是被打击习惯了,又笑盈盈的冲大家喊:“乡亲们都回去吧!这隧道马上就能修好,等修好了以后啊,不要忘了政府的劳苦用心啊!”

周泉锤了苏继秋一下子:“以后出山了记得来找我,哥要是能帮到你,肯定管!”

苏继秋还是不太习惯这个比自己看起来小多了的“大哥”,“行,到时候你可别不认。”

“哈哈哈!哪儿能啊!来,这个给你,是我的电话号码,以后出去了有事儿找我,就打这个号!我走了啊!”周泉塞给了苏继秋一个小卡片,挥了挥手上了车,苏继秋把卡片随便揣在兜里,目送着施工队离开了。

村民们站在村口好一阵,一直等到人都走的看不见了,才陆续回了村。继续等待,也许十天后,也许百天后,反正总有一天,这些人应该会再回来。即使不回来,自己也应该能出去了。外边的世界有多精彩,自己先踏踏实实种地过日子比较靠谱。

苏继秋加上元宝,两人总共拿了40张红彤彤的纸票子。苏继秋抚摸着这些质地跟普通纸片不一样,还稍微发硬的纸张,上边有细致的图案。不知道这个纸币究竟有什么用途,但是光从做工来看,对于长期生活在村子里的他来说,简直就是工艺品一般了。苏继秋裹上厚厚的几层布,把这40张红纸仔仔细细的收了起来。

第四十六章 日常 (3023字)

苏夏末果然如刘婶说的一样,很快就要学会走路了。

苏继秋虽然听了刘婶对于孩子刚刚学习走路的时候,究竟有多累这件事情有所耳闻,但是毕竟没有亲自经历过。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真正经历起来,果然还是要比听说的更甚许多。

一开始苏夏末只是能站在车子里,自己扶着车边的小栏慢慢挪动。车子因为能摇晃,所以孩子经常走几步就摔倒在车子里。后来小孩有点生气了,非吵着闹着要出来,于是元宝就把他抱出来放在床上。

床是软的,并不适合让孩子学走路。苏继秋白天要下地里忙活,有时候还要出门给村民看看诊,好在元宝现在带孩子还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就是辛苦元宝要一直弯着腰,让小孩伸着小短腿踩着地慢慢学习挪步子。经常半天下来把元宝累的直不起来腰,晚上睡觉都躺不平。

苏继秋一有空,就跟元宝接替着来。孩子这个时候是人生中刚刚知道自己会走路的时候,迫切的想要迈着自己的小短腿走遍屋子的每个角落,大人舍不得他摔着,一直扶着他,结果就导致他走起路来没轻没重,因为他知道他要摔倒的时候,肯定有人会扶着他。

腿脚吃力的地方差不多稳当了以后,苏继秋想了个办法。把家里没用的枕巾卷起来套在孩子胸上,然后在后边跟溜小狗一样拽着孩子。平时孩子走路,后边就跟着一个大人跟着走,手上的枕巾不吃劲儿,松散的。孩子要摔就赶紧拽住枕巾,免得孩子扑在地上。

这个方法终于解放了两个人的腰,虽然还是每天跟着夏末后边走来走去,不得消停,但是终于可以直立着走了,不用再弯腰了。想两个一八几的大小伙子,每天都要弯着腰扶着孩子走路,一弯就是整半天,这是受多大的罪啊。

小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他会走路了,就一直想走。整个白天都要迈着还发软的小腿儿在屋里来回来去的转悠,外屋搁在房间中间的圆桌子就让苏夏末给绕了不知多少遍了,也不明白这孩子为啥不累,跟着他走的大人都累的要吐血了,小孩子还很开心的用手摸着任何一处可以亲自抚摸的地方。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话说的太对了。苏继秋跟元宝,在苏夏末学习走路的这段时间,每天根本没空坐下来休息。偶尔来帮忙的刘婶来了,也是三个人一起忙活,简直是有多少人,就能用上多少人。

这天,刘婶遛着孩子转磨的时候,突然跟苏继秋说:“继秋,这孩子走道儿,咋这么没轻没重呢?”

苏继秋正在处理打猎的人送过来的野猪的胸脯肉:“没准是刚学走路没准劲儿呢?”

刘婶没答话,继续遛了孩子一阵,突然问他:“夏末是不是从来没摔过?”

苏继秋从厨房里喊:“哪儿敢摔着孩子啊!元宝有时候都怕他走累了,走一会儿要抱一会儿呢。”

刘婶子翻了个白眼:“继秋哇,孩子不摔不会走啊!你老这么护着他拉着他,他就总以为走路就是横冲直撞,没轻没重的,反正也摔不着碰不着的。你不撒手,孩子就永远不会走!”

苏继秋苦笑了一下。道理他都懂,问题是那个当父母的估计都不忍心就这么让孩子摔会走路。没摔过的孩子不会走,这句话说的太对了。不过是时候狠狠心放开手了。

野猪肉比较柴,苏继秋将野猪肉片的一部分片成非常非常薄的肉脯,然后抹上香料和蜂蜜,风干晒透,以后可以当零食吃。

让小孩真正学会走路的事情被提上了日程,第二天开始,苏继秋就严严实实的盯着元宝,不让他拽着夏末走。一开始元宝说什么也不乐意,执拗的想护着崽子,苏继秋跟他也讲不清楚,元宝这次还格外的执拗。苏继秋仔仔细细的跟他掰吃了好久,元宝才有点赌气的退居二线,看着苏继秋怎么遛孩子。

苏夏末走路的时候发现一直拴着自己的枕巾不见了——咦!真好!我走多快都没人管了!

“走!”偶尔能蹦出一两个字的小娃一边给自己打气的喊着,一边伸出小腿向前飞快的迈出去。那速度快的,真正是没学会走就想跑。

家里没多少东西,孩子刚走出的几步都是踩在平地上,速度虽然快了点但是还能稳当住。眼瞅着前边有个椅子挡路了,夏末也想自己刹住闸,但是平时横冲直撞的习惯了,力度控制不好,整个小人就“呦呦”的向前扑了出去。

元宝跟苏继秋本来都是在后边伸着手护着的,孩子跌的太快,苏继秋赶紧伸手把孩子的头护住了。小孩子身子软,本来也就没磕到,但是人生中第一次经历跌跤的孩子,足足被吓了一跳,哇哇的哭了。

可把元宝心疼坏了,赶紧顶开了苏继秋把夏末抱了起来,嘴里还“哦哦”的哄着。苏继秋嘴皮子都磨薄了也没再把孩子抢回来,晚上一直到睡觉元宝都屁股朝着他。

接下来几天元宝护的紧,简直都不让孩子下地了,这下子倒起了反效果。夏末简直是想赶紧从母鸡屁股下边钻出来的小鸡仔一样,每天都伸着胳膊想让苏继秋抱他下地。元宝护了几天以后大概是深深地被儿子的反叛精神打击到了,最后终于撒开了手,然后自己又赌气跑到门口陪着狗坐着了。

苏继秋心里深深叹了口气,不过大孩子的事情暂时没空管,孩子几天没下地的话是真的会把走路这件事情忘记的。整个白天苏继秋就跟着儿子屁股后头保驾护航。一开始夏末真是走几步就摔,摔了就大哭,甚至有点害怕走路了。但是到了大概晚上的时候,终于能把步子迈的稳当许多,而且即使摔倒了也不至于大哭了。

才短短一天就有比较可观的进步,苏继秋十分满意。小孩子走了一天,又饿又困,苏继秋把孩子放进小车子里,然后上院子里找大孩子去。

要么说傻子一根筋——元宝今天除了吃饭和偶尔进屋看看孩子的举动以外,对于苏继秋,简直是一点好都没示,好像夏末“背叛”他都是因为苏继秋一样。

这个时候元宝正蹲在鸡窝旁边掏鸡蛋。现在家里喂鸡喂狗,掏鸡蛋这样的小活都是元宝做,不能让他做一些烧火,做饭之类复杂的工作,他根本不会,但是还总是闲不住。

苏继秋走过去蹲在元宝旁边,故意往他身边贴了贴:“宝宝,还生气?”

元宝翻眼看了看他:“哼!”

苏继秋“嘿嘿”一笑,用脑袋轻轻撞了撞元宝的脑袋:“儿子今天走得不错,过了今天肯定就不用大人跟着了,到时候咱俩就解放啦。”

元宝嘟着嘴在地上码着刚刚掏出来的鸡蛋,还是热乎的。

苏继秋歪歪脑袋,偷偷在元宝耳朵根的地方亲了一下,痒的元宝缩了缩右边的肩膀,但是没推开他。

变本加厉的某人果断选择得寸进尺,伸手扣住元宝另外一边的肩膀,结结实实的把元宝亲了个透,亲的元宝小嘴唇红艳艳的,脸都红扑扑的了。

元宝有点恼,扬了扬手里的鸡蛋。苏继秋知道其实破孩子已经不赌气了,耳朵根都红了骗谁呢?登徒子一样的伸手在元宝身上来来回回的摸了个遍:“恩,不错,肉都长回来了,再过几天就能宰了吃啦!”

元宝把鸡蛋放下,伸手在他锁骨处拧了好几下,苏继秋就乐呵呵的也不躲开。果然还是这样的人好哄啊,老叔他们都跟苏继秋说过,女人生气起来可不好哄啊,好几天不搭理他们。

扶着元宝的腰把他拉起来,额头抵着额头腻歪了好一会,才拍拍元宝屁股上的土,然后嘱咐元宝好好看着夏末,去厨房做饭。

天气越来越暖,可以吃的蔬菜也越来越多。苏继秋尽量变着花样给家人做饭,偶尔也会挖空心思创新一道点心类型的菜品。

山药这个东西家里种了很多。山药即可以入药,又可以当普通的菜吃,所以村里人一般都很喜欢种。苏继秋今天用锅把山药蒸熟以后,用勺子将山药碾碎,然后和上蜂蜜。接下来就是自己这几天折腾出来的重头戏——山楂酱。

第四十七章 去河边 (3566字)

苏继秋前阵子就托人从山里摘了好几筐的山楂。小孩子都喜欢吃酸酸甜甜的东西,可是儿子还没长好牙,而且山楂里边有籽,孩子自己吃的时候也不会抠,所以苏继秋就把山楂放在锅里煮烂了,然后细心地将籽都挑了出来。煮烂的山楂在放入大量的糖继续煮,一直煮到整锅山楂都呈现软烂粘稠的状态。

这是最简单的加工,问题就是村里没有冰箱这种东西,不是很容易保存,所以苏继秋只能少做一点,尽量做一顿吃一顿。做好山楂酱那几天真是吃啥都就着。

往山药里边倒进山楂酱,然后再充分的一搅合,真是一道健康又美味的甜品,小孩子吃这个也爱吃,也有营养。每天换着法的给儿子补充营养,他这个当爹的可真是想尽了办法。

晚饭吃的是胡饼。玉米面在锅里抹平,上边放上馅儿,省事还很快,吃起来的时候下边是酥脆的,上边有热腾腾厚厚的馅儿。元宝和苏继秋手拿着掰好的胡饼咬着,然后把馅和靠近馅的那层软软的玉米面喂给夏末吃。不过夏末的心思已经完全被那碗山楂山药给吸引了,正经饭都没吃几口。

中午剩下的稀饭晚上好歹热了热,两个大人一人喝了一碗。

晚上元宝抱着孩子坐在床上,苏继秋一边给夏末缝着小鞋子一边教两个人说话——还真的就是教两个人说话,大的小的一起教。苏夏末明显学的比较快,而且也肯张开嘴来说,元宝更多的时候就是笑着看儿子瞎贫,自己并不多说话。不过元宝比以前强很多,虽然语言还没有多么丰富,但是听得懂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小孩子长得飞快,前几天刚纳的鞋底子,这几天感觉又小了。苏继秋只好把之前的小鞋子拆开,然后缝一个更大一些的。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