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红楼之凡人贾环 >

第42章

红楼之凡人贾环-第42章

小说: 红楼之凡人贾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禩帮忙解围道:“之前看你不是很大方的吗,怎么突然就贪起财来了?”
贾环无奈道:“我有什么法子,家里公的私的欠了几十万的外债,我爹那性子,说好听是直,说不好听是傻,欠条上全都写着他的大名……不是我小看我爹,指望他啊,一百年都还不清……谁让他是我爹呢?”
他口气中对贾政并不算恭敬,但是康熙偏偏突然对贾政生出强烈的不满来:这个家伙怎么就那么好命!
胤禩道:“贾大人并未袭爵,你亦非贾大人的长子,怎么也轮不到你吧?“
贾环耸耸肩,叹道:“谁让我爹有个靠不住的哥哥呢?谁让我也有个靠不住的哥哥呢?”
康熙摇头失笑,道:“你就是从这十顷地里种出银子来,也挣不了几十万两。”
“不要小看我!”贾环抱怨一声,忽然又皱眉道:“不过我就算真的从这地里种出金子来,恐怕对老爷子也没什么作用。”
康熙道:“那是自然,我要的是粮食,可不是金子。”
贾环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就算我再会种地,又有什么用呢?哪怕我一亩地能种出一万斤粮食来,又能养活几个人?”
康熙微微皱眉。
贾环道:“这些年,老爷子应该也找到不少会种地的人,他们能在一样的土地上种出多一成两成甚至更多的粮食出来,可是于民生又有何用……”
康熙眉头皱的更紧。
胤禩打断道:“环儿慎言,你只需找到最好的法子,种出最多的粮食,至于其他,自然有人会去做……”
康熙抬手示意,对贾环道:“我知道环儿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你继续说。”
贾环道:“我知道八哥的意思,找到最好的法子,然后让地方官去推广……但是恕我直言,第一,这世上没有最好的法子,只有更好的法子,第二,让地方官去教百姓如何种地,我总认为这是很傻的事。”
看康熙和胤禩的眉头都结成一团,贾环继续道:“天下的官员,不管是清官还是贪官,不管是鞠躬尽瘁的还是尸位素餐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不会种地,他们前半生用来谋取官位,后半生用来做官,他们都是从来没有种过地的人……这天下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让外行去指导内行,每个地方的土质和气候都不相同,如果让这些从来没用种过地的人去强硬的指挥农民,种什么、怎么种、何时下种、何时捉虫……这将是一个灾难……”
从来没有人敢当着康熙的面这样说话,然而并没有人去在意他的无礼,康熙和胤禩有些失神的看着贾环,这个精致的孩子,一张粉妆玉琢的小脸埋在毛茸茸的领子里,更加显得稚嫩娇憨,分明就是一个备受娇宠不解世事的小孩儿,但是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忽然就变了,变的如同战场上挥斥方遒的无敌将军,酒樽前挥毫泼墨的绝代诗人,整个像是会发光一样,耀眼的让人无法逼视,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眼前这个孩子,居然如此美丽。
康熙手指缓慢敲打着桌面,沉吟道:“你的意思,我懂,但是你有更好的法子吗?把这些东西写成书发行天下将是更蠢的事情,因为种地的人都不识字,而识字的人都不必再种地。”
贾环的眼睛闪闪发光,道:“老爷子还记得我说过的如何学会识天象的吗?”
康熙沉吟道:“……东虹日头,西虹雨?”
贾环点头道:“百姓不识字,很多经验只能口口相传,而这些就是流传的最广最久的东西……也是百姓最信服的东西,只可惜他们每个人都只知道其中极少的一部分。”
他指着身后满满的一面降氖椋溃骸奥笠窖浚艘交ǎ淮缏蟛慌鲁咚呗蟮麓缢傩兆蠲蚊乱郧蟮亩鳎荚谡饫铩裁床蝗盟侵溃俊
“你是说?”
贾环道:“是俗语的,对的好的挑出来,是经验的,找秀才编成俗语……按物种、按节气,编撰成册……那些官员,不会种地,但是到季节的时候,找几个人教会孩子唱几首相应的儿歌总是会的……比如现如今正要春耕,若满大街的孩子都唱着:‘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总会有人信的,第一次一个人信,若吃了甜头,下一次就会有一百个人信……”
康熙沉吟片刻,道:“老八,你认为呢?”
胤禩道:“环儿的主意虽然孩子气的一点,但是,值得一试。”
康熙点头道:“的确值得一试,环儿的主意的确很好,不用费什么钱物,也不必扰民……倒颇有润物细无声之姿。”
贾环被夸的羞涩一笑,顿时孩子气尽显,他们所熟悉的贾环似乎又回来了。
胤禩笑道:“最重要的是,阿玛多年的心血,终于可以看见成效了!”
康熙颇有所感的看着那慢慢一架的书,多年的心血啊,他如何不想早日普及天下,怕的无非就是扰民二字罢了,贾环的这个近乎儿戏的主意,让他终于有机会得偿所愿,心中的激动和喜悦,甚至更甚于贾环造出酒精之时。
牵了贾环的手,伸手抚摸他的头,道:“环儿,你……很好。”
感觉到康熙情绪的波动,贾环嘻嘻笑道:“老爷子不用谢我,您只要让人早点把这些书整理出来我就满足了……那些东西又多又杂又乱……我要看到什么时候去啊!”
康熙顿时又好气又好笑,心中那点感动烟消云散,道:“敢情你出这个主意就是为了方便你看书啊!”
贾环这才收敛了笑容,低声道:“这些书又多又杂又乱,我连看看都觉得累,可是老爷子却每一条都认真看了,想了,甚至试了……所以,不应该让它们就这样放在这里……这样是不对的!”
他的表达并不明确,可是康熙却清楚的听出他声音中隐隐的心疼,一颗千锤百炼的心莫名的就软了下来:“环儿?”
“嗯?”
“你叫我一声阿玛可好?”
贾环眨眨眼道:“为什么?”
“你叫我一声阿玛,我一辈子都不许人欺负你。”
贾环道:“你有那么多儿子叫你阿玛还不够吗?”
“那么多个儿子,没有一个有环儿贴心啊!”康熙叹息,他儿子是很多,他儿子也很能干,可惜都太能干、太有主意了些……或许是他一惯太过强硬,那些儿子,敬他、爱他、惧他……却从来没有谁会向眼前的这个少年一般去心疼他。而这个纯净少年那种晚辈对于长辈发自于内心的隐隐心疼,亦让他生不出任何恶感。
贾环眨眨眼道:“会吗?可是我爹他从来不这样想,他觉得我比二哥还让他头疼呢!”
康熙摇头失笑,就在他以为这个孩子又一次拒绝了自己时,却听见贾环清清脆脆的声音,道:“阿玛也会给我见面礼吗?”
借着东扯西拉,贾环想的很清楚了,眼前这个人不是可以一再拒绝的人,而且那句承诺对他的**实在太大……至于元春,反正康熙都不在乎,管她呢!相对于连面都没见过一次的姐姐,他还是对康熙的感情更深――他才不会承认是因为元春赐节礼的时候单单漏了他一个而心存芥蒂呢!
虽然一声阿玛出口,但是贾环绝不会认为自己就成了爱新觉罗家的皇子,一是认他为义子的仍然是老爷子,而不是康熙,二则皇家认个格格容易,要想光明正大认个义子,尤其是汉人义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声阿玛,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可罢了。但不得不承认,康熙在心底的这种认可,已经是最大的好处了——
作者有话要说:不是伪更啊,尾巴上又加了一小段而已。


、59、第 59 章

59、第59章
康熙先是微微一愣;继而露出笑容,这个孩子;他是真心稀罕;他阅人无数;早看出这孩子看上去似乎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实则清冷的近乎无情,但若是一旦有人能走进他心里;却又会毫无保留赤诚相待。
听到那一声阿玛,不由生起欢喜之情,忽而又有些感叹起来;自己有多少年没有因为别人的亲近而感到欢喜了?心中既伤感又温软;含笑招手道:“环儿过来。”
贾环笑着蹭到他身边;康熙解开腕上的手串,牵了他的手,替他将戴上,道:“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不过我戴在身上也很有些日子了,跟着我的人都认得……你的那颗珠子给了老四,这东西也是高僧开过光的,时常戴在身上,也可护佑你平安……切不可学那些小家子气的找个匣子装着恨不得供起来,便是不小心遗失了,我这里还多的是。”
贾环当然不会真的以为能让康熙带了好一段日子的东西会是凡品,却也点头应了,东西是否珍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心意……若是帝王的赏赐,他自然要按规矩找个匣子放在祠堂供起来,若是老爷子送的东西,便要欢欢喜喜的戴起来。
康熙戴好手串,看那纤细的仿佛一碰就能折断的精致手腕,在近乎黑色的深紫色檀香珠的映衬下,苍白的近乎透明,皱眉道:“怎么这么瘦,贾政不给你吃饱饭吗?”
贾环被看得不好意思,缩了手,拢下袖子,道:“可别冤枉我爹,我爹对我已经够好了,家里就我一个有自个儿的厨娘,我爹因为这个,被阖府的人埋怨呢!”
坐回椅子,笑着继续道:“尤其是我那伯娘,对此最最气愤不过,前些日子我姨娘还学给我听呢!说:‘现如今府里是入不敷出,偏一个二个的还不知俭省……一个宝玉,仅大丫头就是八个,一个个比那大家小姐还要娇养一些,又来一个环儿,看着是个节俭的,可一个厨娘拿的月钱倒比宝玉那八个大丫头加起来还要多……连老太太也没有这般奢费的……’”
“她原是憋在心里,后来忍不住便在人前抱怨,见还是没人理她,实在憋不住,便派了人拐弯抹角的给我爹传话。我爹之前对这些事向来不计较的,可巧那几天因大伯死活不肯卖产业的事生气呢,竟也难得的硬气了一回,不软不硬的顶了回去,道:‘宝玉那八个大丫头确实有些多了,不过那八个丫头,有四个是老太太赐的,月银也是老太太的私房里拿的……是撤宝玉份内的四个还是老太太赐的四个,大**子只管自己做主就是。至于环儿的小厨房,那里面无论是厨娘还是食材,都并不算在公中,这世上万没有做**子的管叔叔房中的私房银子如何花用的道理……’把伯娘气了个仰倒,回去寻大伯告状,谁知又被大伯骂了一顿,足足两天没敢出门。”
贾环笑嘻嘻的说,他当然不是为了将家里的丑事拿出来给人看热闹,无非是为了借着这件事不着痕迹的替贾政开解,解释为何却还欠着库银几十万两不还,他可不愿意他爹替贾赦背了黑锅。
话说完,发现康熙的脸色似乎有点不太好看,眨了眨眼有点不太明白自己说错了什么,胤禩温声问道:“贾夫人不是在家吗,为何内院的事却要去问贾大人?”
“太太啊……”胤禩向来知礼,怎么主动问起人内院的事了,贾环有些不解,仍道:“太太身子骨不好,这些日子总在生病。”
“是吗?”胤禩喝了口茶,慢条斯理道:“听说贾夫人自十五那日你们府里接了圣旨不久,便病了……”
贾环微愣,他在胤禩身上并没有察觉到恶意,可是这话说的……这是朝贾府头上扣帽子呢,还是朝王夫人头上扣帽子呢?他和王夫人完全没有交集的好吧?
不过既然有帽子下来了,他自然不会朝自家头上揽,若是蒙混的话不免又让康熙多想,转了转念头道:“十五那日太太以为是皇上因贵人姐姐而下的赏赐,欢天喜地的去接旨,谁知道圣旨却是下给林姐姐的,因大话已经说在前面,所以些磨不开脸面,再看见林姐姐的时候难免就有些不自在,跟着林姐姐的两个姑姑便提示了些规矩……”后面声音越说越低,嗫嚅道:“然后,就病了。”
他把关于圣旨的那一部分解释清楚了,后面发生的事却亲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事情的原委很简单,王夫人心里不痛快,却也拿黛玉没法子。禁足出来以后,她明显发现自己地位远不如从前,竟然连小丫头都敢怠慢她交代的事,那日正抓了一个狠狠训斥呢,看见黛玉经过,便开始指桑骂槐,什么难听的话都出来了。黛玉当时气的脸色煞白,但是也不能上前和长辈争执,但那两个嬷嬷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那是人精啊!当即上前,绝口不提黛玉,只从王夫人处置丫头的方式、训斥丫头的言语开始提醒,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轮流上阵,态度谦恭、言语谨慎的足足说了一个多时辰,王夫人差点当场晕了过去,更气人的是等着她的还有贾母的冷眼和贾政的怒斥,罢了又被邢夫人好一阵的冷嘲热讽。
不过是教训一个小丫头,竟然弄出这么多的事来,王夫人是彻底没了脸,后面一连几天不管看见谁,都觉得别人是在偷看她、嘲笑她,最后也不知是真病了还是假病了,反正就算卧床了,贾环守着规矩去探了几次,也没见着人。
贾环对后面的事含糊其事当然不是因为要替王夫人遮拦,而是因为王夫人是他的嫡母……康熙最重孝道,他除了将事情解释清楚以外,是绝对不敢说王夫人半句坏话的。
不过既然林黛玉有两个御赐的教养嬷嬷,他们要知道当时的事也容易的很,他很怀疑胤禩说这个是不是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事儿了。
话刚说完,便听到康熙冷哼一声,怒道:“乱七八糟!”
贾环吓了一跳,康熙余怒未消,斥道:“贾政怎么治的家!简直是一塌糊涂!”
贾环很无力的解释道:“我爹他……嗯,不是家主……”
康熙冷哼一声,不予置评道:“这种地方你如何呆得?回头我赐你一个宅子,搬出去住!”这种地方,好好的孩子也要给带坏了!
贾环这才知道康熙的怒意是来自于对自己的关心,心中感动,却连连摇头,道:“不要,我舍不得我爹。”
康熙一阵气闷,贾环在家里的处境他也是知道一点的,祖母不待见,嫡母能将五岁的庶子送去庙里,能欺负无依孤女,心性可想而知,唯一能稍疼他一点的贾政,反倒让他操的心还多些!以前也就罢了,可现在他既认了贾环,难道还让他在这样的家里受气不成?
他却也想多了,以贾环的性子,人家不受他的气就不错了,他的老九老十甚至老二不都先后在他手上吃过亏吗?
但是现如今,他一还不能正大光明的拿出义父的名义替他出头,二因贾环虽立的有功,但还未见成效,且他年纪实在太小,不好因而重重嘉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