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八十年代国货群 >

第94章

八十年代国货群-第94章

小说: 八十年代国货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兰吃完馄饨心里暖洋洋的,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小到中雨,天气阴沉沉的,唐兰今天只走了四个地方,她也不敢再外面多待,坐着公交车回了家。

    安安已经放了学,罗桂芝刚接她回家,饭桌上摆了几个菜,罗桂芝说道:“食堂的剩菜让我们都往回拿了一点,就是不太新鲜了,是昨天剩菜烩的,要是过了今晚就馊了。”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食堂的人也不可能带着些菜回家,唐兰往近里一走,黄瓜炒鸡蛋、白菜炖豆腐,竟然还有一袋肉菜:鸡架土豆。

    怪不得都说在食堂做事油水大,很多人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面进,偶尔能带菜回来的,也只有食堂的人了。

    食堂窗口忙的时候,罗桂芝也会帮忙打饭,布料厂的人多,单身的小青年舍得打肉菜,有时候一打就是两个,不过罗桂芝很少看见顾茂晖过来,好像他去食堂都很晚。

    有了这三道菜,罗桂芝又放了一个西红柿鸡蛋汤,晚上就这么对付过去了,第二天是周末,顾茂晖提议一家人去故宫里逛逛,故宫的门票很便宜,唐兰没问过,大概两三毛,安安小孩不用花钱。

    现在不时兴旅游,北京城里的人也不多,不像后世那样熙熙攘攘,周日是大晴天,唐兰查好了公交线路,痛痛快快的玩了大半天,等回来后同层的严大妈蹙着眉在顾家门口绕呢。

    她看见顾家人上楼连忙跑过来:“顾厂长你终于回来了,出事了!”

    顾茂晖心头一凛:“怎么了?”

    “食物中毒!厂里的一些员工吃了食堂的饭出现了上吐下泻的情况,有的都进了医院了,厂委的人上午开了一个小会了,我们也没找到你,俩小时之后还得开会研究。”

    顾茂晖连衣服都没换:“我现在就赶过去。”

    食物中毒?唐兰有些诧异,像这种机关单位的食堂,姑且不论味道如何,但是卫生还是有保证的,毕竟如果出了什么重大事故,相关的人员都是要问责的。

    罗桂芝在食堂待了这些天,后厨她是熟悉的:“中毒?咋会食物中毒呢?我每天也是吃的食堂的菜,到现在还是好好的,也不知道是哪道菜上出了问题。”

    现在再多的推测也都是想象罢了,具体还要等调查结果出来,唐兰比较欣慰的是,食堂这方面不归顾茂晖这个副厂长负责,他主抓的是生产,就算出问题……虽然会有一些连带责任,但对他的影响不大,唐兰心里想,希望这些员工都没大碍吧。

    布料厂的调查火速展开,还没到第二天就出了调查结果,厂委的人忙了一点,有的连口水都没喝上,食堂所有的员工都被召问话,罗桂芝也折腾到了十点多才到家。

    顾茂晖比罗桂芝回来晚的多,一家人谁也没心思睡觉,除了安安抱着小玩具睡着了,罗桂芝和唐兰坐在卧室里都在等顾茂晖。

    罗桂芝回来后带来了一点消息,说是食物中毒的员工只是上吐下泻,并没有更严重的病,只要输输液一两天就能出院了,这笔药费不能让员工自己承担,布料厂得承担了。

    幸好幸好……人没事就好,不然多少个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了,现在这种情形,可以把事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又不是什么好事,传播的越债越好。

    顾茂晖带着满身疲惫回了家,一开门,两个女人迎了上来,顾茂晖心里一暖,在楼下他就看见了窗口的灯光,唐兰给他沏了一壶茶,深夜从外面回来太冷,喝杯茶能暖暖身子。

    顾茂晖歇了一会儿,他握着茶杯说道:“都查清楚了,是吃了毒蘑菇的原因,索性不是剧毒的蘑菇,这种蘑菇只是令人上吐下泻,没有生命危险。”

    食堂的食材都是从外面采购的,有固定的供应点,当然如果有便宜的菜,食堂采购的人也会买一点,毕竟可以节省开支,这批蘑菇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进来的。

    蘑菇是当地的农民从山上采来拿到市集去卖的,食堂的人买菜无意间瞧见了,农民也没想卖高价,就寻思摘次蘑菇不容易,希望能换几个钱。

    食堂的人把蘑菇买了回去,大师傅九折蘑菇看了看,说是没毒的蘑菇,第二天就做了一道炒小鸡炖蘑菇的菜。

    这道菜是食堂很受员工欢迎的菜,这也导致了这次食物中毒的人很多,而食堂工作的人吃的菜基本都是素菜,像小鸡炖蘑菇也不会剩下,也就逃过了一劫。

    厂委临时成立的调查小组去了食堂后厨调查,很多菜都卖完了,盛菜的盆都洗刷的干干净净,最后还是从角落里翻出了零星的几个蘑菇,经过检测后发现是毒蘑菇。

    食堂的人也交待了买蘑菇的经过,这次食物中毒并不是有人故意为之,是食堂无意间的错误,既然调查出了结果,又临近深夜,就让大家都先回了家,明天再开会研究。

    开会研究了好几次,看起来为了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最少还要再开两到三次会,顾茂晖苦不堪言,他完全就是陪衬的作用,这件事他并没有负责,但开会也需要他在场。

    顾茂晖去刷牙洗脸,罗桂芝张了张哈欠:“明天还得照样开工,不过我估摸着,中午去食堂吃饭的人得少一半。”也不知道这件事最后hi怎么处理,食堂的经手人难辞其咎。

    食物中毒这件事,不出两个小时传遍了整个布料厂,人们心有余悸,对食堂难免会产生抵触感。

 第141章 开店前的准备

    食堂经过这件事起了变动,和食物中毒有关的人都撤了职; ; 其中食堂有好几个都是正式工,; 但这次厂委的人并没有手软,于此相关的卫生部也被问责; 食物中毒的事情沸沸扬扬,传了大概有一两个星期。

    唐兰带出门的时候; 都会听见楼里的家属也在议论,上吐下泻的员工病情都有了好转,风波过后; 对罗桂芝是有一些影响的; 本来她只是在后厨帮忙的,切切菜; 洗洗菜,中午食堂太忙的时候还会帮忙卖饭; 可是这次有两个炒菜的大师傅牵涉其中,后厨缺了掌勺的师傅,从外面招人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且大锅饭的火候很难把握,别说是做的好吃了,那么多菜混合在一起,能合口都很难,想吃的顺口都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 食堂打算先从内部找两个合适的人出来炒菜,其他的暂且不提,这几天最起码要糊弄过去啊。

    在这个时候罗桂芝就没有必要再谦虚了,她对自己的做菜手艺还是有自信的,年轻的时候虽不是吃遍了山珍海味,但她家庭条件优越,也尝过各类的菜式。

    罗桂芝和另外一个女同志暂时担起了掌勺师傅,唐兰没太担心她,罗桂芝的厨艺唐兰是清楚的,做个大锅饭绰绰有余。

    唐兰发愁的是自己,店是肯定要开的,既然都来了北京,面对着这么多的机会,唐兰不可能再去找所谓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拿工资了。

    好在现在虽然粮票依然流通,但是她的压力不大,靠着顾茂晖每个月的供应,各种票差不多够用,她可以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赚钱上。

    这些天唐兰看起来在瞎晃悠,实际上她走了大半个北京城,走街串巷去看城里的各种私营店铺。

    这边的私营小店,可比丹阳市多的多,光是一条街上的店铺就有七八家,有服装店、文具店、小饭馆、包子铺……各种类型应有尽有。

    唐兰不打算再开服装店了,卖衣服的本钱高,库房囤太多衣服风险也高,而且这里不像丹阳市,丹阳市的顾客对服装不算挑剔,可北京比丹阳市时尚多了,如果把握不住顾客的口味,衣服卖不出去可就麻烦了。

    不卖衣服,其他的生意唐兰也不了解,本来唐兰打算开个早点铺,罗桂芝手艺好,等规模扩大的话再招两个人,但唐兰具体打听之后就熄了念头 。

    饮食这行很复杂,光是相关的许可证卫生证一类的证件就需要五六种,而且每个证书都不好开,相关部门卡的很严,而且现在竞争也大,风险高,每天早出晚归也很辛苦。

    其他的唐兰也都一一筛选过,并没有适合她开店的。

    唐兰是这么想的,八十年代是市场经济的小萌芽时期,再过十几年,才是下海的真正好机会,唐兰要做的,是这些年多攒些钱,只有有了本钱,才能滚雪花一样去做其他生意。

    唐兰思前想后,打算把丹阳市的租衣店拾起来,不过不能完全照搬丹阳市的开店方法了。

    唐兰发现,这里的人们很热衷于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唐兰向路人打听过,什么舞会、体育活动等等,参与的人很多,最近这四五年,社区也会组织活动。

    另外像剧院、电影院的内容也丰富多彩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走了进去,美其名曰陶冶情操。

    顾茂晖曾经拿到过两张音乐会的门票,唐兰和顾茂晖去听了一场,唐兰本来以为会空着很多座位,令她惊讶的是,场内几乎座无虚席,来看音乐会的人素质也很高,整场连交头接耳的人都没有。

    而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唐兰开租衣店的前提。

    租衣服和买衣服不同,买一件质量好的衣服花的钱要很多,而租一件,只需要两根冰棍的钱而已。

    人总是要交际的,要交际就要穿好看的衣服,哪怕是北京,大多数人也都是每个月拿死工资,并没有太多的钱用于打扮,更何况商场里还有布票的限制,就算不去商场买,去私人开的服装店,可若是想多买几件,也得花上小半个月的工资……对于大多数人的消费观来说,是没办法接受的。

    就比如去看音乐会,总要穿的正式一点,这也是对会场的一种尊重,但男士专门为一场音乐会买一件正装?傻子才会这么干!这时租衣服的好处就体现了,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也是如此,租上一件新衣服,走路也能更加挺直胸脯。

    之前租衣店里的衣服,唐兰都放进了红包余额里,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好在这两年流行的款式类型基本没变,也不存在过时的情况。

    不过她之前的衣服肯定不够,等以后有机会,还要再做一些,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唐兰开店的地址也得好好选选,不能离家里太远,不然来回不方便,另外要选人流大的地方,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新的店铺,拉拢到第一批客人很重要。

    唐兰想了一个主意,发传单。等店铺开起来了,想办法打印一叠传单广撒网发发,刚开始优惠力度大一点,比如开业三天租衣服不收费,只需要交押金,吸引一些客人。

    唐兰拿出笔和纸,把开店的细节列了列,现在她不再是一个人,开店得和顾茂晖和罗桂芝商量商量,做生意这方面,顾茂晖和罗桂芝都不懂,唐兰前后奔波了一个多月,既然她决定开租衣店,就一定有她的道理,母子俩都表示支持。

    现在店面的租金普遍不高,租这些店面出来的都是街坊,也不好意思多收钱,每个月的租金能砍几斤猪肉吃就很知足了。

    接下来就是找合适的店面了,唐兰选了半个多月,有没找到合适的,她理想的地点是在菜市口商场附近,这里是区里人流最大的地方,没有人是去商场溜达的,既然去了,必然是想买东西,这就是潜在的客源,如果她能在临街找一个号店面,生意比其他地方肯定要好上一些。

    不过唐兰去那附近绕过,比较显眼的店面都租出去了,像这种做生意的租房签的合约都长,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除非是人家干不下去了,不然很少能寻到抢手的店铺。

    到了这一步,唐兰反而不着急了,做生意的地址很重要,如果没有心仪的铺面,她宁愿再等等。

    唐兰这几天跑了几趟新华书店,北京的新华书店各种图书很齐全,她问了红包群里的‘新华书店’,知道了几样收藏价值较高的邮票和书籍,趁着书店有货,她一口气买了二十多本,目前看来只值成本价,但是再过二三十年,可以翻好多倍呢,也算是做了一个小投资吧,还是低成本的,她买书一共才花了十多块钱。

    当然唐兰是私下买的,一出书店她就找到了一个角落里放进了红包余额。

    这会儿没有房产中介,连找个掌握房产信息的人都没有,唐兰问了好几个居委会,直到问到最后一个,才说在附近帮忙寻摸寻摸,唐兰总不能让人家免费帮忙,第二天拎着点心罐头,在小路等人家居委会的大姐下班,塞进了怀里。

    店面出租的消息只有通过熟人才知道,谁家想出租了,让亲朋好友帮忙吆喝一声,有合适的人就租出去,连个租房通知都不用贴,像唐兰这种不是住附近的人,自然不会知晓。

    和唐兰有同样困惑的不止她一个人,菜市口附近比较繁华,想开店的人不少,唐兰遇到了一个想开一间馒头铺的夫妻俩,也是兜里揣着钱租不到房,最后怏怏而归。

    唐兰回去耐心等,菜市口附近的店面没有一个空着的,都是各种店铺,唐兰除了等消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大概又过了半个月,居委会的大姐通知她,说是有一家店提前要转租,下个月开始就不干了,她让唐兰去看看店铺。

    菜市口附近有两间私人开的服装店,唐兰进去逛过,价格不便宜,甚至比百货商场里的还要贵一点,不过衣服质量不错,也不需要布票,还是有顾客愿意买的。

    有了服装店对比,对她的租衣店也是一件好事。

    店面每个月的租金比唐兰想象中要低得多,一个月才四十块钱。

    四十块钱是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但做生意赚钱,赶上生意红火,一天就能赚出租金钱来,房主说的可真是良心价格。

    大姐看唐兰有点犹豫,又说道:“你要是觉得贵了,价格还能再商量商量。”

 第142章 开店

    还可以再商量?唐兰觉得这个价格已经很良心了; 唐兰没吱声; 大姐说道:“那每个月再便宜三块钱吧。”

    铺面的房主今天去串亲戚了,没时间过来; 就委托居委会的人带过来看; 还告诉她了一个心理价位。

    唐兰最后以年租金四百四十四的价格成交; 444这个数字太不吉利了,又给抹了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