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国货群-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在一个同事的婚礼上,我见到徐林了,他告诉我的。”
顾茂晖:“……”
第二天中午安安顺利出了院,周一本来要去幼儿园,唐兰怕她会反复,直接请了一天假,她自己还有一天调休的时间,索性也没去服装厂。
唐兰带着安安回了南坪村,隔壁的于奶奶一家还没回来,唐兰照常去开窗通风,喂喂鹦鹉,安安像跟屁虫一样跟在她后面,安安逗了几分钟鹦鹉,又回了自己家。
唐兰正在扫地,安安扒着大门喊她:“妈妈,有人找你!”
有人找她?能是谁?安安又补充一句:“是冯姨。”
冯大姐夫妻俩回来了?
说起来她们从最热的夏天去了省城,一去就是一两个月,唐兰连忙放下扫帚,也不知道学的怎么样。
冯大姐晒黑了不少,她像是刚回来,脚下踩着一双带着土的解放鞋。
唐兰给她倒了两杯白开水:“冯大姐,你们刚回来?”
冯大姐口干舌燥,一杯水一饮而尽:“可不是吗?我俩刚下火车,做客车下来从你家路过看见了安安,她说你在家,你大哥先回了家,我在你这站站脚,我寻思大周一的,你不能在家呢。”
唐兰简单的解释:“安安发烧来着,我请了一天假。”唐兰把家里的玉米饼子热好端上来:“不是饭点,只有昨天烙的玉米饼,你先充充饥。”
冯大姐拿起一块:“我也就不客气了,火车上的盒饭有点贵,我俩没舍得吃,饿了小半天了,唐兰,我们这一趟收获可不小!以前说种果树,我心里总是心虚,去了这么一趟,学了不少技术,我俩啥也不怕了!”
唐兰笑道:“有一身技术在手的感觉好吧。”
冯大姐笑声很爽朗:“我俩商量过了,以后主要的精力就耗在果树上了,好家伙,和我们一起培训的有别的地方的果树大户,人家靠着种果树,盖上了好几间砖瓦房,买了大电视、自行车,听说还买了电冰箱!冰箱可好,东西放在里面坏不了!”
冯大姐去了一趟信心大增:“人家专家每天给我们讲课,都是果树方面的知识,什么选苗、施肥、覆草、浇水,这里面的讲究可不少,开始我俩以为和种地一样简单呢,后来才发现,门道太多了!”
冯大姐一路风尘仆仆,她没好意思坐唐兰的床,就找了个小板凳坐:“我先回去了,看看我家那俩小崽子,也不知道惹没惹祸。”
唐兰的印象里,八/九十年代在农村种果树挣钱的不少,所有的投入都是有风险的,冯大姐他们有了知识和前人的经验,只要踏实肯干,肯定能有回报。
冯大姐第二天就操持着买树苗,以前他俩怕被人坑,这下选果苗的技巧全印在脑子里,两个人一天都没歇,风风火火的去市里的苗场。
冯大姐买来的都是带培养基的果苗,这样的栽完容易活,如果没有培养基,得买新鲜的果苗,一些无良的商贩为了卖钱,会给几天卖不掉的果苗泼水。
唐兰下班后带着安安去了山上,冯大姐一家全在这,地上铺了一块布,两个孩子坐在里面玩,唐兰拍拍安安:“安安一起去玩吧。”
山上这几亩地,得根据土壤和地势选择果树的种类,好在上次许解放来帮忙分析过,冯大姐这次买了桃树苗、苹果树苗、枣树苗,梨树苗,竟然还有核桃苗!
冯大姐说:“培训班里的老师,推荐我种这个什么核桃,山里就有山核桃,还种它做啥,我俩跑了好几个苗场才买到。”
唐兰说道:“咱们这的深山里总共也没几颗核桃树,咱们正规种植量大,是得批发卖出去的,人家这么说,估计是能赚到钱,”
“我也是这么琢磨。”
“冯大姐,我最近也赚了一些钱,如果买树苗钱不够你就和我提。”
冯大姐摆摆手:“钱够,我们家攒的钱还没花完,如果后面缺钱了,我不客气! 我回来也听说了,你在城里买了一个成衣店?可真是厉害。”
冯大姐才回来两天怎么知道的一清二楚?
“你以前的婆婆和弟妹说的,恨不得嚷嚷的全村都知道你能干,我看啊,他们是有点后悔了,你可小心点。”
唐兰揉揉太阳穴,怎么就让那两个瘟神给盯上了:“现在我和顾家没关系,他们也赖不到我身上。”
“话是这么说,那两个……你也知道,一天都没消停过,我走前要张罗给茂晖兄弟再娶,茂晖兄弟没同意,听说都和他爸吵起来了,从那以后就没回去过。”
还有这么一回事?唐兰没听说过,冯大姐又说:“再婚这事算是黄了,她们选的那个女同志茂晖兄弟没看上,我听娘家人说介绍给了村里的铁蛋子,估摸着年底就能结婚。”
唐兰忍不住感叹:“这么快就结婚?”
“可不咋的,要说起来铁蛋子条件也不差,虽然在村里种地,但家里条件好,新翻盖的房子,铁蛋子他爸还是村里的会计,要论起来,到时候结婚我还得随个礼,那女同志我也没见过,到时候仔细瞧瞧。”
“冯大姐,你还挺……”唐兰本来想说八卦两个字,后来又咽了回去,
山上的树苗全栽好,以后就得精心照顾,山上的空地还有,冯大姐夫妻俩一商量,决定在山上盖一间小房子,以后就住在这,就算是白天下地,这儿离地里也近。
山上的小房子盖起来花不了多少钱,也不用太讲究,就盖土坯房,顶上有盖四面不透风就成,等果树结了果子,如果晚上住得远,难免会有人过来偷,一家人住在这,还能看守着果树。
冯大姐搬家的时候唐兰去帮忙,居家过日子破烂宝贝多,锅碗瓢盆被子床单都得搬过去,搬家那天冯大姐娘家人也过来帮忙,每个人身上挂了不少东西,冯大姐说:“可惜咱们村里的板车被人借走了,不然也不会这么麻烦。”
唐兰笑道:“等以后果树挣了钱,冯大姐也买一辆板车,还能运东西呢。”
冯大姐拍拍大腿:“可不是吗!指定用得上。”
一行人来来回回搬了五六趟,像大锅这种太沉的东西都是男人拿,唐兰背了一包冯家的衣服:“冯大姐,以后你们家就在山上过日子了?”
“我俩就这么打算的,就是可惜山上抻不过去电线,没有电灯用。”
身上的土坯房很简单,一大间住人的屋子,过堂屋算是厨房,灶台上摆着拿过来的油盐酱醋,屋里的土墙上贴了一张领导人的画像,一对搪瓷杯摆在桌子上,两个孩子的作业本散在炕上。
冯大姐还得忙,也没留大伙吃饭,唐兰没下山,而是绕着山上走了一圈,现在种上果树的面积还不到一半,冯大姐两个人的精力,最多照看这些果树苗,等以后挣了钱,还有地方可以扩大规模。
唐兰想了想自己的成衣店,又看看山上的果树苗,在八十年代,有很多种生财之道,无论什么方式,抢上先机,深谙其中之道,总会能成功的。
这一片果树里还有唐兰的股份,想到这里唐兰开心的绕了两圈,果树回本慢,但再慢,两年后她也能拿到分红了吧。
第58章 寻亲
冯大姐一家忙着栽培果树,有一次她特地从山上下来找唐兰:“唐兰; 我听我妈说常有人来打听人; 听话里的意思找的是你。”
唐兰纳闷的问:“找我?”
“二十五六岁,从小父母双亡在福利院长大的; 念过书,好像还有什么照片,我妈一听像是说的你。”
南坪村外来户少; 自己村里人的底细都清楚,外面嫁过来的媳妇也都是有父有母的; 农村女孩读书的太少了; 整个南坪村都没有几个有学历的。
原主的身份唐兰还真不清楚,只知道她从小没有父母; 是从福利院长大的; 后来念书毕业结婚,按部就班的生活。
南坪村不大; 唐兰走在路上还有人拉着她问:“唐兰哪; 你还记得你爹妈啥样不?”
唐兰摇摇头:“没印象。”
有一天赵玉珍过来找唐兰; 一进门就哈哈大笑:“唐兰,虽然你和我们茂晖离了婚,但到底也曾经是我们顾家的媳妇; 别说我心狠,你有亲戚来认你啦!”
“亲戚?”唐兰一头雾水。
赵玉珍一屁股坐下来:“可不是吗?挨村打听,后来在咱们村碰到了香凤,香凤听他的描述; 找的像是你,就赶紧带回了家。”
唐兰还是不明白,赵玉珍又耐心的和唐兰解释了几遍。
原来最近一个多月附近的村子一直有一个男人在寻亲,拿着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口口声声要找自己的外甥女,过了太多年记忆都模糊了,他只能说出大概的情况。
就这样走了十多个村,最后摸到了南坪村,被李香凤带回了顾家。
顾家人听他的描述,越听越觉得是唐兰,启明福利院1958年收养的孤儿,当时进孤儿院的时候三岁左右,小名叫英子。
那个男人去问了福利院,当年收养的孩子有十几个,符合条件的有几个,最后筛选出了一个,也就是唐兰,但唐兰上中专后就和福利院失去了联系,福利院对她的了解也很有限,只知道她上了中专,按照年纪现在应该结了婚。
就这么根据仅有的一点线索找了一两年,有空就往各个镇上的村里问,最后问到了南坪村。
南坪村的其他村民不敢多说,谁知道人家唐兰愿不愿意认,可赵玉珍李香凤不怕,她们巴不得给唐兰添堵呢。
赵玉珍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抱着胳膊往墙上一靠:“你这房子好认,我告诉了他你家的位置,唐兰哪,我也是为你好,说不定你能和亲戚相认。”
赵玉珍幸灾乐祸的想,那个男人就算真是唐兰亲戚,也是穷酸亲戚一个,穿的解放鞋都快开胶了,身上的衣服还带着泥点子,说不准就是农村种地的,还不如她们家过得好。
唐兰不是得意吗?认个穷亲戚看她咋办!
赵玉珍心里一清二楚,那个人自称是孩子的舅舅,娘亲舅大,孩子父母出了事,当舅舅的早干啥去了?接到身边也就是一碗饭的事,也能养活,可偏偏没管,让孩子进了福利院,这都过了二十多年,才想起来寻亲。
依照她看,寻亲是假,想捞实惠是真。
唐兰开了一个成衣店,一定赚了不少钱,想到这里赵玉珍就牙根疼,要是唐兰还是她儿媳妇,她就有办法从唐兰手里抠点钱出来。
反正都是顾家人,她还能自己捂着钱吗?现在倒好,儿子不回家,儿媳妇也飞走了,就剩下不长进的二儿子二儿媳。
赵玉珍幸灾乐祸扭着身子要走,走之前还问了问:“安安呢,我大孙女呢!好久没见她了。”
唐兰冷冷的说道:“还真难为你记得安安,要是不提,我还以为顾家只有三个孩子。”
“你瞧你这话说的,安安到底是顾家的血脉,你下次见到茂晖,让他带着安安回次家,就说我们想孩子了。”
想让顾茂晖回家才是目的吧,唐兰关掉了半扇木门:“你自己儿子你自己通知去。”
“你嚣张啥?没大没小的,等你舅舅来寻你可得态度好点,不然人家还得笑话没家教。”
舅舅?不管是不是原主的亲舅舅,唐兰都不想相认。
好不容易日子安生一些,谁知道会遇见什么样的亲戚,如果像顾家人那样,只能是给她添堵。
二十多年没见,除了那所谓的一点点血缘,也就不剩什么了吧。
赵玉珍说的没错,没过两天是周末,一大早就有人敲门,说是她舅舅来认亲的。
安安还在睡着,唐兰在厨房洗菜,安安喜欢吃猪肉白菜的饺子,正好她早上睡不着,早起打算做顿饺子吃,唐兰擦擦手,出去开了门。
门口立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皮肤黝黑,看体型比较健壮,穿了一件军大衣,头上戴着一顶羊剪绒帽子。
男人后面还站着一个女人,冷的直搓手,唐兰心里有了准备,来者是客,她让出门口的位置:“先进屋暖和暖和吧。”
唐兰把安安抱去炕梢,安安像是做了一个美梦,吧唧吧唧嘴,翻个身继续睡。
男人盯着安安看,嘴角上翘:“这个小女孩是你闺女?”
“嗯。我听说你们在寻亲,我想你们找错人了,我不是你们要找的外甥女。”
男人听到唐兰的话赶忙说:“不会错的,你婆婆给了我一张你的照片,我拿去福利院给院长认,我要找的人就是你。”
唐兰:“……”赵玉珍还真够热心肠的。
这个男人叫黄爱国,自称是唐兰的小舅舅,他说唐兰小名叫英子。他们家一共三个孩子,大姐早年去世了,二姐也就是英子的母亲,在唐兰两岁的时候生病死了,在那之后英子由唐父照顾,黄爱国以前一直在部队,不清楚英子家里的情况,当年唐爸死了没多久,英子就被送到了福利院。
黄爱国休假的时候曾经找过英子,但院长没透露英子的信息,说上个月英子已经被人收养了,对方不想孩子喝以前的亲戚有联系,怕知道了身世养不熟。黄爱国一听,以为英子能在正常家庭长大。
黄爱国大部分时间就是在部队,转业回来后又去了一趟福利院,本来想打听打听情况,想见英子一面,之前因为收养的家庭想保密,拒绝让英子见亲人,他这才知道,英子被收养三个月后又被退回了福利院,理由是总是哭闹,小孩子哪有不爱哭的?
当时福利院想联系黄爱国这个唯一的舅舅,但因为联系方式找不到了,始终联系不上,后来也就作罢了,就这样英子在福利院长大,后来上学结婚离开了这里。
黄爱国说当时英子脖子上有一条长命锁,还说唐兰的情况和英子的一样,他可以肯定,唐兰就是他要找的外甥女。
唐兰无动于衷,别说她是换了芯儿的,就算是原主站在这,对一个二十年没联系过的舅舅,恐怕也得花一段时间接受。
黄爱国说的激动处还哭了起来,他拉了拉媳妇的手:“英子,这个是你舅妈,我来找你没别的意思,只要你过得好,舅舅也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