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表妹怂且甜 >

第41章

表妹怂且甜-第41章

小说: 表妹怂且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月十六开始; 京中某些心中有鬼的人已开始食不下咽、夜不安枕; 惴惴打探着储君那头的所有动向; 默默做好望风而逃的准备; 生怕她上任第一刀就砍到自己头上。
  不过赵絮领军出身,耐性非常人可比拟。她并未像外间推测的那样急于大动点燃立威三把火,只是有条不紊地着手筹办储君建制。
  虚悬四年的储君之位终于抵定; 这消息着实重大; 连埋头苦读、足不出户的徐静书都听说了。
  消息是赵荞告诉她的。不过赵荞只是当逸闻对她提了几句,转头就出府去继续忙她的说书大业,让徐静书满腹的疑问无处可去。
  若是以往的徐静书; 对这消息只需知晓就足够,不会再去深问什么。可如今她既打定主意要入朝有所作为,自然就要刨根问底。
  正月二十五这日,徐静书带着满脑门子的疑问去含光院,打算找赵澈求教。
  哪知平胜却告诉他,内城来的太医官提前来为赵澈“看诊”,赵诚锐与徐蝉也在。
  徐静书也说不上来自己在心虚什么,抖抖索索就想贴着墙根跑路。
  平胜笑问:“表小姐找世子是有急事吗?”
  “没有没有,只是有点疑问想请教表哥,一点都不急。”徐静书连连摆手。
  “三月官考在即,表小姐若有疑问,还是及早解惑为好,”平胜想了想,周到地提议,“玉山公子此刻正在世子书房内用茶,或许表小姐可以请他帮忙解答?”
  今日段玉山过来与赵澈议事,却赶上内城太医官提前来为赵澈“看诊”,他便只去含光院正厅向赵诚锐、徐蝉夫妇问了好,就识趣地到书房等候。
  徐静书想想也对,便点头谢过:“也好。我想问的事,玉山夫子一定知道,那我去问问他。这样等太医官看诊结束离去后,我也好去向姑父姑母见礼。”
  虽她每日都去承华殿问好,但这毕竟是在含光院,若听说姑父姑母在这里却来了就跑,怎么都说不过去。
  于是平胜便领她进书房。
  “玉山夫子安好。”
  独自在赵澈书房内枯坐喝茶的段玉山正闲得无趣,见徐静书进来,顿时眼前一亮,笑着招呼道:“快来坐,我这闲得,头顶都快长蘑菇了!”
  徐静书与他隔桌而坐。
  平胜让人给徐静书上了茶,又叫添了些茶果点心,便退了出去。
  “玉山夫子,我可以请教你一些问题么?”
  “来来来,我知无不言。”段玉山知道她三月就要考官,自是很愿为她答疑解惑。
  “我是想问汾阳公主……啊不是,如今是储君了,”徐静书急忙改口,“听说近来储君在着手建制,有些事我没想明白。”
  段玉山有些讶异。储君建制的细节与三月考官没什么关联,徐静书会去深想这些事,显然考虑的是步入仕途之后的事了。她就这么有把握一定能考中?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自己大惊小怪了。考官时无非都是书面的东西居多,以徐静书那可怕的记性,加上又很能触类旁通,若真去考官,就算没有名列前茅,也绝不至于落榜。
  “什么事不明白?”
  “储君名下一司一府一院的主官人选,”徐静书认真看着他,满眼写着“求知”,“主官人选的安排,是否有什么不成文、不言明的玄机?”
  按《大周律。皇律》的规制,储君名下需有储庆司、储君詹事府、储政院协助储君各项事务。
  “储庆司由少师、少傅、少保共担,主要负责对储君进行各方面的教化,‘三少’人选该由帝、后共同决定,”徐静书道,“可我听说,指派‘三少’人选的圣谕上只有皇帝陛下玺印,并无皇后陛下印鉴。这不符合皇律规制,为何朝中无人异议?”
  大周《皇律》沿用前朝陈例,白纸黑字写着“帝后共治”,二位陛下在国政要务上该是缺一不可的。但此次为储君指定“三少”人选这事关乎国本,圣谕上却没有皇后陛下印鉴,这在徐静书看来分明就是违律。
  “天,你倒是个进御史台的好料子呢。”
  段玉山拊掌大笑一阵后,才娓娓道:“《皇律》上的‘帝后共治’,及《圣政》上的‘三等封爵及以上夫妇共掌府中事’,前言都是‘应当’二字,而非‘必须’。皇后陛下从还是‘朔南王妃’时就不喜涉足军、政事务,她自己也申明不擅此道,主动放弃了共治权,只管天家家务事。再说,这几年皇后陛下玉体违和,许多重大场合都不克出席,天家家务事也委托给了贵妃,哪里还顾得上国政事务?所以,圣谕上只有皇帝陛下一人玺印并未违律,明白了吗?”
  “是我刻板拘泥于律法条款了,多谢玉山夫子指正,”徐静书受教地点头认错,又问,“那‘三少’有权约束、斧正储君言行的,这其中包括对储君在国政上的决策做出谏言吗?”
  “不包括。‘三少’职责只限于教导储君精进学养,修习治国之道,斧正储君德行修养,但储君具体如何实施决策,他们无权谏言,”段玉山想了想,补充道,“况且如今这位储君在皇帝陛下跟前已协理国政四年有余,早就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上位者,‘三少’在她那里不过虚担荣衔而已,教不了她什么的。”
  ****
  段玉山耐心的解答让徐静书频频点头,受益匪浅。
  这时节还有些冷,段玉山掌心里合着个小巧的暖手炉,疑惑地瞧着她:“姑娘家不是都怕冷么?我见我家小妹这两日出门时,总恨不能将棉被裹在身上,你怎么连个手炉都不带?”
  徐静书笑眼弯弯:“我有一身正气,不怕冷。”
  “你这小姑娘可真有意思。我还记得你刚来时说话都不敢太大声,也不怎么看人,如今倒是活泼许多了。”段玉山做老成状,笑得感慨极了。
  其实他顶天也就比徐静书大两岁,可徐静书刚来时的样貌身形与她当时的年岁全然不符,又是经他亲自二度蒙学的,故而他总有种自己比徐静书高着一辈儿的错觉。
  徐静书倒不介意这个。在她心里,自己与段玉山虽然年岁相差不大,但对方教导过她,懂的事情也比她多,拿她当小辈看完全没问题。
  她正要再向段玉山请教别的问题,书房门口却传来赵澈似笑非笑的声音——
  “二位相谈甚欢啊。”
  段玉山不知为何突然头皮发麻,如坐针毡。
  “只是寓、寓教于乐而已,”徐静书赶忙站起来,“表哥同玉山夫子议事,我就不打扰了。”
  她走了几步又停下,回头对段玉山道:“还有几个问题,我晚些再来请教,可以吗?”
  段玉山张口,一个“好”字还没吐出音来,就被赵澈淡声打断。
  “不可以。他很忙。他没空。”赵澈举步走进来。
  “这样的吗……”徐静书疑惑地看看赵澈,再看看段玉山。
  她记得自己先前进来时,玉山夫子分明说过“闲得头上都要长蘑菇了”这样的话。
  段玉山忍住挠头的冲动,对徐静书笑笑:“想必世子有事吩咐给我。”
  “若有什么疑问,晚些过来问我就是,”赵澈神色平静,“我不忙。”
  徐静书虽觉有什么事怪怪的,却也没多想,乖巧应下:“好。”
  ****
  徐静书本想着要去向赵诚锐与徐蝉问好,出了书房问过平胜,才知因今日来的是太医院首医,夫妇二人亲自去送,已离开含光院了。
  于是她就上含光院旁边的万卷楼去看书。
  约莫过了大半个时辰,双鹂告知她“世子已得空了,请表小姐过含光院书房叙话”,她才放下书册,又往含光院去。
  “关于储君那头的事,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想明白的?”赵澈身姿端雅,神情肃正,活脱脱一副“严师”气派。
  显然段玉山已将先前与徐静书交谈的内容大致告知过他了。
  徐静书忍不住也跟着坐得直直的,双手乖乖放在膝腿上,向从前在书院夫子面前受教时那般。
  “方才只向玉山夫子请教了储庆司相关的问题,我对储君詹事府、储政院也有疑问的。”
  “嗯。”
  “储君詹事府的职能是主理储君府中事,并需统领储君名下左右二卫大军,储君为何将这一块交给自家驸马?”
  徐静书虽没有见过储君的驸马苏放,但因赵渭、赵淙在苏放门下受教的缘故,她多少也听过些关于这位驸马的事。
  她知道苏放是前朝名臣之后,虽学养深厚,平素却更偏于风花雪月,连府中的正事都不大过问,储君竟将责任重大的詹事府事务交由他打理,这让她非常意外。
  赵澈道:“储君詹事府辖下有左右二卫大军,可说是储君后背命门,除了驸马,她不会将自己的后背交给旁人。”
  “是因为储君与他鹣鲽情深的缘故?所以才全然信任地将后背命门交到他手上?”徐静书认真想了想,又道,“储君没有考虑驸马的能力及他的喜好吗?他平素似乎不太愿意涉足府中事务。”
  在徐静书有限的印象里,储君似乎不是个感情用事的人。
  “苏放看似个风花雪月之人,实则文武兼修、深不可测。他与储君成婚多年,在外间看来甚少参与大事,其实却是储君背后的‘坐地鼎’,能力方面绝对无可置疑,”赵澈不知想到什么,淡垂眼帘,唇角微微扬起,“而且,他与储君的关系绝不止于‘鹣鲽情深’。他们既是同甘苦荣辱的夫妻,又是共生死进退的同袍。”
  许多人容易被苏放斯文恬淡如谪仙的外貌所欺骗,再加上他的妻子着实出色,大家就容易忘记他也是个狠角色。
  早年战时有一次,还是汾阳郡主的赵絮麾下出了叛将,带兵哗变,将她重伤后绑了要带去敌军那里做投名状。得知消息后,苏放只带了一把弓箭与五十人,雪夜策马火速急追百里路,从两百人的叛军中救回赵絮,接着马不停蹄带着大军反身再追,将两百名叛军全歼于投敌途中。
  那年的赵澈还是个孩子。可他永远忘不了苏放背着弓箭策马踏雪返程时的凛凛气势。那年的苏放不过才二十岁。
  事后,年幼的赵澈问苏放:你为何要分两次追击?为何不第一次就带大军前往?
  这桩被许多人遗忘的陈年旧事被赵澈讲得跌宕起伏,徐静书听得眼目大张,巴巴儿看着他:“然后呢?他怎么说?”
  “他说,‘第一次追击,是为我妻赵絮安危。大军追击易打草惊蛇,我得确保她万无一失’。”
  “那第二次呢?”徐静书双手绞紧了衣角,心跳得砰砰砰。
  赵澈举目望向书房顶部的雕花横梁,笑眼中有回忆也有歆羡向往。
  “苏放说,第二次,是替我的生死同袍赵絮清理门户,务求片甲不留。”
  你征战在前时,我是你最沉默的后盾;你身处险境时,我做你最锐利的锋刃。
  惟有这样的苏放,才当得起赵絮放心将自己的后背托付于他啊。
  在那年稚嫩幼小的赵澈心中,诸如“鹣鲽情深”、“鸾凤和鸣”之类的溢美辞藻,用在这两人之间显得无比单薄苍白。
  他俩之间不止有情,更有义,还有更多深刻到言语无法尽述的东西。
  在赵澈看来,赵絮与苏放是赵姓所有夫妻之间最好的模样。
  那是两个真正强者的天作之合。
  ****
  良久后,徐静书总算平复了澎湃心潮,抬眸觑向赵澈:“你很羡慕?”
  “那当然,”赵澈颇有深意地冲她飞了个眼儿,“快些攒好你的小宅子,拜托了。”
  徐静书面上一红:“哦。”
  “还有旁的疑问吗?”
  “有,”为缓解羞赧无措,徐静书伸手从果盘里取了一颗冬枣,小心翼翼咬了一口,“储政院既已人员齐备,为何独独主官之位空悬?”
  须知储政院虽是储君从属,不握实权、不能直接议论朝政,但对储君的各项决策及对将来国政却有重大影响,历来被民间称为“小朝廷”。
  这最关键一环的主官之位虚悬,任谁都会觉得奇怪。
  赵澈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小口啃果子的可爱模样,忍不住笑了:“她在等人。”
  “等谁?”徐静书捏着被啃了一口的冬枣,茫然看向他。
  他略抬下颌,骄矜一哼:“这是机密。若没点甜头,我怎么能轻易告诉你?”
  看他那副得意到快摇起狼尾巴的样子,徐静书猛地反应过来,赵絮等的人,或许就是眼前这个了。
  在等他将赵诚铭架空赶回钦州控制起来,彻底掌控信王府实权。然后入驻储政院,放开手脚为将来的国政描绘崭新的蓝图。
  难怪太医官们一直帮着赵澈隐瞒眼睛复明的事,看来是受赵絮委托了。
  想明白这层后,徐静书也不想问他了。
  在他期待目光的灼热注视下低垂红脸,羞赧嘟囔:“什么嘛,我诚心求教,你却想着占便宜。”
  “那我也想要‘寓教于乐’啊。”赵澈颊边浮起绯色,望天嘀咕。
  “哦。”徐静书低着头,将手中的那颗啃了一口的冬枣递过去。
  赵澈不解地瞪向那颗冬枣:“这是什么意思?”
  她头也不抬地将那颗冬枣在指尖旋了旋,让那个缺口正对着他——
  “呐,寓教于乐。”
  赵澈接过,用力将冬枣缺口抵在唇上,笑得有些傻气。
  不得不说,这个甜头……还真挺甜的。
 

第五十三章 
  当和风悄悄拂动花蕊,暖阳柔柔洒向柳条; 武德五年的盛春就到了。
  三月初六; 徐静书掸去经冬苦读的疲惫,换上素简春衫; 在武侍双鹂的随护下前往位于镐京外城西面的光禄府。
  因从新年前后便有各地应考者络绎进京,动静大得很; 京中自是人尽皆知,今日赶来看稀奇的人数比正二八经来应考的人还多。天还没亮,通往光禄府的各条路上都是攒动人头; 车马根本无法通行; 应考者只能步行挤进去。
  自从小年前夕“花灯夜集”遇到白姑娘后; 徐静书也如惊弓之鸟般绷起了心弦,之后这三个多月几乎就没出过门; 也没见过什么生人。
  今日乍然穿城而过; 一路又全是汹涌人潮; 她不由自主地白了脸; 紧紧抓着双鹂的手。
  双鹂原在信王妃徐蝉近前当值; 后被赵澈借去在万卷楼照应徐静书二度开蒙,这半年来又被拨在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