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重生-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城里村传出要集体搬迁,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家的房子,到底能补偿多少钱,各自都心中有数,现在有人出价八十万,已经是天价。
而左明也用对了方法,他很干脆的把麻烦扔给了村民自己,让他们自己决定,他最后来的集体收购就完了。
金三不知道左明能闹出这么大动静,他也没有准备好要立时收购城里村的房子,他现在的房地产公司还没有踪影,之所所给左明布置任务,也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
现在的金三,刚刚起床,搂着两个小美女睡了一晚,却什么都没错,让他浑身不舒服。
起床后让下面的厨房,把他昨天炖的甲鱼汤热上,等一会两个小美女醒来好吃点,他自己却悠闲的走出酒店。
青云大厦紧挨着果品路和银河路,处在南北两条路的交叉口上,东面果品路上卖什么都有,不过最多还是土特产批发,除了这个,就是大大小小的古玩摊子。
生意做的大的,就会租下一个门面,开家古玩店,而挨着青云大厦的那家玩物阁,就是一家古玩店。
这小城里买卖古玩,可没有所谓的鬼市,不过早上来这条街上摆摊卖东西的还是很多的,一般早上六点到九点这段时间,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
这里不光买卖古玩字画,还有花鸟鱼虫,奇石根雕,整个一个大杂烩。
现在已经八点多了,来这条街上逛街的人群已经很少,王元漫步走到玩物阁跟前,仔细看着那个巨大的青铜鼎,昨天虽然天黑,但他还是看的很清楚,这确实是件珍品。
这个青铜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难看,因为外面一层薄薄的铜锈,斑驳陆离,看起来其丑无比,但只要透过那层表皮铜锈,其内部的青铜鼎却是古朴厚重,漂亮异常。
金三也只能使用异能的时候,才能看到这青铜鼎的真容,就算只看外表,这青铜鼎也很有特点,只是搭眼一看,就能看出这个青铜鼎不轻,这样的大件青铜器,不说真假,只是那重量就值不少钱。
发动异能,金三很容易就知道这青铜鼎出自哪朝哪代,具体围绕着青铜鼎发生了多少故事,却不是短时间内王元能够看清楚的了。
近三千年的历史,让这件青铜鼎成为一个传奇,这是一件传世之物,它流传的这两千八百多年,几乎没有被埋到过地下,这可是真真的传承了两千八百年的古物。
“怎么?小伙子看上这铜鼎了?”一边正在下象棋的一个老头道。
而店主则是一个中年人,满脸黝黑,胡子拉碴,双手粗大,看着可不像是文化人,他道:“周叔,你还是老老实实下棋吧,你要想走,也得把这盘棋下完。”
“钱粮,你可要说清楚,我什么时候说走了?”周青山讪讪的收回目光,再次把双眼瞪在棋盘上。
“不走最好。”钱粮看了一眼金三,他早就注意到他了,这条街上做古玩买卖的,都是人精,更何况金三住在青云大厦两天了,他要没有注意到他这种潜在客户,那他真是白做了这么多年生意了。
“小伙子想要这青铜鼎?”钱粮直接问道。
金三抚摸了一下青铜鼎上的一片铭文,要不是他具有时间异能,还真不知道这些铭文记载的是什么。
不过这青铜鼎绝对是国宝级的文物,只是上面的铭文,就很有看头。
那一片片的突起,全部是铭文,不过最近这几十年没有被好好的保护,表面已经被腐蚀,大部分铭文完全被铜锈笼罩,已经看不清楚了,不过只要仔细的清理一下,上面的铭文还是能够看清的。
“很漂亮的一件青铜器,老板就把它这样放在这里,也不怕丢了?”金三随意的道。
钱粮用手指了指他店门的门上,上面有一个摄像头。
金三笑道:“这是铜的吧?要是有一千斤,那二十元一斤就要两万元啊,你就把这两万块钱随意放在门口?”
这时那周青山笑嘻嘻的道:“小伙子要是愿意出两万,就让小钱把这青铜鼎让给你。”
金三也笑道:“我还真想要,就不知道老板愿不愿意两万让给我。”
钱粮仔细看了眼金三,能住的起青云大厦的应该不差钱,不过他这青铜鼎可不会两万就卖了,看金三真像要买青铜鼎的样子,所以他也开始认真。
钱粮想了一下,这青铜鼎他收上来已经十多年了,刚开始他还以为自己得了个宝,想要留着传家,所以一只秘不示人。
最近几年,信息空前发达,所以他拓印下几个清晰的铭文,通过一些渠道翻译了一下,没想到却让他大失所望,最后证明这不是一件好东西,所以带着这大件搬了几次家后,他也烦了,直接把这青铜鼎放在了门口。
周青山当然知道钱粮想什么,他道:“小伙子,古玩这行当可不是随意玩的,小周的青铜鼎看着漂亮,可制作的青铜,可不是现在的铜,所以根本买不上二十元一斤。”
“老周,你不要捣乱,既然这小伙子想要,我自然不能按斤卖,不过这东西怎么也是民国的东西,卖个百八十万还是可以的,这可是传国的重器。”
“你拉到吧,民国的时候,谁铸造过这种重器?才不到百年的东西,如果国民党真的弄出过这么个东西,他们会让这鼎流落在民间?人家可没有亡国,他们收集的国宝,现在都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呢!”老周有点不屑的道。
“你不知道并不能说明他就不存在,你就说这个青铜鼎的器型,铭文,还有规格,甚至铸造工艺,这些看着怎么样?”钱粮不高兴的道。
周青山道:“这就是我奇怪的地方,这个东西,怎么看都是件大开门的东西,胆这铜锈和那落款又怎么解释?”
钱粮道:“不要说的那么专业,你就是个连小学都没上过的文盲,你懂什么,民国怎么也是一个国家,铸造一个青铜鼎又怎么了?上面可是清楚的写着共和元年的铭文,这个不可能作假。”
“想作假也不可能写上共和元年啊!不过你小子也就是个小学毕业吧?”老周道。
“我小学毕业怎么了?你可是一天学没上过,我可比你有文化多了。”
“不要吹嘘了,我们这里离杞都一中可不远,那些高中老师可是经常来这里的,要是好东西,他们早就把这青铜鼎收走了。”
这时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骑着自行车过来,正好看到金三抚摸那青铜鼎,他停了下来,放好车走了过来。
“老钱,又有人想要买你的宝贝?”青年道。
“是你小子啊?你就不要想了,这宝贝两万是绝对不会卖给你的。”
“二十万也太离谱了,这么贵谁买你的这铜疙瘩啊!”
“你一个穷教书的,就不要在这里附庸风雅了,古玩可不是你们能够玩得起的。”
“我们买不起,可像你这样的文盲经营古董,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这个就不用你艹心了,什么东西值多少钱,我老钱还是知道的,这青铜鼎就是二十万,少一分我也不卖。”
金三这时已经把青铜鼎上的大部分铭文看了个仔细,这时他也知道,众人为什么不认为这是件好东西了,因为铭文最后的落款是共和元年。
不过钱粮和这老头,肯定是因为共和元年这个年号,才会认为这是民国时候铸造的,至于这老师是不是这么想的,金三就猜不出来了。
不过能够出两万块钱想要买下这青铜鼎,就肯定知道,除了民国出了个共和国之外,他肯定也知道,周朝的时候,也有一个共和国的,虽然这种想法很奇葩,不过也只有这种原因,才会让一个教师想要买下它,要不是外面那层锈迹吓住了所有人,这件青铜鼎出世这么些年了,绝对不可能留到现在被他遇上。
他们之所以在这里争论这个青铜鼎的真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不能看清鼎身上的所有铭文,如果看清楚了,也就没有现在的争论了。
再个就是,现在国内青铜器造假已经成风,现在谁也分不清一些青铜器到底是不是真的,这让青铜器市场一片混乱,就是因为真假难辨,所以只要是没有清晰的传承记录或是历史记载的东西,真的也会被当做假的处理。
金三此时接口道:“老板,这青铜器我真的想要,我家买下了一栋楼,想要这种重器镇压气运,你多少钱卖?”
“二十万,不二价。”
“那我要了,一会我们去银行转账?”
“真要啊?那好,现在银行也上班了,我们就去银行转账。”
“那走吧!”金三正好要去银行给辛如海转账,现在正好连这个也一起办了。
第一百零二章大额转账
共和元年,出现在西周,西周时,周厉王残暴无度,人民生活困苦,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逃离镐京,此后国家政权由多人议政,就是共和行政,改元“共和”,公元前841年就是共和元年,直到14年后周宣王继位。
这一年起,中国历史开始有了明确纪年。
中国《初中历史课本》明确指出:公元前841年,史称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周厉王暴虐;国人相与判,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金文、钟鼎文,今存最早的铜器铭文属于商代。
西周时随着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改进和改良,铜器铭文步入全盛时代。
大约从战国中期开始,传统形式的铜器铭文已很少见。
六朝以后,铜器铭文不再流行。
商、周铜器铭文,尤其是内容比较丰富的周代铭文,是研究当时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这件共和鼎,简单的造型,略显陈旧的外表,仅有的装饰就是外部上方装饰着的两道弦纹,这件看起来极简朴的青铜器绝对是一件重宝。
它外表虽简,却铸造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西周铜鼎中的最长铭文,这段铭文也成为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的唯一见证。
本来这件青铜器一直在各代官宦之家流传,从来没有入过土,所以上面的铭文什么的都保存的很好,可到了近代,却让这共和鼎历经劫难。
从三十年代,保有这件共和鼎的一位收藏家,把它卖到了一条小河的沙滩里,直到几十年前,几个村民在他们村头东北的河道旁翻土挖沙时,才挖出来。
当年村里还真吃大锅饭,属于集体制,村里所有人一块劳动,就在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只听喀嚓一声,一位村民的铁锨被硬物折断了,起初这位村民以为是铲到了埋在泥沙里的石头,便叫来其他几个同伴,打算合力将其铲除。
没想到在深约4米的细沙堆中,铲出的竟然是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鼎,看着这个新出土的东西,村民民也也没有当这个鼎是个多好的东西,要不是它铸造的很结实,绝对会在破四旧中被毁了。
幸亏这鼎,还有点用,才被他们运回村里,做了牛槽,一直到被钱粮发现买了回来。
除去铜锈,这东西只要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不过由于几十年的腐蚀,让这青铜器就好像是特意做旧了一样,被河水腐蚀成了一眼假,所以才会放在钱粮手里留存到现在。
通过时间回朔,王元看到,他不是第一个注意到这共和鼎的,虽然钱粮不知道,但状似无意过来看他的个共和鼎的名家可是不少。
不过最后全都摇摇头走了,谁都没法确定这是件珍品,他们全都被河南那边的造假技术祸害怕了,看到堆积在共和鼎上的那层薄薄的铜锈,越是行家越失望。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件传承了几千年的青铜器,居然被很好的保存了两千八百年,只有抗战时期的一段时间,才被埋在了河滩上,这才生成了一层薄薄的铜锈。
不过就是这次薄薄的铜锈,掩盖了共和鼎上的大部分铭文,让它留到现在,落到了金三手里。
青铜器发展到西周中晚期,形制逐渐趋向定制,铜器多轻薄简陋,花纹也趋向简单,但长篇铭文较多。
以青铜鼎为例,这一时期的青铜鼎主要只有两种形制。
一种是克鼎类,主要特征是盆形体,腹宽大而呈扁体形,蹄足上部一般有兽面装饰,装饰纹样一般为环带纹和窃曲纹;
另一种主要以半球形体、蹄足为特征,装饰纹样简单,一般仅以弦纹、重环纹或窃曲纹装饰,现在发现的不少青铜鼎就属于这一类,它是西周晚期的标准器形。
共和鼎腹内也铸有铭文,这样内内外外全是铭文,如不仔细看,很多被铜锈包裹着的铭文,看起来就是一些造型奇特的花纹,但这些花纹,被大片大片的铜锈覆盖,只露出少许。
也只有金三,能够通过时间异能,一窥这共和鼎的真容,如此古朴的青铜鼎,绝对是国宝重器。
时间回朔这种异能,对研究古董实在的太有用了,金三看到的很多情景,都是有人在研究这共和鼎上的铭文,这样金三看多了,他自然也学到了很多铭文,通过对铭文的破译,金三发现这只青铜鼎铸造于西周晚期。
长达两千多字的铭文也应是迄今以来,国内出土的西周铜鼎上铸刻的最长铭文。
通过铭文,现代人能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也就是国人叛乱,西周更改国号的历史事件。
金三仔仔细细的把这共和鼎研究了个透彻,才等来了左青龙,他让左青龙负责叫人,把共和鼎搬到青云大厦前面。
金三打算就把这共和鼎,就放在青云大厦前面镇压气运了,反正也没人认为这是件珍品,放在这里也不怕让人偷了。
当然,他还是会派人守着的,反正酒店里就有保安,只要平时注意一下,一千多斤沉的青铜鼎,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偷走的。
那老板钱粮也不怕金三赖账,反正不是运走,只是挪个位置,要是金三不给钱,他大不了再搬回去,所以他也不反对,先让他们搬到青云大厦前面去。
金三领着侯钟和那老板去转账,当然,他也没有忘了给辛如海转账,现在只要辛如海的账户上资金到账,他们的交易也就完成了。
到了市里工行的一处分行,金三他们先从营业厅进去,不过这里面的人太多了,就连ATM机钱也排满了人。
没办法,侯钟找到前面营业厅的大堂经理道:“那个麻烦一下,能不能给我们开个VIP室,需要办理一下大额的现金业务。”“额,先生,那个大额VIP业务的话,您用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