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医师 >

第39章

医师-第39章

小说: 医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敞开的门口,田路轻轻的敲了敲门边说道:“你好,我是来自旧金山医学中心的田路,和布鲁斯教授约好的九点半见面。”

布鲁斯教授的秘书是个很年轻的褐发女子,一身职业套装显得颇为干练,听了田路的自我介绍之后连忙翻看了一下手边的笔记本,然后打个电话说了两句,很快就抬起头微笑着说道:“田先生你好,布鲁斯教授在办公室等你了,请你自行进去好了。”

礼貌的点了点头,田路径直走了进去。

“很高兴见到你,田!”

敲门,得到回应后开门,田路走进去的时候,布鲁斯一脸微笑的迎了山来,远远的便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连忙赶前两步,田路和布鲁斯教授用力的握了握手道:“我也很高兴见到你,先生。”

作为神经生物学系的主任,布鲁斯教授年轻的田路觉得有些讶异,大概也就四十出头,体格很健壮,一副精力旺盛的样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他的穿着也很随意,西裤,衬衫,没有领带,领口微微敞开着,看起来很容易亲近。

常规的寒暄,请田路坐下之后,秘书很快便送进来两杯咖啡,两人这才正式的聊了起来。

“田,无论是在电话还是文件中,洛克教授都给了你很高的评价,我们非常欢迎像你这样优秀的专业人士前来进行基础研究工作。”布鲁斯教授笑着说道。

田路欠了欠身,不动声色的恭维道:“能够来到闻名的斯克利普斯,这是我的荣幸!”

“那么,我们就言归正传吧。”

很自然的接受了田路的话,布鲁斯教授翻看着田路拿过来的资料,略微有些惊讶的问道:“我在你的申请材料中看到,你直接申请了两年的研究时间?”

“是的先生,我认为一年的时间很难达到我预定的目标,所以直接就申请了两年。”田路点了点头道。

“看来你对自己很有自信!”

布鲁斯教授很是欣赏的看了田路一眼,笑着说道:“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下,这里是美国,纯粹的临床医生才是最赚钱的行当!”

“这个我明白,只是想要完整的训练一下自己的研究能力而已。”对于布鲁斯教授善意的提醒,田路颇为感激的笑着说道。布鲁斯教授说的很实在,一般来说,住院医师进行研究是为了夯实基础,拓展思维,从而能为临床科研上做准备,很少有人愿意转向基础方向。毕竟,总体来说,临床医师的收入要高一些的。

“你自己清楚就好。”

布鲁斯教授

也不愿意过多的干涉,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么,你是想加入我们其中的一个研究小组,还是想独立开展自己的课题?”

神经生物学系下面有很多的课题小组,分别进行不同的研究,一般来说,住院医师们可以选择参与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小组,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独立的开展研究。只不过,因为独立研究的难度很高,而且某种程度上也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加入一个课题小组。

不过很明显,田路不打算那样做,他马上就从皮包里掏出来一摞厚厚的打印纸,站起来给布鲁斯教授递了过去:“我打算独立研究一个课题,这是我的计划书,请您过目一下。”

有些惊讶的看了田路一眼,布鲁斯教授接过那一摞打印纸,第一时间快速的翻看了起来。

“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脑屏障?”

仅仅看了两页之后,布鲁斯教授就皱了皱眉头,颇为疑惑的问道。

田路点了点头道:“是的先生,我想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可是你要知道,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课题,想要在两年内出成果是非常难得,即使是非常微小的成果!你确定吗?”布鲁斯教授认说道。

“我确定!”

田路坚定的点了点头,也极为认回答道:“我的计划书里有很详细的说明,如果你仔细的看过之后会发现,它的可行性是非常高的!”

“好吧!”

布鲁斯教授也很干脆,把那一摞资料放在了桌子上,然后点头道:“我会认看一看的,如果确实可行,那么我会批准你的课题,如果我认为不可行的话,恐怕就只能请你另行选择了。听明白了吗?”

“是的,先生。”

田路极为自信的点了点头。

开玩笑,系统生成的科研方案,如果不可行的话还有哪个可行?田路相信,作为学科里的顶级学者,布鲁斯教授一定能发现这份计划书的价值所在。

事情大致说完了,布鲁斯教授和秘书说了一声,很快,一名博士后就来到了办公室,带着田路离开了。在博士后的带领下,田路一边去办各种手续和证件,一边参观了神经生物学系,也大致的了解了一下整个斯克利普斯的情况。

一颗心,渐渐变得火热起来。

除了那些常规的分离制备仪器、分子生物学设备、基因分析设备、蛋白质组学相关设备、细胞生物学设备、动物相关设备……之外,抗体开发和生产中心、第二代测序技术中心、DNA微阵列技术中心、X线结晶学照相设备、蛋白质和核酸研究中心、流式细胞术核心设施、高能计算等等设施应有尽有,相当的齐备!

这样的研究条件,几乎可以算得上上最顶尖的水平了!

一路走着,一路看着,田路就如同踩在一团棉花之上一样,晕晕乎乎的,不停的盘算着利用这些设备能够验证多少系统中未来的理论。浑然忘记了自己只有两年的时间,也忽略了那位博士后口中不停提醒着的内容:这套设备需要提前多长时间预定使用时间,那套设备的申请者必须符合什么样的条件……

直到办完了所有的手续,安排明天开始正式上班之后,田路走出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回身望着那一大片建筑物,心中突然涌起了万丈豪情!

如果说考上医学院是他的第一步,来到旧金山医学中心是他的第二步,那么,即将开始的两年研究生涯,就是它冲向最终目标的第三步!

恍惚中,那灿烂的未来似乎在迫不及待的向他招手呼唤了……

第六十二章加速

“先生,您周三提交的设备使用申请被驳回了,非常抱歉,请您及时预约下一次的使用时间。”

虽然话语的内容似乎是在表达歉意,电话那头冷冰冰的声音却表明,说话的人实在是一点儿诚意都欠奉,这让田路心头火起的同时,也只得无奈的叹了口气,颓然的坐回到了椅子上。

他把有些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有上千人,教授足足两百余人,大大小小的课题组数十个,每天要进行的实验自然是多的让人头皮发麻,他没的是,短短一个月时间,竟然被驳回了三次设备使用申请。无一例外,都是和其他研究人员的计划相冲突了。

这一周的预约排满了,最快也要等到下一周,田路的实验只得无奈的停了下来。

他现在做的实验只是两年计划中的最初始阶段,就是这个最初始的阶段,他却卡在这里整整三个月了!

来到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前两个月是培训,培训实验的基本技能,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等。虽然在系统模拟实现功能的帮助下,田路早早的便掌握了这些技能,依旧只能无奈的接受了研究所的安排。毕竟他的简历上没有任何一条履历表明他曾经接受过类似的训练。

第三个月,在正式开始自己的试验之后,他又接二连三的遇到了从未想过的突发状况,被驳回仪器的使用申请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一次两次是偶然,如果发生了第三次,那恐怕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左右到了下班时间,既然确定了结果,田路也就没什么干劲儿了,于是便草草的收拾了一下,走出了实验室。

研究所数千号人马,纵然是加班做实验的人再多,准点儿下班的人也不少,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田路取出自己的自行车,带好头盔,驶出了研究所的大门。

在众多下班的人员之中,田路的自行车并不显眼,实际上,每天利用自行车上下班的研究人员不少,倒不是因为环保,主要还是起到一个锻炼的目的。科研人员们工作忙,很多时候为了一个实验结果,往往会在实验室里泡上好几天,因此很多人都用骑车上下班的方式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从研究所到田路租住的房子骑车要五十分钟左右,田路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健着自己的体魄。

略显空旷的马路上,田路一边骑,一边在脑海中认分析着。

他实验的第一步,是针对周细胞的。

田路的远景目标是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这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课题,要想完整的阐述整个血脑屏障的完整体系,需要提前做的工作太多太多了,他只能一步一步的来。

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是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还被一层连续不断的基膜包围着。基膜之外更有许多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把脑毛细血管约85%的表面包围起来。这就形成了脑毛细血管的多层膜性结构,构成了脑组织的防护性屏障。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相邻,具有极其复杂的细胞调节功能,现实中发现的功能有调节血流、促进血管生成、向内皮细胞迁移、吞噬和抗原提呈,以及干细胞功能等等。

组成脑毛细血管的细胞中,内皮细胞主要是形成紧密连接,负责调解通透性和信号转导,而周细胞通过缝隙连接与内皮细胞交换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质细胞突起以peg-socker方式接触基底膜以及与星形胶质细胞和周围血管连接。它可以借助直接接触以及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信号分子,与内皮细胞和神经血管单元的其他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等)进行信息联系。

现实中,周细胞对于血脑屏障的作用虽然有了一些发现,并不系统,也不准确,田路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准确而完整的阐述周细胞的作用机制和具体内容。而实验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筛选和鉴定周细胞用的分子标志物。目前常用的包括α-**A,3G5,NG2等都是细胞表面蛋白,特异性都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田路现就是要确定一种分子标志物,作为自己后续实验的依据。

医学文献支持系统中,四年后的研究很详细的阐述了实验过程和结果,田路所要做的,无非就是重现罢了。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重现,却被打断了好几次了!

“自己的安排肯定有问题!”

田路暗暗的思量道。

确实,有些时候仪器的预约确实可能会被取消,那是因为必须优先保证某些大牛们的实验优先,大多数情况下,公平性还是能够保证的。尤其是田路现在的实验,需要的只是一些常规的仪器,并不是很高端,所以被驳回三次,恐怕就是时间的安排上有问题了。

一般来说,田路都是提前三天进行预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恐怕要至少提前一周左右才行!

对于血脑屏障的整个研究内容,科学研究支持系统给出了完整的方案和极为详细的流程,具体的试验进度安排等内容,还是需要研究者自己处理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研究所的这两年是田路的一道坎。

就像系统功能在临床上的运用一样,科研支持系统在现实中的应用也需要田路通过实践来熟悉,来掌握。

在研究的初期,田路还只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在这期间,他就要遇到许多系统实验中不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实验原料的申请,实验设备的申请,实验进度的安排,以及向主官上级的报告等……

如果等到田路做出了一定的成果,看到美好的前景之后,研究所必然会加大投入,到时候如果有技术人员甚至研究人员参与进来,那么作为主导者,他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比如对人员的工作进行安排,对各组工作的协调,对所有工作的进度进行把控等……

系统给出的科研方案是毋庸置疑的,系统而富有条理,正因为它的系统性太强,就注定了田路不可能一直靠自己进行下去。

事实上,医学界的任何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都是无数科研人员多年成果的积累!

就好比血脑屏障的机

制研究,在未来虽然有了完整的阐述,依靠的却是上百年的积累和沉淀!

从二十世纪初发现开始,到二十年后完全阐明其机理,一百多年的时间,无数的科研人员,无数的研究机构,乃至无数的资金投入其中,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

田路虽然先知先觉,能够用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达到终点,这个直线的过程依旧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小的团队能够完成的。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田路暗自的感叹道。无论是作为医师还是作为科研人员,在系统的帮助下,他完全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站在的顶峰上,要想把系统的知识转化为现实中的成果,他必须在现实中得到更多的东西!

需要庞大的资源,有效的管理,以及足够多的支持……

这些都是系统中得不到的东西!

“用最快的速度拿出阶段性成果出来,然后申请组建一个小的团队!再然后,要学习一下如何管理一个科研小组,甚至更进一步的话,学习如何去管理一个研究项目吧……”

田路苦笑着摇了摇头,暗暗的思量着。

如果可能的话,田路只想做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哪怕是将来,他也把自己定位在学术领导的位置上,只是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把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分散过多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的把系统的作用发挥出来,尽可能快的做出自己想要的成果。

,现

实中当然是不可能的。

说白了,还是实力不够!

如果他有足够有分量的成果发表,如果他的研究可以让人看到美好的前景,那么自然有无数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会主动的扑上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到时候,他就可以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聘用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甚至得到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大批科研设备……

这一切,都必须有一个前提:田路必须拿出让人心动的研究成果出来!

“加快速度!”

田路遥遥的看到了自己租住的公寓大楼,猛的低下头,俯下身子,自行车的脚踏板如同风火轮一样飞速的旋转起来……

第六十三章阶段成果

斯普利克斯研究所,神经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