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34章

奸雄天下-第334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现在,再想全身而退,真的是奢望了!刘孝元微微摇头,道:“大汗,您觉得该战于何处?”

忽必烈嘿嘿一笑:“咱们先去大名府,然后再扑燕京!”

“什么?扑燕京!?”刘孝元不解地看着忽必烈,刚才忽必烈不是否定扑击燕京的计划了?现在怎么又提出先去大名,再扑燕京了呢?

他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看到众人不解的目光,忽必烈哈哈大笑道:“朕算准了陈德兴取太原后必会扑击关中,断朕后路!朕现在就算仓惶退兵,跑断了腿,也未必能赶得上陈德兴大军叩击关中的速度。”

从太原入关中本来就比从河北跑回关中近。而且忽必烈还要撤退汴梁的宫廷和官吏,还有大量的财物积蓄要带走,肯定是走不快的。

他冷冷一笑:“所以,朕就给他来个虚张声势!摆出一副扑击燕京的架势,同时再看看能不能把大名府的明军引诱出来决战……若是能击败大名的明军,陈德兴一定会回援燕京,到时候咱们就能从容而退了。”

原来如此!刘孝元佩服地点点头,这忽必烈果然不容易对付!到了如今地步,仍然能想出这等计划。现在自己和陈明的联络已经断了,他们能不能识破,就看忽必烈的气数了!

……

太原府城,明王行宫。

陈德兴现在住进了他老丈人李璮之前的居所,原来的唐皇行宫,现在陈了明王行宫,连家具摆设都没有换,只是把伺候的人都打发走了。现在这里进进出出的,都是大明的军将。

李璮原本用来上朝的大殿,现在摆上了地图台,墙壁上也挂起了大幅地图。还有一块黑板也摆在了木架子上,上面罗列着一大堆的部队番号,都是明王军团下辖的军、师两级部队的番号和兵力情况——除了原属于明王军团各部之外,上面还多了史家军、严家军和张家军三个“军”。整个军团所辖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五万!

身穿着黄色战袍,战袍的袖口和领口分别绣着日、月、星辰标记的明军军官——星辰标记是尉官,一星为少尉,二星为中尉,三星为上尉;新月标记是校官,一月为少校,二月为中校,三月为上校;太阳标记象征将级,一日为少将,二日为中将,三日则是大将——或进进出出,或围着地图低声议论,不时还有通报军情或下达命令的喊声。

这场面,真有点像后世军队前敌指挥部里面的忙碌样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电话铃声,也没有发报机的滴滴声……

因为少了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所以陈德兴的这个指挥部现在还不知道李翠仙已经成功拉拢了李彦国,还从益都拉出了四万大军,还和大名府的明军还有两红旗马队实现了会师——大名府派出的塘马现在还在赶往燕京的途中。

所以,太原前敌指挥部的明军参谋们,现在只能做李彦国保持中立的打算。

“太原已经拿下,代州又被咱们团团包围,中原会战的第一期目标算是达成了。现在是时候开启第二期作战,本官的意见是西叩关中,断忽必烈的归路!”

“忽必烈在河北还保有十八个万人队的庞大军团,真的丢下不管了?万一忽必烈狗急跳墙,去蹂躏燕云之地怎么办?依我看,第二期作战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河北,先把忽必烈逼走!”

“不对,重点应该在河南!不如以主力南下走榆次——襄垣——潞州——高平——环庆,直入洛阳!打下了洛阳,咱们就能西击关中,东进汴梁。忽必烈那老贼岂敢再留河北?”

“取洛阳、入关中用偏师就可以了,只要明王的旗号出现在河南、关中,各地豪强一定会群起追随。另外,淮西夏贵、襄阳高达、利州刘整、兴元张珏等四大南朝节度使一定会北上响应咱们的……咱们自己的主力,还是要用来对付忽必烈!”

参谋们议论纷纷,大部分人的意见,都不大敢无视忽必烈十八个万人队——他们都害怕忽必烈跑到燕京周围去撒野,他们这些参谋官,全都是士爵,不少人的庄子是在燕京的!

陈德兴低着头,一边看地图,一边则在心里抱怨13世纪的通讯水平——要是有个手机多好?他和李翠仙一通电话,不就知道益都的情况了?哪像现在,整个盲人骑瞎马!什么情况都不明,一帮子参谋官能议出什么好计划?

“廷扬,仲和,你们俩怎么看?”陈德兴想了想,还是把问题出给了张熙载和郭侃。这两位都能够得上13世纪的军事大家了,应该能有些独到见解。

张熙载朝陈德兴笑笑:“仗打到如今这份上,怎么都能赢了!忽必烈只要知道咱们拿下了太原,他就该知道中原不能留了。他无非就是怎么退出……是狼狈逃窜,还是体面的‘西征’。臣觉得,咱们不如分兵两路,一路去压迫关中,做个关门打狗之势;一路向井陉关运动,寻找机会和咱们在河北的各部会师,再组成一个大兵团。”

郭侃笑道:“张副军师的办法不错,两头压保……河北这边尾随忽必烈而不战。关中那头联络豪强共破京兆府。忽必烈必然惊怖万分,只能仓惶而去了。大王,这叩击关中的活儿,不如就给俺来做吧!俺的6500人再合上一个万人师、一个旗的马队,就足够打下京兆府了!”

郭侃点的兵马加一块儿不过两万出头,陈德兴即使再留些人马守太原,也能将着七万兵出井陉,那么多人,就算和忽必烈全军会战,也是很有把握的。

陈德兴又看看张熙载,张熙载道:“大王,取关中在于人心,不在于兵马多寡。”

陈德兴点点头,看着郭侃,“郭卿,此去关中要多加小心……孤王已经遣使拉拢高达、刘整、张珏等南朝方镇。你无需与蒙古打无把握之战,只需耀兵关中,等到诸镇前来会师即可。”

忽必烈在关中肯定还留了些兵马,靠郭侃指挥的两万余人未必可以攻下京兆府城。但是只要高达、刘整、张珏等南朝方镇出兵,忽必烈留在京兆府的兵可就要被群殴了。

第579章合兵,尾随

脚步声重重响动之下,中军帐幕掀开,就看见王陆飞大步走了进来。帐中诸将的目光,都向他望了过去。

李翠仙已经起身,脸上绽开笑意。李翠仙差不多也算是陈德兴事业的最早参加者,和陈德兴的把兄弟们非常熟悉,也从不在他们面前端什么王妃女主的架子。便是在燕京摄政的时候,也对陈德兴的心腹重臣们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而且现在是明唐两军联合作战,自己虽是王妃,但同时也是四万唐军的主帅,而王陆飞又是大名府战场上明军的统帅,理论上还应该是这支唐明联军的统帅。李翠仙更应该对他表示出足够的尊敬。这样他才能有号令联军的威望。

李雄也早就起身,面团团似也的脸上笑意堆起,仿佛是个做买卖的掌柜。李翠仙已经和他说过了,中原大战后,他就要转做大明的臣子了。现在和大明的重将见面,总要显得亲热一点。不过这位也是个自来熟的性子,和谁都能搞好关系,要不然李翠仙也不会把他拉入大明当自己在朝中的心腹了。

除了他们二人,唐军诸将,却是瞪大眼睛仔细看着这位明军大将。

王陆飞个子不算太高,身上披着钢甲,走动之间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他的相貌敦厚朴实,还带着些许风霜之色。看起来丝毫也不足奇。皮肤的颜色有些红润黝黑,显然是长晒太阳的结果。诸人都是老行伍了,一看就知道这个沉朴的汉子,一定经年累月待在军中和将士们吃在一起,行在一起,练在一起的。要不然以一军都督,镇守名城的地位,又如何不是养尊处优的模样?

王陆飞在帐中站定,目光扫视一下。在李雄身上一掠而过。就落在了李翠仙身上,抱拳行礼下去:“王妃,末将参见!”

李翠仙笑着回礼,声音银铃似的,“王兄弟不必多礼,赶紧请坐。王兄弟,这次嫂子我总算不辱使命,把李南山拉到大明一边了。此间的四万唐军,就是我那三哥儿派来助战的。你是大名府的都督,又和蒙古人对峙了这么些时日,自然深知他们的虚实。这仗要怎么个打法,你就拿主意吧……此战的联军总将,就由你来做,便是我这王妃,也听你指挥差遣!”

王陆飞当下就在心中长出口气,虽然他也知道李翠仙深通兵法,但那是作为王妃国后的“精通”,和真正的战将根本两码事儿——这就是南朝那些文官阃帅一样,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上了战场也就能激励一下士气,真让他们指挥是不行的。

他也不客气,当下就嗯了一声,点点头,“那就依王妃所言吧。”

这话儿说的生硬,李翠仙却丝毫不在意——陈德兴建立的明军是一支比较重视制度的军队,军中大部分的军官都经过军校训练,知道要严格按照条例、操典行事。

说起来真有点不可思议,大宋开国的两位官家几乎将军队搞残才解决了兵为将有的难题,到了陈德兴这里仿佛就不是个事儿。一个士爵制,一个大义教官制,再加上用军校培养军官。这三个办法一出,就让任何一个明军将领,都无法将军队变成私产了。而且,由于所有的军官(当然是同一军种)都是用同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所有的军队都实行相同的管理、指挥制度。因此,明军的军官是可以频繁轮换的,也不存在“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问题。因为差不多所有的兵和所有的将,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而王陆飞现在不说“遵命”只说“依言”,也是明军制度使然。李翠仙现在不是摄政王妃,自然无权指挥王陆飞。即便李翠仙担任摄政的时候,也只能通过参谋司下达命令——参谋司管军令,军务司管军政,这也是陈德兴从后世搬来的军队管控手段。

李雄和在场的唐军诸将交换了一下眼色,都是淡淡苦笑。他们中间有些人也上过明军的军校,自然知道明军的制度。他们以后要加入明军的话,可就再不是一军将主了。

不过话说回来,明军虽然制度森严,但是军将的地位尊贵,可不是任由文官欺负的武夫。寻常士兵都容易封爵,何况他们这些将领?李翠仙已经许诺了,他们只要肯入明,来日起码有个伯爵,世袭田庄起码万亩,还会在燕京、明都得到赐宅,还能一次性得到十万贯赐钱。将来李翠仙的儿子们在海外得到封国,他们愿意跟随去的,都有将相之尊。便是本人不愿漂泊万里,还可以让子弟前去,到海外开枝散叶。

这样的出路,怎么看都比呆在李唐那边好啊!

众将都站了起来,李雄当先朝王陆飞行了一礼,大声道:“俺们红袄军将,素来都以驱除鞑虏为志,现在能和明军并肩和鞑虏一战,实在是三生之幸。俺们也愿意听从王都督军令。王都督,您就下令吧!”

他声音洪亮,哪里还有丝毫恭喜发财的商人腔调,分明就是李唐军中有数的战将——实际上,他本来就是和田师都、历元帅齐名的益都三大将之一。只是长了张随和的面孔,待人也比较和气罢了。

王陆飞冲着李雄感谢地一笑,然后就大步走到李翠仙身边一张空出来的椅子前站好。见李翠仙坐了下去,他才恭谨地落座——明军体制是一回事,对李翠仙这位王妃的敬重是另一回事。就如李翠仙自己预计的那样,她现在的所作所为,明军上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中原大战后,她在军中的人望,可就不是赵琳儿能比的啦!

“王兄弟,”李翠仙笑着说,“你来下令吧。”

王陆飞又恭谨地点了点头,然后道:“据报,忽必烈的主力已经回师大名府,在府城以西三十里的漳水之畔和他留在大名的三个万人队会师了。不过他们的辎重队没有跟着,估计被留在了彰德路的什么地方。”

李雄哦了一声,在明唐两军会师后,原本被李翠仙召唤来的两旗八旗兵,自然也转由王陆飞指挥。唐军只能通过明军了解蒙古大军的动向了。

“蒙古人没有携带辎重?”李雄思索着道。“据某所知,蒙古军将随身都带有行粮精料(马料),通常可以支撑十余日最多不过二十日,如果粮秣耗尽,他们还能杀马吃肉。不过通常情况下,蒙古人会通过打草谷筹粮,只是现在……”

李雄曾经有蒙古千户官的身份,对蒙古军的后勤自然一清二楚。蒙古人出兵是很少携带辎重车队的,他们要么驱赶牛羊,要么干脆随战随征(抢)。这回之所以会携带那么多补给,是因为陈德兴的轻骑兵太强大,而蒙古军的马匹损失太多,已经没有能力控制战场。打草谷自然就变得非常危险了。而且,现在蒙古和大明交战区,在去年已经让蒙古人抢过一遍了,幸存下来的汉人也都被陈明迁往了真定、保定、河间等府安置。蒙古人也不可能跑上几百里路去抢——路上可到处都是穿着钢甲的八旗马队!

但是携带了大量辎重补给的蒙古军队的机动性,也因此大打折扣。他们的行军速度,变得和明军、唐军差不多了。现在忽必烈突然抛下了辎重,只说明一个问题——他的大军可以快速机动了。

王陆飞已经面沉如水,继续道:“据报,蒙古大军会师之后,并没有向大名城而来……而是往北面的广平府而去。”

“北上?”李翠仙眼珠一转,已经笑了起来,“忽必烈欲假意扑击燕京,诱我大兵离开大名坚城?”

王陆飞点点头,道:“当是如此打算的,若吾大兵尾随,其必与我野战。若吾大兵不动……广平、顺德、真定、保定诸府必遭蹂躏。便是燕京府,如今也只有燕京城和燕山诸口有重兵布防!忽必烈或许可以一路抢过去,再破了燕山山口,就能退往草原了。”

现在河东已经被大明控制,忽必烈想走陕西出塞是很困难的,反而是走燕山山口比较容易。不过燕山以北的草原已经快成无人区了,既没有蒙古牧民,也没有汉人农民,忽必烈昔日在漠南的大据点开平城也被抛弃荒废。因而忽必烈北走草原,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补给。除非他能在真定、保定、燕京等府打破一座大城,掠到足够的粮秣。

李翠仙蹙起秀眉:“王兄弟,那你说咱们该怎么办?是由着忽必烈北上,还是去和他决战?”

王陆飞摇摇头,“咱们不能由着忽必烈,也不能轻易决战……忽必烈有十七八万大军,咱们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