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四小姐-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裕
你说你一个小妾,安守本份也就罢了,还趾高气扬,目下无尘,不就是仗着自己是老太太的侄女吗?
妾是个什么东西,那是爷们的玩物,说好听了是半个主子,说难听了不过是个奴婢。哼!如今的蒋府,是越来越没规矩了,难怪蒋老太爷宁死也肯不回来。
陈氏越想越气,越气越想。看来等回了苏州府,得好好跟弟妹说道说道。
……
下人房内,几个劳累了一天的丫鬟正躺在床上说着闲话。
圆脸的小姑娘道:“莺归姐姐,你说咱们小姐是守在这里,还是跟着**奶回府?”
莺归嗔看她一眼,忙道:“记着,以后可得称呼二太太了,老爷过逝,府里的称呼都需升了辈份,万万不可叫错。”
淡月吐了吐舌头,暗道大户人家的规矩就是多,却笑道:“太太要唤作老太太,大奶奶唤作大太太,大爷唤作大老爷。放心,错不了,都记着呢。莺归姐姐,你快与我们说说小姐的事。”
“淡月,小姐的事,咱们做下人的,哪里能知道?”莺归轻道。
淡月一脸羡慕道:“莺归姐姐,你是小姐身边的红人,小姐一日都离不开你,我们几个,就不知道有没有福气跟在小姐身边。”
边上的微云忙道:“是啊,莺归姐姐,小姐人好,对咱们下人也好,谁不想跟着。淡月她也是怕小姐不带着她。”
“小姐是个念旧的,若回府,定会都带着。要我说,清清静静的在这老宅多好。听冬梅姐姐说,蒋府的老太太,原是侯府千金,厉害着呢。”
微云、淡月两个因冬梅见她们二人在六人中较为出色,与莺归一道亲自带在身边,故三人同住一室。余下碧苔,轻絮,芳新,梧桐几个住在隔壁。
微云一想到老太太不怒自威的模样,有些后怕道:“回头咱们避着些。”
淡月深以为然道:“微云说得对,老太太那双眼只轻轻看你一眼,心里头的寒气就直往上冒,连话也说不利索了。”
莺归深深叹道:“谁知老太爷走得这么快,若是能晚两年,小姐也不用回那府里,看人脸色过日子。”
此言一出,屋里稍许沉默,三人想着日后的前程,都有刹那间的恍惚。
半晌,微云才道:“莺归姐姐,如今府里是二太太当家,应该不会亏待了小姐。”
莺归还未答话,只听淡月道:“二太太可真好看,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跟小姐长得真像。二太太不仅长得好看,人也和气,今儿个我给她递茶时,她对我点点头,还问了我的名字。”
微云笑道:“嗯,那天在院子里遇着,二太太还问我小姐平常做些什么,爱吃什么,问得可细了,声音也好听,轻声轻气的,吓得我都不敢大声说话,怕惊了她。”
莺归笑道:“你们两个丫鬟,真真没出息。冬梅姐姐说了,二太太最是和气不过的人,让我们不用怕。倒是那个周姨娘,咱们得防着,小姐以前在她手上,可吃过大亏。”
一提起周姨娘,淡月的脸上便有了些愠色,冷笑道:“莺归姐姐,我瞧着,那周姨娘看咱们二太太、小姐的眼神不对,喷着火呢。可不得提防着些?”
微云冷笑道:“这你就不明白了,她啊,是嫉妒咱们太太比她长得好,咱们小姐比三小姐长得好。”
莺归笑骂道:“小蹄子,这话可不能乱说,当心给人听到,惹了祸。”
淡月忙道:“莺归姐姐别怕,咱们私底下说说,有谁能听到?这好看不好看,可不是我一人说的,都长着眼睛呢。周姨娘傲气着呢,见着大太太,二太太,也不行礼,斜着眼就过去了。那三小姐,也不给嫡母请安,一点子规矩也没有,真真气死个人。”
莺归冷笑道:“我怎么没看到?母女两个一样没规矩。你没看到大太太气的那个脸,白一阵,红一阵的,鼻子里冒出的全是冷气,倒是咱们二太太,像个没事人似的。”
淡月连声附和道:“不就是仗着老太太吗,有什么了不起?狂成那样,当心报应。那个三小姐,给她端茶,一脸的不高兴,还说‘这么个破地方,要什么没什么,就是喝口茶,也能喝出个土腥味来。’”
淡月绘声绘色学着三小姐说话,学得惟妙惟肖,把屋里二人逗得直笑。
>;
第二十五回往事(一)
更新时间2014…6…2512:36:46字数:3144
上回书说到淡月绘声绘色学蒋府三小姐说话,把莺归,微云逗得直笑。
还未等那俩人缓过劲来,淡月又道:“莺归姐姐,你评评理,那可是上好的龙井,今年清明全爷特意跑了趟杭州府淘来的。老太爷在世时都说好,偏偏她说不好。难不成老太爷的见识还不如她?真真笑死个人。”
微云轻笑道:“可不是吗,出殡那日她手上戴了对翠玉镯子,时不时的显摆几下,大冷的天,也不怕冻坏了手腕。”
“就是,就是。老太爷逢年过节送小姐的那些个物件,哪样不比她的好,小姐玩几天,就丢在一边了,也没见小姐在意过。”淡月忙接话道。
微云撇着嘴叽笑道:“若她看到小姐的那对镯子,怕不知道眼红成什么样。老太爷下葬也没见她掉几滴眼泪,装模作样的拿着帕子左擦右擦,生怕别人不知道她哭了似的。要我说,就没几个诚心的。”
莺归叹道:“谁能比得上咱们小姐伤心。听冬梅姐姐说,夜里做梦都掉眼泪呢。”
微云叹道:“老太爷对咱们小姐也是好的,可惜去得太早。我看着,除了老太太,小姐外,也就兴老太爷掉的眼泪最多。”
淡月不屑道:“咱们老太爷最是清静不过的人,也不耐烦有人哭。像周姨娘那样拼命挤也挤不出几滴泪来,尽扯着嗓子干嚎,我还怕老太爷听了不高兴呢!”
莺归笑骂道:“这高门大户里的人,哪有那么多真心?小姐说了,真正伤心的人,不用流眼泪,她的心就在哭,说得多好。我爹病逝后,娘就不流泪。现在想想,娘才是最伤心的那人。”
微云劝慰道:“莺归姐姐别伤心,得朝前看,你看你现在,还有燕鸣,在小姐跟前,都得用着呢。”
小姐妹们天天吃住在一起,几年下来,谁家有什么事情,哪个不知道?
莺归抹了把眼泪道:“我与弟弟这条命,都是小姐给的,这辈子,也不想嫁人,男人没几个好的,你看那些个公子王孙哪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的。我啊一辈子侍候小姐。”
微云皱了皱秀气的眉毛,道:“莺归姐姐,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今儿个,我看二爷老盯着你瞧,你可得小心些。”
“呸!”
淡月恨恨道:“一看就不是个好的,回来的头一日,他便盯着大奶奶瞧,眼神都直了。亏他还是个读书人,大爷在边上气得脸都绿了。”
莺归不以为然道:“咱们做下人的,守着本份就行,那些个公子,少爷,可不是我们这种人能屑想的。冬梅姐姐早说过了,通房,姨娘有什么好,一样是侍候人的,弄不好,连命也没了。别看她们穿金戴银,山珍海味,日子可没我们过得舒坦。”
淡月道:“就是,别看周姨娘现在娇横,等老太太一闭眼,她就横不出来了。听说二老爷这几天,都是歇在二太太房里的。”
莺归啐道:“这可不是咱们下人能打听的,若让小姐知道,可仔细你们的皮。”
淡月嗔道:“我也是听周姨娘身边的丫鬟说的,哪里是专门去打听的?”
微云道:“这些个丫鬟胆子也大,主子歇在哪个房里,也是她们混说的?怕是没安好心。”
莺归冷笑道:“那一家三口,咱们几个还是离远些,若跟小姐回去,也守着自己的院子过活,侍候好小姐就行。蒋府里规矩大着呢。咱们在老宅这几年,就小姐,老太爷两个主子,清静惯了。只怕到时候得多用几个心眼才行。小姐说了,她护不住我们,我们得自己护着自己,不仅护着自己,还得护着小姐,你们可明白了?”
微云道:“莺归姐姐说得在理,我和淡月都听你的。”
莺归叹了口气,又道:“不是我要吓唬你们,那日二小姐的袄子上沾了点香灰,小丫鬟吓得脸都白了。二小姐也不是厉害之人,由此可见蒋家的规矩。咱们好命,跟着小姐这些年,既没挨过打,又没挨过骂,最厉害也不过是小姐冷冷看你两眼,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淡月冷笑道:“规矩都是用来管着咱们的,我看那周姨娘就没规矩的很。”
莺归冷笑道:“你若后面站着的人是侯府千金,你也用不着守规矩,只管横着走。你倒说说,你后面是谁?”
淡月陪笑道:“我就是看不过去,说说而已。我后面是谁,可不就是你莺归姐姐吗。”
莺归扑哧一声,笑骂道:“小蹄子,作死呢,你当我是关老爷,避邪挡灾。”
微云笑道:“快让我看看关老爷长啥模样,怎的这般水灵。”
三个笑作一团。
……
深夜子时,万籁寂静,夜凉如水。
一胖一瘦两个身影偷偷从老宅后花园掩在树丛中的小门洞而出,上了一辆早已等候多时的马车。
马车在夜色中,慢慢驶出青阳镇,入了小道,疾驰而行。
一个时辰后,马车驶入庄子。
欣瑶跟着蒋福进入庄子深处的一处院落,蒋全坐在堂屋的下首正悠闲的喝着茶。见欣瑶进屋,忙把火盆子放在上首处,亲自沏了一杯热茶,递给小姐。
蒋福麻利的把门合上,亲自端了小板凳,守在门前。
蒋全待小姐脱下斗蓬,坐定,饮了热茶,方开口说道:“小姐,时间不多,我就不拐弯抹角了。”
蒋欣瑶点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
“苏州府五十年前有两户富贵人家,有一户就是小姐本家蒋家。蒋家祖辈以丝绸发家,后读书科考,入仕做官,至蒋老太爷这辈,也就是你太祖父这辈,官居中书侍郎。
另一户是徐家。徐家世代经营珠宝玉器,赫赫有名。当年苏州府的玉作坊,首推徐家。徐老太爷年少聪明,跟蒋老太爷有同窗之谊,手足之情,两人以兄弟相称,好的就跟一个人似的。
长大后,两人娶妻生子。蒋老太爷先后得两子,徐家只得一女。蒋老太爷的长子,也就是你祖父甚得徐家二老欢喜。徐家无子,只把你祖父当半个儿子看待,与徐家唯一的小姐徐锦心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蒋、徐两家竟有如此深的渊源,怪不得……蒋欣瑶恍然大悟。
“你祖父年少时面若冠玉,品貌非凡,锦心小姐更是亭亭玉立,花容月貌。难得的是她虽为独女,性子却温柔可人。双方父母见两人情投意合,早早定下亲事。
后来蒋老太爷高中了举人,进京为官,徐老太爷则在苏州为商,虽离得远不得常见,却常有书信来往。逢年过节,两家互送节礼。徐家世代琢玉,节礼中常有上好的玉件,玉雕送至京城。
蒋老太爷的顶头上司叫石铭威,那年蒋老太爷给石铭威送年礼,选了其中一件白玉雕蟠螭兽面纹偑。这物件虽然玉质普通,雕工却是一流,上部镂雕曲身蟠螭兽,下部为环状云朵纹,是典型的苏州玉雕。哪里料到蒋老太爷这随手一送,送出了一件天大的祸事。”
蒋欣瑶心头一惊,越发听得仔细。
“当时朝廷正平定了新疆叛乱,控制了昆仑山、和田两地。玉石的开采集中在皇家手里,皇帝专门设立玉石官,督办采玉。除不足二两以外的石头,全部入贡,但朝廷没有明令禁止玉石的流动,商人,贩玉者只要交过税办了许可证就可带上玉石走进嘉峪关。
那时候在新疆和田,一斤白玉,估银一钱,但到了苏州一斤白玉就要用二斤三两重的白银方能换到,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吸引着众多商人。徐家就专门有一支商队,每年远赴和田买玉。
这样大的差价,也使得许多财迷心窍的官员插手玉石经营。石铭威的表哥,正是新任哈密指挥史刘明。他利用职务之便,隐匿私吞了许多上好的和田玉料,让心腹通过马车上的暗格,运送至内地,让石铭威帮忙销脏。
石铭威一看蒋老太爷送来的玉佩,精美绝伦,雕工不凡,遂派人四下打听。得知这工来自苏州府徐家,便当夜写信将此事告知了刘明。
小姐应该知道,玉料都是包裹在石头里面的,需切开来,才能知晓好坏。好的石头与普通的石头卖得价钱差不了多少,但玉质上乘的成品,与玉质粗糙的成品,价格上可就天壤之别了。
在当时,一个玉质,雕工上佳的成品,少至千两,多至上万。这个刘明正愁冒险得来的石头,收益不大。这一下,相当于磕睡送上了枕头。
苏州离京城甚远,蒋老太爷在石铭威手下做官,蒋徐两家又是世交,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可谓是是天赐良机。
于是那刘明就交待其表弟,无论用何种方法,定要与作坊搭上关系,为他加工玉器、这石铭威得信后,派心腹马上启身去苏州,找到徐家的百年玉作坊——翠玉轩。”
蒋欣瑶努力的克制着强烈的好奇心,静待下文。
>;
第二十六回往事(二)
更新时间2014…6…2612:27:08字数:3265
蒋全仿佛口渴了许久,仰头喝下一盏浓茶。他深吸一口气,放下茶盏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徐家玉作坊之所以能立百年不倒,其一是徐家有自己专门的商队采买石头。其二,多年来积累了一些好的琢玉师傅,我父亲就是徐家当时最好的琢玉师傅。
徐家的玉器行实行专业化分工,开料、打眼、光玉各负其责,规模很大。因此,翠玉轩打磨出来的玉器,胎薄体轻,质地晶莹润泽,造型清新雅致,轮廓清晰明确,雕琢细致精微,美妙绝伦,在当地算得上首屈一指。
来人自称石爷,入翠玉轩求见徐老太爷。掌柜一看此人穿衣打扮,不敢怠慢,引着进了里间,派人请来老太爷。
那石爷见了徐老太爷,二话不说,便拿出白玉雕蟠螭兽面纹偑,说是京城蒋家引见,想让翠玉轩帮着加工玉石,加工费付双倍,并当下拿出几块石料来。
徐老太爷见石爷拿出白玉雕蟠螭兽面纹偑,一心以为好友照顾生意,当下并未在意,更何况开料加工,徐家吃的就是这碗饭,于是,就放心的接了这单生意。
初始,一切正常,石爷两个月来一次,先结帐,再看货,出手甚为大方,小费给的也足。半年过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