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顾三娘再嫁 >

第50章

顾三娘再嫁-第50章

小说: 顾三娘再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半日,她们进到一间院子,这院子一看就是先前空置的,院子里栽着一棵梧桐树,梧桐树粗壮高大,恐怕要御哥儿和小叶子合抱才能环住,正屋后面有三间抱厦,此时有两个婆子并两个丫鬟立在门口,她们看到顾三娘,齐齐向她行礼,嘴里说着:“大奶奶!”

顾三娘一楞,这奶奶叫得她好不自在,还不待她说话,带着她过来的仆妇指着两个婆子说道:“这两人一个是柳五婆,一个林婆子,专管屋里的洒扫。”

说罢,她又指着两个丫鬟,说道:“这是彩云,那是彩霞,她二人照看奶奶和哥儿姐儿的日常起居,要是有甚么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奶奶尽管打发人来叫我。”

顾三娘对她道了一声谢,那仆妇便回去了。

待她走后,彩云和彩霞带着她们进了里屋,正堂左右两边,一间是书房,里头堆着满满当当的书籍,另一间是起居的地方,分成里外两室,另外还有会堂、花厅、罩房,粗略一算,足有十几间屋子。

顾三娘正和小叶子还有两个丫鬟在屋里收拾衣裳时,就听见御哥儿跑进来,他抱着几本书,兴冲冲的对顾三娘说道:“娘,书上有爹爹写得字呢。”

顾三娘本来要责怪他乱动屋里的东西,听了这话,便道:“写得甚么?”

原来是有个古人说了一句‘形无神不存,神无形不立’的话,沈拙便做了个批注,御哥儿照着上面念道:“你这个古人真正可笑,不曾见神,就说无神,实在狭隘之极,须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岂能一概而论?”

接着,就玄乎其玄的写了一段他曾遇到鬼的经历,顾三娘听得忍俊不禁,没想到沈拙还会跟古人吵架,她忍着笑意,问道:“这是甚么时候写的?”

御哥儿又看了一眼落款和时日,他默算了一下,说道:“算起来是爹爹十二岁时写的,可落款为何是镜言?”

彩云似乎更活泼一些,她抢着对御哥儿说道:“哥儿难道不知道这是大爷的名讳?”

御哥儿一怔,转头望着顾三娘,顾三娘朝着他笑了笑,说道:“你再看看书里还写了甚么。”

御哥儿翻了一遍,书里有不少批注,多数是沈拙是十二三岁时写的,有的是在驳斥古人说的话,也有的是他十分赞同某个论点,但凡他做的批注,嬉笑怒骂,引经据典,就连顾三娘这个没读过书的,也觉得十分有趣,她听了半日,微微有些失神,仿佛看到有个桀骜不驯的少年站在她的眼前。

小叶子和御哥儿一起翻着书本,乐不可支的说道:“我算是知道了,爹爹吵起架来,那些三姑六婆来十个也不是他的对手,他骂人的话,都不带重样儿的呢。”

顾三娘又好气又好笑,她说:“不许这么编排你爹。”

小叶子吐了吐舌头,又和御哥儿一起看起书来,身旁的彩云说道:“许是没人跟奶奶说罢,大爷以前就住在东院里,他回来的少,平日只有一个老婆子看守,这回奶奶和哥儿姐儿搬来,府里就拨了我们几个来伺候。”

顾三娘听说这是沈拙以前住的地方,心里莫名放松了几分,她四处望了一眼,想到沈拙也曾睡在这里,不免觉得安心多了。

且说顾三娘母子搬进蒋府,一日三餐有人专门送上门,屋里的活计不用她动手,自有丫鬟婆子收拾,只是有一头,她始终记挂着还在监牢里的沈拙,如今她身在蒋府,对沈拙那边的情形两眼一抹黑,这心底就像是长了草似的令人发慌。

这日,顾三娘带着两个孩子在花园里散心,她刚走了几步,就见孙氏和丫鬟们在摘月季,她见了顾三娘,笑容满脸的跟她打着招呼:“大嫂,你也来逛园子么。”

顾三娘对这声大嫂还是十分不习惯,小姑娘比她闺女就大几岁而已,虽是嫁作人妇,却仍旧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儿,她说:“我摘了好多月季,等会子叫人送到你屋里去插瓶。”

人家一片好意,顾三娘对她道了谢,并问道:“怎么会摘这么多花儿?”

孙氏嘻嘻一笑,她说:“相公在书里看到一个古人调制胭脂的方子,我摘花儿回去试着熬汁子,要是做成了,就给大嫂也送一些。”

顾三娘笑着说道:“那就多谢你了。”

“这有甚么好谢的,你来了,我正好多一个人说话呢,二嫂也顶不错,可她喜欢清静,故此我倒不好时常去烦她。”孙氏一边说话,一边接着摘花。

顾三娘帮她一起摘花,状似无意的问道:“我听闻蒋大人这几日不在家呢。”

孙氏回道:“这是常有的事,咱们家的宅子,难得来几个人,前些日子,老爷把相公叫过去一顿训斥,叫他莫耽误读书,这几日,我越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呢。”

顾三娘一笑,这个孙氏看来真是年轻不经事,把自家相公被斥责的事也拿出来说,她道:“那你闲了到东院里找我说话,只是不要嫌弃两个孩子吵人就是。”

孙氏欢喜的说道:“那怎么会?我就喜欢人多呢。”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摘花儿,不一会子,篮子就被装满了,孙氏接过花蓝来嗅了嗅,她高兴的说道:“我要往婆婆屋里去送花,大嫂一起去么?”

顾三娘心头一动,她说:“蒋大人叮嘱我别去打搅郡主,我还是不要擅作主张为好。”

孙氏也记起那日蒋丞相的话,她点了两下头,便和顾三娘道别,准备前往嘉元郡主的院子里,走了几步,她又回头,望着顾三娘说道:“大嫂,下次你跟我们一起叫老爷罢,在屋里还称呼蒋大人,实在是太见外了。”

顾三娘看她这么热心,只得无奈点头答应。

☆、第82章

这日下起蒙蒙细雨,顾三娘带着两个孩子在屋里写家书,不一时,彩云进来,她道:“老爷院子里来人了。”

顾三娘抬头一望,看到门口站着那日送她过来的仆妇有旺家的,外头下着雨,有旺家的后背淋湿了,顾三娘站起身来将她让进屋里,并说道:“原来是嫂子,老爷那里有甚么话要吩咐。”

有旺家的笑道:“老爷身边的长随送来话,说是老爷今日家来,请大奶奶带着哥儿和姐儿去正房用饭。”

顾三娘一口答应下来,自从进府第一日与蒋丞相见过面后,她就再不曾见过他了,过了这么些时日,也不知沈拙那边的消息究竟如何,今日见到他,正好能问一问。

有旺家的走后,顾三娘换了一身衣裳,便带着两个孩子往前院里去,走到正院的夹道时,迎面碰到吉昌公主,她自己撑着雨伞,身边带着一个穿蓑衣的小丫头,看到顾三娘后,朝她微微颔首,便径直走在前面。

这吉昌公主待人冷淡,顾三娘也没上赶着与她搭话,她和两个孩子跟在后面,小叶子和御哥儿只要在外面,一向都是懂事守礼,是以两个孩子也是安安静静的。

进了里院,蒋丞相站在廊下看雨,他看到她们来了,微笑着冲着御哥儿招招手,说道:“御哥儿,过来。”

御哥儿本来和顾三娘同撑一把雨伞,他抬头看了顾三娘一眼,松开她的手,顶着雨撒腿朝蒋丞相跑过去,不想刚刚几步,就脚滑摔倒了,顾三娘一惊,正要上前时,蒋丞相已抢先扶起御哥儿。

他先细细看了一番,见御哥儿没有摔到,便看着他说道:“下回仔细一些。”

御哥儿乖巧的点着头,那吉昌公主见蒋丞相还在雨中,便把手里的雨伞拿给小丫头,示意她去替蒋丞相撑伞。

顾三娘看到吉昌公主淋着雨,于是将把伞移到的她的头顶,说道:“莫叫雨淋病了,先到廊下去罢。”

吉昌公主点着头,两人一起走到廊下避雨,屋里又有仆妇拿出布巾给御哥儿擦手,除了衣裳打湿一块,别的倒都不碍事。

不一时,蒋锦言和孙氏也来了,他夫妻二人倒是有情趣,共同撑着一把伞,一边走,一边亲亲热热的说话,直到进来时看到蒋中明,小夫妻两人这才停下来,站到他的面前,恭敬的喊道:“爹,你家来了。”

蒋中明‘嗯’了一声,他看着蒋锦言,说道:“你成日在家里,记得领着御哥儿读书,切莫荒废了时日。”

蒋锦言不敢有异议,他答道:“是!”

御哥儿也是个小机灵,他朝着蒋锦言施了一礼,说道:“有劳三叔。”

蒋锦言望着他们这支里面唯一的孙辈,只觉得心中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他和沈拙岁数相隔十多岁,见面的次数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几年前,沈拙脱离宗族,连姓名都改换了,那时他在学里念书,同窗们嘴上不说,心里却在暗暗嘲笑他,原本蒋锦言也恨沈拙败坏蒋家的名声,后来他离开京城,再兼之事情过了许久,蒋锦言渐渐也便淡忘了。

现如今,蒋家要重新认回沈拙,宗族里反对者大有人在,不过他爹坚持如此,族里也无可奈何,蒋锦言是个孝子,他想着既是他爹的主意,那必定是有道理的,他只要遵命就是。

此时还不到蒋家用饭的时辰,屋里有些闷人,三个妇人索性站在廊下看雨,只因儿媳妇们都在,那蒋中明便进屋回避,蒋锦言也乖乖的跟着他进去。

孙氏倚着柱子,她见小叶子和御哥儿蹲在檐下数雨珠儿,羡慕的说道:“家里听到孩子们的说笑声,大人们也会忍不住轻快几分呢。”

这几日孙氏时常来找顾三娘说话,顾三娘跟她渐渐熟识起来,她听到孙氏一副故作老成的模样儿,不禁笑道:“你才几岁,也敢自称大人?”

孙氏理直气壮的说道:“我和相公成了亲,自然就是大人!”

旁边的吉昌公主看了她一眼,说道:“上回是谁跟锦三爷拌嘴,跑到我这里来哭诉的!”

孙氏脸上一红,丢脸的事情被当众拿出来说嘴,她瞪了吉昌公主一眼,跺脚说道:“我不跟你说了,你们都欺负我。”

说完,她回身跑进屋里,顾三娘看她跟御哥儿一样孩子气,忍不住笑了起来,吉昌公主似乎也觉得孙氏十分有趣,她面无表情的脸上同样带着一丝笑意,身旁的顾三娘还是第一次看到她的笑容,不免朝着她多看了几眼,吉昌公主留意到她的目光,于是收起笑意,假装看着外面的雨幕。

不多时,有婆子来传话,说是饭菜已经摆好,顾三娘和吉昌公主一前一后进到里面,此时,蒋中明和蒋锦言已出来了。

府里人少,虽是男女分设两席,中间却只用屏风分隔,蒋中明和锦蒋言并御哥儿坐了一席,顾三娘她们这三个妇人跟小叶子坐在里间,刚刚落坐,就有丫鬟端来热水和毛巾,顾三娘先前在老家,是从来没见过这些规矩的,便是在东院,就她们母子三人,也不用拘束,此时吉昌公主和孙氏都在,顾三娘怕做错了惹人笑话,便暗中瞧着别人怎么做,她只照着学,至于小叶子,她读过书,又聪慧机敏,比顾三娘做得还像模像样。

洗手漱口,足足闹了大半晌,这才开始用饭,她们席上没有蒋府的长辈,并不需媳妇们立规矩,故此开席后就各吃各的,那顾三娘心里存着事,她略微用了一些,便竖起耳朵听着屏风那边的动静,只是大家族的规矩,吃饭时是不兴说话的,因此那边静悄悄的,甚么也听不到。

不知过了几时,顾三娘听见隔壁传来桌椅细微的声响,接着就见蒋锦言问道:“爹,你吃好了?”

蒋中明低沉的声音回应一句,随后他好似走出厅堂,顾三娘听了半晌,便低头用了几箸菜,对吉昌公主和孙氏说道:“我吃好了,你们慢用。”

吉昌公主和孙氏一起放下筷子放着她,顾三娘转头对小叶子说道:“用完饭就和御哥儿随着柳五婆一起回去。”

小叶子点着头,她道:“知道了。”

交待完,顾三娘起身走出去,门口守着专门伺候的仆妇,她问道:“老爷回屋了么?”

那仆妇说道:“老爷在院子里呢。”

雨停了,天光微暗,府里各住早已点亮灯笼,顾三娘走下台阶,她看到蒋中明负手仰望着夜空,便也抬头望去,乌云散去,露出几颗星子,看起来像是晴了,只是那月亮却带着毛边儿,说不定甚么时候,就又会降起大雨。

看着不远处的身影,顾三娘定了定心神,她走了过去,在离他不远不近的距离停下来,说道:“老爷。”

蒋中明像是没听到似的,仍旧看看夜空,顾三娘知道他听到了,她想了一下,又道:“阿拙甚么时候能回家呢?”

蒋中明这才低下头,他看了顾三娘一眼,淡淡的说道:“左不过是这几日罢了。”

“甚么?”顾三娘一怔,她只当自己听错了,便立在原地望着蒋中明发呆,巴望着他能再说一遍。

蒋中明面容沉静,他说道:“这两日就会结案了。”

顾三娘脑子里晕晕乎乎的,她傻傻的想着,难怪都要当官,人家说一句话,比她做多少徒劳无功的事都管用。

她只管想着当官的好处,却不知蒋中明为了给沈拙平反,几乎将大半个朝堂搅了一遍,原来,大理寺迟迟不得结案,蒋中明指派内阁总理此案,安家一派纷纷上书弹劾,说是科举弊案的首犯乃是他的亲子,他理应避嫌,蒋中明却不为所动,这样的折子来一本,他就烧一本,弹劾的折子根本送不到靖文皇帝的御案之上。

这也多亏近日靖文皇帝懒理朝政的缘故,几个月前,缠绵病榻的靖文皇帝迷上求道长生,宫里养着一班道士,每日炼制丹药,将皇宫弄得乌烟瘴气,就在不久,他和几个道士闭关修炼,已有半个月没有上朝。

安如海招来的证人,其中混杂着几个私买考题的举子,这些收了安家的好处,此次已是存心想要抹黑沈拙,蒋丞相连夜审讯,质疑他们证词前后不一,说话互相矛盾,怀疑里头夹着不安好心的歹人,果断将安家送来的证人全部投入大牢,待到案情真相大白再做定论。

安如海气得暴跳如雷,却也无计可施,一来靖文皇帝闭关,安妃无法面圣,想要告状也找不到人。二来内阁当中,蒋中明是首辅,他是次辅,就算安如海联名上书,蒋中明亦并不放在眼里。三来,指证的举子若要推翻先前的证词,重新指证沈拙,就算拿出所谓的证据,也会大打折扣。

蒋丞相重审此案,将涉案的嫌犯揪出来,一番严刑拷打,逼问他们犯案的经过,须知这些人里面,有的是被冤屈的,也有真正的案犯,先前大理寺卿审案时,那些从犯判即便招了,也只说是在为沈拙办事。

此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