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对清净,呼吸绝对 地回转,就凝止了。呼吸属于生理方面,我们这个四大之身 的生命是什么?是气,就是风大,一口气不来,人就没有用 了,所以这个肉体的生命在于气。气不是呼吸,这个呼吸的 气,是气的第三重的外形,修道必须要把这个生命的气回转 来,所以叫做“元”。如此一来思想清净,没有妄念了,归 到那个清净境界叫做“元神”。神与气是两个半个还在讲恋 爱,还没有结合,不过两个已经把堤防建立了。“方及临炉 之用”,就要到锅炉里头化了。
“临炉配合,仍旧是金水二物”,修道到后来,神与气两 个结合了,就是心息相依,但是其中过程极为细微。“但铢 两分数,纤毫不可差错”,要注意啊!这个时候做工夫,要 非常谨慎。像天台宗六妙门人手数息观,一呼一吸加数字, 中间还有很多方法,他们打起坐来,呼吸数了一千次,变成 在练气功了。呼吸是生灭法,进来一定出去,出去一定进 来,你数一万息同你什么相干呢?还是那一口气的来回。
究竟为什么要数息呢?那是调整,临时用的。一般学者 不了解,你看宋朝陆放翁这个名诗人,“一坐数千息”,那有 什么用?陆放翁活到七八十岁,总算是长命。但是我相信他 不数息也可以活那么长。他这里是说有些人光练气,不晓得 管心念,偏了;有些人光念佛或者观心,不练气,身体调整 不好,也是偏了,修了一辈子也没有用。借用道家的话,单 修性不修命没有用;光练身体修气,不修性也没有用。现在 这里不叫性、命,把它改个名称叫神、气二者,这两个也是 代名词。
“真水真金,二者须要适均”,金和水要调和得好,就是 火候了。有许多年轻人要学禅宗,以为禅宗不讲工夫,我说 禅宗语录你都懂了吗?连中文都读不通、写不好,你还读懂 语录?譬如说禅宗临济祖师讲四料简,曹洞宗叫五位君臣, 同道家讲这个“铢两分数,纤毫不可差错”是一样的。所以 临济祖师说,有时让主做宾,有时让主做主,宾主二者也就 是这两样东西,都是做工夫境界,不是那么简单。修道也 好,禅宗也好,处处讲究工夫,但是一般人不懂。
调和神气的真惠
“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故水止于五分,当防其有余 而泛滥,不可太过也。”水太多了也不行,漫出来就是太过。 有些中老年人去学什么内丹功、蛤蟆功,现在牛功马功都有 了,我说你会出毛病的,因为他练得太过啦!练太极拳也 好,少林拳也好,太过了非出毛病不可。练得不及或不够, 也没有用。修道也一样,要防真气的走漏,漏丹泛滥会出毛 病。金也是这样,念头要它清净,完全不动了,变成白痴也 不对。
“金亦须五分,当重如原初之铢两”,要刚到合十,“不 可不及也。金水二者,既得其真”,要得到真的境界,“自有 真土,调和其间”。我讲过的,真土就是真意,真意不是妄 想也不是执著也不是念头,是自然知道。你们千万不要拿西 方哲学家的话,说那是直觉!那不是直觉,因为直觉还是意 识境界。真土是自然而知的,就是《中庸》所讲的“不勉而 中,不思而得”,不要用心就到了,应该怎么样,自己就晓 得把握,“调和其间”是这个道理。
“盖离中纳己,其五分之水,即己土也。”有意无意之间 就把握住了。“坎中纳戊”,这是纳甲,“其五分之金,即戊 土也。举金水二物,而真土在其中矣”,这还是讲理论。“及 至戊己二土,会入中央,亦适得五分本数”,在有念与无念 之间,拿佛家来讲,空嘛不是空,有嘛不是有,无念怎么是 有呢?这是“戊己二土,会人中央”,在中间结合不动了。 拿佛家的方式讲,禅宗百丈禅师曾讲的“灵光独耀,迥脱根 尘”,就有这个味道。这就是“戊己二土,会人中央”,如如 不动。这个时候不管下座不下座,你要离开那个境界也离不 开啦,这就是道家讲的工夫来找你。
这个叫做“三家相会,恰圆三五之数”,三家就是神、 气、意,后来也叫做精、气、神。因为这个神和气平常合不 拢来的,我们这个思想和呼吸两个配不起来的,对不对?人 在呼吸,思想也在想,两个各自行动。到要结合时,中间有 个媒人黄婆,就是真意,所以要三家结合在一起,结果搞采 补的人就把它变成真实事情啦。实际上它只是个形容,要男 女双方见面,中间要有个拉线的罢了。所以《参同契》的原 文说,“其土遂不离”,真意不动,这个真意是非空非有,即 空即有。“二者与之俱”,神与气跟着这个真意也不动了,这 个叫做得定。拿佛家来讲就是禅定。真正的“系心一缘”, 一心不乱,真得定了。
把精与神修回来
“三五之义,出于河图”,这个道理,这个哲学的法则出 在《易经》的河图。河图东南西北四方有黑点白点,“东三 南二”,东面三点,南面二点,“木火为侣”,木跟火两个互 相为侣。人生的苦境界在这里要搞清楚,你看两夫妻多恩爱 啊,但夫妻是木火伴侣,所以结婚一定吵架的。“北一西四, 金水为朋”,北方一就是水,西方四属金。“此处但举金水, 而不及木火者”,为什么不谈木火两个字呢? “盖以金水为精 魄,如人之形。木火为神魂,如人之影。”五行的木属肝, 火是心脏。木火就是我们的神魂,金水就是我们的精魄。
魂是看不见的,我们的思想睡着时就变成魂,死后也变 成魂,有作用而无形无相,所以没有肉体就看不见了。魄是 有作用有形相,像年轻阳气就盛,到了老年精魄都散了,眼 神也发白了,但是神魂还没有散。按照《易经》的卦象,这 是到了第七变,叫游魂卦。虽然身体还活着,而神魂游于虚 无之间,这个灵魂快要到土地那边去了。神魂如人之影,这 个影不是我们灯光下的影,是思想上有个影像,等于我们形 体上的影子。生命的精魄,精与神是可以修回来的,道家的 工夫了不起就在这个地方,这是别家所没有的,是中国文化 特殊的地方。
“形动则影随,寸步不离,木火之于金水亦然,精魄既 合同而化”,你精神魂魄归到一起而起变化,“神魂亦与之俱 妙矣”,只要把神气凝住,念头思想就不必管了,妄念自然 没有了,真如正念也自然来了。道家走的是这个路子,而佛 家光在那个念上打主意,搞了半天定不下去,因为气抓不 住。道家是在神、气上打主意,神气拴住了,等于把情人抓 住了,对方就非回来不可。佛家、道家、显教、密宗,各有 各的长处,应用之妙在乎一心,就是火候。工夫难做就在火 候,火候嘛,只能讲到这里啦! “此金丹造化之妙也”,这还 是讲原理,解释原理。
工夫境界的变化
下节讲工夫的境界,我们回到老祖师的原文,“三物相
含受,变化状若神”,三样东西合拢来,这个里头变化多啦, 神妙不可测。下面把境界告诉我们,千古丹经都明白地说 了,自己要做工夫的话,这些句子一辈子随时要看的,那岂 止千遍万遍,你慢慢就悟出工夫,悟出道了。“下有太阳炁, 伏蒸须臾间”,到这个时候,下面有朝阳出海那个现象,大 地光明起来,整个地球由冷变成暖和了。在佛学四加行就是 得煖,在密宗就叫拙火,指真的拙火,不是丹田、海底、肠 子发烫叫拙火。这时的得煖境界,剎那之间它就来啦。“先 液而后凝”,这个时候变成真液,从头顶下来,佛家叫做甘 ‘露灌顶,清凉甘甜的水液从头顶源源而来,所以朱熹有句 诗,“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时候先是液体而后凝结,“号 曰黄舆焉”,黄是地,舆是意志,天地玄黄之象,大地黄昏 之象,有这个境界。
“岁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他说这个东西在人体上, 是我们生命本来的,不晓得修行的人,年龄到了人性也散 了,精神也没有了,一天到晚莫名其妙,“伤寿年”就是要 死了。“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死后化为灰尘,你这个 肉体坏了,灵魂这个东西就走了,走了像“明窗尘”,形容 得很妙。什么叫“明窗尘”?太阳照过窗子时,房间里头本 来看不见灰尘的,太阳光一照就看到了,灵魂隐隐约约飞 走,像窗尘一样,形容得非常妙。
我们看朱云阳真人的注解,“此节言坎离交会,金丹之 法象也。”他说这一节就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做工夫修道。 由于别的道书直接写男女交媾,因此有的人就搞错了,把道 家变成另外的法门了。其实坎是水,离是火,这个“坎离交
丨257丨
会”就是水火相会。火是心中之念头,也就是龙;水就是老 虎,这个老虎要下山吃人,做世间男女的欲事,青龙这个念 头是把握不住水这个老虎的。
“金水两弦之炁,得真土以含育之,是为三物一家”,调 和三家见面,在道家叫做三物一家。三家一结拢来,就要结 丹,学佛的人真正得定,叫做入三昧。“其中自生变化之 状”,这个中间有种种变化,“而神明不测矣”。身体内部变 化了,心理境界上也变化了,变化太大了,所以有人不敢打 坐,怕走火人魔。你还有资格走火人魔吗?你本来就是 魔嘛!
在这个时候注意啦,“盖前后堤防既已完固,不容丝毫 走漏”,但是不要怕,百日筑基,六根不动了,什么境界来 都不管了。看见等于没有看见,听见等于没有听见,这个时 候不能走漏啊!这个走漏不是指漏丹,是什么漏呢?我们凡 夫六根都在漏,眼睛老花看不见,眼神漏完了,耳朵听不 见,耳神漏完了。不过,当堤防巳完固时,“不容丝毫走 漏”,叫做不漏。这个境界完全告诉你了,所以非要反复读 不可。
“炉中真炁,自然发生”,炉中就是我们这个身体,锅炉 一样。这个时候,什么奇经八脉、三脉七轮自然打通,一下 子自然来的。气脉真打通了,骨节变得同婴儿一样柔软,到 了身轻如叶的境界。所以说真气发生,气脉才完全打通,现 在把秘密给大家讲,这时这个气脉真正通了。
回支纯阳之体后如何
“然后抽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离是火,也是心念, 离中虚(二、取坎(^)中一点真阳之,填离中一点真 阴,这就成了纯阳之体的乾卦(去返本还源,纯阳,光 明、清净、圆满。所以到这个时候是真发生,然后是火候工 夫了,到那一步自己晓得。火候太过没有用,气会冲出来; 如果不够,你就“抽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
这个时候怎么办? “北海中太阳真火,熏蒸上腾,须臾 之间,离宫真水应之。”老实告诉你就是丹田以下海底的太 阳真火,这个拙火发动了。那天讲过,拙火也就是灵热发 动。同时上面的真水下来甘露灌顶,很自然的,不要去想 它,有一念一动都不是实在的,所以不要动念,这个生命的 功能自然来了。
“先时化为白液”,你睁着眼睛自己都晓得这一步,放光 啦,道书形容为白液,变成水浆那个颜色;“后乃凝而至 坚”,所以水火既济了。密宗修法也告诉你,这一结合变成 一个东西,叫丹头一点。可是你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实际的, 但是也不是不实际!你会说,这么说叫我怎么懂?本来你就 不懂,你不是神仙,到了神仙境界你就懂啦! “两者交会于 黄房”,上下交会在中宫,有交会感,得大乐。“运旋不停, 有黄舆之象”,这个里头旋转得厉害,你会知道,你打坐在 那里天翻地覆,你会吓死。所以修道要不怕死才行,这个境 界,胆子小的就下座了来问老师,那就完了,永远修不成。 平常道理巳经懂了,这个时候靠自己指挥。
“所谓婴儿姹女齐齐出,却被黄婆引入室也。”这是形容 入室很隐蔽,拿现在讲太黄,道家常讲到黄色地方,他说这 个时候等于娶老婆的要派车来接那位小姐了。过去是拿轿子 来接。接到这位小姐上轿,男女两个人洞房了,有这样一个 结合的象征。那完全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就是人生 得意之状,有这个味道。这个时候是婴儿姹女两个见面了, 神与气结合,被黄婆引入室,是真意把它结合拢来。这个时 候另一种生命在结合后要开始了,你看这个生命多奇妙啊!
“然此两物未交之前”,在两个没有结合没有交媾之前, “当以真意合之”,真意若有若无,以己知之性来引导,稍稍 留一点意。说小心留意是修道做工夫的话,做工夫的火候, 一个人哪能把意留住! 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意能留住就差不 多了。“两物既交之后”,两夫妻交合以后,“又当以真意守 之”,这个就叫定了。“一点阳炁,敛人厚土中,生机转为杀 机”,他说到这个时候,要真意守住这点真阳之气,“敛人厚 土之中”,凝结了,收敛了,这个时候就算想起妄想,一个 念头也起不来了。“生机”是本来生生不巳,我们这个思想 本来是乱跑,这时要起一个念头起不来,不过“生机”久了 也要杀死。
所以道家说,若要人不死先要死个人,并不是叫你真 死,是把念头打死。学佛的人打七,“打得念头死”,念头打 死了,“方得法身生”,那个不生不死的法身才起来。这个生 命,这个时候“生机转为杀机”,所有念头都死了,“譬若穷 冬之际?万物剥落而归根”,就像冬天到来,外界是一片萧 瑟的气象,所有的一切生命内敛,“故曰,岁月将欲讫,毁 性伤寿年”。这一段朱真人讲得很明白啦,是很重要的修道 还丹的工夫。青年同学们听是听了,听了没有用,连我都不 懂,我只是讲书的。你们听了不要出去吹,然后又传人家的 道,害死人不偿命,将来下地狱去。所以这个不可以骗人, 修道不可以未得言得,未证言证,那是大犯禁戒的,在道家 叫罪犯天条,不得了的。
气脉真通时的现象 入定后的变化 乾坤文大还丹 不死之药 采丹药的方法 小心注意的事
气脉真通时的现象
我们继续看批注,这是很重要的。上次讲到如何是真正 的“坎离交会”,道家所谓结丹的现象。不管学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