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支点--换个角度爱自己-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年轻的钢琴家,问他如此年轻就获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不是有什么成功的秘诀。他回答说:“有意地疏忽”。他的解释是:“最初,我要浪费很多时间做很多的事,早餐后,回到房间,整理床铺打扫房间和其他各种事情,然后才去练琴。我发现进步要比我想象中的慢,于是我逆转行事,在练好琴以前,我故意忽略任何其他的事情,果然进步的速度得到了提高”。也许很多人看到这里,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其实,道理很简单,当人们被许多小事所困扰的时候,那么必将会使其远大的抱负系上沉重的包袱。
生活中,我们总是面临着各种的选择,人们会利用各种方法选择出正确的。难的是在面临两个或多个正确的选择时,挑战就会出现,因为浮在表面上的那个选择,往往让人们一眼就能发现,而且比较容易实现;而更好的选择又隐藏得较深,发现它和实现它又往往要费一些周折。但是,大多数人都容易被显而易见的利益所诱『惑』,放弃了更深层次的追求。这就是“捡芝麻丢西瓜”这个典故的实质意义所在:人容易被小利所诱『惑』,而放弃长远的利益,不懂得从大处着眼。
然而,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即使是成功也是一时的。在动物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狮子、猎豹等,在捕猎时候,选中一个目标便锲而不舍地一直追下去,在追捕的途中,即使有其他更近的猎物,它们仍视而不见、心无旁骛,这是它们捕猎成功率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成功者大多都有优良的品质,其中最显著的便是他们任何时候都坚持守信、遵约的美德,坚持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严以律己的『操』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注重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会被一些蝇头小利所诱『惑』,只是不断以其热情激发周围的人,朝着已经锁定的目标去努力。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只要生命中有着远大的目标和切实的计划,纵然遥不可及,但它仍是人生的大事,会产生一股催人奋进的动力和勇气,促使你朝着远大的目标心无旁骛地勇往直前。若盯着蝇头小利,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生意、做事情、做人,都是如此。凡事从大处着眼,只盯着鼻子前面这点小利,没有远见,最终因小失大,成不了气候。做人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不要因小失大。
青少年●领悟
人生即是如此:不舍去旧的,就难以获得新的;不舍去固有的,就难以获得未有的;不舍小就难已得大;不舍去已然知晓的,就难以获知未知的。关键就在于:于大处着眼,懂得放弃与妥协,抓住大事不放,不为小事困扰,敢于为大目标舍弃和牺牲小目标,不过于在意“蝇头小利”。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小而取大,舍身而取义,才是人生的真正目标!过于在乎小利,必将失去大谋。不要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生命支点——换个角度爱自己 第九章 换个角度,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从这里望去,远处一片狼藉,但从那里望过去,远处却是一片姹紫嫣红。
人人都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但其实,幸福快乐并不是指事情本身,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心态。要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青少年就必需勇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从全新角度来看问题,分析和解决困难。如此,你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你的见解才能如“滔滔黄河水绵绵不绝也”。
1。亏一点是福
现在的青少年都是“皇帝”“少爷”级人物,没人敢惹,更不愿意吃一点亏。其实,吃亏不光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睿智;吃亏不但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达观,一种超越。
人生在世,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徒然给自己增加痛苦而已。倒不如,换个角度思考,不把自己局限在“不亏”的狭隘的自我思维中,而是看淡得失,来享受生活的快乐。
从吃亏中学到智慧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吃那一堑呢?又有多少人理解着其中的道理呢?似乎有很多人还没有真正理解,或者只是表面上一知半解,而真正行动起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青少年朋友,青少年时期是个冲动的时期,一旦自己吃了亏,就大发唠叨。其实,吃亏,其实也就是为人谦让点,做出一点牺牲。在所谓的“吃亏”之后,将会得到什么?这让我们不仅得到了人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还培养了自己的宽厚与大度,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这些分明都是“福”。佛教中有个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人称“大肚能容,容天下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郑板桥说得好:“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这些道理,需要我们认真去领会。
小刚的妈妈是卖菜的,经常在菜市场找一个空摊位,铺开干净的塑料布,摆上嫩白的藕带,开始叫卖。大概是物超所值吧,她的摊前招来了许多顾客,经常忙得不亦乐乎!旁边摊上的一位“好心”卖菜阿姨,寻了个空挡悄悄地教了妈妈一招:趁顾客抢购时,少称几两,再用手抬高秤尾,顾客不会发现的。就这样,小刚的妈妈就开始按照那位阿姨教的方法卖菜。
一天,一个小姑娘过来买藕,称菜时,她的脸『色』很不自然,手有些发抖,还好那位小姑娘没有发现什么,接到她找回的钱,揣进口袋里,转身就走了,这时才松了口气。等菜快卖完的时候,小刚的妈妈美滋滋的打开钱包数了起来,数完了钱,突然发现不对,今天藕带比往常多,卖时又做了手脚,挣的钱却比平时少了几十元钱。难道是丢了吗?寻遍了摊位的前前后后,也没找到。
正在这时,她发现卖菜的小女孩,手里拎着刚买的藕带,急冲冲地朝自己走来。跑到跟前,气喘吁吁说:“阿姨,刚才找钱的时候,您把我给您的十元钱当成五十元钱找了,多找了我四十元钱,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能见利忘义,我把多找的四十元钱还给您,请您收下。”小刚的妈妈一下子愣住了,羞愧的脸也红到了耳根,接过小姑娘手中的钱,语无伦次地说:“孩子,你真是……好样的!我……,谢谢你,谢谢你……”并把剩下的几斤藕带硬塞给了小姑娘。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常常很多小贩因占小便宜而吃大亏。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便宜是让人白占的,爱占便宜者迟早要付出代价。同样,天底下的亏也不是白吃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乐于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在物质利益上不是锱铢必较而是宽宏大量,在名誉地位面前不是先声夺人而是先人后己,在人际交往中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尊重他人,抬举他人。如果一个人以吃亏为荣为乐,一定会获得人们的尊重、赢得好人缘。
因此,青少年朋友们,吃亏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的含义的旷达和由吃亏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聪明的人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悟透人生。
吃亏不是亏,是福
青少年在人生的成长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的苦难,苦难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它使人成熟,使人冷静,使人更富有内涵。
做人总怕吃亏,总想占便宜,最终吃亏的是自己,因为你丢掉了人们对你的尊重和信赖,这个“亏”可大了,比天还大!最终结果是你什么便宜也赚不到,人格没有了,朋友没有了,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有时,一件事情看上去好像吃了亏,实际上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
东汉时期,朝中有一个叫甄宇的人,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
一次,皇上非常高兴,就把一群外番进贡的活羊赐给了在朝的官吏,分给他们每个人一只。
在分配这些羊的时候,负责分羊的官吏犯了愁:这群羊大小不一,肥瘦不均,应该怎么样分,才能使各位大臣都没有意见呢?
这时,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有人说:“把羊全部杀掉吧,然后肥瘦搭配,人均一分。”也有人说:“干脆抓阄分羊,好不好全凭运气。”正在大家在分羊的时候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时,甄宇站出来了,他说:“分只羊不是很简单吗?依我看,大家随便牵一只羊走不就可以了吗?”说着,他就把一只最瘦最小的羊牵走了。
群臣看到了甄宇的行为,其他的大臣也不好意思专牵最肥壮的羊,于是,大家都随便牵一只羊,很快,羊都被牵光了。没有一个人因为分羊的事而有怨言。
后来,这件事情被光武帝知道了,甄宇因此得了“瘦羊博士”美誉,称颂朝野。这件事过后不久,在群臣的推举下,甄宇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从表面上看,甄宇牵走了小羊吃了亏,但是,他却得到了群臣的拥戴,皇上的器重。实际上,甄宇是得了大便宜。故意吃亏不是亏,而是有着深谋远虑的精明之举。吃小亏占大便宜,这个道理是古今不变的。
“吃亏是福”昭示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和生活心态。其实,人活的就是一种心境,不管穷也好富也好,身居要职还是平民百姓,只要心态平稳看开一切就不会在乎什么得失了。在青少年时期,大家不要总把那些吃亏的事情放在心上,影响心情,有时候,亏一点就是福。
青少年●领悟
大家不要再为那些吃点小亏的事情,整天唠叨不停,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盈亏消长之中,“风物长宜放眼量”,着眼于某一时,某一点上是吃亏的,可是长远的看起来,其实不见得就不是福气。
2。不要自我放弃
自弃,简单的来说就是自我放弃,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懒惰成『性』的心理表现,它与自强是相对立的。通常自弃的人不知上进,没有理想与追求,不愿吃苦、不想奋斗、懒惰成『性』,而此类人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现自己的最佳时期。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应当趁此大好时光,培养自身的品格,努力学习,奋发进取才是。然而,却有很多青少年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他们总是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自己是个“笨孩子”,即使再努力也学不好,就算自己再怎么表现,别人也不喜欢自己。
为此,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弃的危害『性』,从个人、国家、民族的角度认识自强精神的重要意义,战胜自弃才是我们新一代青少年应有的表现。
战胜自弃,晒新自我
很多青少年之所以产生自弃心理,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家庭等不同因素。青少年富有理想、向往真理、积极向上,但也容易在客观现实与想象不符时遭受挫折打击;,以至消极颓废,萎靡不振,强烈的自尊也会转化为自卑自弃。
王朝在上初二时,他那充满爱与欢笑的家庭突然破碎了。父母因为感情不和而离异,从此以后他与妈妈一起过,曾经的拥有使他觉得现在的自己一无所有。失去爱的心理掺杂着丝丝的恨,犹如一团拨不开的『迷』雾,笼罩着他那脆弱的心。为什么爸爸离我而去?他不爱我了吗?为什么我和妈妈要搬离曾经那个温暖的家?他们为什么这么残忍?
由于生活改变,给他幼小的心灵以沉重的打击,使他整天觉得自己很可怜很孤独。对于眼前的一切他不习惯,以前的朋友和属于自己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在陌生的环境里他显得那样的无助。
最初,王朝沉闷不乐、情绪也不稳定。后来因为心理上的打击,他越来越恨爸爸和妈妈,开始强烈的反抗,不管什么事情都和妈妈作对,与妈妈争吵,经常逃学而遭老师的批评,他成了一个典型的“问题少年”。老师们不管他,同学们讨厌他,他自己也抱着破罐破摔的心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也不听,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是一个没人理睬、没人要的孩子,他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人,他自暴自弃,把自己关在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牢笼”里。
王朝由家庭的原因变得自暴自弃,把自己一直关在自弃的牢笼里,不能自拔。其实,像他这样的例子,在社会上屡屡出现。心理学家曾调查研究表明,由环境而产生的自弃心理,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正如王朝所产生的自弃心理行为,就是由家庭问题而导致的。王朝的表现不仅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也是一种糟蹋自己,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表现。
青少年朋友应该学会战胜自弃,不断地来刷新自我,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弃,都要学会换个角度来考虑事情,而不应该一味地沉浸在里面,要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找到自己明确的生活方向。
学会正确对待自己
生活中,每个青少年都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而不要一味地自我放弃,直至自己有一天『迷』失了自我,找不到了生活的方向。造成自我放弃的原因有很多,却有很多青少年不知道怎么去对待,以致造成自暴自弃的结果。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从自我做起,自信、自尊自爱、自强,这些都要青少年朋友拥有。
17岁的依依就读于某校高二,他们班共有60个学生,而她是个极其普通的女孩儿。依依皮肤略黑、容貌普通,成绩也很一般。读小学时,她并未在意自己的长相,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能不在意了,眼看着身边的女同学出落得亭亭玉立、皮肤白净,她就开始为自己的外貌深感痛苦。特别是班里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常常戏称她为“黑妹儿”。她听在耳里伤在心上,觉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