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列强代理人 >

第163章

列强代理人-第163章

小说: 列强代理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Γ俊�
  奕䜣也不发怒,依旧稳稳当当的解释道:“福建水师、安徽水师和长江水师都是适合近海和内河的水师,而且都是木制的,要靠人力划动,火炮射程既近精度度又低,根本和洋人水师不可同日而语。”
  倭仁听了奕䜣的话,面带嘲笑,讽道:“什么叫福建水师的船只都是木制的,还要靠人力划动?难道洋人的军舰是铁做的吗?难道洋人的军舰不用人划动浆就能行驶吗?”
  倭仁从没接触过洋务,他也从来不想接触洋务,所以他至今都不知道洋人的军舰到底是什么模样,也不知道洋人的军队到底有多厉害。
  奕䜣笑着说道:“倭中堂果然见多识广,竟然也知道洋人的军舰是铁制的,也知道洋人的军舰无需人力就可行驶。”
  “什……什么?”听了这话,倭仁目瞪口呆,楞了半响才支支唔唔的道:“洋人的军舰是…是…铁做的?恭亲王你是在开玩笑吧?”
  曾国藩也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倭中堂,人不学则鄙啊,洋人军舰乃是钢铁所做,无需人力便可日行千里,民间呼之为‘铁甲舰’。这等军舰只需一艘,便可对阵整个福建水师。”
  倭仁多次上奏折要求削减湘军,甚至要求将曾国藩诓至北京,然后加以囚禁。这些事虽然都是倭仁私底下奏报的,不过曾国藩在北京官场和内宫都有自己的情报来源,这些事情最终还是落进了他的耳中。
  此时可算有了报复的机会,曾国藩可不会放过。看到倭仁出丑,他心中也十分兴奋。
  倭仁仍然自言自语道:“怎么可能。”
  李明峰看着倭仁的样子,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倭仁能做到当朝正一品,又岂是没有智慧的人?不过他错就错在太保守,太顽固上了。
  倭仁、祁隽藻等人都是顽固派、清流派的代表,他们尊崇儒家,排斥洋务。应该说,倭仁也是个好官,至少据李明峰所知,倭仁是有名的清官。
  不过,倭仁和奕䜣、曾国藩在政治意见上有本质的不同,而且倭仁的意见在当代社会还很有号召力,也很有迷惑性。若不是老李从后世穿越而来,恐怕也要被倭仁的政治思想给迷惑了。
  倭仁认为,西洋的技术都是奇技淫巧,没有任何作用。而儒家学说,才是治国的根本。在倭仁的构想中,应该以儒家思想治国,皇帝要做能纳谏的、仁慈的皇帝;大臣要做清廉的,为百姓着想的官员;而百姓则要做顺民,男耕女织。
  如果皇帝都是明君,如果大臣都是清廉勤恳的官员,如果百姓都是质朴勤劳的农民,那天下岂不是机会重现康乾盛世时的风光?
  他这种设想,就是典型的封建官员对大同世界的描绘。如果时间往前推移一百年,倭仁的思想很正确,但是现在不同了,因为西方技术的大发展,封建的这种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已经不适合当前世界局势了。
  倭仁构想的整个社会体系很好,没有任何矛盾,但是社会内部没有矛盾,不代表外部没有。现在西方依靠坚船利炮已经纵横全球了,大清想要闭关锁国,想要自给自足,但是西方列强不答应!
  西方列强有更加强大的军队,所以在国际上,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大清把国门关上了,他们就用大炮给轰开!
  现在倭仁就是想要把大门重新关上,但是李明峰和奕䜣、曾国藩却知道,我们关不上了!因为你再关上,列强就会直接把你的国门给卸下来,让你连门都没有!
  大清要想重新恢复东方大国的地位,只能选择接纳这些不速之客,并且从他们身上学习新知识。
  是否关上大门,这就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争论焦点。
  慈禧太后看到倭仁窘迫,连忙出声转移话题,替他解围:“水师?那得需要多少银子啊?朝廷可没什么银子可用了。”
  很多人认为慈禧是顽固派,实则不然。慈禧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开明的,否则洋务运动也不会开展起来。
  奕䜣说道:“大清海疆辽阔,起码需要三支水师。奴才大体计算了一下,年需白银四百万两可建大型水师三支。但是建水师的前期需要一次性采购大批军舰,头五年,大约年需八百万两白银。”
  奕䜣话音刚落,太和殿上的众臣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就连慈禧也有些不悦的说道:“六王爷,你也不是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别说一年八百万两了,就是八十万两,朝廷也拿不出来!”
  就连李明峰都知道,因为连续十几年的战争,所以到现在国库基本都是空的,甚至还欠了几百万两银子的外债。朝廷每年大概能收上来税银五千多万两,但是扣除官员的工资,军队的粮饷和各地修河道、堤坝所用的银子之外,最多只能剩下一千万两银子的盈余。
  这一千万两还包含皇室的用度,按照制度,每个王爷每年可以支取一万两银子,按理说,这笔钱不算多,可是如今有王爷六十二个之多,而且还有贝勒、贝子数百个,公主、郡主数百个,这批人都是要由皇室掏银子养着的,更别提那近万的太监宫女了。
  现在皇室每年正常用度六百万两白银,所以每年最多只能剩下来四百万两白银的结余。这四百万两,还是在太平年景,也就是没有任何灾害的情况下才能省的出来。
  这四百万两还是不能动的,因为要积攒着准备有大事的时候用。比如皇帝大婚,皇帝、太后、皇后等至尊去世,这样一件大礼,就需要动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两白银。若是不攒点钱,遇到事情就没有可用的银子了。
  并且还要防备着大灾之年,如果没有点存银,遇上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朝廷无力救援,很可能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叛乱。
  而且现在圆明园还在重修,每年所耗费的银子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今天奕䜣张口就是每年八百万两,岂能让众臣不惊?就连老李都暗自惊叹,这奕䜣果然是狮子大开口,有这每年八百万两的银子,足可以装备五十万西式陆军了。有五十万西式陆军,那就是和洋人在陆地作战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必还要水师?
  奕䜣看到众人震惊的神情,语气轻松的道:“朝廷的困难,奴才也是知道的,所以这三支水军,奴才建议要分批来建。”
    正文 第两百六十三章 北洋水师
     更新时间:2008…8…7 19:14:06 本章字数:4606
          慈禧太后问道:“如何分批来建水师?”
  奕䜣朗声答道:“大清海疆,有万里之广。若建水师,起码要在广东建一支水师,以保粤、桂等南海各省;还当在福建省建一支水师,以保苏、浙、闽等东海各省,最后还当在渤海之内建一支水师,保奉、直、鲁三省。
  因为朝廷手中无银,所以奴才建议先组建渤海水师,以卫北洋。北洋若是稳定,则洋人之军舰休想再入渤海,洋舰入不得渤海,则京师稳固,社稷安矣!等到朝廷银子充裕之时,可再建福建和广东水师。”
  慈禧听了奕䜣之言,也有些动摇,嘴里默默的念叨着:“水师……水师……”
  曾国藩也是主张洋务的官员,他看到奕䜣先提出了这个问题,连忙跟着鼓动道:“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圣上。
  臣在江南剿长毛的时候就看到过洋人军舰,洋人的军舰真是厉害,其火炮之威力,远胜于我大清之火炮。其舰船之速度,之坚固,之规模,都非大清水师舰船可比。
  英吉利人的军舰纵横长江,那长毛也不敢反抗,在洋人军舰面前,无论是长毛的水师舰船还是咱们大清的水师舰船,都如舢板一般。
  若是他日华洋再度开战,大清水师必定会没有还手之力,还会让英吉利、法兰西等洋人如履平地一般的在各个港口登陆,甚至包括大沽口,也无法阻拦英法军舰!若是不筹建新的水师,大清实在是无法自强!臣附议恭亲王的奏折。”
  江苏巡抚李鸿章也出班附和道:“恭亲王和曾中堂所言极是,臣在南方也见过洋人军舰,果是犀利无比。大清要自强,就必须建水师,卫海疆!臣也赞同恭亲王的提议。”
  慈禧听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言论,心中也有些赞同建立水师的意见,但是她还是将目光望向了李明峰,她想听听老李的意见。
  李明峰看到慈禧望着自己,也知道该是到自己表态的时候了,老李连忙离席,快步跑上前去,跪到大殿之上,高声道:“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圣上,海防与塞防同样重要,领土不可失,领海也同样不可失。大清要想不让洋人再度攻陷京师,要想不再割地赔款,不但要练新军,还要建水师。”
  此言一出,很多人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英法联军攻破北京,这是大清立国以来的头一个奇耻大辱。无论是哪朝哪代,首都丢了那都是极大的耻辱,几乎与亡国无异。现在李明峰却在这个满朝文武上千人一同参加喜宴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再度提起了这桩事。
  老李的话中甚至还说明了,若是不建水师,将来割地、赔款、丢首都的事情还会发生。这话虽然难听,但是却是事实。今日的大清和几年前的大清想比,在军力上没有本质的提升,若是不进行变革,恐怕二十年后,大清也还是老样子。
  当初英法联军攻来的时候,清朝方面又没有极大的战略战术失误,也就是说,清朝当时的战败,并未败在指挥失误上,那是败在军力过弱上。
  若是从真正的力量对比上讲,一旦华洋再度开战,那战争的结果还是不会有变化,首都也会再次丢失。这点李明峰知道,曾国藩、李鸿章和奕䜣等了解洋人力量的人也知道,甚至连慈禧都知道。只不过,除了李明峰之外,没人敢这么直接的说出来。
  慈禧听了众人的分析,此时基本上已经坚定了建立现代水师的信念,只不过为了照顾清流派的官员,慈禧仍然对着坐在前排的三大太傅问道:“几位老师有什么看法?”
  周祖培、祁隽藻、翁心存三人对望一眼,随后都暗暗的点了点头,翁心存出班说道:“练兵强国总是没错,正所谓居安思危,朝廷军力越强,洋人越不敢小视我等。”
  他们虽然都是保守派,但是保守二字代表的是他们更习惯使用中国本土的旧有思想治国,他们排斥外来的思想和事务。但是,在强军一说之上,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洋务派,都是一致的。
  三大太傅也支持建立强大的水师,只不过他们不想使用西方的军舰,但是刚才看到了倭仁的窘态,三大太傅也不敢多说什么了。而且此时慈禧太后的意思,也很明显了,翁心存等三大太傅可不敢违背慈禧的意思。
  慈禧看到朝廷众臣难得的意见统一了一次,也满意的点了点头,追问道:“那北洋水师需要多少银子?”
  奕䜣答道:“据奴才计算,要想建立一支足够纵横渤海、黄海的海军,最初五年,每年起码需要四百万两银子,等过了初期之后每年需两百万两银子。”
  慈禧轻轻的摇了摇头,语气有些不悦的道:“朝廷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六王爷,朝廷最多每年拿出两百万两银子建水师。”
  慈禧有些不高兴,因为奕䜣现在还管理着户部,朝廷有多少银子,奕䜣可比慈禧还要了解。奕䜣明知道朝廷没钱,竟然还敢狮子大开口,在慈禧看来,奕䜣这是借机给她难看。
  奕䜣争辩道:“太后,四百万两已经不多了,我找洋人算过,他们一艘巡洋舰的造价,应在八十万两左右,一艘铁甲舰的造价在一百五十万两左右,即便是一艘炮舰,也要十几万二十万两白银。
  要组建一支舰队,起码要有几艘主战的军舰,再配以十数艘,甚至数十艘其他军舰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否则弄个大船小船三五搜,连轮班轮修都不够,又怎么保卫领海。太后若是能挤出这些银子,奴才保证,五年之后,大清水师就能在黄海、渤海称雄!”
  慈禧听了奕䜣的报价,不禁抱怨道:“一艘船就要上百万两银子?太贵了!”
  李明峰听了这句抱怨,语气有些欠揍的说道:“不算贵了,四年前一役,不算圆明园被洋人劫走的财物,不算割让的土地的价值,单单赔的银子就有一千六百万两。当时咱们要有一支强大的舰队,起码这一千六百万两就省下了。”
  看到慈禧、倭仁等人脸上有些不好看,李明峰知道自己又揭朝廷短了,连忙跳过这个话题,转而说道:“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但是如果咱们再不建立水师,将来赔的就不是一千六百万两这么简单了,也许下次洋人开口就是一万万两!”
  一亿两白银!即便是这些当朝一品大员,听了这个数字也是感觉一阵迷糊。一万万两,那是多少?那是朝廷攒几十年才能攒下来的!而且几十年内,还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天灾人祸发生,朝廷才能积攒下这些银子。自从大清立国以来,最高的时候,也就是康熙末年,国库也才积攒了七千万两白银。
  刚刚受到别人嘲笑的倭仁此时再也忍不住了,出言讽刺道:“一万万两?太师大人,你是喝多了吧?你知道那是多少银子吗?”
  李明峰不屑的说道:“我还没喝多呢,只要洋人把京师再一次打下来,倭中堂你看咱们不会会答应赔给他们一万万两?咱这大清社稷可值得一万万两白银?”
  李明峰话说到这,凡是理智的官员,面色都是一变。李明峰所言,正是点到了他们的死穴上。就说咸丰十年的时候,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勒索了一千六百万两白银,朝廷照付了。但是如果当时英法联军勒索一亿两呢?众臣心中都知道答案——朝廷也会照付!
  因为对朝廷来说,北京的价值那是不能用黄金、白银来衡量的。
  倭仁此时有些恼羞成怒的呵斥道:“你好大的胆子!李明峰,你以前给洋人卖命本官也不多说什么了,但是到了今日,你做着朝廷的一品大员,吃着朝廷的俸禄,竟然还敢为洋人说话,替洋人张目,到底是何居心?”
  李明峰丝毫不退后的反驳道:“中堂大人问我是何居心,那我也要问问中堂大人是何居心?
  道光二十二年,英吉利大军占领了镇江,包围了南京,南京城旦夕之间就要被攻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