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82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82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顾青云的官越做越大,他们家还是能沾点光的。

    相比她的两个姐姐,她是低嫁,相公不算出息,但现在仔细想想,相公是不大好,婆婆还是不错的。起码有婆婆在,相公即便在外面不安分,家里还是清清静静的,连个庶子庶女都没有,这比她的姐姐们少了许多麻烦。

    “嗯,你能这么想就好,孩子要从小教起,该打就打,该赞就赞。”顾荷满意地点点头,虽说她的公婆早已去世,但娘家依然是她的靠山,是她最大的底气来源。

    她现在已经对儿子绝望了,不求他能考中秀才或举人,只求他能安分点,不在外面乱搞,不给家里惹来麻烦就好。幸好她犯下的错误还能挽救,大孙子看起来不错,规规矩矩的,重孙子从小教起的话应该不会变成儿子那般。

    叶氏见顾荷吃完鸡蛋羹,忙给她盛上半碗米汤让她漱口。

    婆媳俩开始处理家务,林家的产业不少,顾荷刚嫁给林耀祖时,林家有两百亩田地。这么多年过去了,靠着林耀祖的手艺和果园,他们不仅仅卖时令水果,还开了作坊把果子制成蜜饯,因为林山县水路交通便利,他们的生意颇为红火,陆陆续续的就置办了不少家业,不止家里的良田面积扩大,县城和府城的商铺、院子也能买下几间出租。

    顾荷把握着家中的大权,这几年见自己精力渐渐不足,这才逐渐移交到叶氏手上,只是她总觉得叶氏性子软绵,生怕她做不好,有时就会在旁边看着。

    两人刚和管事说了几句话,就有下人兴冲冲来报,说是顾家派人来了。

    “赶紧请他进来。”叶氏看了一眼顾荷,急声催促道。

    顾荷微微眯起眼睛,心里有些奇怪,毕竟她前不久刚坐车去了林溪村一趟,没道理弟弟这么快就让人过来,难不成是出什么事不成?

    想到这里,她的心陡然紧张起来,手不自觉地揪紧一角衣摆。

    叶氏话音刚落,没过多久,林家的管家就带着一位约十五岁、身穿青衣的小厮进来。顾青云常派人送东西给顾荷,因此顾家下人的待遇在林家极好,基本上只要主人在家,那是刚一通报就可以马上得以召见的。

    “给二姑奶奶请安。”小厮恭敬地见礼,接着又口齿清楚地把自己来的目的说完。

    “弟弟他要上京了?”顾荷心中一震,她原先以为弟弟会一直留在林溪村养老,没想到现在会回京。

    来人是顾家管事的儿子,在顾荷吃惊的时候,叶氏不敢怠慢,就接过话茬和小厮说了几句闲话,又给了厚厚的赏,这才让小厮退下。

    顾荷还在震惊中,虽然小厮只有寥寥几句话,但这已经让她意识到顾青云上京是志在必行,现在对方是通知一下自己,好让自己能有时间去告别。

    这一别,想想他们的年纪,他们还能有时间再见吗?

    “舅舅他们为何这么突然就要上京?先前没听他老人家说过。”叶氏也很是惊讶,时人讲究叶落归根,以顾青云目前的情况来看,他现在就像是致仕回乡,大家都以为他是准备在祖宅终老的。

    叶氏一点儿也不希望顾青云一家上京,要知道顾家在林山县,他们一家才能理直气壮背靠大树,孩子们也能时不时前去请安,要是到了京城,到底隔得太远,联络起来不方便。

    她还有点自己的小心思,暗暗企盼自家的哪个孩子能入顾青云的眼。再退一步,就算不被收为弟子,自家孩子和顾家的孩子培养出感情也是极好的。这有感情的舅家和没感情的舅家能一样吗?自家婆婆已经老了,等老人一去,和顾青云最大的关系不在,以自己相公那性子,她还真没信心让自家和顾家能一直保持良好关系。

    他们一家能坐拥不少产业而不被人觊觎,其中最大的依靠是谁?这点她早已理解得透彻。

    顾荷没有回答叶氏的问话,她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无比糟糕,见叶氏还在愣神,就斥道:“还不快去准备车马!我要马上去林溪村。”小厮只传了几句话,说是顾青云预计几天后就要上京,让顾荷有空就前去聚一聚。

    顾荷等不及了,就想着马上能见到顾青云。

    这下子,整个林家都动了起来,等林耀祖被下人找回来后,两人就乘着马车往林溪村的方向驶去。

    一路上,顾荷没有理会林耀祖的安慰,只怔怔地望着路边出神。

    她有时候想,自己这一辈子在外人看来是极为风光的,只是这种风光大都来自自己的亲弟弟,别人和自家相交,有些时候也是冲着她背后的娘家而来。

    她很了解这一点,从不觉得不对,但有时想到小时候的事,她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么多年过去了,弟弟对她一直不错,就算远在京城,逢年过节的节礼从来不少,两人也会通信,弟弟表面上对她们姐妹一视同仁,但她心里知道,对比大姐的待遇,她和弟弟没有想象中的亲密。

    这让她又一次想起小时候的事。

    不知为何,她记事特别早,大人的话她隐约能听懂几分,忘记在哪听了谁的玩笑话,她竟然当真了,还把大弟弟夭折的原因记在弟弟头上,为此她付出了行动。

    那时的她怎么会知道那个抢了她宠爱、让她恨不得不存在的弟弟在以后的日子里给了她这么多支持呢?做过的事终究有痕迹,她记事早,弟弟也不晚,即便现在和弟弟感情好,弟弟可能早已把这事忘记,或者早已不放在心上,但她知道,终究还是不同了,在她把弟弟的被子掀起、又故意走开的那一刻。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加班加到怀疑人生,下一更是后天晚上。

第304章 番外 十三

    顾荷有时候回首那一刻; 竟然也不明白自己为何会鬼使神差地做下那件事。值得您收藏 事后弟弟发热,大夫说要救不活的时候,她看到了爹娘脸上的绝望; 还有姐姐的恐惧……大概是印象太过于深刻,这让她一直暗藏于心; 不敢忘怀。

    之后她慢慢长大,如同村里寻常的女孩一般。紧接着; 当弟弟走上科举读书的路时,她能察觉得出这个家的不同——大家更有干劲,尽管以前两三个月能吃一回肉; 炒菜能放油,孩子过年能穿新衣裳,在弟弟读书后这些待遇都下降,但她能察觉到爷奶和爹娘他们的不同; 那是一种希望。

    等她再大一点,明白了男丁在这个世道的意义; 这时她才觉得后怕; 开始庆幸弟弟那一天没有因为受寒而夭折,她感到内疚; 并力图通过对弟弟好来减轻自身的内疚。

    与此同时; 她又有些不甘,自己为何要是女娃儿呢?如果她是男娃多好,她也可以读书科举,可以让爹娘把目光一直放在她身上。

    她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这个世道; 她和天底下千千万万的女娃儿一样生活,比村里其他女娃儿好一点的是,她和大姐、三丫可以勉强吃饱饭,在家里养鸡后,他们家的日子慢慢好起来。

    她性子素来比姐妹们沉默,但学起东西并不慢,识字、织布、做针线活、做饭、喂猪、养鸡……除了田里的活稍嫌不足,其他样样出色,比起大姐也不差。

    弟弟中秀才了!喜讯传来,她能明显察觉到家里在村里地位的变化,她在外面走动,村里的小姐妹对她比以往更好,甚至之前不对付的几个姑娘这次也舔着脸上前主动交好,这让她心里极为痛快。

    那时的她不再多想什么,她只为有这样一个弟弟而高兴。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弟弟中秀才的喜宴上,那一天,她第一次见到方子茗,那样俊俏好看的少年郎让她一下子就愣住了,心几乎能从胸口跳出来,没有摸就知道自己的脸一定在发热发红,胸口闷得厉害。

    这是她第一次喜欢上一个男子,就像戏文里的“一见钟情”,村里不是没有少年,但那些人总让她觉得太过于“稚嫩粗鲁”,可是一见到方子茗,她就感到雀跃,同时内心深处竟然有些不安。

    是不是差距太大了?

    她第一时间试探性地求助于弟弟,在她印象里,弟弟对她们姐妹一向温和,平时有事求到他头上一般能如愿。

    弟弟是不同的,和村里的其他男娃比起来,他待姐妹们不错,那种体贴一直让大姐和三丫觉得高兴。

    可当她把话说出口时,她发现自己无法如愿了,更令她感到恐惧的是,弟弟提起了她以为自己早已忘却的那件事!

    原来,她一直没忘,弟弟竟然也记得!是了,弟弟那么聪明,他怎么可能不记得?是自己心存侥幸,不敢面对。

    之后的一炷香时间仿若过得极慢,在弟弟说出那事时,她发现自己似乎分成了两半,一半内心恐惧,另一半则极为镇定,她开始哭泣,忏悔……

    弟弟是个善良温和的人,她很庆幸这一点。然后,他们姐弟俩和好了,弟弟待她和之前一样,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不过不知为何,在这事发生后,她突然从对方子茗的迷恋中清醒过来,偶尔想起会怔一怔。她觉得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喜欢他,她喜欢的只是对方的从容优雅,喜欢的是另外一种生活……或者说还有皮相。

    她终于到了要定亲的年纪,因为弟弟的出色,上门提前的人家都不错,称得上是络绎不绝,最终经过爹娘筛选后还剩下三户人家,在弟弟建议下,爹娘让她自己拿主意。

    她选中了林家林耀祖,对方家中有两百亩地,本人上过几年学堂,有一技之长,懂得护理果树,据说林家的几十亩果园几乎每年都能有不错的收入,比在地里刨食强多了。

    她不止看中对方的家境,最重要的是,这个林耀祖看到自己会脸红,会手足无措。再想到林家人丁单薄,林耀祖的三个姐姐嫁得都不差,爹娘性子又和善,她终究还是选择了这家。

    事后证明她是对的,嫁进林家后,丈夫待她极好,公婆的确和善,唯一不足的是她一连生下两个女儿。不过好在这时弟弟已经是举人,公婆和姑姐他们并不敢有微词。在弟弟中进士当官后,她已经能在林家当大半个家,不会有人给她找麻烦,相反,想在她面前奉承的人从来不少。

    如果是镇上的人就罢了,但连县里的大户人家也和他们家交往,这让她有些飘飘然,所幸她心里清楚弟弟的性子,又有族里的千叮咛万嘱咐,并不敢打着弟弟的旗号做些欺压的事。尽管如此,他们家还是借了弟弟的光,生意越做越好。

    之后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稍有不足的是弟弟似乎待她没有大姐那么好,不过她从来没有让其他人察觉到这一点。等到孩子们渐渐大了,她的烦恼变成了孩子的进学、亲事……慢慢的,也就不再多想。

    ……

    “娘子,我们到了。”林耀祖轻轻推了一下她。

    顾荷住的地方和桃花镇相邻,两个镇之间相隔得并不远,所以等她从回忆中醒来,他们已经到达林溪村。

    看到门外停留的马车,顾荷就知道大姐已经比她先一步到达。也是,大姐在桃花镇居住,比她家近多了。

    果然,她进门后大姐已经坐在弟弟旁边,看她的眼睛红肿,可见已经是哭过一轮了。

    “二妹你可来了,青云说要上京,这么突然,这一去……”顾莲的眼泪又掉了下来,爹娘不在了,他们三姐弟这一别不知何时能再相见。侄子们前途光明,要忙着做官,青云年纪也大了,以后回乡肯定不易,这一次离别可能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这让她如何不伤心?

    在大弟弟夭折后,是青云的降生让他们这个家安稳下来。从小到大,青云都极为乖巧,从娘胎出来就得吃药也不见他闹腾,每次都那么听话……长大后更是对她这个姐姐尊敬体贴有加,比娘亲更懂她的女儿心,她能有今天的好日子,青云的影响是有的。

    不可否认,世人大都是势利眼,青云那么出息,她这个做姐姐的多多少少能沾光,尽管远在京城,但青云每年都会给她送的节礼,天知道这次回乡她有多高兴……一想到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面,几十年的姐弟情让她如何能一下子割舍得下来?更别提青云一走,林溪村这个娘家……

    她性情温和,一辈子夫妻恩爱,儿孙孝顺,虽说偶有不顺心的事发生,但总体而言日子还是过得平顺,即便现在年纪大了,按理说能看得开,但一想到以后再不能和青云见面,心里的悲伤就无法遏制。

    坐在旁边的顾青云叹了口气,赶紧对着顾荷说道:“二姐你来了正好,帮忙劝劝大姐不要过于伤心。”世人都是喜聚不喜散,自从方仁霄、连氏和父母接连去世后,他发觉自己对于离别已经能承受住了,尽管会伤感。

    “我能劝说什么?大姐说得对,你这一走我们什么时候能见面?都是半截身子埋入土的人了!”顾荷说到这里,酝酿已久的眼泪终于落下。

    尽管有时会觉得这个弟弟太过于刻板,没有帮忙提携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但顾荷同时也知道弟弟还是帮助过自家的,再有这几十年来的姐弟情还是有的,心里自然很是不舍。

    过去的事不再想,她都这把年纪了,何不看开一些?

    旁边的孩子们赶紧上前帮忙劝说,顾永良面露尴尬,和顾永辰对视一眼。

    咳咳,这是他们兄弟俩极力劝说父亲的结果,现在看到姑母她们这么伤心还真有些不自在。

    “我又不是不回来了。”顾青云和简薇分别给她们递帕子,勉强安慰道,“看看咱们的身子骨,估摸着还有几十年好活呢,这么长时间我总能找到机会回来的,林溪村是咱们家的根。”

    这话让几人的哭泣稍稍停歇,可顾莲又回忆起以前的事,三姐弟差点抱头痛哭。

    顾青云下定决心的事最终还是没有改变,三人早已各自成家,他知道姐姐们会伤心不舍,但他相信时间终究会抚平一切,更何况他其实并不舍得和孩子们分开,待在京城总能有个孩子陪着。

    而姐姐们儿孙绕膝,等事情一多,他再勤写信回来,伤心总能平复的。

    话虽如此,在码头离别时,顾青云并不知道,这真的是他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