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69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69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扬州的日子过得极快,第二天顾青云等人上门去拜访方仁礼和王氏。方仁礼还是认不得人,王氏身体也不大康健,但看得出见到他们精神极好,连午膳都多喝了一碗汤,让方子茗一家很是高兴。

    在方子茗的热情挽留下,本来预计住三天又延长到六天,有他这半个本地人带领,顾青云他们游遍了整个扬州城。

    顾青云和简薇还去寻找他们年轻时候玩过的地方,兴致勃勃。

    相聚过后又是离别,方子茗折柳相送,顾青云把早就准备好的离别诗念出来,本以为会让方子茗刮目相看,没想到倒是让他红了眼睛。

    依依惜别后,顾青云一家继续踏上回乡的归途。这一路上,他们相继游玩过几个出名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相聚,其中也包括庞喜林和顾永良一家。

    顾传恪见到爹娘和弟弟很是高兴,要不是要回乡科考,顾青云还真想把他留下。

    让顾青云惊讶和高兴的是,沿途中有听到消息的官员或有交情的士绅会热情邀请他们上岸,还会请他到书院或府学讲学。

    顾青云看到下面热情的学子,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来学习交流,不是故作样子,很是满意。

    因为此事,顾青云几乎是每到一处地方就会受到当地官员的邀请,和方仁霄、顾大河他们商量后,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他差不多把邀请接受下来。

    不管他们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还是因为自己的学识,只要肯学,顾青云一定会教。这些学子中,只要以后有一人对算学感兴趣,肯下功夫去研究,那他就赚大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研究到物理、化学、力学等方面去呢?

    不过时间一久,竟然有学子想留在他身边学习,而且毫不介意跟着他回乡。

    这,这似乎是想拜师的节奏吧?想起他要回京时,也有几个人要跟着他回乡继续学习,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劝说住,没想到现在又来了。

    尽管心里这么想着,顾青云内心深处还是愉悦的,不过最终,他还是拒绝了。

    这次回家,他最大的目的是好好陪伴长辈,而且他暂时不想收徒。

    一直到八月初,历经四个月,他们终于回到林山县。

    在回林溪村给顾伯山和顾季山他们扫墓后,顾青云他们又回到林山县居住,和京城一样,与方仁霄夫妇挨着院子。

    不远处就是简志远和方氏的住宅,他们在简志远致仕后就回到林山县,现在一家子团圆,自然是高高兴兴的。

    大概是女儿外孙在身边,方仁霄和连氏精神焕发,让顾青云和简薇放心许多。

    顾青云也清闲不了多久,他刚回到家没过几天,闻讯而来的人几乎能把他家门槛踏破,上门求学和想交流的人络绎不绝。

第286章 求教

    张振之是临阳府人; 家中有上千亩地和几间铺子,平时居住在府城。|他从小就展现出读书的天分; 刚满六岁就被满怀期待的父母送到私塾开蒙。

    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展现出自己的天资; 在刻苦努力下; 他十六岁考中秀才; 二十三岁中举; 名次名列前茅。今年刚满二十六岁的他在整个临阳府依然可以称得上是年少有为,青年才俊。

    明年又是一年会试年; 张振之最近都在考虑是否要进京赶考,三年前他刚中举; 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结果那年他名落孙山。

    正思考着,张振之来到茶楼的二楼,一上楼梯就四处看了下; 里面坐的几乎都是宽袖广袍的读书人,这副场景他并不陌生,唯一令他好奇的是,此刻听到耳里的声音却比往常嘈杂,要知道这里一向较为安静。

    他走到自己惯常的位置,那是一个靠窗的位置,此时四方桌上已经坐有两个人。

    “刘兄,李兄……”张振之和他们打招呼,开口就问; “大家都在说什么?我见大家说得起劲,难不成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两人和他相同,有举人身份,对科举还有进取心,张振之和他们聊得来,还能互相切磋学问,所以有空的话他们就会相约在一起聚一聚。

    “张兄,你在乡下住了三个月难怪消息不灵通,呵呵,刚才我们在讨论顾大人回乡的事。”刘举人胖乎乎的脸笑了起来,他擦擦汗,看了一眼李举人,笑道,“我们也是昨天刚得到消息,刚才还在讨论是不是要到林山县拜访顾大人,未拿定主意,你是怎么想的?去不去?”

    “顾大人真的回乡了?我以为是不靠谱的小道消息。”张振之大惊,夏季天气最是炎热,他在城里住得不舒服,就到乡下别院避暑,那里安静又凉快,读起书来事半功倍。没想到才闭关三个月,一出来就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

    整个临阳府姓顾的人不多也不少,但一说起“顾大人”,大家都默认是顾青云。

    李举人一言不发地给他扔来一份邸报和一份小报,这小报是郡城才有的,传到他们这里会晚个两三天,即便如此,当地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会按时买来看,这是获得最新信息的绝佳手段。

    顾青云之所以在全国有名气,和这些分布在各个郡城的小报是分不开的。

    张振之拿起来迅速看了一遍,总算是把事情了解清楚了。即便如此,他仍然讶异:“没想到顾大人竟然在这前途光明的时刻提前致仕,真是……令人佩服。”

    顾青云出海立功回来,已经在皇帝心中挂上号,要不然也不能被请入宫教导皇子,这说明皇帝对他十分信任。再一想到他才五十出头,对于一名官员来说,这还不算老,还处于壮年时期,能更进一步,甚至厚积薄发,突然被提拔入阁的也不是没有。

    他没想到的是,顾青云说辞官就辞官了。

    “顾大人真是孝顺。”刘举人感慨,方老大人的眼光真准。

    张振之点点头,小报上把顾青云的行踪都一路说得清清楚楚,他在越阳郡还公开讲学了,只可惜到了临阳府因为回家心切,就暂时没有接受邀请,要不然自己早就该得到消息。

    “我准备去林山县一趟。”张振之一向果断,马上做出决定,“难得顾大人回乡,我想上门请教。”

    “真的要上门?”一直默不作声的李举人惊讶地看着他,他的声量有点高,很快就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

    “嗯,我上次进京赶考,曾上顾家拜访,当时是小顾大人接待我,顾家上下待人亲切,完全没有盛气凌人,还帮我解决麻烦。要不是顾大人办公未回,我还能见到顾大人他老人家哩。”张振之语气理直气壮,“我现在就赶去林山县感谢顾家的帮助。”

    说到这里,他就再也坐不住了,难得有这个机会,他想去试试,就算不能得到顾大人的指点,能见一面也好哇。

    在场的举人和秀才加起来有十二三人,其他人一听不得不感叹张振之的厚脸皮。要知道只要是举人,如果上京赶考的话,没有特殊情况,那上自己省内的官员家拜访是正常的,尤其是顾家,这可是和他们同一个府的,必须得去。

    大家想到顾青云喜好安静,不喜欢别人打扰,又考虑到他刚回乡,要空出时间走亲访友,这才犹犹豫豫,没想到张振之的动作那么快,竟然想马上就去了?

    不行!不能让他专美于前,要知道顾大人可是他们越省的骄傲,是越省对外的门面之一,文风不盛的越省能出现顾青云这么一个名气大、威望高的大师,是件容易的事么?就算顾青云擅长的是算学,那也是很厉害的!

    万一,万一……顾大人看中自己的天资,想收自己为弟子呢?想到顾青云至今为止尚未收徒,众人的眼睛顿时亮得吓人,看向别人的目光都有些不友好了。

    如果想要入顾大人的眼,那在场的人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有几个人把目光看向张振之,暗忖:这可是个强劲对手,对方在算学方面尤其出色,万一顾大人看中他……区区商家之子,何德何能啊?

    于是,等张振之离开后,才一盏茶的功夫,一向宾客盈门的茶楼顿时变得门可罗雀,让茶楼掌柜简直是欲哭无泪。

    和张振之有同样想法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因此顾青云回乡后的生活依然过得精彩。

    在和地方父母官见过面后,顾青云又抽空到临阳府的府学讲学,这是他曾经读过书的地方,不能不去。

    他在知府等一干官员的陪同下逛完了整个府学,寻找令他熟悉的地方。

    他十二岁考中秀才,一转眼就已经过去了四十几年,整个府学都重修了一遍,很难找到熟悉的痕迹,只有那些小树已经长成绿荫。

    时间过得真快!顾青云再次叹息。

    等把该见的人都见完后,顾青云开始接待上门的人。如果是求教的还好,这些人想请教的问题对他而言还是很好解答的,如果有哪个人的题目能把他难住,那他反而高兴。

    这方面管家方忠有充足的经验,知道该如何打发他们,毕竟如果谁上门他都要亲自接待的话,那他是什么事不用干,直接坐在门口得了。

    他看的是信件,由顾传恪先拆开看一遍,能解答的就会帮忙写下答案,不能解答的再留给他。

    这不是差不多和在京城一样吗?顾青云觉得自己想象中的退休生活和现在完全不同,实在是太忙碌了。所幸,在他放出风声想安静休养时,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生活终于慢慢地恢复平静,不过收到的信件格外多,这里面还有京城城南四合院的人寄给他的。

    他是回乡了,可对于微积分的研究还在继续。就像他前世听说过的一句话,“任何新兴的、具有无量前途的科学成就都吸引着广大的科学工作者”,现在就是如此,大家对微积分正是有兴趣的时候,连致仕的梁不语大师都时不时过问一下。

    “爷爷,这么多人来找你,你为什么不干脆办一间书院啊?我见有些官员致仕后就会回乡办学,能有个好名声,咱们临阳府除了官学,还没有私学。”有一天,顾传恪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地问出声。

    顾青云闻言就抬眼看了他一眼。

    十五岁的顾传恪身材修长,五官俊俏,他刚从书院结业时,还带着几分书生气和稚气,但跟顾青云回乡的这段时间,他作为唯一陪在身边的小辈,经常被顾青云提溜出去见人,慢慢的,待人接物变得落落大方,比以前更胜一筹。

    “现在还不到时候,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助手或伙伴。”顾青云耐心解释,“想办一间书院对咱家来说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让书院一直维持下去。你想想,那些辞官回乡办学的人,他们的书院最后存在多久?”更何况他以后办的不一定是书院。

    “绝大部分的书院在创办者本人去世后撑不了多久。”顾传恪若有所思。

    现在大夏出名的书院只有几间,一间是隔壁省的岳麓书院,一间是江浙地区的清远书院,还有就是京城的两家书院稍有名气,不过这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结果还是不温不火。

    皇家书院倒是闻名整个大夏,可那不是普通人能读的。

    顾青云点点头:“不能只有我一个老师,爷爷只有一个人,精力有限,就是三头六臂都无法胜任,无法达到我的要求。”

    “那爷爷想什么办?去找伙伴?”顾传恪说到这里,脑袋一转,想到顾青云经常通信指点的几个年轻人,恍然大悟,“爷爷现在是不是在挑选适合的人?”

    顾青云含笑点头:“嗯,就看有没有缘分了,不急。”

    爷孙俩正说着热闹,就听到有人在敲门。

    陈小满进门行礼后就说道:“老爷,大姑奶奶和二姑奶奶来了,老太爷和老夫人问您什么时候能忙完。”

    大姐和二姐来了?

    顾青云也不惊讶,他只是奇怪大家前几天刚见过为何又这么快上门,不知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第287章 来意

    顾青云琢磨了一下顾莲和顾荷的来意,很快就抛开了; 反正待会儿就会知道。

    他和顾传恪没什么事了; 两人就站起来往花园里走去。一路走来; 绿树成荫; 其中两棵桂花树盛开的桂花香气袭人; 这是顾青云喜欢的。

    这座院子是他和简薇刚成亲时别人送的; 他们去京城后就一直出租; 等到他出海那一年,顾永东会试失利,搭顾青云的顺风车回乡时他就顺便让侄子帮忙收回来; 这些年一直有修缮; 维护得挺好。

    方仁霄和连氏在隔壁居住。

    “我听奶奶说今晚会有桂花糕。”顾传恪走在顾青云身边,见他的视线往桂花树上一转,就开口道。心里暗暗琢磨着; 他爷爷为何一直对桂花糕那么情有独钟、百吃不厌?还是说只要是甜的他都喜欢?

    听奶奶说小时候他的糖经常被爷爷骗去……顾传恪表示,爷爷这么好,小时候的他肯定抵不住; 会心甘情愿掏出来。

    “嗯; 桂花开得正好; 是可以吃了,你奶奶做的桂花糕堪称一绝。”顾青云笑眯眯的,又道,“回来后是不是更想你爹娘了?”

    顾传恪七岁就和父母分开,虽然有长辈们的宠爱; 但顾青云知道这和父母是不同的,只是他这样的孩子不少,大家不觉得有什么,起码顾永良回不来,宁瑶是每年必回京一次的,母子还能相见。

    只是想到路过闽省时,顾传恪那依依不舍的模样,顾青云到底还是心疼。

    “有一点点。”顾传恪抿嘴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哈哈,傻孩子,喜欢亲近父母是天性,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如果你明年能考中秀才,那爷爷就派人送你到闽省和他们相聚。”顾青云承诺,后年有乡试,就看顾传恪会不会参加了。

    大孙子的基础很扎实,就算他的天资只是中等,顾青云认为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考中秀才还是很正常的,乡试就不一定了,到了乡试这一步,自己有实力还不行,还得靠点运气。

    顾青云这几年还曾经出京作为主考官主持过一次乡试,加上以前副考官的经历,期间的门门道道他自是清楚无比。

    “真的?”顾传恪眼睛一亮,随即苦恼地说道,“可是我也舍不得你们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