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09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09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青云和他一起并肩往后院走去,一边笑道:“那天我们去找你时,你笑得都合不拢嘴,亏你当初还说不想要小孩那么快。”

    方子茗夫妻的感情极好,两人经常到京城附近的一些县城或出名的地方去游玩,要不是他还要读书,顾青云觉得方子茗肯定会去更远的地方。

    难怪当初他还不想要孩子。

    “嘿,我当时是不想要,现在有了就觉得很期待。”方子茗嘿嘿一笑,也不在意顾青云的取笑。

    当晚,一家人自是开心庆祝不提,方仁霄已经喝到微醺的状态了,晚膳才结束。因有宵禁,方子茗夫妇吃完饭就很快就回家了。

    晚上,顾青云正泡着脚,一边在和简薇讨论方家的问题。

    “现在子茗考中进士,以后方家在林山县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你看着吧,以前方家在林山县是县望,现在影响力肯定已经扩散到临阳府了,毕竟不是每个家族都能出两名进士的,尤其还是连续两代。”顾青云说道。

    方仁霄现在年纪大了,到时致仕回去,如果方家没有读书人再考取功名的话,可能就会慢慢没落下去,即使方仁礼是举人,那也只是一般的乡绅家族,而不是现在这样,成为官宦之家、书香门第。

    方家有出息,简薇也高兴,毕竟这是她的母族。

    “你更出息。”简薇看了一眼正在地毯上专心致志搭着积木的小石头,面色羞红,低声夸赞道,“夫君,在我心中,你最出色了!”

    顾青云一听,心中舒爽,但还是摇头道:“我这是运气比较好,回想起来,一路的科举都考得较为顺利,即使第一次不上,第二次肯定能行。”他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没有经历过三次、四次的打击,更没有屡试不第的绝望。

    他自己清楚,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他自己的勤奋苦读是一方面,但方仁霄的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方仁霄的精心教导,他要摸清考试的一些门道需要他自己去亲身实践,花的时间肯定不是现在能比的,可能要三四十岁才能考中,还得运气好才行。

    他和赵文轩、何谦竹就是明显的例子。

    “说起来老师的眼光很好啊,你看你爹和我,哈哈,都能考中举人。”顾青云由衷佩服,别看方仁霄的官职不算高,但他的眼光真是极好的,不说其他的,他偶尔会带他去参加聚会,方仁霄的那几个朋友都是性情中人,在坊间的名声很好,家中子弟没什么劣迹。

    顾青云认为方仁霄的官之所以不高,这是因为他本身的升职*就不强烈,没见他散值回来后都很少去参加聚会吗?也懒得去跑关系,毕竟他想跑关系的话还是可以的,他的一些同年现在已经升到二三品高官了。

    外人猜测方仁霄是没有儿子,才懒得在仕途上奋斗。

    顾青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反正方仁霄花在琴棋书画上的时间较多,尤其是下棋,更是经常出去找人下。最近又迷上钓鱼,每次休沐日都会和其他好友出城去河里钓鱼。

    “眼光好也得你们资质好才行,否则一切休提。”简薇在顾青云对面泡脚,笑道,“当初要不是我爹资质好,外公怎么可能收养他?”

    顾青云默然,说得也是,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不是简志远资质好,方仁霄凭什么收养他,待他如亲子?有很多人捡到这样无依无靠的孤儿,都是当下人使唤的。

    就这样,你还得感恩戴德,否则你就得沦为乞丐,估计连小命都保不住。

    顾青云觉得水不热了,就拉铃让人进来把水倒掉。

    “小石头,太晚了,该睡觉了。”见小石头还在搭着积木,顾青云就走到他身边蹲下去哄道。

    小石头抬头看了顾青云一眼,露出一个萌萌的笑容,圆嘟嘟的小脸精致可爱,可说出的话就不那么可爱了。

    “爹爹,小石头想再玩一会。”小手紧紧抓着一块积木,他的房子刚搭到一半,怎么肯现在就睡觉?他一点都不困。

    “不行,都已经超过酉时,你明天再起来玩。”顾青云眯起眼睛看他,小孩子要早睡,这都超过八点了,他中午又只睡了一会,现在还玩那么晚?

    “不,我不,我想再玩一会儿。”小石头扭扭胖乎乎的小身板,撅起小嘴道,“爹爹不喜欢我,不让我玩。”

    “不行!现在睡觉,明天再玩。”顾青云低声喝道。

    “爹爹,小石头喜欢你。”小石头愣愣地看了会顾青云,突然放开手中的积木直接站起来搂着顾青云的脖子,在他的脸上连续亲了几口,涂上一层口水,奶声奶气道,“爹爹,这样小石头可以继续玩吗?”

    顾青云顿时哭笑不得,他看向一直在忍住笑的简薇,纳闷道:“这是谁教他的?”因为科举考试,他已经有段时间没和他好好相处了,尤其是前段时间怕影响到顾青云休息,小石头就到正房和方仁霄夫妇一起睡。

    简薇忙摆手道:“应该是外公和外婆吧。”

    顾青云直接把他抱起来,板着脸道:“你不睡我和你娘要睡了,你不乖我就不理你。”

    小石头还是不理,哭闹一番,在顾青云承诺今晚和他睡在一起后,他这才肯休息。

    于是,当天晚上,一家三口睡在同一间房里,简薇睡在大床上,顾青云和小石头睡在小床上。

    顾青云今天心情激荡,许久都没睡着,前面二十几年的往事浮光掠影般从他脑海里闪过,最后定格在管家那一声“中了”的喊声中。

    他忍不住苦笑,原来自己也不淡定啊,白天还能勉强端着,现在夜深人静了总忍不住想起。

    耳边传来小石头一起一伏的呼吸声,小家伙趴在他怀里兴奋了好大一会现在终于睡着了。

    等考上进士,小石头的教育问题要提上日程,他快三周岁,也该慢慢念书了,虽然他现在已经会背几首唐诗和几句三字经,但这还不够,而且他现在越来越顽皮,得好好管管才行,万万不能成为一个不学无术之人。

    睡得正香的小石头并不知道,他美好的幼儿时代即将结束。

    四月十五日顾青云成为贡士,四月十九日,他们这些贡士还得到皇宫的保和殿去再考一次试,这次考试称之为复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只有经过磨勘复试合格后,贡士才能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所谓的复试并不难,大家聚在一起排队等候,在礼部尚书等官员面前抽中一道题目,有一炷香的准备时间,时间到就当场口述答案。

    这些题目都不难,主要是考察考生们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毕竟殿试皇帝会出现,他能看到考生们的答卷,万一出现一两个文章写得狗屁不通的贡士,那礼部和考官们都得跟着吃挂落。

    顾青云认为这相当于一场面试,因为这些官员会仔细打量他们的容貌身材等,虽说本朝为官没有明文规定一定要长得好看,但长得太丑绝对不行,万一吓到皇帝怎么办?而且他们认为官员太丑会影响朝廷威严。

    本次录取的贡士一共有二百三十名,从早晨到下午,复试才结束。不过还不能回家,礼部的官员接着就教他们礼仪,如见到皇帝怎么参拜、见到高官如何行礼等等。

    顾青云想起前世看到的电视剧,里面的大臣下跪的姿势一样,行礼的动作一样,连口中说的话都是一致的,原来根源就在这里。

    每位预备官员都会经过这种培训,这让顾青云深有感触。在古代越久,就越能感受到这种等级森严的氛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只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越雷池一步。

    否则就是逾越,是犯罪。

    学习这些礼仪并不难,大家能进入这里说明学习能力都不差,而且这关系到自己的小命,更是不敢记错,即使一天下来已经很疲惫了,还是得打起精神来认真学习。

    毕竟学习机会就这么一次,过时不侯。

    等他们能出宫时,已经是太阳西垂,大家饿得饥肠辘辘,虽说都想和其他贡士聊天结交,到这个时候也没心情了。

    除了一些来过皇宫的权贵子弟,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进入到传说中的皇宫,心情紧张得很,一整天都是神经紧绷的,现在放松下来,都觉得很是疲惫。

    于是大家草草打个招呼,个个找到自家的马车就回去了。

    晚饭的时候,方仁霄就问他是否学会礼仪。

    顾青云当然应是。

    饭后,顾青云和简薇在院子里散步,方仁霄照样牵着小石头出去逛,宵禁是九点钟,他们不会回来那么早的。

    “夫君,皇宫是什么样子的?”简薇难掩好奇,“中午在皇宫吃的那顿午膳如何?”

    顾青云捶捶自己的肩膀,摇头道:“当时我们都非常紧张,不敢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只觉得太和殿高大宽敞,里面的太监和宫女气质与众不同,个个都很沉默,能少说一个字绝对不多说一个字。午膳?一碗肉汤一筐的馒头,任由我们吃,可大家都不敢多吃。”生怕要多上厕所。

    说起午膳,顾青云回想起来竟然都忘记是什么味道了,只记得味道好像还不错,只是当时的气氛太紧张,都没有好好慢慢品尝,也不敢吃多。

    明明皇宫里有很多太监和宫女来来往往,可环境非常安静,大家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很沉默。

    顾青云觉得如果在那里住的话,久了他肯定受不了,寿命都会减短。

    接下来几天就是紧张的复习,顾青云一直闭门读书。

    四月二十一日,终于到了殿试的日子。

    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的一级,也是最后一场科考,地点也在那天复试的保和殿。且殿试只考策论题,时间只有一天,到了下午就要交卷。

    为了以防在皇宫上厕所,顾青云早上都不敢多喝水,不敢吃葱、蒜等味道重的食物,早餐只敢吃七分饱,还吃了有缩尿之功的白果。

    他和方仁霄一起出去的时候,连氏和简薇在他们身后一直看着,力图表现得不紧张。

    到达皇宫外,两人就分开,六部不在皇宫内办公,方仁霄还得继续走。

    “青云,放心考,最差也会是同进士,没什么的。”方仁霄安慰他后这才晃悠悠走了。

    顾青云其实不算很紧张,但被气氛感染,变得有点紧张了。

    此时皇宫外已经有贡士在等候,大家都是各自相熟的凑在一起,几乎所有的人都早到了,大家不敢踩着时间点来。

    顾青云特意注意一下庞喜林,他此时已经来了,此人容貌普通,脑袋比常人大一点,身高中等,身材适中,但整个人看起来精神非常好,和他们穿着统一的衣衫,人显得文雅大方,没有传说中的小家子气。

    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读久的人,只要不是书呆子,气质都不错,和普通老百姓站在一起,气质完全不一样,一眼就能认出来。

    终于,进场的时间到了。他们在宦官的指引下,自黎明开始进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后终于来到属于自己的书案,开始考试。

    刚才当顾青云跪下,口中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时,他的心情非常激动,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见到一国的统治者,古代的皇帝。

    只可惜不能抬头看。

    “平身。”当时皇帝低沉厚重的声音传来,可能是因为有皇帝光环在,顾青云只觉得很是威严。

    大家这才站起来,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考试了,皇帝要接着去上早朝,只有等下朝后才来这里。

    毕竟和国家大事相比,他们的殿试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特别是他们要考一天,总不能让皇帝在这里坐一天看着他们吧?

    二百三十名贡士坐在一起就是一大片,他们考试的书桌和现代的类似,中间只留一条道让人通过,可以让人一览无遗。

    周围有御林军在看守,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人敢作弊,你抖一下脚别人都可以看到。

    等试卷终于发下来时,顾青云开始审题,题目只有一道策论题,题长有两百多字,要求他们写两千字左右的策论。

    顾青云赶紧看题目,内容是:“朕恪谨继述,于兹有年。然犹田里未皆给足,风俗未底刑措。……何其效之未臻欤?抑别有其道欤?”

    看到这个题目,顾青云心里一紧,这题目的意思是说,我继承祖宗治国之传统已有数年,国家还未能完全强盛,为何国家不能达到大治?还有没有别的治国之策?

    郁闷,这种题目不算奇,他们这些人随便可以说出一堆治国之策来,可要写出水平,不能夸夸其谈就比较难了,没有点新意或干货怎么能脱颖而出?试题的范围这么宽泛,怎么才能有所侧重?他看过以前的殿试题目,那些题目都只是说某一方面的或对某一件事发表看法的。

    顾青云开始磨墨,心中暗自打腹稿。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可以写,可这些他知道的,朝中大臣和皇帝肯定也知道,他能厉害过他们吗?不可能!没有新意怎么行?靠文采取胜?很难。

    抬头不经意看了前面的人一眼,大家都没有开始动笔。

93|策论

    夏朝现在才建国不到三十年,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好转,人心思定,根据他看过的史书,相信只要后面的皇帝不乱搞,到建国五十年后应该会有个盛世的,国力达到顶峰。

    难不成现在皇帝就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皇帝看起来很心急啊。

    顾青云脑海里闪过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改革办法,可现在夏朝还没有到需要改革的那一步,他也没有勇气和智慧去进行改革,所以这些有“新意”的内容都不能写。

    提高商人地位和工匠地位?商人地位现在已经算高了,而且在古代经济不发达重农抑商是正确的。至于提高工匠地位这个的确可以有。

    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土地上,劝农桑兴教育,只有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纺织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效率会提高,为了利润,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农民就会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