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农女皇商 >

第122章

农女皇商-第122章

小说: 农女皇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芳回屋栓上门,看着一般无二的房间,只因少了男人的气息就突然变得空荡荡起来。

    但她很快就回过神来,不想把自己变得太感伤。男人是出门投资更大盘生意,她在家惆怅难过算什么呢,不吉利。

    而且都要在京城投资了,光那四万两不见得够用,就算在京城够用,钱用光了,其它投资怎么办?

    她打起精神进了空间里。

    这次林天明回来,就往家搬了许多筐各种作料,加上村里已收到的那些,还有用来掩饰重量的细面粉,西屋放了一些,剩下的都放到东屋和堂屋去了。

    这么多筐堆起来的份量,加上面粉,够她搞出几千斤甚至上万斤了。

    反正别人不知道配方,只看见这么多东西不断变成细粉装罐、装缸,谁知道她是怎么弄的?

    搬进屋的东西确实变成了粉,也就不会有人怀疑了。

    至于其它的,那些存放的东西怎么办,摘下来的干花怎么办?就再说吧,现在她精力有限,先守住眼前利益再说。

    十月初八,苏正河再次来了,这次只有他一辆马车,大概是以为没多少货拖吧,结果看到西屋仍然装满,都觉得惊讶。

    “三叔,若是有酒楼用完再买,不如把罐子收回来,也能省些成本,我这边也能省些事情,天明不在家,没人去买罐回来。”

    苏芳看见只带了箩筐的三叔,不客气地提醒。

    “富贵酒楼在做生意的差不多都铺上了,不过老板最近在拓铺,恐怕今年还能增加个十家八家的,罐子还是不够用。”

    “那些铺了货的也只得了几十斤,要挨个回收是有些慢的。老板也说了,等有了上百只罐子,就能一半一半地回收。”

    毕竟隔着远,收来收去跑死马,就是让送货的带走也要多凑两筐才是,而且周期长了,酒楼供应却不能断,周转上宁可宽松一点也不能掉链子。

    苏正河解释原委,苏芳便不再说什么了,但想到要大量出货,又说道:“那行,再不济我让天学去给我拖罐子回来。”

    “到是供货方面,我最近有空,家里已经存了不少作料,我配出来也快,你们也不要等到罐空了再来买,路上还要走好多天呢。”

    “这个省得,齐管事也说了,只要你这儿供得上,咱们就存些货慢慢用也无妨。也是怕路途远,断了货可影响生意。”

    “对了,有没有新菜方子卖啊?”苏正河解释完突然笑问。

    “虽说酒楼利用你这三种作料又琢磨了几样菜出来,但吃来吃去也走不出这个香味的范围,若是有更新鲜的吃法就好了。”

    “是要超出这三个味道的特色菜吧。”苏芳笑了笑,却摇头道,“最近光磨作料就够我忙的了,哪里有空做菜呢。”

    她再低头看了看自己,无奈解释:“再说就我目前的情况,我已经许久不下厨做饭了,就是我自家酒楼里,也是以前琢磨出来的菜谱。”

    “这冬月里就要生了吧?你也别太累着了,生意明年接着赚也不碍事。”苏正河顺着苏芳的目光看了看她的肚子。

    他都有三个孩子了,自然是估得出来的。

    “嗯,不是冬月底,就是腊月初,过年之前。”苏芳笑了笑,大概算着时间。

    预产期算不准,毕竟没有仪器跟进胎儿生长情况,有人七个多月就能生,有人九个月、十个月也正常。

    但她怀的是林宝贝,谁知道那小子想在哪天出来?按他过去的表现,肯定是急着出来的,但他爹出远门了,说好回来陪她一起迎接儿子的。

    若是这小子没见着爹,不肯出来怎么办?

    因此她也不能把话说满了。

    “那时天冷了,天明什么时候回来?”苏正河点头,问起林天明,看这肚子,说不定会是冬月底。

    “他去京城盘铺,今年把枫华酒楼开到京城去,弄好铺子就回来。”苏芳解释。

    “你们发达可真快,有钱敢用也是本事,换了三叔我,可舍不得到手银子还没捂热就花出去,哪怕是开铺子。”

    苏正河苦笑,自然知道他们的钱从哪儿赚来。可作料银子转手就变成开酒楼的成本,一开这么多家,可真要魄力。

    对于苏正河的感慨和羡慕,苏芳只是笑而不语。

    “好了,我还要赶着回酒楼交差,你身子不便,就不蹭你家饭了。”

    苏正河数完银子起身,却又道:“方便时还是琢磨一下新菜试吧,虽说你也开了酒楼,但老板已经把价提到千两银了。”

    “好,有空我琢磨一下,冬天来了,或许做个大菜。”苏芳点头,却也不把话说满。(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2章 让人帮忙

    (全本小说网,。)

    这边林天学和苏长贵兄弟帮着把罐子装筐,绑车,苏正河便赶着马车离开了。

    林天学考上童生之后还去上了一阵学,林天明离开后,他就不上学了,在家读书,也方便照应家里。

    苏长贵和林春桃虽然住在这里,但他们的精力还是在后院里烧炭的事情上,林春桃还要洗一家人的衣裳,收拾打扫、做饭,甚至还帮着姑姑锄地种菜。

    棉花地那边的梨子也帮忙摘了下来,除了自家吃,县城也拖走不少,放在茶楼做了一道糖水梨,能赚一阵子了。

    苏正河走后,苏芳清点了一下存货,离下回送货还差一半。也就是说,这次拖走了五百斤,剩下的就只有两百多斤了。

    再看手里的钱,上回赚了三万两,加上存款拿了四万两整数给林天明进京盘铺,剩下六千多两,今天收入一万五千两。

    为了赚钱,三叔走前,她可是说十天内可以再来的,她会提供一千斤出来。

    可现在要怎么做才能在十天内弄到一千斤出来?

    孜然粉和胡椒粉各一千斤,就算所有材料齐全,可她现在六个月肚子,就算她不累,旁人也怕她累。

    苏芳坐在屋里慢慢喝着茶,思索着接下来怎么办。

    林天学到屋门口瞄了一眼立刻走了。每当露出这表情的表嫂,肯定是在思考赚钱大计的,他还是不要打扰了。

    等小姐弟来喊吃饭的时候,苏芳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下午,她就在空间里开始分工调配。

    首先是作料,自从升级厨房之后,就有了一个半自动的搅拌机,能将作料打成碎末,比磨轻松。

    但一直以来都是林天明干活,不管是推磨还是打粉,出力气的都是他,她就在一旁配料,有空就做做好吃的。

    如今林天明不在,她自己动手总是辛苦一点。

    她把料配好之后,就把搅拌机搬到外面屋里试了试,发现搅拌机在外面不能用,只好放弃。

    但配料按比例分配好再混合在一起,按一斤一斤的份额再装好,就用中号磨还是可行的。正好当初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是买了中号和小号两块磨在屋里的。

    就算是小号磨,一次磨一斤比例也行,划算好后,再把做出来的淀粉用葛布袋装好。

    从外表上看,跟麦面相似,只要没人起疑,就不会发现问题。

    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接下来的工作她要让人帮忙了,而最佳人选就是苏家爹娘。

    此时秋播早已结束,已进入农闲时间,一般农家人这时候早就进城做工去了,但今年枫叶村都没有往外跑。

    枫华酒楼那么大场面,能供应的东西有许多,干啥不是赚钱,自家种的、养的,自己上山摘的,都能卖给苏家。

    苏长安兄弟都在县城里住着,家里只有苏正清夫妇带着小女儿,不愁吃穿,日子轻松多了,家里不缺肉吃,苏正清也不会再馋酒了。

    但苏家还养着几只羊、几头猪,每天一早还是要割草,家里还要洗衣打扫做饭,也并没有多清闲。

    但主要是上午,下午是空闲的。

    苏芳自然清楚这个时间规律,因此准备好步骤之后,就喊林天学去苏家一趟,跟她爹娘说明天中午过来吃饭,下午给她帮忙。

    她没说帮忙什么事,林天学虽然疑惑,但还是立刻跑过去了。

    结果爹娘一听疑惑不解,问林天学也问不出名堂,干脆就跑了过来。

    苏芳正在屋里堆放用草纸包好的配料,哪些是自己种的、哪些是收来的、哪些是根本不曾出现过的……只有她自己知道。

    看见爹娘过来不禁笑了起来。

    “今天刚卖了一批作料出去,接下来还要很多,天明不在家,我忙不过来,就让爹娘来帮忙磨粉,每天一两个时辰就行。”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担心死我了。”苏林氏抚着胸口吁了一口气。

    “那我们每天下午一个时辰,夜里一个时辰吧。”苏正清说道,“家里也有些零碎活儿,不能一直呆在这里。”

    “是啊,家里也要喂猪、扫猪栏、羊圈,地里也要锄草、浇水,下午一个时辰刚好,夜里闲着,过来一个时辰没事。”

    苏林氏看了孩子爹一眼,立刻附和。

    她明白过来他的意思,是不想一直呆在林家,还要管饭,如今芳丫头有了身子,干活的都是表妹和婆婆,他们在这边吃饭可是四张口,时间长了负担重。

    再说了,他们过来是帮芳丫头磨作料粉子的,若是还要腾时间帮林家做家务活儿,担搁的可是赚钱。

    那就不如专注于一个时辰,回家去吃饭,闲活收拾好再过来。都在一个村里,也不麻烦。

    苏芳有些明白,感谢爹娘体谅,也不说穿,帮忙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过现在爹娘既然过来了,她就把怎么做法说了一遍,苏正清和苏林氏见了觉得并不难办,这种手磨用着也容易。

    苏正清和苏林氏当晚回家之后收拾了一下家里,把事情划分一下,早上天蒙蒙亮时,夫妇俩带着孩子直奔村西山坡。

    苏正清割草,苏林氏帮着割草之后,在苏正清往家送草时,她就用林家的水井先洗衣裳。

    等苏正清回来再割草时,苏林氏就回家去忙,也把早饭做好。苏正清回来一家人吃了早饭,就往林家去。

    上午可以忙一个时辰再回家忙自己的,错开了中饭时间,下午再来忙一个时辰,吃了晚饭天还没黑,再过来忙一个时辰。

    苏芳没想到爹娘已经把每天划算好了,还能多做一个时辰,很是感动。这就是父母,为了儿女总是无私奉献着。

    她是说不出口自己不是正主,不忍心让这样善良纯朴的夫妇悲伤。

    但她想要留爹娘吃饭,却被婉拒了。但她自己也在忙着把磨出来的粉按比例兑混淀粉和盐,没空进厨房做吃的。

    十月下旬,天已冷了许多,北风自山林间吹过,枯叶簌簌而落。

    炭的订单已陆续完成,虽然新增生意没那么快,但隔些日子还是能接到一笔,不过是福安客栈派了马车来拖。

    林家的运输队还没回来,不过有寄信已在回乡路上,一切安好。

    林天明也有家书回来,已平安到达京城。苏芳每天等待着他的第二封家书,好知道他何时回家。(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3章 把人安全带回来

    (全本小说网,。)

    十月过去,虽然又被拖走两批作料,转眼赚了三万多两,但苏芳并没有继续拓铺了。

    她在等林天明回来,既然决定了去京城开铺子,当然周转资金要预留下来。

    若都用来盘铺子了,到时候资金链断了,可不影响更多?

    而且铺子也开了这么多家了,接下来应该停下来观望生意运营情况,到底赚不赚、赚多少,都需要等帐本收回。

    再看越来越饱满的肚子,她决定今年先就这样,只继续赚作料钱便可以了。

    随着月份越来越大,苏林氏一边帮忙磨作料粉子,一边也张罗着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做小衣裳。

    苏芳自己也用并不精湛的针线手艺做小衣裳,但娘和婆婆都不敢依靠她。

    也就林天明敢把她做的针线粗糙的衣衫穿上身了,但不能苦着娇嫩的孩子呀。

    因为孙志胜出了远门,林梅儿也会时常过来这边串门,她也有帮苏芳做小衣裳。

    不管到时生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初生孩子的衣裳性别分辨度不需要那么高,舒适便行。

    冬月初三,苏正河带了人来拖走各五百斤的货,说是上面发了话,怕冬天路不好走,给各酒楼全面铺货,准备过冬。

    苏芳一边数着银票,一边暗自咋舌。

    幸亏她打着同样的算盘,怕接下来天冷下雪不方便,在生孩子之前也要多储存些作料,因此让爹娘多辛苦了一下。

    不然今天可就开天窗了!

    只是钱赚了不少,林天明那家伙现在怎么样了?

    转眼初五傍晚时,运输车队进了村。一路有人看见都吆喝起来,奔走相告。

    运输车队组建几个月了,但都是在县城里跑跑,也不是有那么多生意,但这次却出了一趟远门,见世面了。

    大家都很期待他们归来,好听听外面的世界。

    王正华刚把马车赶到家交给兄弟处理,他就匆匆来到林家,这才知道林天明去京城了,便向苏芳汇报这次出门情况。

    这次出门,林天明给了王正华两百两银子,一路要吃要住总有用钱的时候,虽说是送货出门,也是穷家富路。

    因此王正华拿了帐册出来把帐算了,一共三十八天时间,比预期早了五、六天回来。

    他们车队人员加上管事、苏长安兄弟一行,再加上白不凡,一共四十五个人。

    早饭每人三个大馒头加一碗热水,中饭和晚饭按四桌来挤坐,要吃掉每桌两百文,但三餐饭已经是很低标准了。

    再加上马匹粮草,每天用在吃上面最低成本是一千七百文,再加上新州和各县的停留消费更高一点,三十八天下来折合银两就是七十两银子。

    住宿都是包的大通铺,还要留下人看守粮车,有时还在野外露营,开支高,但没高过吃。也要花到四十二两银子。

    这一趟耗时一个多月,他们路上开支就用掉了一百一十二两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