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思源 >

第8章

穿越之思源-第8章

小说: 穿越之思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有钱对这件事并不了解,不过孙思媛为了小鸡花了许多精力他是看在眼里的,他心疼自己娘子,没问什么就同意了。

    这个事孙思媛没出面,请顾大娘帮忙到顾家说的,看顾小鸡,现在是一两银子一个月,两个月后增加到三两银子一个月,鸡舍的活全包,除了鸡瘟之类的孙思媛自认倒霉,其他的疏家人都要负责。

    银子不算少,可条件也苛刻了许多,毕竟万一鸡被偷啊什么的疏家人也是要负责的,但疏家老大想都没想一口答应了。他们兄弟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留不下几文钱,旁人还能上山打猎补贴家用,他家却因为“疏忽之罪”,连山都不许上。

    村里也没有来钱的活计,毕竟家家都是地里的活,大多数是互相帮忙,极少有花钱请人的活计。他三兄弟农闲时都是在镇上卖苦力,够自家老爹熬些药罢了。前些日子他二弟也在赵有钱家挣了些辛苦钱,知道赵有钱家的情况。

    疏奶奶七十多岁了,虽然地里的活不用她干,可这么多年辛苦下来,早已是风中残烛了,她知道了孙思媛雇了自家的价码之后,特意跑来感谢孙思媛。

    孙思媛看着这个一头白发的老人就想起了顾大娘说过,老人曾经想省下自己的花销,上吊自杀,就为了能让孙子攒些银子娶媳妇。一个老人能花多少钱,可怜老人的一份心意啊!

    疏家人不许读书,因此疏家兄弟都大字不识一个,孙思媛和疏奶奶提出一起去村长家请村长写份契书。

    疏奶奶应了,没想到到了村长家,村长却恭恭敬敬研磨请疏奶奶动手,疏奶奶也不矫情,三两下把孙思媛说好的合约写了下来。孙思媛不认识这个世界的字,却能看出来疏奶奶写的比村长的字好看多了。

    村长见孙思媛表情,不禁笑道:“有钱娘子,不怕你笑话,我学的几个字还是疏娘教我的,可惜啊,我却不能回报她老人家。”

    疏奶奶倒是不在意,“君王之意,你一个小村长又能做什么呢,我教你识字,也不是图谋你什么,你教村里娃娃识字,也不枉费我辛苦一场了。”言语之间,看不出那个被生活逼迫的上吊自杀的老妇人的身影。

    孙思媛不禁猜测,疏奶奶当年恐怕也是大家小姐,毕竟就算现在,女子识文断字的也是少数。而且,疏奶奶对君王的态度也不是平民百姓的诚惶诚恐,不过,几十年前的事,孙思媛无意猜测,倒是另一件事让孙思媛更加在意。

    “疏奶奶,没想到您还识字,思媛真是十分钦佩,我和我家有钱,大字不识一个,有个不情之请,希望您答应!”

    疏奶奶看着孙思媛,笑了,“有钱娘子有心识字吗?你帮了我家,我老婆子没什么不可的,就是这条残命不知能活多久,恐怕教不了多少东西呢。”

    雇下疏家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疏奶奶愿意教孙思媛和赵有钱识字,但不许他二人拜师。孙思媛便没有勉强,只买了四斤猪肉,拿了青粟面、小麦面、白米各四斤,还让赵有钱背了一筐自家院子里长的特色蔬菜,两个人一起送去了疏家,疏奶奶没说什么,就收下了。

    疏家人第二天就去了鸡舍,鸡舍那边本来就建了许多房间,疏家索性选了一间收拾了一下住在那边,孙思媛自然不会反对。

    疏家三兄弟,轮流在鸡舍守夜的话并不会太辛苦。三兄弟也实在,把那些不易长草长菜的荒地翻土,挑些水去浇,往上面撒孙思媛留下的菜种,孙思媛偶尔过去看,都记在心里。

    祝家编竹席小挣了一笔钱,果然买了肉送给孙思媛,孙思媛没推辞,收下了。

    顾大娘的小儿子顾阿宝,经常来孙思媛家玩,见祝家人送肉过来,知道是为什么,就跟在孙思媛的后面,“思媛姐姐,你能不能给我也想个挣钱的法子,我挣钱了也给你买肉吃!”孙思媛不禁觉得好笑。

    疏奶奶没等孙思媛去接,就自己到了孙思媛家,孙思媛赶紧把笔墨纸砚准备好,疏奶奶没书,她也没准备,只能让疏奶奶自由发挥。

    赵有钱和孙思媛一起学习,倒比之前更加用心了,特别是孙思媛学的慢,赵有钱还能回头教她,孙思媛总觉得那时候赵有钱的眼里含着骄傲。

    赵有钱这些日子虽然没有干重活,可锻炼是一时没断的,那些功夫类的书他自己也摸索着练,孙思媛一看他蹲马步就想笑。

    平时孙思媛懒得买肉,吃的也都是院子里长的果蔬,赵有钱不喜欢素菜,可孙思媛端上桌他从来不反对,他不管钱,只以为家里花销紧张,还在心里默默发誓将来多挣钱,买足够的肉,让孙思媛想吃就吃。

    不过,这一切都是很有效果的,赵有钱瘦了很多,脸上最是明显,肉都紧实了许多,估计现在只有二百六十斤了,而且脸色也全然不似几个月前的黑,变的白皙了许多。

    孙思媛看着赵有钱,心想人家说“一白遮百丑”果然是真的,现在看着赵有钱,比初见可顺眼多了,前些日子天天埋头在地里还看不出来,这段时间和村里人一比,都快算得上“小白脸”了。

    孙思媛自己也长高了一些,现在大概有一米六三的样子,和顾大娘一样高了,孙思媛很开心,因为营养跟的上,又不辛苦劳累,她还能继续长高的。顾大娘也夸她气色好看了许多。

    疏奶奶不愿意住在孙思媛家,孙思媛就每天早上吃过饭去接她,到中午就把疏奶奶留下来吃饭,晚饭前再把疏奶奶送回去,顺便摘些菜带过去,都是疏家小菜园里没有的菜,疏奶奶心疼儿孙,也不推辞。

    孙思媛看着自家的荒地已经长满了小菜,决定再添些小鸡仔。不过小鸡长的快,特别是那二百来只阉割过的小公鸡,长的最快,是要提前找买家的。

第十六章 兔子剃毛

    孙思媛预付了疏家两个月的银子,因而手里只剩下三两银子,索性花了一两银子买了家用,拿出一两银子给疏家兄弟让他们再添一千只小鸡仔。

    剩下一两银子,放在书桌上,两个人每天学习前都要看一眼,一起念,好好学习,天天有钱!若是教书的是个老学究,只怕他会骂二人有辱斯文,可疏奶奶是历经生活苦难的老妇人,心思通透,不曾介意这些。

    家里的兔子有吃有喝,无事可做,只能每天做嗯嗯啊啊的事,疏奶奶发现,几只母兔子又怀孕了,孙思媛真是哭笑不得。

    最热的七月天,两个人一起白天跟着疏奶奶学习,晚上赵有钱学地球知识,孙思媛就逗兔子玩。

    灰兔子现在也不像当初那么瘦弱可怜,白兔子更胖了,孙思媛想着冬天可以抱着玩,可现在她抓到兔子就剃毛,没办法,兔子掉毛太厉害,她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八只兔子全剃光,毛的数量还是很可观的,赵有钱看着缩在一块,看上去小了许多的兔子们,莫名想到了减肥的自己……

    七月天过完,孙思媛赵有钱两人也把这个世界的字认了三四分,其他的也请疏奶奶写下来,像字典一样弄了一本,可把疏奶奶累的不轻。孙思媛挺佩服疏奶奶,几十年的磨难下来,没有接触书籍,疏奶奶却把那么多的字记在了自己的脑子里。

    疏奶奶把字典写完的时候,似乎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放弃了,只把书交给孙思媛,让她有钱的话可以买些书看看,增长见识,不仅仅是识字就行的。

    孙思媛应了,规规矩矩弯下腰,把那一两银子举过头顶,疏奶奶看着和她一起鞠躬的赵有钱,叹了口气,最终接下了银子,没让孙思媛送,自己回家了。

    兔子们被剃光毛很委屈,吃东西都不积极了,孙思媛没办法,把剃下来的毛还给了兔子们,反正这东西她也不会纺线,无所谓了,兔子们把毛叼到自己的小窝里,新毛没长齐的时候,小兔子出生了。

    四只母兔子一共生了二十三只小兔子,村里的小孩一早就瞄准了小兔子,这下纷纷来抓兔子,孙思媛好说歹说,留了四五天,终于被抢光了。

    她不是舍不得,只是上一批小兔子被孩子们抓走后,一大半都被养死了,孙思媛心里挺可惜的,这次她给每个抱兔子的小孩都好好交代了一番。

    不管孩子们怎么挖空心思喂自己的小兔子,大人们开始忙起来了,地里的粮食陆陆续续开始收了,这八月天是要交农税的,收成比前两拨都会少一些,但种地交税是古来就有的规矩,也没人觉得舍不得。

    八月初孙思媛家开始收稻子,那稻穗饱满结实,谁见了都夸,疏家三兄弟来帮忙,木大婶的大儿子也一起来。孙思媛前些日子在木大婶家做客,和木大叔聊了一些木工方面的东西,木大叔受益匪浅,让大儿子给孙思媛家搭把手。

    疏家人更是不计报酬,他们父亲卧床多年,草药不断,也不过勉强维持生息罢了,孙思媛一次送疏奶奶回家时,看了看父亲情况,指点了河里的几种鱼,混了草药煮着吃,不过一个月而已,居然已经可以下床了,长此以往,痊愈也未可知!孙思媛请他们保密,可他们记得孙思媛的恩情。

    人多力量大,把镰刀磨的锋利,六亩地的稻子两天就全收割了,刚出七月,天还是很热的,大家想赶着日头晒稻子,没人愿意偷懒歇息,稻粒全收下来,孙思媛算了一下,一亩有七百斤。

    这批稻子孙思媛可没偷偷添加空间灵泉水,长到好全靠栽种功夫,其他人家这么种的也都有六百多斤,大家脸上都带着丰收的喜悦,寻常人家税务不重,每亩地一百五十斤稻子或者麦子就行。

    上百斤的增产,一下子就让八关村村民成了镇上的轰动人物,毕竟这不是哪一家,而是种稻子的村民家家如此,甚至有照顾精细的人家,亩产也达到了七百斤!八关村的种植方式一下子就被推广开来。

    接下来青粟的丰收更是让这种种植方式广为人知,青粟今年头一年成为食物,种的人家大多是从镇上米粮店买的种子,都是按照孙思媛说的法子一眼一眼种的,产量最低的人家也有四百多斤,而且镇上已经开始收购青粟,两文钱一斤,比稻子小麦还要贵一些!

    直接的经济利益是最能刺激人的,大家一下子发现了这种作物的价值,原先就种青粟的人家更是惊讶,他们花了更少的功夫却比以前挣了更多的钱!

    至于鲜青粟杆有一段时间的涨价这些人却是不在意了,再涨价也没有这青粟粒挣的多,而后来喂牲畜的人以更低的价格买老青粟杆回去,倒是维持了平衡。毕竟青粟粒挣了钱,人们对于剩下的青粟杆就不太在意了。

    随着卖到县城的青粟面,平东镇一下子成了通州县的名镇。当初一起种青粟的人虽然加起来也没多少,但这是一个信号,其他镇的人也开始买青粟种子。

    青粟生长要求比小麦大米低的多,但产量不低,价格也不低,虽然这只是暂时的,但相信将来也不会差很多。只要勤劳些,多开垦些荒地山地,总有赚头的。

    孙思媛家的青粟亩产七百多斤,而且颗粒饱满,孙思媛晒干了收在屋里,没往外卖。倒是稻子,去掉一千五百斤的税后,留下七百斤,剩下两千斤按一文八的价格全卖了,三两银子给了疏家当八月份的工钱,余下六百文两人一人添一身衣裳,再买些别的家用,花了个干干净净。

    疏家兄弟不愿要工钱,疏家父亲现在已经能出屋子了,疏家兄弟怎么不记这份恩情,孙思媛却不愿省这些钱。疏家地多,有二十亩,可每亩地收三百斤的税后,还按人口数收了五百斤粮食,想到三兄弟当时苦涩的脸,孙思媛又怎么能不给这钱呢。

第十七章 县城卖鸡

    说起来,自从以前孙思媛在镇上卖鱼之后,河里的这些逍遥了多少年的小东西也是遭了灾了,被人想方设法抓起来卖钱。

    孙思媛对此无话可说,当初也是无奈才动了河里的心思。唯一宽慰的是,大家都喜欢大鱼,捕到小鱼都会被扔回河里,而且,毕竟这个世界没有化工污染,水源都是干净的,这一点实在是好极了。

    鸡舍的小鸡已经长大,陆陆续续有小母鸡开始产蛋了,比寻常人家的鸡快了不少,但区别不大。那些阉割的小公鸡比没阉割的多长一斤肉,孙思媛看了就想杀着吃……后添的小鸡有点惨,小公鸡全被阉割了,委委屈屈的和小母鸡放在一块。孙思媛思量着,得给小公鸡找买主了。

    镇上需求不高,客栈饭馆都是零散收的各个村里卖的散鸡,今天收三只,明天收两只的,孙思媛索性准备去县城看看。

    没等孙思媛准备好,季四方先找过来了。经过两个月的实验,季家终于榨出了豆油,也摸索出了一套方法。现在家里榨了几大桶的油,自家已经吃了几天,没什么问题,已经准备开张了,特意送些油回来给孙思媛尝尝。

    孙思媛在屋里练字,听见叫门声就让赵有钱去看看。当初榨油的方子是赵有钱抄的,他知道这件事。听季四方说明来意,就接了油,道谢,门都没让进,季四方无奈,自己走了。心里有些郁闷,赶了大老远的路,水都不让喝一口……

    赵有钱了解孙思媛,她看不上自己的长相,这个季四方虽然是做生意的,却是个正正经经的小白脸……

    拿到豆油,孙思媛还是挺开心的,荤油虽然好吃,但吃多了对身体没好吃,素油相对来说要好一点。而且,这段时间,家里荤油也不多啊!

    给赵有钱做了素油炒的菜,和荤油的味道不一样,但也别有一番风味,赵有钱吃完饭,默默的问,“思媛,这个,是不是很来钱啊?”

    孙思媛毫不思索的回答,“当然!”对这个世界而言,素油的出现简直是划时代的变革,没理由不挣钱。“那,为什么给季四方,咱家不能自己做吗?”其实赵有钱还在纠结季四方的事,而且,他也想要挣钱。

    “榨油太累了,我可没那个力气,嗯,也舍不得你辛苦啦!”孙思媛实话实说,毕竟,赵有钱可是划在“自己人”的行列的。

    赵有钱听了,眼神亮了许多,本来吃完饭的,激动的又加了一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