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秦时农家女 >

第86章

秦时农家女-第86章

小说: 秦时农家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寒说:“我们到那老房子看看吧!”

    扶苏点点头。大枣不在,他也没想到。这倒是不尴尬了,但是,小寒挺失望的。

第一百零二章 贫穷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大枣不在,小寒确实有些失望。更主要是为他担心,不知他是去咸阳了还是回阳夏了?

    扶苏看她一脸忧色倒是不好问什么。想说她自然会说。

    “扶苏,我走的时候大枣哥送给我一把切菜刀,他不信任路上和我同行的那些男人。其实他自己也不会保护自己,他嘴笨,说不过人家的时候就上手打架,这样很容易吃亏的。”

    “他脑子也不太够用,只知道老老实实做人,不知道这世间事光靠老实是不行的。”

    “我走的时候里正说给他入个“市籍”,也不知后来手续办没办?要是还没有办,就像我这样到处流浪,那最后也怕得入室为奴。”

    “其实,他手很巧的,也是个好劳力,能踏踏实实安顿下来也有好日子过的。”

    ……

    她在说,扶苏就一直在听。他现在倒是没有其它想法了,小寒真的是把那个大枣哥当作亲人。看来,那人对她真是好,让她这般挂念。要能找到他,也该谢谢他救过小寒。

    “到了。”小寒指着前面的土院子说。

    那窑房还地镇子边上。院门没关,以前也不关的,就是用一根木头简单拴一下。院子里两棵树还长得挺好,一棵枣树,一棵核桃树,都还没有成熟,果实丰硕。但菜畦里的韭菜已经老得不能吃了。这东西只要有根儿就能长,倒不用人去如何伺弄。

    屋子门是关着的,推了下没推开,小寒脑海里那“吱嘎”一声并没有出现。这门是不结实的,再用点力肯定就推开了。

    扶苏问:“你要进去吗?”

    小寒怔了一下,摇摇头,算了。人都不在了。抬头看,大枣哥给她做的“水箱”还好好地放在土墙上。她用手一指,“看那里,我站在院子里就可以洗澡了。我洗的时候大枣哥在院子外面把风。在李相府上的时候,我就想念这个大瓦缸。”

    扶苏就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那瓦缸缺了一个口。

    “那时候我们真穷啊!我刚来这地方吃不到肉,觉得没油水的日子真难过啊。我在院子里大声地朗诵诗歌,让自己麻木于眼前的生活,我还在屋子里大声地唱歌,唱很华丽的歌,来驱赶这亘古就有的寂寞……”

    “后来,我们想办法改善生活,贫穷让人变得很敏感,很努力,但这个地方整体的贫穷,让我找不到着力的地方。”

    ……

    扶苏耐心地听她讲去年夏天的生活,她站在他面前,而她去年的寂寞仿佛还在这个院中,就像眼前这两棵树,一言不发地站立着,让你看,让你抚摸。

    “我们走吧。”小寒拉了拉扶苏的手。

    扶苏搂搂她的肩,“走吧!”

    两人出来,小寒再次把院门拴上。这里怕是以后要一直空下去了。只有那墙上刮出来的画记录着这里曾经有人那样地生活过。

    两人并肩骑着马,眼前低矮的窑房还是过去那个样,街上玩耍的孩子也还是拖着鼻涕穿着补丁衣服那个样,有人向骑马的他们看过来,神情也还是茫然的那个样。

    “扶苏,有人描述过贫穷,我想说给你听。”

    扶苏“嗯”了一声。

    “贫困就是这样一种人们想逃避的生存状态,贫困就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没有栖身之地;贫困就是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也不知道怎样获得知识;贫困就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困就是因为缺少清洁的饮用水而导致儿童生病甚至死亡;贫困就是权力和自由的丧失。”

    这是世界银行对贫困的概念给出的一个描述性的解释,小寒以前备课的时候对这句话深以为然,所以印象深刻。她不知道扶苏这样的出身能不能理解这话里的深意,但这种描述就是眼前的实情。

    希望他能面对吧。远离咸阳的富裕,天下就是这个样。

    扶苏没有回应,这段话的信息量比较大,他一时还理不清自己的想法。

    “扶苏,这个国家当中,无论是粗鄙的、丑陋的、张狂的、肮脏的还是美丽的、文雅的、恭顺的人们,他们将来都是你的国民,在你的位置上,你只能给他们想办法,而不能鄙夷、厌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你的责任。”

    “消灭人的生命是最容易的,消灭贫穷,消灭贫穷带来的罪恶是最难的。如果你能做到,如果你愿意去消灭贫穷和贫穷带来的罪恶,这个国家的很多人将不再那么粗鄙、那么丑陋、那么张狂和肮脏,你的国家将会就得美丽和文雅,变得有风范有气度。”

    扶苏一边听一边思考,他想起那个抱孩子女人直勾勾地望着他和小寒,他想起那些把手伸向果脯罐子的孩子,想起那个孩子说的“你们住我家的房子,拿你们一条鱼不应该吗?”

    “小寒,你再把刚才那段关于贫穷的话说一遍,让我再听听。”

    这天晚上,大家让讲故事,小寒就讲了冉阿让的故事。

    “有一个姓冉的,小名儿叫阿让,人们就叫他冉阿让。他是个罪犯,因为什么犯罪呢?他偷了一块面包。面包就像馍一样,是人们常吃的东西。他为什么去偷呢,他太饿了。他姐姐的孩子们也太饿了,家里边一点吃的都找不到了。他和他姐姐的生活是这样的……”

    “因为偷,他被判刑,要服五年的苦役。在第四年的时候,他逃了出来,结果又被抓了回去,他付出的代价是刑期延长三年。后来,他又逃了一次,又被罚,前后共服刑十九年。他进去的时候,二十五岁,出来的时候四十四岁。头几年他反省了自己的罪,但后来,他把全社会判了罪。”

    “但是这个人很幸运,在他释放以后的一次偷窃中,有一个善良的老人对警察遮瞒了他的行为。警察就相当于我们衙门中的差人,比如亭长那些管治安的。那老人是这么说的……”

    “结果,十九年的刑期都没有让他忏悔,老人的话却让他真正找到了以后生活的方向。他在作苦役犯的时候学了门手艺,很快地他就用这门手艺发了财,他的事业做得很大……后来,他成了一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有次,他帮助人家抬车,车下边压了个老人,没法犹豫了,他就使劲去顶。他的这个行为被一个警察捕捉到了,这个警察叫沙威……”

    “沙威很敬业,他千方百计地把冉阿让送上了审判庭,他是这样做的……”

    “后来,冉阿让还救了沙威一次,事情是这样的……,最后,冉阿让呼吸衰竭,他死了。”

    听故事的人们一片安静,过了良久,小山子问:“小寒姐,那我们以后遇到小偷还抓不抓?”

    扶苏也看向小寒,所有的人都看向小寒。小寒淡淡一笑:“你能这样问我,说明你同情那个冉阿让。同情弱者,理解别人的近不得已,是高贵的情感。你这样问我,还说明,你想给小偷一次机会,不是每个人生出来就是罪犯,他如果得了一个适当的机会,他对别人也会很有帮助。但是,你是个执法者,你是个军人,你的职责让你不得不做你心中并不认同的事情。现在你问我,我只能告诉你,你还是抓他吧,你抓了他也错不在你,我不想你因为渎职而受到处罚。”

    小山子皱着眉头:“可是,小寒姐,你这样说我还是很难办啊?”

    小寒安慰地一笑:“对不起,这个故事把你的心打乱了。如果你能善待那个小偷,在押解他的过程中少呵斥他,给他止止血也算做得很好了。今天我们善待那罪犯,说不定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成为罪犯,也会遇到一个善待我们的人。”

    小山子不解地问:“我们会成为罪犯吗?”

    小寒没回答他的问题,只是摇摇手:“各位兄弟回去休息吧,对不起大家,讲了个不太快乐的故事。以后有机会会补个快乐的。”

    ……………………………………………………

    求票支持!很快会转入新的内容。小寒的思路:强健精神,认清情况,刷新业绩,打击坏人,扭转危局。没有书友的支持,小寒不够坚强。

第一百零三章 我们做几道算学题吧

    这晚,扶苏和小寒搂在一起,两个人都陷入沉默。

    过了良久,扶苏说:“小寒,你讲的这个故事是危险的。你不能讲给他们听。”

    小寒问:“扶苏,你生气了吗?”

    扶苏说:“你说呢?”

    小寒说:“没有,你没有生我的气,你只是很茫然。如果你生我的气你就不会搂着我。”

    扶苏夸张地拍了一下小寒的屁股,“胡说,我真的生气了。”

    小寒在黑暗中摇了摇头。

    过了会儿,扶苏叹了口气:“小寒,你对我的期望太高了,比父皇对我的期望还高。我怕我做不到!”

    小寒抚摸着他的颧骨坚定地说:“你可以的,扶苏,只要你想着去做,就比不想要好,只要你能做到一点点,就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事情也不是一下子就变好的。我们这次来双流镇是这样,说不定下次我们来双流镇就好一些。一生还长,我们好好活着,好好努力,总会让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你看,咸阳人以前也没吃过豆腐,因为我的努力他们就吃到了。也没有那么难的,一点一点试呗!”

    扶苏宠爱地一笑,“你就会安慰我!”

    小寒摇头,“不是安慰,你内心是刚毅的,想有所作为的,你看你一路上做得多好。一个没目标的人不会听我一句笑言,就放下架子和军士们去做兄弟的。”

    扶苏心中一热,把小寒搂紧,“小寒,得到你我多么幸运。你一定要陪我好好走下去。”

    “嗯,小寒会陪着扶苏走下去,好好地走下去。”

    第二天早上,驿站门口来了几个人。大概是昨天豆腐铺的人说了小寒的事,小菊和翠翠姐,还有几个她帮着画书信的女人来看小寒了。

    小菊看着她抹眼泪,翠翠姐还是那样大嗓门儿。小花也跟着她妈来了,一年不见,小花长高了一些。小寒从车上取出一罐子果脯,都给小花了。这孩子真好,就是太让人心疼了。

    车队等着,不能多聊,简单问了问情况小寒就上车了。

    车外边是依依不舍的人。

    扶苏说:“她们跟你很亲,你人缘这么好。”

    “嗯,短短一夏天,我吃了她们不少鸡蛋。”

    “哦?”

    “我帮她们画家书给修长城的丈夫,建议她们把家书交给驿站来往的信差,也不知最后结果怎么样?可能驿站帮忙了,也可能没帮,可能收到了,但她们的丈夫不会回信,也可能没收到,信被邮差丢掉了。总之,这事儿就这样了。鸡蛋是她们的谢意,有多有少的,那时我正病着,很虚弱。她们也就这点东西是拿得出来的。”

    扶苏点点头,这鸡蛋的份量很重呢!

    过了会儿,小寒问:扶苏,我们下一站就到大军驻地了吗?

    扶苏说:“正常的话,应该是。张龙也是这么说的。”

    小寒想了想,说:“扶苏,车上无事,我们做几道算学题吧。”

    扶苏宠爱地点点头,他已经习惯了小寒的说话方式,她不会无缘无故地提起这个茬儿,肯定是觉得直接说不好说,或者是怕他反应激烈才变个法子让他自己思考。他们的关系走到现在,他觉得已经可以直接说了。他现在不追问她的秘密,也不追问她那些想法是从哪儿来的,她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户,他很珍惜,但他也很担心,为小寒担心,也为自己担心。他总觉得他们这样想这样做是有危险的。而明知是有危险的,他还是想听一听,想一想。窗户一旦打开了,就不想再关上了,事情总是这样的。

    “我想想第一道题怎么说。哦,我们就不用“石”这个重量单位了,我们用“斤”,能说明问题就行。它是这样的:一家人,有父有母有孩子,共十四口人,其中男孩子六个,女孩子六个。这家人共有土地一百亩,每个人都很勤劳。男的种地,女的织布,假定一亩地产粮食三百斤,一个人一个月能织布一丈,请问一年能收多少粮食,多少布?

    扶苏笑笑,略想了想,配合她:“三万斤粮食,七十二丈布。”

    “好,算得不错。那么现在,官府要征税,一亩地征税三十斤,一年一户征收布匹六丈,请问,他们要交多少粮食?还剩多少劳动成果?”

    扶苏又算了一下,说:“要交三千斤粮食,还剩下粮食两万七千斤,布匹六十六丈。”

    “好,现在又有新的情况。一个儿子因为犯罪被削去了脚,丧失了劳动能力,一个儿子被征去当了兵,一个儿子因为国家有新的工程去服徭役,剩下的有几口人是从事生产的人?”

    扶苏说:“如果这家的父母年龄不大的话,还有十一口人是从事生产的人。”

    “好,我们接着说。随着时间的推延,情况又有变化,国家想去征服南边的外族人,又需要更多的人从军,现在这家又有一个儿子要去当兵。国家还有新的工程,又需要一个儿子去服徭役。现在这家的劳动力变成了多少?”

    扶苏说:“九口人。”

    “好,现在,这九口人当中,女性劳动力是几个,男性劳动力是几个?”

    扶苏说:“算上父母,这家共有男性劳动力两人,女性劳动力七人。”

    小寒又说:“情况变化这么大,现在是一百亩地,征税是按田亩收的,所以税并没有减少,每年这家人要交三千斤粮食,所以无论怎样都得把税生产出来。以前男性劳动力在种地,现在因为情况的变化,只好把女性劳动力的分工也做了调整。这样这家的女子们又种地又织布,因为劳动量过大,有一个女子积劳成疾,不治而亡了。而因为战争需要大量的被服帐篷,向他们征收的布匹增加了,由原来的一年一户六丈变成了八丈。现在变成了几个劳动人口在支撑这个家庭?”

    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