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霸-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解释很多事情,比如说武器哪里来的,岳维华怎么知道那么多情报。
“说得对,既然岳先生是从黑龙军走出来的,必然是能征善战之辈,而且,岳先生对我起义军的处境,又是如此的了解,所以,还请岳先生多多指教。”郑士良语言很诚恳,虽然他还不知道黑龙军选择插手起义军,对于起义军来说,是好还是坏,但是不管如何,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一切还都是要解决了眼前的困境再说。
“指教,谈不上,不过看法倒是有些,当然,最终如何,还需要郑司令自己拿主意。”岳维华言道。
郑士良起身,郑重给岳维华鞠了一躬,道:“还请岳先生指教。”
见到郑士良又要鞠躬,岳维华赶紧将身子侧到一边,言道:“郑司令,你这礼,我可受不起,虽然你我的信念未必一致,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所以,不管怎么说,我们都算是同道中人,都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之人,你说可对?”
“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之人,说得好啊,岳先生果然学识渊博,郑某佩服。”郑士良拱了拱手,又准备行礼了,弄得岳维华赶紧避开,郑士良这才哈哈大笑,收起了这套。
郑士良的举动,让岳维华不由大汗,史书上说的郑士良可是从小习武,长大后也是广交会党,颇为豪爽之人,怎么这还迂腐起来了,同时,心中也在跟敬爱的周总理祷告,一时口快,将您老人家的名言给挪用了,还请勿要见怪啊。
俩人又相互吹捧了几句,才重新回归正题,岳维华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刚刚郑司令言语中提及,目前起义军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粮饷和武器装备问题,可对?”
“的确如此。”郑士良应道。
“首先,我觉得粮饷的问题,还是好解决的。”岳维华言道:“虽然我不太了解惠州这边的情况,但是,据我所知,华夏各地皆有富户,可能北地以地主恶霸为主,而南方则以商户最富,我说的可对?”
“的确如此。”
“恩,既然有商户,有富户,那么,想必富户家里的钱粮,定然是不缺的吧?”岳维华反问道,南方岳维华的确不熟悉,但是北方的地主恶霸,那家里囤积的粮食可都时动不动数千担,白花花的银子更是个个堆积如山,富得流油啊。
“岳先生,咱们是革命起义军,可不是土匪,洗劫富户的事情可不能干啊?”郑士良急忙反对道。
很显然,郑士良听出了岳维华的话外之音,也对,郑士良的思想肯定是同孙先生的一脉相承,尽管孙先生的三民主义尚未正式提出,但是雏形肯定是有了,而孙先生代表的可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富户,正是他们最想要拉拢的团体,是他们需要代表的阶级。
所以,岳维华想要让郑士良去打富户和商户的主意,郑士良自然是反应比较激烈的,因为这是挖自己墙角的事情啊,若是这么做了,那革命军同那些农民起义,还有什么区别,况且,他郑士良的家族也是富户啊,难道你要让郑士良却打自家里主意?
郑士良的反应,也算是在岳维华的预料之中,不过倒也没想到会反应这么激烈,于是笑了笑道:“郑司令不必着急,我说的并非是让你们洗劫,而是去借嘛。”
“借?”郑士良苦笑道:“这要有那么容易借到,我还用得着这么苦恼嘛,当然,沿途遇到的富户,大部分都会提供一些粮食,甚至赠送一些银钱给我们起义军。”
面对郑士良的不开窍,岳维华真是有些无语,于是只好进一步劝解道:“郑司令,其实富户也分两种,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逐渐致富,而另一种则是巧取豪夺,而富起来的,而且即便富起来后,也是为富不仁,对这两种两富户,我想咱们的策略,是不是可以稍微变通一下。”
“区别对待?”郑士良终于明白了一点岳维华的意思了。
“郑司令,我知道你是担心会坏了起义军的名声,以至于让广大百姓误会革命,误以为将革命军当成了土匪,对吧?”岳维华言道。
“的确如此,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严令起义军,不得劫掠百姓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我们起义军与民秋毫无犯,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起义军。”郑士良颇为骄傲道。
“恩,郑司令这条严令下的好,不过对待为富不仁的富户,怎么能够跟普通百姓一样呢,而且,咱们确实也是有困难,正所谓江湖救急嘛,让这些富户,为了我们的起义成功,而付出点身外之物,也算是支援革命了嘛,当然,手段上,咱们可以稍微变换一下,只要不让那些为富不仁的家伙们知道,是咱们起义军干的,不就啥事没有吗?”
岳维华这一步步的谆谆善诱,真有点教坏小朋友的感觉,不过在听到岳维华如此深入浅出的分析后,郑士良还真是陷入了思索中,很显然,岳维华引导还是很有效果的。
愣了片刻后,郑士良才无奈苦笑道:“我会认真考虑的,粮饷问题暂且不提,那武器装备方面,不知道岳先生还能够帮到我们吗?”
“当然。”岳维华肯定道,今天受了郑士良的大礼,怎么也得还点,而且,想要改变起义军的命运,武器装备肯定是要提供一些的。
岳维华的肯定回答,让郑士良顿时大喜,原本只是试探着问一句的,没想到还真有,看来还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于是急问道:“不知道岳先生能够提供多少,您放心,起义军的经费还是有的,绝不会让岳先生做亏本的买卖。”
岳维华能够无偿提供给帅宏和刘根生武器装备,那是私下交情,而且相对来说,量也少,而现在郑士良需要的无疑要大量的,自然不能够指望别人白送,况且就算是白送,郑士良也未必敢要啊,毕竟这样一来的话,日后同黑龙军的瓜葛就太深了,到时候若是起义成功了,这支队伍听谁的,谁说了算等等,所以,有些事情,还是要提前掰扯清楚才行。
“谈钱太伤感情了,都是革命志士,一脉相承,钱的问题可以再议。”岳维华直言道:“不过,目前能够支援的武器有限,……。”
一听有限,郑士良的心又悬了起来,不待岳维华回答,便急问道:“有限是多少?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吗?”
看到郑士良这急迫的样子,岳维华笑也不是,不笑又有点忍不住,憋得岳维华有点难受,不过想想人家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赶紧接着道:“我带到这边的枪支有一千条,其中一百条已经给了刘根生的部下,剩下的,就在不远的一处山坳里面,马克沁重机枪也还有三挺,步兵炮就没有了,只有刚刚开炮的那两门。”
呼!
郑士良原本以为岳维华说有限,可能也就一两百条枪,没想到还有九百条,而且,还外加三挺马克沁重机枪,这让郑士良大松了一口气,这么多武器装备可不好搞啊,尤其是对方是怎么运过来的,难道是提前知道自己会往这边来,若是如此的话也太神了吧,不过,一想到对方的身份,又觉得也没什么不可能,算了,懒得管那么多事了,不管怎么运来的,反正最后进入了起义军,这就行啦。
“这么多装备,已经让我喜出望外了,岳先生真是大手笔。”郑士良无限感叹,随即又充满期望道:“刚刚岳先生说,目前武器有限,那是不是指还有其他的?”
“的确还有。”岳维华点点头道:“不过,有些话要说到前头,我手中这些装备可以无偿支援革命军,但是那些货,量比较大,价值也很高,可能需要付现,而且无法送到这边来,必须到广州那边才有可能提货。”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岳维华倒不是支援不起,而是不能够让革命起义军,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事实上,今天给帅宏和刘根生的那些装备,都已经捞回成本了,因为帅宏的部下,也就是岳维华的部下,刚刚那一战,可是为岳维华赚到了一千两百功德点,恩,至于说去广州才能够取货,则是为接下来的交谈埋下伏笔。
“首先要感谢岳先生的慷慨,不过广州的武器装备,哎,可惜了,要是广州的起义同时爆发了,该多好啊。”郑士良有些无奈道。
“郑司令,虽然广州起义没有按时打响,但是,也并非就不能够让广州起义重新启动啊?”岳维华提醒道。
“此话怎讲?”郑士良请教道。
“呵呵,前面我已经同郑司令吩咐过,东瀛人恐怕靠不住,不知道郑司令同不同意我的观点,若是同意的话,那么郑司令应该不会再带着义军往厦门方向去,而若是不往那边去,那郑司令觉得起义军下一步该怎么走呢?”
“对啊,我要打回广州。”
郑士良眼睛一亮,若是按照岳维华所说的办,钱粮就能够得到解决,武器装备也不再是问题,那自己干嘛还要带着人往厦门去啊。
“不过,打回广州之前,我建议郑司令整编一下你的起义军。”
“如何整编,还请岳先生教我。”
……(未完待续。)
第298章 陈家
宝岛,某旅社。
“孙先生,今得遇贵人,指点迷津,慷慨解囊,捐赠大量粮饷和军械,吾无后顾之忧咦,此其一。”
“贵人告知,东瀛国内政党交替,贵族系党首伊藤博文将重新担任东瀛内阁首相,然伊藤博文此人之政治主张,必将阻碍宝岛总督儿玉源太郎继续支援我革命军,此情报之真伪,尚需孙先生甄别,若为真,则吾等北上恐为不妥,若为真,吾意重新回归初设路线,跳出清军包围圈,重新攻打广州,此其二。”
“革命起义军已壮大至三千多人,队伍壮则壮矣,然纪律涣散,难以指挥自如,如今粮饷军械之危暂缓,又连胜数场,今日更是轻易拿下镇隆,故,吾欲整编军队,加强军队之管理和纪律性,以提升战力,此其三。”
“若孙先生赞同以上三条,那吾将大刀阔斧,……”
孙中山手握一张电报,站在窗台,双目远眺,然而脑海中则不断在反复琢磨郑士良刚刚发来的电报内容。
咚咚咚!
直至敲门声响起,才打断了孙中山的思绪,回问道:“哪位?”
“孙兄,是我,鹤鸣。”
一听是鹤鸣,孙中山这才快步来到了门口,将反锁之门打开,道:“鹤鸣来了,来,快请坐。”
鹤鸣,全名杨鹤鸣,字礼遐,广东中山人,与孙中山是同村,自幼相识,算是总角之交,并与陈少白、尤列四人,并称“四大寇”。
何谓寇,主要是革命初期,革命之真理并不为人所接受和理解,反而受人嘲讽,不敢与之结交,然而孙中山、杨鹤鸣、陈少白和尤列四人,却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经常一起聚谈反清之报复,抨击朝政,倡言革命,提出“勿敬朝廷”等口号,并且四人义结金兰,被很多人视为危险人物,所以,在港澳间的亲友皆称之为“四大寇”,在后世看来,其实所谓的寇,实际上为华夏革命之先驱,其中杨鹤鸣更牛,后来他甚至将其家族堂名,命名为“杨四寇堂”,以四寇堂老主人自居。
“孙大哥,何事这么着急?”杨鹤鸣进门后,便直接询问道,以他们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也无需客套。
“的确有些急事。”孙中山说完将手中的电报递了过去,并且接着道:“安臣(郑士良别名)刚刚发来的电报,你仔细看看。”
杨鹤鸣一字一句看的很仔细,直至半晌后,才有些言道:“若是安臣所言属实,这对于我们起义军来说倒是大好事,只是东瀛本土党魁更替是否属实,还有一点很奇怪的是,安臣口中的贵人是谁,为什么连名姓都未属,这似乎有些不正常啊。”
电报中,郑士良并未告之是准备用岳维华教的方法去筹措粮饷,而是假托贵人支援之名,实际上,倒不是为了欺骗孙中山,只是郑士良担心日后事发,会连累孙中山之名,故而打算自己全部担下。
至于说,不属岳维华之名姓,只是因为岳维华的叮嘱,不得不暴露其身份,所以,即便要告知孙中山,也只能够是到时候当面去说。
“是啊,的确是不正常,三千多军队的粮饷和武器,其价值可非同小可,更重要的是,武器可不是有钱就能够买到的,可贵人到底是谁,我都回电问了,安臣也只是说贵人不让传播,待得日后相见,再详细告之。”孙中山无奈道。
“既是贵人嘱托,安臣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
杨鹤鸣点点头表示理解,毕竟这年头同革命党打交道,那都是杀头的大罪,更别说一次捐赠十万元以上的粮饷和军械,这已经不能够算是同情革命党,而是直接支持革命党了,一旦泄密,只怕那贵人要被抄家灭族啊。
“恩,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孙中山言道:“既然安臣心中有底,那贵人之事暂且不提,不过其他几件事,咱们也需要好好琢磨,首先,必须确定东瀛之情报,……。”
……
茂山镇,陈家。
茂山镇位于镇隆以南约三十里远,郑士良率领的革命起义军昨天夜里就是在茂山镇过得夜,茂山镇在惠州府名气颇大,名气的来源有三,一是茂山镇在十几年前出过一个状元,而今这个状元在清廷也是身居高位,二是茂山镇为水路交通枢纽,数条江河在茂山镇内交汇,然后直流入海,也是正是这个原因,造成茂山镇非常富庶,三则是因为陈家。
陈家,紧邻茂山镇,乃是茂山镇真正的土霸王。
其实,在数年之前,陈家还叫做星风村,还是一个两百多户的大村,村里面姓氏颇杂,有陈、刘、罗、单等总计十几个姓组成,然而突然一夜之间,整个星风村就只剩下姓陈的了,其他姓氏的村民全部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成为了茂山镇,乃至是惠州府的一大悬案。
当然了,悬案,只是官府层面,而事实上,整个茂山镇附近的人,后来都猜到了是怎么回事,因为事发后不久,就爆出在星风村所属的一座山中发现了金矿,不难想象,肯定都是金矿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