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最春风 >

第19章

最春风-第19章

小说: 最春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京城,开间小小的茶水铺子,铺子不用很大,但一定要有唱曲和说书的。”

    京城里可以交给鲁振平,可是派谁去平凉呢?罗锦言对平凉全不知情,想到这个有点头疼。

    至于一千两银子开间小茶铺够不够,罗锦言并不知道,待到鲁振平走了,她便去找罗建昌。

    一一一一一

    亲们,今天的更新送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十六章 榴花艳

    罗建昌听罗锦言问起关于在京城开铺子的事,先是一怔,随即恍然大悟,笑道:“陈夫子让你出的题目,你答不出来,想让堂兄告诉你,对吧?”

    陈镇前不久曾带着罗锦言去过罗家的笔墨铺子,告诉她哪种墨锭空有虚名,哪种墨锭才是上品,还是罗建昌陪着一起去的,因此当罗锦言问起茶水铺子的事,他立刻猜到这又是陈镇出的古怪题目。

    罗锦言冲他嘻嘻地笑,并不回答。

    罗建昌就当自己说对了,他是个既热心又很有耐心的人,不厌其烦告诉罗锦言,在京城开铺子需要做的事,罗锦言这才知道,原来茶水铺所需的茶叶不需要立刻花银子进货的,像这种能听曲儿能说书的茶水铺子,但凡是刚刚装修就会有茶楼的伙计主动上门,有的是压批,也就是进第二批货时结清上批货款;有的是有帐期,比如每月结帐或三个月结帐,总之,刚开张时,除了那些紧俏的名贵茶叶以外,其他大路茶都会有茶楼铺货。

    当然,如果有自己的进货路子,从茶商那里进货,价格会相对便宜很多,不过找茶商进货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价格便宜,弊端则是要现款现货,不能铺货和压货,而且每次的进货量也会很大。

    罗锦言从来没想过亲自做生意,但是这里面的门道她还是想了解的。

    但是罗建昌也告诉她了,一千两银子在京城开间茶水铺子是足够了,但是如果生意不好,顶多能维持两个月。

    罗锦言有些郁闷,她让鲁振平去看茶水铺子不是为了赚钱,所以生意也不会好,想要把这间铺子开下去,就需要后续的银子。

    夏至见她闷闷的,便道:“小姐,您手边还有五百二十六两三钱的银子,加上下个月的例银,那就是五百三十六两三钱。正祥号里倒有银子,但那要通过林总管才行。”

    李家舅老爷每年给她一千两银子的压岁钱,她年纪小,也用不到这些银子,加上罗绍给她的,还有平时用不完的月例,离开行唐时,罗绍叫来夏至一问,才知道罗锦言屋里的红木匣子里竟有五六千两的银票,仅碎银子也有沉甸甸的一包。

    罗绍便让林总管在正祥号开了户头,留下五百多两给她傍身,其他的全都存进了正祥号。

    银子是她的,但她年纪太小,动用银子,就要通过林总管。

    通过林总管?那父亲肯定也知道了,她要如何向父亲解释?

    告诉父亲,自己要在京城搜罗朝廷消息,这才会开间茶水铺子吗?

    当然不行,如果她不是八岁,而是十八岁,倒是能正大光明告诉父亲,她要在京城开间茶水铺子,父亲说不定还会让林总管挑个经验丰富的大掌柜给她用。

    可现在肯定行不通,父亲不但不会答应,还会把她身边的人全都叫过去,看看是哪个嘴欠的怂恿她的。

    罗锦言又让夏至把她从小到大的首饰全都拿出来,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她的东西竟然有这么多,金锁金项圈金手镯,还有逢年过节长辈给的金银馃子,少说也有一千两。

    也就是说,她还有一千两。

    罗锦言松了口气,安下心来,如果鲁振平的铺子开不下去,她还能铰了首饰兑成银子拿去贴补。

    但这仅仅是京城的铺子而已,平凉州的还不知从哪里凑钱。

    活了两世,她还是第一次做生意,这才发现二表哥真是人才,他当年就是用压岁钱赚了第一桶金,李家是白手起家,富养女儿穷养儿的家规,据说表哥们的压岁钱每年只有十两银子。李青风就是从这为数不多的压岁钱开始,做到现在独挡一面的茶商的。

    鲁振平虽然是几兄弟中最为精明的,但却不一定会做生意,罗锦言寻思着,日后还是要找个机会,从林总管那里弄个大掌柜过来。

    待到罗锦言收到李青风的回信时,已是七月间,鲁振平早的茶水铺子已经开起来了。

    罗锦言不知道李青风在哪里,她的信是寄到扬州的,可是李青风去外地办货,李家一时也无法联系到他,李青云去了福建,又从福建到金陵,回到扬州,才看到表妹给他的信。

    不过,当罗锦言收到李青风的回信时,还是高兴得不成。

    她拿了信就去找罗绍,罗绍正和焦师爷在说话,见湘妃竹帘后面探出个小脑袋,便笑着冲她招招手:“惜惜,别藏了,过来吧。”

    罗锦言把信拿给父亲,罗绍看了信道:“青云要来昌平?真是太好了,我上次见他时,他还只有十四五岁。”

    李青风在信中说,他要到京城谈生意,顺路会来昌平,看望姨父和表妹。

    罗绍看看信上的日期,对罗锦言道:“这封信是二十天以前寄出的,青风这两天就要到了。”

    他忙让远山去把罗建昌找来,又对焦渭道:“我这个外甥做生意很有天份,你和他应该聊得来。”

    待到焦渭退下,又告诉了罗建昌给李青风安排客房,罗绍才问罗锦言:“惜惜,青风在信上说起的茶水铺子是怎么回事?”

    罗锦言在信上说,她有开茶水铺子的事想向表哥请教。

    罗锦言咧开缺了两个门牙的小嘴儿,冲着罗绍嘻嘻地笑:“您。。。。。。猜。。。。。。”

    小女儿鬼灵精怪,又有陈镇那个不拘一格的师傅,说不定又是陈镇想出来的,女儿才会去问表哥。

    他还想再问问,就被罗锦言拉着去院子里看石榴花。

    有陈师母这个高手在旁指点,今年春天刚移来的两株石榴,已经花开满枝,榴花似火。

    罗绍也常见石榴花,但也早就发现他院子里的这两棵开得尤其是好,猜到应是良种,便道:“就是不知这两棵树结的果子是酸的还是甜的,小时候我随你祖父去直隶沧州访友,在那里吃的石榴是酸酸甜甜的,可是到了行唐,石榴就是只甜不酸了。”

    罗锦言却像是没有听到父亲的话,她仰起梨花般的小脸,一派天然地看着父亲:“我。。。。。。要。。。。。。弟。。。。。。弟。。。。。。”

    罗绍之所以被人当成棋子拿来弃去,还是因为罗家根基太浅,秦珏若不是秦家子弟,即使手刃宁王也不会平步青云。

    只有子孙兴旺,才能人才辈出,兄弟子侄守望相助,相互扶持,风雨求存。就如那些几百年的名阀世家,即使皇权更替,也能稳如泰山。

    赵家王朝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乱像早现,只是被赵极的频频战功所遮掩,天下人还没察觉而已。

    到时罗家想在乱世中平稳渡过,只有他们父女二人是不行的。

    短短四个字,罗绍却已怔住,惜惜是懂的,她在院子里种了两棵石榴,就是在告诉他,他要有儿子,惜惜要有弟弟。

    罗绍心头酸楚,女儿只有八岁,却已经要为他这个当爹的操心了。

    一一一一

    亲们,今天的更新送上,女主和某人要见面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十七章 相见欢

    李青风是三天后到的,他年方十八,修竹般颀长的身材,眉似远山,眼如桃花,昳丽如清晨花枝上晶莹璀璨的朝露。

    罗绍还是几年前见过李青风,李氏病故,李青风随父兄到江西奔丧,而罗绍正值最悲伤的时候,见到妻子的娘家人正是伤感,根本没有留意这个内侄,不过在他的记忆里,李氏的几个侄儿长得都好。

    想不到几年没见,李青风已出落得明珠一般,罗绍对这个内侄便多了几分好感。

    李青风是从扬州出来的,带来的一车东西里面,除了一匣子白扇面和几盒龙井,其他的都是给罗锦言的。

    “家母一定让带来的,家父就说也不知惜惜喜不喜欢,还不如给银子让她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家母就说别看守着京城,可有的物件京城里怕是也买不到正宗的,就像我们扬州的牛皮糖和小酱菜,京城里纵然有卖的,可那味道和扬州的也是不一样。”

    说的就像他专程是送牛皮糖和酱菜一样。

    可当那车上的东西一件件搬下来,罗家的丫鬟婆子们无不乍舌。

    仅是那一套十二只的镶螺钿嵌翡翠、云母和夜光螺的红漆紫檀内胎雕花妆盒,就是价值不匪,这样的东西,别说是做嫁妆,就是传家之用都行。

    罗绍只看一眼,就猜到这是李家给惜惜当嫁妆用的,他有些不悦,眉头微蹙,就听李青风说道:“我们家三代以内,只有姑母一个女儿,到了我娘这里,又只有我们兄弟四人,这套妆盒共有两套,家母见了,喜欢得不成,把那套满池娇的给了我大嫂,这套花开富贵的就让我给惜惜带过来了,家母说给了惜惜就让她拿出来用吧,也不用留着当嫁妆,免得到时样子不时兴了让她嫌弃。”

    他说得风趣随意,既解释了这套妆盒的由来,又告诉罗绍,李家没有越俎代庖替他给惜惜办嫁妆的意思,这不过就是给惜惜用的物件,并非嫁妆。

    罗绍不由点头,略微舒服了一点,琢磨着李青风的这番话,又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不过他没有多想,李青风还带来两只兔子,都是巴掌大小,据说是长不大的,惜惜喜欢得不成,提着装兔子的笼子跑过来给罗绍看。

    李青风笑着道:“这两只兔子是四弟托我给惜惜带来的,可真是难为我了,这一路上,我的小厮照顾它们,比照顾我都要多些。”

    一番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就有个八、九岁的小厮过来,告诉罗锦言的丫鬟如何饲养兔子。

    罗绍在花厅设宴给李青风洗尘,请了焦渭和陈镇做陪。

    焦渭是钱粮师爷,精于庶务,和李青风畅谈甚欢;陈镇虽如闲云野鹤一般,但李青风这几年走南闯北,见识颇丰,说起各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如数家珍,陈镇对他也很有好感。

    自从罗氏父女回来,庄子里还很少这样热闹,罗锦言已经八岁,虽然没有外人,可她还是隔着屏风,在小桌子上用膳。

    隔着黄花梨木屏风,她不时听到罗绍的笑声,笑声恣意爽朗,生机勃勃。

    爹爹平时一定很寂寞吧,否则不会来个客人就这么高兴,以前在任上时琐事极多,忙忙碌碌地倒也没有什么,现在闲下来,他除了偶尔和焦师父、林总管说说家里的庶务,也就是和女儿下上几盘棋了。

    爹爹身边早就该有个知冷知热,又能红袖添香的人了,可她是做女儿的,总不能到大家上找媒婆子给爹爹说亲吧。

    上次有个丁翠湖,可偏偏又是个胆小如鼠的,这样的女子,别说和爹爹共历风雨,就是庄子里的丫鬟婆子她都整治不了,到时说不定还要被姐姐姐夫牵着鼻子走,当然不会是爹爹的良人。

    用过晚膳,众人相继离开花厅,七月的夜晚,院子里有蚊子在耳边嗡嗡直叫,常贵媳妇一边走路,一边用团扇给罗锦言轰蚊子,正和罗绍道别的李青风见了,匆忙和罗绍说了一声,便快步追上去,从腰上解下一只小小的荷包递给常贵媳妇。

    “这里面是驱蚊虫的草药,没有异味,但很有效,是我在福建时得的方子,你给惜惜系在身上,明天我让人把方子抄过来。”

    常贵媳妇连忙接过来,给罗锦言系在衣裳上,罗锦言笑嘻嘻地向表哥道谢,李青风摸摸她的头,笑容如晚香般明媚:“和哥哥不用客气,早点回去睡吧。”

    目送着罗锦言由丫鬟婆子簇拥着走进夜色中,李青风这才带着小厮去了暂住的客房。

    月光洒在石阶上,罗绍看着刚才的一幕,若有所思。

    两套妆盒,满池娇的送给已经嫁进门的长媳,花开富贵的给了年幼的外甥女,看上去恰如其份,相得益彰,可罗绍却总觉得怪怪的。

    李青风这个内侄,着实令他惊艳,行的是商贾之事,却通身上下不落半丝伧俗,又生得一副好相貌,端的是春风十里的扬州水土才能养育出来的人物。

    可惜没有功名,又比惜惜年长许多,如果他小上五六岁,哪怕是个秀才也好,和惜惜就是天生一对,让惜惜嫁到舅舅家,自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不是比留在家里招婿更好啊。

    “唉!”罗绍深深叹口气,天不从愿啊,他要到哪里给惜惜找一个,像李家这样疼惜惜,又有李青风这样的样貌,比李青风有学识,比李青风年轻,又会讨惜惜喜欢的女婿呢?

    对了,李家有四个儿子,李青风还有两个弟弟,最小的那个今年十二岁,据说是个读书种子,去年李毅还曾修书给他,问他有没有门路,想送小儿子到京城读书。

    罗绍想起那对兔子,李青风说过,这对兔子是他四弟送给惜惜的。

    莫非李家送来这套妆盒,也是想让惜惜做他家的小儿媳?

    罗绍越想越觉是这回事,次日就把李青风叫过来,问了李家四郎李青越的事,得知李毅原想让李青越到京城求学,可李青越明年准备下场,这样一来一回很是耽误学业,就让他留在扬州了,待到明年下场之后,有了功名,到京城更能找到好书院。

    听起来那李青越下场似是颇有把握,若是明年他能考到功名,那他也只有十三岁,十三岁的秀才啊,罗绍心情大悦。

    又问起李青越的样貌如何,李青风不明所以,只好说到:“我们四兄弟长得都很像,四弟年纪虽小,可已经到我耳朵这里了,再过几年,应该比我长得高些。”

    罗绍更是满意,以至于几天后,罗锦言想跟着李青风到京城去玩,他也满口答应,大半年来第一次也想出门了:“爹爹和你们一起去,你二表兄忙着谈生意,爹爹带你到处逛逛。”

    三日后,罗绍带着罗锦言,由李青风陪同,离开昌平去了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