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最春风 >

第12章

最春风-第12章

小说: 最春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时的罗锦言从花房出来,便去了父亲的院子。

    刚刚走进院子,就见明岚领着两个小厮打扮的少年正往厢房走。

    见到罗锦言,明岚便笑着道:“小姐来得真是不巧,知州王大人来了,正和大人在屋里说话。”

    他看向那两名小厮,道:“这两位是王大人的随从,小的陪他们到厢房里候着。”

    两名小厮很是机灵,连忙给罗锦言行礼。

    罗锦言打量着他们,两人都是十三四岁模样,眉清目秀,彬彬有礼,其中一个看上去有几分面善,罗锦言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王朝明又来了。

    在罗家庄子闹出江洋大盗的传闻,又走水烧了屋子之后,他却又来了。

    因为庄子里走水,而且又有贼人掳劫丫鬟,且,柳树林子的房屋被雪压塌,待到修缮完毕,也要十天八天,林总管亲自去了王朝明在内衙的居所,把庄子里发生的事详细说过,又说起罗家在昌平镇上有处宅子,租期已满,不如请王朝明的这位贵戚住到那里。

    罗家是昌平大户,罗家庄子虽在城外,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知县大人也曾亲自到庄子里过问。

    王朝明推说亲戚想找处清静之地读书,婉拒了请他住进罗家在镇上宅子的提议。

    罗锦言听说之后长舒了一口气,以为这件事暂时过去了,没想到王朝明倒是个百转千回的人,没过几日,就又来登门了。

    罗锦言不置可否,昌平是京蓟重镇,当知州的很清闲吗?

    既然父亲有客人,她自是不能去下棋了。

    罗锦言转身往外走,没走几步,便觉似是有人正在看着她。

    她攸地转过身去,就见沉香色万字不断纹的帘子正好落下,明岚带着其中一名小厮进了厢房,而另一名小厮却仍然站在原处,正看向她。

    罗锦言的目光便和他撞在一起,电光火石间,罗锦言认出了他!

    难怪他有些面善,前世她是见过他的,只是那时他已过而立之年,高大英俊,贵气天成。

    瑞王世子赵宥!

    赵思死后,继承大统的赵宥!

    身为瑞王世子的赵宥每隔三年进京一次,赵极每次都会留他在宫中饮宴。身为皇后的罗锦言对他并不陌生。

    重生后她早了十年,此时的赵宥还是略显单薄的少年,又穿了小厮衣裳,虽然认出了他,可罗锦言还是无法将他和那个戴着八梁冠,穿着四爪蟒袍,沉默寡言像块木头的赵宥联系起来。

    被罗锦言发现自己正在看着她,赵宥落落大方,冲她眨眨眼睛,微微一笑,然后做个鬼脸,转身进了厢房。

    大胆狂徒,竟然对她如此轻薄!

    罗锦言火冒三丈,张了张嘴,却是一个字也没有吐出来,这才想起,她不是罗皇后,而只是一个七岁幼童。

    赵宥是在逗小孩吧。

    见她满脸不高兴,常贵媳妇也皱起眉头,嘟哝道:“知州大人的随从真不懂规矩,小姐咱们回去吧,等到他们走了再过来。”

    罗锦言却来了兴趣。

    真是太有意思了。

    赵宥竟然混在王朝明的小厮中间。

    王朝明知道吗?

    或者,真正想来这里的是赵宥,王朝明让他假扮自己的随从。

    瑞王好大的胆子,竟然让自己的儿子来了京城。

    但是,王朝明是宁王的人啊。

    如果吏部用来代替父亲罗绍的是瑞王的人,那么王朝明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就很微妙了。

    瑞王和宁王早有勾结,所以才有了发生在罗绍身上一石二鸟的计策。

    难道是她猜错了,想要住进庄子里的人,不是宁王的人,而是赵宥?

    常贵媳妇牵着罗锦言的手,往她们的院子走去,刚刚走到半路,就见大雪急匆匆跑过来:“大小姐,山房那边住着的六位恩公想要求见您,翠儿姐姐正在等着回话呢。”

    那几兄弟?

    罗锦言拍拍脑袋,病了一场倒把他们给忘了。

    一一一

    亲们,今天的更新送上。

    继续求票票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二章 无漏子

    不用亲口去问,罗锦言也猜到在她生病的时候,父亲让林总管去做了一些事,除了在庄子里放火,借故婉拒王朝明,他们还考较过这几兄弟。

    罗绍想让几兄弟给罗锦言做护卫,但他不知这几人的底细,定是让林总管去查了。

    江湖人的底细,只有江湖人才能查到。

    但这几人是靠做力夫为生,也就不是纯粹的江湖人。

    罗锦言虽然年纪小,可也是千金小姐,她不能在自己屋里召见这几个人。

    她示意常贵媳妇,让山房的丫鬟翠儿转告,半个时辰后,她到山房见他们。

    趁着这个时候,罗锦言去让夏至去找林总管。

    林总管没在庄子里。

    父亲又有王朝明这个客人。

    罗锦言无奈,昨天醒过来后,她就应该去打听这件事的,现在好了,人家找上来了,她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罗锦言腹诽时,忘记她还只是七岁的孩子,说话不俐落,又刚刚病了一场,卧床几天,今天早上才下地。

    常贵媳妇却是暗暗称奇,什么样的小姑娘没有见过,可像大小姐这样的,她还真是头回遇到。

    夏至找不到林总管,她去找了远山。

    赶在罗锦言去山房之前,夏至气喘吁吁跑了回来。

    “小姐,林总管托人在五城兵马司和附近几个县都查了,这几人没有案底,根据他们所报的籍贯,也确属流民,而非逃户,老爷为了安全起见,已经让人去他们原籍打听了,但是。。。。。。”

    罗锦言冲她点点头,示意她说下去。

    夏至的神情有些迷茫,似是有敢置信。

    “但是老七章汉堂却是大大的不妥。当日城门的旗官大人曾经问过这几人的籍贯所在,张大爷说过,老七章汉堂是京城人士,他既是京城人士,也就不会是流民,林总管让人拿了老爷的官帖去查了,找到叫章汉堂的有七人,年龄最大的七十开外,最小的只有三岁,没有一个和老七是相符的。”

    大周对户籍管理严格,那几兄弟虽然离乡背井,但他们原籍之地确曾遭灾,虽然已过数年,但因家乡已无法安居乐业,很多人便流离在外。

    这和为了逃赋举家迁移的逃户不同,自从同德皇帝赵极亲政,连年战事,东征西讨,国库空虚,拿不出更多的银子治理河道,遇灾年时更没有银子救灾,而朝廷安抚流民之法,也就是到那些贫瘠之地去恳荒,以先还给安家费用,随着鞑靼战事吃紧,安家费用也给不出来,流民没有安家费,即使接受招抚也无法定居。

    以至于到了如今,各地因无法安置流民,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凡是那几个近年有过天灾人祸的地区,持此户籍的想要在外地落籍,只要有投靠的人家拿了文书,再到衙门里备案便可。

    张广胜六人都是流民,罗家是昌平大户,只要双方同意,立下文书,他们便能在昌平投籍。昌平紧邻京城,是富裕之地,能在这里落籍,远比去那些鸟不提屎的地方恳荒要好上百倍千倍。

    一旦罗绍去任上,他们便能正大光明跟着一起过去,甚至能在衙门里谋个差事,娶妻生子,开枝散叶。

    那天在回昌平的路上,罗锦言也是用这个来说动他们的。

    对于老百姓而言,没有什么比安居乐业更能打动他们。

    这七人当中,只有章汉堂是京城人氏,可也只有他这里出了问题。

    现在他虽然走了,可这七兄弟同气连枝,如果章汉堂是有问题的人,那其他六人的身份也就不好说了。

    罗锦言弄明白这件事,就去了山房。

    那几兄弟都在等着她。

    见罗锦言来了,张广胜带头跪下,其他五人也全都跪了。

    “罗家小姐,我们几兄弟都是飘泊江湖之人,难得被罗老爷和您礼遇,把我等粗人待为上宾,只是我等在外面自在惯了,过不惯好日子,我们几个商量过了,想着今天便告辞,只是我们是大小姐叫来的,便想着先给您磕个头,再去向罗大人请辞。”

    说着,几人便叩起头来。

    罗锦言不是他们救的,只是以让他们投籍为条件,雇他们把她们主仆送回昌平,有城门旗官从中做保,又派了骆明一路相送。

    来到庄子里,不但日日酒肉招待,又给每人做了里外三新的衣裳,他们是粗人,觉得这些已经足能相抵。

    但他们这一走,却是辜负了罗家知遇之情,这也是他们给罗锦言磕头的原因。

    罗锦言在夏至手心里飞快地写了几个字,夏至略一思忖,道:“你们并不想走,可是兄弟情深,既不想因为章七爷的事情让老爷和小姐为难,就只能就此离去,连前程也不要了。”

    这六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叫夏至的丫鬟虽然聪明伶俐,但大的事情都是罗小姐吩咐的,就像现在这番话,也是罗小姐借她的口问出来的。

    张大满脸愧疚,但说出的话却是掷地有声:“罗小姐说得对,我们兄弟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虽然现在没在,可我们信他,他终有一天还会回来找我们。那天如果不是七弟,我们也不会知道这是条好路,这条路是七弟指给我们的,我们更是不能放下他不管。”

    那天罗锦言是在车厢里,并没有亲眼见到,但这几人的确是过了好一会儿,才由张大出面应允,想来就是章汉堂让他们答应的。

    罗锦言微微笑了,又给夏至写了几个字,夏至道:“章七爷既然和你们结交,却连名字也是假的,你们这都不怪他吗?”

    没等张大说话,方四已经抢着开口,他大声道:“你这丫鬟妹子怎么这样说呢,老七就算是瞒着我们,也一定是有苦衷的,你不懂别瞎说。”

    夏至被他一通喊叫,眨着大眼睛愣在那里。

    而其他几兄弟却是连连点头。

    罗锦言失笑,章汉堂,好在我没有小瞧你,就凭你这洗脑的本事,我也要会会你。

    一一一一

    姐妹兄弟们,今天的更新送上~~~

    关于古代户籍,参考的明朝户口制度,但毕竟是架空文,没有完全照搬,考据党请放过。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三章 阳关引

    罗锦言的目光在六兄弟的脸上一一扫过,乡下汉子般老实憨厚的张广胜、机警敏锐的鲁振平、冷冽如冰的莫家康、粗鲁却不失豪爽的方金牛、双手青筋暴起宛若鹰爪的腾不破、健壮如黑塔的李初一。

    初见他们时,他们风尘仆仆、衣衫破旧,头上肩上都是没有融化的雪花,看上去和那些砌房修灶的力夫一般无二。

    如今在庄子里住了多日,没有了满面风尘、蓬头垢面,每个人都是衣履整齐,英气勃勃,与初见时判若两人。

    也不怪罗绍想让他们给罗锦言做侍卫,罗绍虽然只是七品小官,可也是做了六年知县的人。

    庄子里有护院,想来父亲应是已经让人考较过他们的武功了,罗锦言虽然不懂武技,可只看老五腾不破的那双手就知道了,这几人绝不是普通的乡下汉子。

    可惜那天她没有细看,后来又没有机会,也不知老七章汉堂是什么样的,听夏至说他只有十三四岁,小小年纪能让这七个人言听计从,长大以后还不知如何。

    罗锦言又想起刚刚遇到的赵宥。

    她暗暗攥紧拳头,虽然赵家江山和她没有一丁点儿关系了,这一世的父亲罗绍也不会把她献给赵极,更不会有赵思,但是赵宥如果敢招惹她和她的亲人,她决不会放过他。

    她忽又想起自己还只有七岁,又是哑的,她发出一声和年龄很不相符的叹息。

    声音细微,但屋里的人全都听到了,几兄弟不约而同看向她,目光中有询问,有探索,却没有闪烁不定,没有嘲笑讥讽。他们的目光坦坦荡荡,明朗如清晨的阳光。

    人的眼睛是心灵的另一扇窗户。

    这些人飘泊流离,过的是朝不保夕的日子,难得还有这样的目光。

    第一次,罗锦言萌生了父亲的想法,她真真正正想要留下他们,打磨锤炼,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只是还差一个章汉堂。

    她微微笑了,用尽力气说道:“请。。。。。。你。。。。。。们。。。。。。”

    大病初愈,仅说了三个字她便没了力气,喉咙干痛,细白如玉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几兄弟有些呆怔,他们知道罗小姐是个能发出简单声音的哑巴,也曾隔着骡车听到她的声音,可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她开口说话。

    这样费劲,每一个字都像是生生挤出来。

    常贵媳妇忙让小丫头去倒茶,夏至则把罗锦言的手放到自己的手上:“小姐,您别说了,让奴婢替您说。”

    罗锦言摇摇头,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息着,接过常贵媳妇捧上的温茶,喝了两口,这才继续说道:“。。。。。。留。。。。。。下。。。。。。”

    说完这两个字,她眼前便是一黑,踉跄一下,手里的茶碗掉到地上,咣当一声,茶汁溅起,茶碗裂成几个碎片。

    常贵媳妇连忙抱住罗锦言,跪在地上,让她靠在自己怀里。

    夏至气得直跺脚,指着六兄弟骂道:“什么江湖义士,你们但凡有点良心,就别让小姐这样为难,小姐是女儿家,未经家里长辈允许就许给你们前程,你们来了庄子,我家老爷明知你们来历不明,可否慢怠过你们?章七爷说走就走,连招呼都没打,老爷和小姐可有责怪过你们?你们留下,就是罗家的人,是小姐的侍卫,你们送小姐回来天经地义,可你们若是走了,让小姐如何向老爷交待?”

    常贵媳妇惊讶地看着夏至,她早知道夏至伶俐,可今天才知道竟然这样厉害,庄子里像她这样刚留头的小丫头,连端茶倒水的差事都做不好,可这夏至说起话来咄咄逼人,言之有物,老爷是从哪里给小姐找来的这样的人才。

    几兄弟面面相觑,有几个已是脸胀得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