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大师-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准备过去寒暄两句,忽然看到办公室里竟接二连三的又走出来了三个人,连忙站住脚步,暗暗忖道:
“难道这家伙也是去参加年终盘点?这么说先喊出来的这六个都已经确定留用了?不对啊,老陈和老谭的表现可比那四个出色多了……怎么回事?真的十二个全都留下了?”
小会议室里,王若彬等人面对着面无表情的李清,一个个义愤填膺,
“培训还没结束,为什么就要让我们离开?”
“我相信你们一定还记得培训开始时我说过的话,连续三周排名倒数前三的将直接离开,你们第一周的成绩确实不是倒数前三,不过那些人退出后,倒数前三就在你们几个人里边!”
王若彬尴尬的看了看左右,没再吱声,何启光却不服气的站了起来,
“可是这里有四个人,你怎么说?”
“有一个,本来公司第二周就想让他离开的,可是本着宽容原则,我们又给了他一周的机会,结果……你们的卷子都在我这里,需要再还给你们看看吗?”
何启光颓然坐下,王若彬却拍案而起,
“此处不留爷,自友留爷处,哥几个,打起精神来,不就一个通瑞宝吗?我就不信找不到比它更好的!”
“王先生,我想,在典当行业,你恐怕还真找不到比我们公司更好的了。”
李清说完,清冷的一笑,抱着文件转身走了出去,将四个脸色各异的大老爷们扔在了会议室。
通瑞宝方庄分店因为距离潘家园、分钟寺都比较近,所以坐镇的力量向来比较强,但是生意却并不算太好,在燕京十几家分店里只能勉强名列中游。
“来鉴定的人绝对是所有分店里最多的,但是出现假货的几率也绝对是最高的,整个公司就数方庄分店最忙,奖金收入却不高,所以,有些鉴定师就难免会铤而走险,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将眼睛擦亮了,如果让监察部门发现问题再找过来,那人就丢大发了!”
看看快到方庄分店了,莫老开始做战前动员。
“这次盘点我们共负责两个分店,方庄这边耗时会长一些,所以安排了三天,另外的十里堡分店是前年新开的分店,业务量还比较小……”
通瑞宝方庄分店并没有设在繁华的商业区,反而是租了一间相对偏僻的社区底商门面,这会是上班时间,周围人流很少,所以看起来冷冷清清,没什么生意的模样。
“你小子,以为这是旧社会的当铺啊?还人来人往呢!走,老王还欠着我一顿饭呢!”
刘明对李逸印象不错,拍拍他的肩膀率先走进了店里,
“老王,讨债的人来了,别躲了!”
“你个刘疯子,老子躲毛躲……呦,莫老、何老师也都来了,快请,都请楼上座,我先给你们泡杯茶。”
分店除了店长王大川,还有两名鉴定师,一名年纪大点的叫黄启仁,年轻些的叫章勇文,都跟在店长的身后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李逸注意到他们表情虽然说不上是冷淡,但绝对不能算是热情,稍一诧异之后就明白了,你这是来查人家呢,不把你往外赶就算好的了!
一番张罗之后,店长王大川抱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走进了贵宾洽谈室。
“老规矩?”
莫老点点头,王大川将放在笔记本面上的报告交给莫老,然后连上投影仪,打开了笔记本。
一个表格被放大投射到了屏幕上,王大川先选择了过滤,然后输入珠宝玉器四字关键词,鼠标一点,待新表格生成后直接将鼠标拉到最底端,李逸一看,登时吓了一跳。
表格显示,去年一年,客户直接卖断加上超过赎回期成了死当的各色玉器,总计1782件,各色珠宝,总计3992件!
这些东西里边,通过柜台贩售、拍卖以及其他途径卖出的一共4266件,结余1508件!加上历年结余,总数更是高达3612件!
除此之外,目前还在赎回期内的珠宝玉器,结余也达到了3210件!
李逸这次要复核的,就是卖断、死当以及赎回期之内的这些结余,总数高达6822件!
接近7000件东西要在这三天之内复核完毕?李逸忽然有点明白了,敢情和这比起来,之前让他们叫苦连天的培训,那根本就是小儿科啊!
杂项卖断、死当历年总结余2808件,赎回期2312件。各色金饰卖断、死当历年总结余628件,赎回期3470件……
看到其他几人都面不改色,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李逸暗暗咋舌,这还只是排名中游的分店,那些排名前列的呢?
“呵呵,被吓到了?以为其他分店会更多?”
莫老笑着摇摇头,
“对于典当行来说,从古至今,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质押、买卖都是最赚钱的大项,这些东西看着虽多,但在整个收入中所占比例却并不高。因为靠近潘家园、分钟寺,所以方庄这边这些小物件是所有分店里最多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它的业绩反而不如其他一些分店,只能排在中游。”
李逸这才明白,原来他以为,对于一个典当行来说,高水平的古董鉴定师是最重要的资产,现在看起来,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嘛!
可即便鉴定师的地位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可是,这接近7000件东西,却是要实打实的一件件看过,这才是最要命的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五十四章 竹刻香筒(打赏加更)
(全本小说网,。)
李逸负责珠宝玉器,刘明负责书画以及纯金饰,何尚坤负责陶瓷,剩下的都被归入杂项,由莫老负责。
看完总报表,几个人一人一个笔记本,跟着王大川转移阵地到了库房,开始了艰苦的核查工作。
李逸先摆弄了一番电脑,发现玉器被分成了翡翠、和田玉、古玉以及其他四项。珠宝虽然也只分了四项,但相比起玉器来,却要复杂的多。
珠宝的第一大项是宝石,包括钻石、祖母绿、红蓝宝石和其他四个小项。
第二大项是半宝石,包括水晶、碧玺、珊瑚、玛瑙和其他共五个小项。
第三项是人造珠宝,包括合成宝石以及其他两个小项。
第四大项则是珍珠,分为海水珠和淡水珠两小项。
这些东西,每一件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而且这个编号很长,包括了收货时间、分项代码、次序代码、收货鉴定师代码等等诸多信息。
珠宝的摆放,是按照收货月份来的,同月份收上来的珠宝玉器基本都在同一个货架上,和编号一一对应,按道理应该比较好找。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因为这些收上来的东西又卖出去了很大一部分,调整摆放顺序后,难免会发生一些混乱,这就给核查工作增添了很大难度。
更别说看完东西的真假之后,还要对收货价以及建议售价做出评估,发现有问题的还要在电脑上进行标示,这工作量……他们几个又没有鉴灵牌,一下这么大量压下来,能保证每一件都看得准吗?可如果保证不了,这项工作又有什么意义?
刘明看到李逸眉头都快挽出花来了。不由失笑,
“其实这项工作,我们差不多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有问题的早就揪出来了,尤其是这些历年积存的,说是要看。其实我们每次只需要看还没来得及核查月份的,其他的都是直接签字了事……”
我去!原来还有这么个关节在里边!我就说嘛,不可能安排这种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之前负责珠宝玉器的王老水平很高,只不过最近身体不太好,请了长假,所以你只需要看他没有核查过的部分就行了。喏,从11月这里开始,没多少吧?”
李逸一看,还真是。虽然因为收上来的晚,还没来得及卖出多少,可珠宝玉器卖断、死当、赎回期内全部加起来也才不过才800多件,还不到先前他认为的八分之一!
真是的,也不早说,差点没吓屎宝宝……
李逸拍了拍胸脯,一扭头,看到莫老和何尚坤都是一副很嗨皮很灿烂的模样。不由翻了个白眼,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一群老不修!
老不修莫老笑眯眯的看着李逸。
“小李,这种核查还有一项福利呦!你要是运气好,眼力够,说不定这一次就发了!”
李逸眼珠一转,捡漏?
“呵呵,这你反应倒快!公司内部是不允许捡漏的。不过,如果真的发现了什么大漏,售出之后,公司会奖励售出价的五分之一给鉴定师,运气好。一次就能让你再买一辆x5!”
李逸翻了个白眼,又是只说好不说坏,捡个大漏简单,可这下还不把那个被他捡漏的鉴定师得罪死了?信你们才怪!
开了几句玩笑,几名鉴定师将电脑抱到各自需要核查的货架旁边,各种工具齐上,开始了核查。
虽然他们说的很轻松,但是实际干起来还是非常小心。这次属于典当公司内部核查,发现问题还属人民内部矛盾。可之后监察部还会组织拍卖行那边的鉴定师过来抽查,如果不幸真被他们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查出来什么大的纰漏,那就不是简单打眼两个字可以解释的了。
同样,拍卖行那边每次准备好的拍品,典当行这边也会组织力量反复核查。
在总公司的协调控制下,整体来说,两个公司竞争的氛围还算是良性。但这么多年过去,仍有不少鉴定师甚至连私下里都成了仇人,或许这也正是公司想要的结果。
不过这些情况目前李逸还都不知道。
相比起珠宝来说,玉器的分类要简单不少,所以李逸首先选择的是玉器。
查了一下11月份的报表,他按照顺序,开始一件一件的核查。
第一件是一个满绿豆种的戒面,收货价是800元,建议零售价是2700元,没有问题。第二件是一块和田玉青玉牌,收货价300元,建议零售价800元,也没问题……
半小时过去,李逸留意了一下莫老等人的进度,发现和他目前的速度相比,他们慢了两倍都不止。这固然有分类不同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有鉴灵牌兜底,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打眼。
至于要不要放慢点速度这个问题,他在一开始就考虑过,目前这个速度已经是他刻意控制的结果了。至于慢到他们那种程度,他没想过,因为那样对他来说实在是一种煎熬,所以他打算,干脆就借这次核查在他们心目中形成自己就是一个快枪手的印象,省的以后他日子难过。
不过,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对于这些没有鉴灵牌之类利器的普通鉴定师来说,即便只是一个多月的存货,三天时间搞定这么多,仍然是一份很艰苦的工作。
时间慢慢过去,库房里除了零星的几声咳嗽和几人往返于电脑和货架之间的脚步声,就再没什么声音,安静的好像没人存在一样。
李逸正拿着一件汉八刀的玉蝉仔细打量,忽然听到莫老咳嗽了一声,说道:
“你们都过来,帮我看看这件,总感觉有问题,可是看来看去又没发现什么问题……”
听到莫老发现了问题,几个人都放下手里正在看的东西,凑了过去。
这是一件差不多20厘米高的香山九老图竹刻香筒,整个香筒通体乌黑,使用的主要技法为透雕,乍一看雕工还不错,相关技法运用流畅自然,刀法中自带一种古朴苍劲之气,像是一个老物件。
在香筒的下方空白处,留款为封廉痴。
廉痴是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竹刻家封锡禄的号,封锡禄兄弟三人,均为嘉定派竹刻名家,人称“嘉定竹刻鼎足”,其中以封锡禄最为杰出,现有传世作品《竹刻罗汉》,藏于沪城博物馆。
收货的鉴定师认为这是晚清某不知名雕刻师的仿作,但是因为雕工精巧,皮壳自然古朴,无做旧痕迹,所以价值较高,给出的建议售价为8。8万元,收货则只花了3。2万。
竹刻香筒属于案头文化的小摆件之一,过去一些读书人喜欢把一些熏香置于书房,因此就需要专用的香筒。
这种香筒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就像是这个香筒。这种筒装的熏香是不燃的,没有明火,不会冒烟,但是能发出一股幽幽的香气,所以特别适合放在书房案头。因为需要发散香气,所以大多采用透雕之法。
还有一种香筒则是专门用来焚香的,因为需要香气向上升腾,所以这种香筒一般不会镂空,而且内部还会多出来一个筒胆,胆内底部会有一个眼,用来安插稳固熏香。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有关书香门第这个成语释义的一些争议。
书香门第中的“香”字,目前一共有三种解释,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是把“书香”二字联系起来理解。相传,古人为了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会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股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第二种解释,认为“香”代表了祠堂、家庙、家谱,代表了一种传承,因为只有有传承的人家才能称得上是“门第”。
但也有人不认可上述两种说法,他们认为书香门第中的“香”,从字面理解指的应该就是这种香筒里放置的熏香。相比前两种,这个解释稍稍有点牵强,但也不能完全否定。
刘明先拿起香筒,看了一会儿说道:
“我主攻的是书画,所以就只能点评一下这个图案。香山九老图是竹刻里边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从这件东西来看,整个布图非常合理,人物、树木、岩石比例适中,搭配和谐,画面也比较精美,我认为是一件精品。”
说完,他将香筒递给何尚坤,
“你也经常看到不少瓷雕,发表一下意见呗。”
搞什么搞,瓷雕和竹刻根本就是两回事好不好?这个刘明,工作都不忘了开玩笑!
何尚坤摆摆手,示意他将香筒还给莫老,杂项大家都看不清楚,他又何必班门弄斧?
莫老点点头,带着考究的目光望向李逸,
“小李你怎么看?”
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