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猛将-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对方为什么会突然间选择放弃守城呢?虽说自己一方攻城非常猛烈,但是就前三天的效果来看,十分的不理想。基本上就没有给对方造成多大的伤亡,倒是自己这一方损失比较严重,连续两天的攻城,使自己失去了将近六千士卒。原本自己还想着要打一场持久战呢,想不到对方居然这么无耻的逃跑了。这还是传言中无敌的大唐军队吗?他们这么做一定是有什么自己并不知道的原因的!一定是这个样子的!可是会是什么原因呢?忽然间眼前一亮:有了!他们守城最为犀利的装备,就是那种会发出巨响的投石车。自己曾经仔细的看过伤亡在这种投石车下的士卒们的伤口,都是被铁器划伤的。他们的投石车用的不是普通的石材,而是用铁器制造出来的球型。这是多么奢侈的行为啊!三天的攻城战,他们至少投掷了上千颗这种铁制投石,这可是上万斤的铁啊!足以令自己手下的士卒们换一遍装备了。难道说大唐的铁已经多到用不完的地步了吗?!……一定是他们消耗光了这种铁制的投石,这才选择退兵的!肯定是这样!
现在自己该如何做出抉择呢?通往沈阳城的通道已经打开,只要三天自己的十万大军便可以抵达沈阳城下,多么诱人的想法啊!唉……区区一座利源县城,就令自己的十万大军无可奈何,沈阳城这种更加坚固的城墙势必会比这里更加的难以攻克。而沈阳城外还有数股大唐的军队在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被他们咬上一口啊!
反过头来继续攻打襄平城?逐一的把除掉沈阳城外的各个城池以后,再兵合一处攻打沈阳?如果真的如此的话,只怕是大唐会从内部派出大量的援兵来了。唉……真后悔当初听信了部下的话,分兵同时攻打五座城池。如果当初兵合一处的话,只怕是现在的沈阳城都已经落到了自己的手中……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三章 破敌 一
第二十三章 破敌 一
在无限纠结中,高句丽的主将度过了两天的时间。也彻底的浪费了两天时间,浪费了原本可以让他以及手下十万将士平安撤离的两天。虽说他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也曾经多次派出前往沈阳方面探听消息的斥候,但是这些个斥候全部都是有来无回。对此正处于无限纠结中的他,并没有对此事产生足够重视。在他看来,大唐方面虽然没有足够的兵力发动反攻,但是连起码的拦截自己一方的斥候探听消息都做不到的话,那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两天过后,他终于艰难的做出了一项决定,那就是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先锋队伍,去了解一下沈阳方面的情况。如果没有可乘之机,便转头去攻打襄平城。只要把利源和襄平两座城池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一次出征就不算是白来一趟。
利源城北门外不到十里的地方,有一座不算太高的土坡,名为乱石岗,充气量也就有个七八丈高,土坡上林木茂盛,一直向四面延伸下去。在那个时代,人口相对稀少,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利源通往沈阳的官道便从土坡中比较低的地方穿过。这种地形对于伸出辽东的高句丽士卒来说,到处都可以看到,再说这里的地势一点也不险峻,所以他们根本就没太在意。只是派出在前面探路的斥候,向林中射去几支响箭,惊起一群正在林内歇息的飞鸟,便继续向前探索。
此刻的乱石岗内,正埋伏着大量的唐军。其中一部分唐军的手中,正拿着装有飞鸟的鸟笼,听到响箭在附近响起,便打开鸟笼放出里面的飞鸟,以此来混淆对方探路斥候的视听。
穿过这片树林,探路的斥候三人继续前行,一人原路返回通知后面的大部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可以放心通过。
眼看便要穿过乱石岗的时候,走在前面的高句丽士卒,突然间调入到一个巨大的陷阱之中。唐军当初设计这个陷阱的时候,动了一番心思,陷阱上面的覆盖物要达到至少三十人以上同时踩在上面,才会产生作用。所以这个长八丈,宽超过五丈,深三丈的巨大陷阱。布满了削尖的巨木的陷阱,一下子便使得至少四十名以上的高句丽士卒落入其中,后面的士卒在措不及防之下,一时刹不住脚或者是已经及时停住,却被后面不了解情况的人生生的给挤下去的人大有人在。
前面的突发状况,使得士卒们一时间显得有些慌乱。还不等后面的军官赶过来,两旁的山林里突然间人头攒动,紧接着便是漫天的箭雨袭来,顷刻间尚处于混乱状态的高句丽士卒便倒下了一大片。剩下的士卒则四处乱窜,想找个可以躲藏的地方。可是两旁就是说高不高,一下子又爬不上去的个小斜坡,而官道上更是连个能藏下脑袋的石头都见不到。
这时唐军暂时停止了箭袭,开始喊话,只要放下武器并且把手高高的举过头顶,便可以活命。否则的话,五息过后将再次遭受箭雨袭击。眼见着逃无可逃,一些个士卒开始放下手中的武器,乖乖的把手举过头顶。走在队伍后列的高句丽士卒见到情况不对,转身便向往回跑。就在这时,刚刚经过的路面上突然间出现几根粗声,随着粗绳的升起,一个丝毫不小于队伍前面的陷阱,呈现在了高句丽士卒的面前。跑在队伍前面的士卒们由于事出突然,当发现不对的时候,想收脚已经来不及,尖叫着落尽满地都是削尖了头的木桩的坑底。一阵下饺子般的掉进去上百人以后,后面的人这才算是止住了脚步。
前后两头被堵,左右两方又是不停地弓箭袭击。在损失了大半人马以后,剩下的高句丽士卒只有无奈的选择了投降。当唐军的士卒前来抓俘虏的时候,才得知对方的主将已经在眼见没有挽回的余地的时候,拔出腰间的佩剑自刎身亡。
整场战斗从高句丽士卒掉进陷阱到所有人投降,乃至擒获所有俘虏,一共历时不过半个多时辰。这一役共歼敌两千三百余人,擒获俘虏两千六百余人,只有三位在前面探路的斥候,由于距离大部队较远,已经出了唐军设伏的范围,在见到大部队遇袭后,更是在第一时间远远地跑开,这才算免于当场被擒的命运。
把高句丽所有的阵亡士卒都投入两个陷阱之内,并且把陷阱填埋平整以后,大唐的士卒再一次隐没于山林之中。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的话,很难令人相信此前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上万人的交战。
利源县城内,高句丽的主将有些坐立不安。整整的一天了,不但派出去的五千先锋没有任何消息传回,就连游弋在县城周围五十里以内的大量斥候,也是一个返回的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自己一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对方重重包围。不过有一点他始终没有搞明白,整个辽东地区,大唐的部队一共不过区区的八到九万人,除去一些必须要守卫的关隘以外,可以调用的人马绝对不超过六万,再减去正在和自己一方对峙的两座城池内的至少一万人马,就只剩下五万左右的人马了,他们怎么就敢用这么点人马来围困自己的十万大军呢!?而且根据细作的情报,距离辽东最近的大唐的都督府……河间府,根本就没有任何调兵的举动。这就更加的令他难以琢磨透对方到底有何打算。
在日落时分还没有探马回来的时候,他就想下令全军趁着夜色开拔,返回到之前设在襄平城外的大营,又怕大唐方面会趁着夜色对自己发动袭击,只好放弃了这一打算。说实话,在没有和大唐主力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正面交锋之前,他实在是不甘心就这么退兵。如果这话要是传到京城去,那些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的文官们,指不定会怎么刁难自己呢。自己从军十几年来,这还是第一次遇到胜也彷徨,进退维谷,难以下定决心的情况。也许是这些年来一直在外征战,身心俱疲的具体表现吧。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高句丽的主将尚在睡眠之中,一名低级军官急匆匆的跑进来报告:利源城四周都发现有大量的唐军身影,由于天色尚暗,还无法确定对方有多少人围城。
原本还有些犯迷糊的高句丽主将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翻身从床上爬了起来,一把揪住对方的领口,厉声问道:“你是否看错?!如果敢在这里谎报军情,当心我砍掉你的脑袋!”
“小的所说句句是真,大将军若是不信,可以到城头观看!”
一炷香后,在手下众将领的陪同下,高句丽的主将登上了难免的城墙,抬眼向外张望。此时天色已经渐渐大亮,只见到城外甚至都不到五里的地点,乌压压一片人头攒动的大唐军队,此刻已经排好了阵型,随时都可以对利源城发动进攻。
虽然惊诧对方居然可以在不声不响的情况下,来到城外摆开阵型。但是看样子对方不过是一万人马左右,这么点人马也想攻打自己一方十万余众把守的城池,简直是痴人说梦一般。
回到设置在利源县衙内的临时中军大帐,去其余三面探查敌情的将领也已经来到,和南面几乎相同,都不过是万余人马围于城门外不到五里的地点。
对方充其量不过五万人马到头了,居然敢于攻打兵力高过他一倍的城池,对方的将领不知道是不是脑袋里进水了!这是高句丽方面所有将领的心声。还不等主将开口,下面站出十几位将领纷纷要求带兵出城教训一番不知好歹的唐军,让他们知道知道高句丽的军队,并非他们认为的那般无能。
高句丽的主将用目光在众将官的眼前扫过,目光中带着几分赞许。就在他将要开口之时,有士卒快步跑了进来报告:唐军方面的主将在城下喊话,要求与高句丽的主将对话。
高句丽的主将听完报告以后,嘴角微微的上翘,说道:“对方既然提出要求,我们不妨一同前往,看看这个无知狂妄的唐军主将长得什么样子吧。”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四章 破敌 二
第二十四章 破敌 二
高句丽的主将听完报告后,不由得嘴角微微上翘,形成一个月牙形,语气中略带不屑的说道:“既然对方的主将提出了要求,我们不妨一同前往。看看对方这个狂妄无知的主将长得什么样子吧。”
高句丽的将领们听到主将的话后不由得哈哈大笑,跟随着主将的身后一同前往利源城的北门。在得知对方的主将身边只有两名亲卫,而且对方的大部队仍旧远远地停留在远处后,高句丽的主将拒绝了将领们跟随其后一同前往的请求。对方的人马还不及己方的一半,主将都敢前来,自己又哪能在气势上输给对方,于是也只是带领着两名亲卫出城与对方的主将见面。
打开城门便可以见到唐军的主将,正策马立于正对着城门的约四百步的地方。这个距离刚好处于城墙之上的投石车的攻击范围之外,对方到是个谨慎小心之人,高句丽的主将暗道。
一边往城外走,一边仔细的观察对方。想不到对方的主将居然如此年轻,看起来还不到二十五岁,面容清秀、身材如果按照普通人来看还可以,不过放在军中就未免显得稍稍偏瘦。嗯,该不会是滥竽充数的纨绔子弟吧?不过胆色还可以。
再往前走,当看清挂于马背上的马槊以后,神色微微有了些变化。马槊的头部长度超过两尺,尖部并非普通的枪尖形状,而是呈椭圆形,用这种形状枪尖之人,通常都是力大的武勇之人。如非对方是在装腔作势,那么就肯定是拥有过人本领之辈。根据情报,唐军在辽东并没有一位年轻将领的形象能与之相符啊?直到此刻,他才注意到,对方居然只是穿了一件长衫,而并非盔甲。而且从外形上看,里面并无可能另穿护体软甲。再看看自己一身铠精钢镀银的铠的甲,首先在气度上便落了下风。脸色不禁微微泛红,已经出了城门,再想回去更换已经来不及,也未免显得太过于做作,于是只好继续骑马前行,直至来到对方面前十余步的地方才停下脚步。
双手抱拳后,说道:“本人高句丽平北行军大总管、定边侯渊男生。不知将军是哪一位?”
李恪微微一笑,极其简单的说道:“大唐辽王、营州大都督李恪。”
渊男生听后先是一愣,紧接着倒吸了一口冷气,用手指着李恪,张口结舌的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李恪依然保持着无害的笑容,说道:“渊将军,本王知道你一定在吃惊,为什么一个死了的人怎么会突然间又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里,叹了口气说道:“唉……本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时若不是突然间天降大雨,将军此刻只怕是已经回到了平壤了吧?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将军千里迢迢的自远方来我辽东做客,我这个做主人的如果不和客人见上一面,岂不失了礼数?眼见将军着急离开,无奈之余只好用这个办法来挽留将军。”
“你……你这个诡计多端的……居然使出龌龊如此手段……”
“承蒙将军谬赞,李恪实在是荣幸之至。将军既然如此留恋我辽东,不如便多呆些日子吧。你我正好日夜促膝长谈,相信最多三五十年后,李恪便亲自送将军还乡如何?”
“你……你休要在这里逞口舌之能,有本事你我马上见分晓。你可敢与我在这里大战三百回合吗?!”渊男生被李恪的一番话气得七窍生烟,知道拼口舌自己不是对方的对手,于是抄起马背之上的兵刃,想与对方在武力上分个高低。
李恪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打打杀杀的那都是武夫们的事情,你我都是都乃上位之人,哪能行此粗鄙之事。再说你远来是客,如果我在这里与你动手,一旦传扬出去,岂不被天下人说我不懂礼数,慢待了客人。这种事依李恪看来,还是能免则免吧。”
渊男生深吸了一口气,勉强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双眼瞪着李恪,一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