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初唐第一猛将 >

第74章

初唐第一猛将-第74章

小说: 初唐第一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十里山路的长途跋涉,吐蕃的战马已经是强弩之末,再加上又是一段连续的上坡,速度一下子降了下来。

    大唐军队埋伏的地点,由于地势的限制,宽度从其量也不过一里地左右,而且这段山路宽将近八十丈,再加上山道两旁的山石并不陡峭,大唐的军队无法用落石袭击对方。这段距离,如果吐蕃采取冲锋的速度前进,留给大唐弓箭手的时间,最多也就可以拉三至四次弓,想要大量的杀伤吐蕃军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吐蕃的战马已经跑不动了,完全可以一股作气冲过去。

    将近八十里的全速奔驰,使得吐蕃的队列拉得非常的开,相互之间的距离非常大,大唐的弓箭手如果全部出手,而且全部命中的话,最多也就可以造成吐蕃方面百余人的伤亡。据此,刘兰即使改变策略,把弓箭兵分成四组,进行交替射击。这样一来虽说单次抛射的密度降低了,但是频率却随之加大。

    吐蕃的先头部队刚刚走到半山腰,天空中便飘落一片箭雨。走在最前面的几十名骑兵,顷刻间便全部倒在箭雨之下。紧随其后的几十人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反应,也布了前面人的后尘。再往后的吐蕃士卒由于距离较远,及时的勒紧马缰停在了大唐弓箭手的射程之外。

    很快的,落在后面的吐蕃骑兵陆陆续续的赶到了山坡之下。在军官们的吆喝之下,吐蕃的骑兵重新组织好了阵型,并且借着这个机会恢复一下马匹的体力。

    此时,天空中血红色的太阳已经挂到了西面的山头之上,很快便要降到山下。山上山下此刻共有四万人马,却是异常的安静。除去山风吹动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以外,便只剩下山下的吐蕃军队中的战马,偶尔的会发出踏在地面上的踢踏声。空气中弥漫着一共浓重的萧杀之气,使得双方的士卒的心情都无比的紧张。双方的人都知道,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生死都将在未来的半个时辰之内做出分晓。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六章 真的活够了吗

    第六章 真的活够了吗

    挂在西山上的太阳,就像是突然间跳动了一下,先是往上移动了一下,然后又全速的沉到了山下。

    天色越来越昏暗,对峙双方所有人的心跳开始加速,很多人开始下意识的用舌头去舔干燥的嘴唇。

    眉毛般的弯月此刻正挂在夜空中央,它所散发出来的柔光并不能照亮大地,反倒给地面蒙上一层朦胧的光晕,使得地面上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模糊,那么的不真实……

    太阳还没有落山之前,吐蕃的军队便整体的向后撤离了大约一里的距离,目的是为了有足够的距离把速度提起来,以便于通过这一次冲锋脱离险境。

    所有的吐蕃人都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机会只有一次,冲过去便可以脱离险境回到故乡,冲不过去就将长眠于此,绝对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大唐方面,至少有十余位斥候此刻正趴在地上,仔细的聆听地面上传了的动静。他们将是大唐军队这场战斗的眼镜和指挥者,所有的大唐士卒都会根据他们的指挥发动进攻。

    山下传来一阵歌声,委婉、令人伤感,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却不难听懂其中的含义,那是一名充满哀怨的妇人,在思念远方出征的丈夫,希望他能够早日平安归来。先是一个人在唱,紧接着又有人加入进来,而且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声势也越来越大,甚至大到足以淹没数万战马奔跑起来所发出的声响。

    在斥候的高声呐喊之下,大唐的弓箭手迅速的射出手中的弓箭,并且在此从箭壶之内拿出一支箭张弓射出,然后……直到箭壶之内空空如也。

    面对漫天雨点般的箭雨,吐蕃的士卒并没有退缩,拼命地催动着胯下的战马,一往无前的向着前方冲去,即便是身旁不断地有自己的同僚被乱箭射成刺猬,也不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

    大唐的弓箭手从射出第一支箭到射完箭壶之内的全部三十支箭,从其量也就是半柱香的时间。但是对于山下的吐蕃士卒来讲,这段时间不亚于一个甲子一样的漫长。

    排在最后的吐蕃士卒无疑是最幸福的,当他们经过的时候,山上的大唐士卒,已经因为射完了随身携带的所有箭支,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去。

    当吐蕃的最后一队士卒消失在卧牛岭西边的山口,刘兰下令所有人下去打扫战场,所有还可以使用的箭支都必须进行回收。因为他知道,刚刚过去的这些吐蕃士卒,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不会天真的以为,二十万吐蕃大军就只有这些漏网之鱼。之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些人从这里经过,那是因为这些人都是骑兵,速度自然要远远的高于步卒们。真正的战斗并没有结束,而是才刚刚来开序幕,真正的大战还没有到来。

    半个时辰之后,手下人来报:打扫战场完毕,共计回收可以使用的箭支十八万支。另外此次战斗共歼敌五千四百八十二人,所有敌人全部毙命,没有一名生还者。

    听完手下的汇报,刘兰轻声叹了口气,像是在自言自语般的说道:“唉……三十六万支弓箭,只造成对方五千多人阵亡,只相当于对方人数的五分之一,也不知道这位辽王殿下是否会满意……”

    站在他身旁的一名将军听后有些疑惑的问道:“夜间作战,还是完全依靠弓箭手,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战果,已经是一件天大的功劳,将军为何会如此说呢?难道这位殿下如此的不同情理?”

    看了看说话的这位将军,又看了看身边的其他人,刘兰说道:“你们对这位辽王殿下不了解,这也是很正常。我年前回京述职的时候,曾听人提及过这位辽王殿下。据说他在辽东曾经主动发动过几次战争,令人称奇的是每一次他都是全歼(古时战争,杀敌三成即为上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歼。)敌人。我这这里所说的全歼,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全歼,而是一个不剩的全歼。”

    “哦?”所有的人在听完这番话后,都感觉到非常的惊讶,嘴都不自觉地呈现出“o”型。

    刘兰仿佛是还觉得对大家的刺激不够厉害,继续说道:“而且,每一次都是以少打多。其中最厉害的一役,莫过于攻打沈阳城。以五万人攻打八万人驻守的沈阳城,居然一日间便攻破城池,并且全歼守城之敌,其能力可见一斑。”

    刘兰身边的一位将军有些不服的说道:“我在来这里赴职之时,曾经听说李靖李大将军被调往辽东,做这位辽王殿下的副手。说白了还不是让李大将军指挥打仗,然后由他领取功劳!就说这一次的战役吧,居然让柴烧柴将军和秦琼秦将军两人来做他的副职,这也太过于明显了吧!”

    刘兰再一次叹了口气,说道:“怕就怕这一点,如果说这位辽王殿下真有本事,那还好说。万一他要是个沽名钓誉之辈,一味的追求全歼敌军,我们这一次虽说大获全胜,但是只凭吐蕃骑兵的大部分从我们的眼皮底下逃走,只怕是也要倒霉了!”

    刘兰身边的众人听后一阵默然。

    李恪方面。经过将近五十里的追杀,相当一部分吐蕃的士卒,由于耗尽体力,实在没有力气在逃命,最终选择了高举双手,跪倒在路旁投降。

    对于已经投降的吐蕃士卒,李恪严禁手下滥杀无辜。每隔一里左右,就会留下十名士卒看管这些已经投降的吐蕃士卒。为了避免有的投降士卒会在缓过一口气以后再次逃跑,又下令所有投降的吐蕃士卒,都必须解下裤带一头拴住自己的右手,另外一头则与别的吐蕃士卒的裤带栓在一起,然后在留下的大唐士卒的看押下,缓慢的向松州方面前进,直到跟在后面的大唐主力接收他们为止。

    再往前进,可以看到的依然在前面拼死逃命的吐蕃士卒,已经越来越少,少到即便是大唐的士卒们见到之后都不忍心挥刀砍杀。而那些坚持到了这里的吐蕃士卒们,有的人在又累又惊的情况下,居然口吐绿水,就此倒地身亡。剩下的也基本上没有力气再跑,有人索性也就不再抵抗和逃命,站在原地紧闭双目等待死亡的到来。大部分人则在逃跑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

    再往前行十里基本上已经见不到吐蕃士卒的踪影。经过七十里的追赶,李恪等人也已经有些疲惫,再加上前面基本上不再有吐蕃溃逃的士卒,便停下来休息。

    对于那些个普通的士卒来讲,胜利就意味着有奖励,是一件足以令他们高兴万分的事情。轻而易举的便获得了一场胜利,在没有付出任何伤亡,就可以击溃吐蕃的二十万大军,在今天之前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当听到停下来休息的命令后,这些个士卒三五成堆的凑到一起,兴高采烈的议论着各自的收获。

    李恪不知道在哪里变出来一套茶具,拉着柴绍和秦琼坐了下来。在一个小巧精致的炉子里,添了几块木炭并且点燃后不久,座在炉子上的水壶便开始“咕嘟咕嘟”的发出气泡迸裂的声音。一名亲卫待水烧开后,极其熟练的开始炮制茶水。

    柴绍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说道:“为德,以前听人说起你指挥作战别具一格、独出心裁,我还有些不信。通过此次作战,我是真的感觉到自己老了,已经赶不上你们年青一代人的思路了。”

    秦琼也是大有同感,说道:“是啊。殿下往往能够料敌于先,并且提前做出相应安排,使得敌方处处受制,着实令秦琼佩服!”说到这里,秦琼突然间仰天长啸了一声,然后大声的说道:“想不到我秦琼在重隔十余年后,还有机会冲上战场,而且可以赢得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胜仗,苍天对我不薄,秦琼心愿已了,不负此生了!”说完之后,一阵剧烈的狂咳,脸上呈现出一片不正常的潮红。

    李恪见状,知道他此刻已经完成了夙愿,求生的**已经大减,如果此刻不采取措施的话,只怕命难长久。连忙大喝一声,说道:“你真的活够了吗?要知道辽东有高句丽占据我大好河山几百年,东北有靺鞨诸部至今不肯归服我大唐,北方的回纥朝秦暮楚,迟早会生成大患,西北的突厥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而西南的吐蕃虽说刚刚战败,却势必不会甘心。我大唐如今外患重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你却在这个时候说什么心愿已了!你刚满四十,正值壮年之时,不思为国效力,却想着一死了之。你知道你这个行为算什么吗?懦夫!”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七章 重振雄风

    第七章 重振雄风

    李恪的一番话不愔于一番惊雷,对秦琼造成了极大的震动:是啊。我刚年满四十,正值壮年,难道我真的就心满意足了吗?自己就真的舍得离开这令自己热血沸腾战场吗?自己就真的如同李恪所说,是一个逃避战争的懦夫吗?想到这里,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再一次仰天长啸道:“不!我不是懦夫!管他是谁敢来侵犯我大唐,只要我秦琼一息尚存,便要他来得回不得!”吼完之后,只觉得浑身一阵轻松,浑身上下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一般。

    “说得好!”李恪击掌而起,大声说道:“果然还是那个豪情万丈,在万千敌人重围之中尤自岿然不动的秦大将军!”

    “哈哈哈……为德形容的真是贴切!”柴绍豪迈的大笑着说道:“为德,都说你文采天下无双,可否赋诗一首形容一下秦将军啊?”

    “姑父有命,李恪敢不从命。”李恪站起身原地转了一圈,脱口说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秦大将军!”

    “谁敢立马横刀?唯我秦大将军!哈哈……好霸气!”

    秦琼听后连忙起身对着李恪施礼说道:“秦琼不敢得殿下如此谬赞。适才如若不是殿下将秦琼喝醒,只怕……嘿!请恕秦琼嘴拙,不善表达。今后只要是上阵杀敌,秦琼绝不会落于人后!”

    受到三个人聊天的感染,军校的学员中有人开始大声的背诵起校歌《男儿行》来,很快的边有人跟着一起大声的背诵,当最终所有的学员以及李恪的亲卫们一同高声朗诵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中似乎都受到感染,弥漫着一股冲天的豪气。忽然间,李恪似乎若有所感。只见他手一伸,便如同变魔术一般,一张古朴的古筝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盘腿坐在地上,把古筝放在了两腿之上,闭上双眼平静了一下思绪后,开始拨动琴弦。

    柴绍看到他凭空变出一张古筝,不由得大感好奇,围着他转了两圈,仔细的观察了半天也没有找出,他身上可以藏匿下如此巨大的古筝的地方。摇了摇头后,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的坐了下来。

    一开始,李恪只是偶尔的不动几下琴弦,而且都是一段一段的,根本就不能连贯成完整的曲调。但是对于精通音律的柴绍来说,他明白李恪这是在谱曲,着急不得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仍旧还算是在战场之上,即便是有这份闲情雅致,时间地点也都不对啊!再说了,这谱曲也不是短时间内便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总不能让这两万多人马都在这里等到他谱曲完毕在出发吧。

    想到这里,柴绍轻咳了一声,准备提醒他一下。可是就在这时,李恪的琴声变得连贯起来,很显然他的思路已经理清,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整理阶段。就在他还在犹豫是否该就此打断他的时候,李恪突然间和着琴声大声的唱了起来,歌声非常的豪迈,让人听后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了起来,大有挥舞手中兵刃大杀四方的冲动。虽说柴绍并没有完全记住这首颇长的诗词,但是当李恪唱到“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时,他还是知道的,这正是这首诗词或者说军校校歌的最后一句。就当他以为李恪会就此停住的时候,李恪居然再一次从头弹起,而且这一次比上一次熟练,也更加的令人热血沸腾。周围的军校学员以及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