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初唐第一猛将 >

第15章

初唐第一猛将-第15章

小说: 初唐第一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一听,心知要坏。刚要开口辩白,李恪挥手制止了他们的举动,说道:“那咱们就用事实说话吧。传我的令,从营中抽调一千五百人集合,按照每队一百人分成十五队在营中待命。”说完后又命人找来一个木匣,用白纸写了十五个编号,团成团后扔进木匣。“现在木匣中有十五个编号,正好帐中包括本王有十五人。我们就打个赌,一会儿我们十五人随机抽取一个编号,然后按照顺序带领帐外的那一队士卒,进行一次实地演练。地点就在大营外面方圆四十里内的区域。规则就是相互厮杀。要求去掉箭头,刀必须带鞘。还有就是不允许联合起来攻击其中某一队,不允许采取车轮战,如果第三队遇到两队交战,必须两队战后一刻(半小时),才能发起进攻。两个队伍如果相遇,却不交战则视为作弊。后果你们自己想吧。战术上没有具体要求,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一切手段对对方发动进攻。胜利条件就是最后剩下的两支部队为胜利方。胜利方每队可以获得奖金纹银五百两(唐朝初期,一把上好的陌刀也不过一千多铜钱,也就是一两多一点纹银,一桌上等酒席也不过几两纹银。另据史料记载唐初长安的一套二十间宅院也不过八十两纹银。),其中二百两奖励你们,剩余三百两分给手下士卒。这笔钱由本王出,不占用军饷。至于失败方,每位率队军官十皮鞭,步卒可免,本王也不例外。现在开始过来抓号,为示公允,本王最后挑选。每个人抓过之后都要把号码打开,让所有人看到。确认无误后,带队出发。记住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赶往指定地点,一个时辰过后由指定地点出发,终点就是咱们的营寨。记住只有最后两支队伍才可以进入营寨。”

    营帐内的所有将官当听完李恪的话,不由得又是惊喜,又是无奈。喜的是赢了可以有重奖,无奈的是输了就要挨鞭子。十皮鞭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脸面就将丢尽。最可怕的是居然只有两个人可以豁免,除去蜀王(谁敢真的和他作对啊,即使打败了他,也是死路一条),就剩下一个人可以豁免,这是逼着他们这些人拼命啊!不管怎么想,命令就是命令,还是要去执行。

    抓阄完备,立刻就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那些离李恪队伍比较远的将官,发愁的则是李恪一左一右的将官。这两人人一看到李恪的纸条,眼神就立刻变了。暗叹了口气后,闷闷不乐的离开了大营。

    李恪的这支队伍无疑是最轻松的。即使是好不容易远远地看到一支队伍出现,也是很快的就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开始,李恪带领的这些手下们还搞不明白状况,但是很快的就有聪明人想通了其中的奥妙。很快的队中所有的人便知道了这一消息,原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四章 立威2

    第二十四章 立威2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李恪只是一开始沿着直接返回目的地的线路走了一会儿。当翻过一座小山岗以后,立刻下令快速向右平行运动。对于他的这个命令,手下的士卒难免有些腹议:放着轻轻松松便可获得的胜利不要,非要去和别的队伍死拼,真是少年性情啊!虽然心中不满,却又没有人敢流露出来,迅速按照他的命令执行。

    由于一开始不用担心被左右的队伍袭击,所以李恪的这支队伍的行进速度,自然也就要快过身边的队伍。再加上原本他左右的两支队伍,一开始便去找他们身边的队伍拼命,这也在无形中拓宽了,李恪这支部队的安全活动空间。

    在经过一片小树林,走在前方负责探路的斥候回来报告,前方发现滑雪板经过的痕迹,根据痕迹旁积雪的倒向看,应该是某一只前往出发地的队伍留下的。也就是说,这支部队还没有回来,可以设伏等候他们的到来。

    这个小树林的面积并不算大,勉强可以让这一百名士卒藏身其中。为了以防万一,李恪又下令清理一下他们来时的痕迹,同时在林子的两头分别设下观察哨,以防对手临时改变路线。平原地带,地面上又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积雪,在雪面上行走,根本就没有必要死守一条路。

    时间不长,一队约四十多人的队伍,果然从他们的身后方不紧不慢地滑了过来。

    按照李恪的命令,手下人并没有迎面拦截对手,而是把对方放过去以后,从后面突然发动袭击。对手显然还没有从上一仗中恢复过来,一轮箭雨过后,便有一半人中箭。剩下的人在看到对方居然是满园状态,很快便放弃了抵抗。

    稍事整理,李恪带队继续前进。行进四五里后,远远地便看到前方的一片空地上一片狼藉,不用问肯定是在这里发生过战斗。手下的士卒见状纷纷请命前去追击,李恪却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而是带着他们向着发生战斗的两支部队的出发点方向走。一口气走了两三里以后,这才又向左侧兜了个大圈后,才再次向终点方向行进。

    向前不过两里地,便先后看到两股大队人马,从右向左经过的痕迹。这也就是说,刚才的战场之上,除了交战的双方以外,还有一支尾随跟进的队伍。如果不出意外,那个跟进捡漏的队伍已经开始发动攻击。如果此时跟进,有可能双方刚刚分出胜负,一个掌握不好,就会出现被迫强行等对方恢复的时间,如此一来就不再具备突袭的特性。

    李恪下令手下放慢行进速度,同时派出两名斥候,分左右两个方向,向前探查敌情。时间不长,两名斥候返回报告,前方确实发生交战,而且已经接近尾声。不过从双方所处的位置来看,似乎是偷袭的部队处于下风。李恪不由大感好奇,连忙问为什么。

    两名斥候也只是稍作观察便回来报信,根据两人看到的判断,应该是先前交战胜利的一方,察觉到第三方的存在。所以战胜后装作不曾察觉的样子,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进。在经过一座矮坡时,并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就地埋伏起来。两名斥候看到的情况就是,坡上人少的一方正压制着坡下的一方,使得坡下的一方尽管人数占优,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滑雪板的缺点就在这里,一旦失去了速度,要想上坡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现在的交战双方就是如此,坡下的人数虽然多,但是被坡上的人迎头一击,被迫停了下来。坡上的一方只要发动攻势,完全可以利用下坡的惯性把速度提起来。到时候只要围着坡下的一方,发动游击战术,就是一点点的去磨,也能把这些固定靶位给磨死。

    既然了解了前方的战事,李恪更加的不着急。交战的双方采取这种消耗战,对于他们来讲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出发前每个士卒配备了两只箭壶,每只箭壶内二十支箭。一场战斗下来,难免会有消耗,即便是从战败方那里可以获得补充,从其量也不过是补满两只箭壶,再多了的话行动就会不方便。目前他们前方的交战,属于消耗战(互射),到最后即使战胜方可以获得一部分箭支的补充,也不会很多。再加上双方这一仗过后,即使是胜利方也会实力大损。自己一方到时只要冲上前去,予以对方最后一击便可轻松获胜。

    待得手下人的体力完全恢复,李恪这才下令加快速度。同时下令队伍分成五组,每组二十人。每组间相距五十丈(约一百二十米)距离齐头并进。途中遇到任何阻碍地形都不要着急通过,要确保没有埋伏过后,才能通行。

    前行三里左右,遇到战败方(包括胜利方阵亡士卒,所有中箭、中刀人员一律按照阵亡计算)正在缓慢前行。这支队伍居然有二百六十七人之多,这也就意味着前面的胜利一方还剩余三十三人。李恪决定战后一定要好好和这个将官聊聊。能够在连续作战之后,还能保存下三分之一的兵力,足以见得此人绝非碌碌之辈。

    之后的五里路程,先后经过几个可能设伏的地方,最终都没有发现对方的身影。此时已经可以远远的看到大营的身影,按理说再没有确定没有对手的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接近大营的,那样一来势必会遭到别人的攻击。就在李恪下令队伍暂时停止前进,思考对方意图之时,斥候来报:对方的痕迹在前方约二百丈的地方消失。李恪稍作思考,立即便明白了对方的企图。连忙下令就近搜索雪面,对方肯定时发现了自己一方的行踪,此刻正潜伏在雪下准备向自己一方发动袭击(地上的积雪虽说只有一尺多厚,也就是四十厘米左右,还不足以完全掩藏下身体,但是这支部队所有人都有白色披风,方便隐匿身形)。

    对方想来一定是听到了李恪手下传令兵的喊话,知道计策已经被识破,纷纷从雪中窜出,搭弓射击附近的目标。由于李恪的手下已经有了准备,加之每个组之间拥有足够的距离,头一轮袭击只不过射中几个人。而偷袭方由于要藏身雪中,所以事先要脱下滑雪板,这就造成了行动极其不便,头一轮不能造成出其不意的打击,将势必成为对方移动攻击中的固定靶位。最终结果就是,李恪一方在付出了近二十人的损伤后,终于把对方全部消灭。

    距离大营已经很近,可以回转的空间越来越小。为了避免再次遭受偷袭,李恪再一次带领部下横向运动。同时派出五名斥候在前方游弋,仔细观察附近情况。

    天色已近黄昏,围绕大营的外围绕行了大半圈,始终没有遇到别的部队后,李恪这才下令赶往大营。

    距离大营还有两里左右距离的时候,斥候来报,右方出现一股约二十人左右的队伍。李恪毫不犹豫地下令,正面歼敌。

    对方显然也是经过一番苦战,这才来到大营附近。看到前方一支人数远超己方的队伍迎面赶来,而己方已经没有几支弓箭的时侯,战斗意志一下子便彻底被摧毁,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便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五章 立威3

    第二十五章 立威3

    对于对手如此轻易的便缴械投降,李恪感到非常的不满。狠狠地在领导这支队伍的将官身上剜了一眼,只看得对方全身为之一颤,想要上前解释些什么的时候,李恪已经转身离开。

    又带领着部队围着大营绕了半圈,没有发现其他部队的踪影,李恪这才率队赶往大营门口。

    大营门口,包括薛仁贵在内的十四名将官,此刻已经率队在门口等候。

    李恪来到近前,目光在众将官脸上总扫过之后,问道:“谁是最后获胜的队伍?”

    薛仁贵上前一步说道:“回殿下,末将侥幸获胜。”

    李恪看了他一眼,往中军大帐走去的同时说道:“战场之上,胜就是胜,败就是败,没有侥幸一说。我这里只需要能获胜的将军,不需要油嘴滑舌之辈。还有你们,都随本王到中军帐内说话。”

    一群人默默地跟在李恪的身后,一同前往中军大帐。李恪回来之前,这些人就已经碰过头,了解过战况。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信服,至少明白了一点,那就是这个蜀王以及他的亲信薛仁贵都不是普通人。这一点单从他们指挥战斗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来,埋伏、设伏、偷袭这些阴险的手段层出不穷。这样的人通常来说,都比较阴险。今后和这样的上司打交道,可怕有好瞧的了。这其中甚至有人暗下决心,如果情况不妙,宁可找借口辞职,也不和这种人共事。

    来到中军大帐,李恪吩咐亲兵都退到帐外,没有命令不准接近大帐五丈之内,同时也严禁任何人接近大帐。

    等到亲兵离开之后,李恪这才说道:“对于今天的战况,你们可以畅所欲言,即使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本王绝不追究。现在可以说了,谁先来?”说完后半天,见到没有人开口,李恪这才说道:“既然你们没有人说,那么就由本王先说。如果你们觉得本王有什么地方说的不对,尽管开口。”说到这里,李恪稍作停顿,在众人眼前一一扫过之后,才继续说道:“知道我们这支部队为什么叫做‘快速反应部队’吗?其根本就在于‘快速’这两个字上。陛下让本王组建这支部队的目的,就是要在特殊的环境下,可以通过快速运动,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训练,想必你们已经了解到,这支部队只适合冬季雪地作战。因为只有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这支部队的特性。

    同理,特殊部队就要有不一样的作战方式。你们有谁在这之前接触过滑雪板?又有谁了解它的用途?又有哪一个知道该如何在争斗中使用?想必你们都不知道。不知道不丢人,谁也不是神仙,生下来就什么都懂。有不懂的虚心学习就是了嘛。可是你们是怎么做的?看到教授你们的人职务比你们低,年纪比你们轻,资历没有你们老,就不服是不是?今天的对战结果已经出来了,你们这些职务、年龄、资历都要比本王、比薛仁贵高出一截的人怎么全军覆没了呢?那是因为你们无知、自大、狂妄的结果!

    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我都替你们感觉到脸红!我知道,你们这些人中会有人不服,认为我们两队人马,之所以到最后还能保持大部分兵力,完全是依赖偷袭、埋伏、袭扰等等不够光明磊落的方式获得的。那么我问你们,孙子兵法里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我朝立国之初,中原地带百里之内渺无人烟,经过这二十年的休养生息,这才刚刚恢复一些元气。可是你们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兵员。你们难道就没有想过,一个人要经过十八年的成长,以及长期的艰苦训练,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卒。但是,他的消亡却是一瞬间的事情。一支弓箭、一枪、一刀便足以令这十八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没有手下这些士卒奋力厮杀,你就是霸王重生,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